乡村题材的电视剧,优雅成熟的职场丽人
多年来,现实主义题材作为影视内容的主力军,不断推出各类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伴随此类作品的强劲之风,以及荧幕女性话题风潮,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同一时期内,对比乡村振兴与都市生活类影视作品,其中与观众产生强共鸣的两类女主角,无论是身处的生长环境、职场困惑、面临婚姻变化的选择等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境遇。可贵的是,正是这些不同的“她”,让观众真正看到了女性群体的丰富与美好。
本文我们将对比《幸福到万家》中的何幸福、《山海情》中的水花与《盛装》中的陈开怡、《玫瑰之战》中的顾念等角色刻画,从人物的成长到故事中男性力量的介入,洞悉荧幕女性形象的多元走向以及乡村剧与都市题材剧的价值变化。
乡村VS城市
不同战场殊途同归的自我精彩
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与真实生活高度贴合,往往因击中观众的情感痛点,易于引发强烈共鸣而获得广泛关注。在女性向内容创作风起云涌、乡村生活发生巨变的当下,乡村大女主何幸福与李水花让观众看到了农村女性的善良、坚毅与勇敢。
在《山海情》中,由热依扎饰演的水花,一个生活在西北农村的女人,从被迫出嫁到成为整个家的顶梁柱,她的顽强与坚毅是根植在性格中的,或者说,一心想把日子过好的信念,促成了她面对任何困难都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到金滩村谋生路,她带上全部的家当,用一辆板车拖着残疾的丈夫和女儿,长途跋涉了七个日夜。那句 “走咧走咧,越走越远咧”,回响在她的脚印之下,甚至比任何的台词金句都更深入人心。
相比较水花这朵“苦水里开出的花”,《幸福到万家》中的何幸福少了几分隐忍,多了些直率。凡事求个说法,对错都要求讲明白,何幸福在万家庄先后经历妹妹被婚闹、征地补偿不公平对待、蔬菜庄稼被铲等问题,据理力争毫不退让,最终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发展旅游、增创增收的道路。
费孝通曾在他的《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因而"乡土性"也就自然成为中国社会基层的本质特征。而在乡土故事之外,都市剧的女性视角,往往聚焦中产家庭的故事或女高管的职业危机。
《玫瑰之战》中的顾念,曾一心只知照顾丈夫与女儿的生活起居,面对丈夫的出轨她重回职场再拼事业,整部作品甚至没有对顾念在婚姻打击下的痛苦做太多描述,而是重新将一位女性,放于律师这一男性占主要力量的职场环境中,见证她高职业素养下的逆风翻盘。
另一部职场剧《盛装》中,陈开怡作为杂志副主编,在原杂志主编乔治自杀后,空缺的位置没有让她来接任,而是总部空降来一位主编肖红雪。这两个女人之间的较量,既是高管之间的竞争,也是企业在内容与商业上权衡的缩影。果敢、有坚持、知进退是陈开怡职场生存的信条。
对比近两年影视剧作品中的乡村大女主与都市职场丽人,不卑不亢、谦卑好学是她们的共性,从坚持要向凌教授学习种双孢菇的水花、在律所一步步完成成长的何幸福到重回职场主动“补课”的顾念、开场选择以退为进的陈开怡,虽然每个人所面临的人生困境并不相同,但坚韧、勇敢、善良的性格特质,成就着她们的人生,也构成了现实主义作品表达的女性力量核心。
“他力量”的借助
男性“工具人”不可或缺
早前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荧幕女性形象主要聚焦两大类,一种是依附于男性、家庭为前提的“好妈妈”,另一种是主攻自我事业发展的“女强人”,相对来说形象刻画比较单一。短短几年时间,伴随各品类剧集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真实、鲜活的荧幕女性形象,打破了观众的刻板印象,逐步与当下生活合流。
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上文提到的几位女性人物的成长历程,其中男性力量的帮扶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往往对女主人公的命运发展起到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幸福到万家》关涛之于何幸福,更像是关照她的一位大哥,也是人生导师一般的存在。何幸福进城打工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关涛创业的律师事务所做保洁,从保洁员到前台,再到为事务所接下百万大单,何幸福的成长离不开关涛亦师亦兄的引导与照顾。
另一部都市职场剧《玫瑰之战》中,从全职妈妈回归到职场的顾念,之所以能够快速重回事业顶峰,正是得益于老同学丰盛的引荐。无论是在顾念刚入职律所时那些被质疑的瞬间,还是整理案件无头绪的苦恼时刻,丰盛都义无反顾的站在她身边,并竭尽所能对她进行帮助。
可以想象,以女性主角为叙事主线的现实主义作品,为铸造故事张力,女主人公经历情感、婚姻的坎坷与职场困境等似乎是一种必然。因此,一些男性好友的出现,他们相比较男主人公更加善解人意的特性,一方面满足了女性观众对于完美另一半的幻想空间,另一方面,于内容创作的视角来看,男性人物的帮助虽然对推动故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女性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这也成为了一种局限。
不同境遇的她
成就着现实主义表达的女性力量
近几年,“女性力量”这个词屡次被提及,不论是在精准扶贫的乡村故事战场上,还是都市职场的价值引导方面,都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两类大女主人物,我们还发现,从人物所处环境和身份的局限性,可以看到其对待感情在主观态度上的差别。
在《玫瑰之战》中伴随剧情的发展,顾念与丰盛二人之间顺理成章发展出了感情戏,这段感情是相对克制的,丰盛在得知顾念家庭事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甚至主动提出两人的关系需要“暂停”,以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
相比较勇敢面对感情的顾念,《幸福到万家》中的何幸福,甚至被观众催促“离婚”,在观众看来,何幸福与王庆来二人之间的感情基础并不丰厚,庆来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个人格局等方面,都配不上自己的媳妇。但从该剧开篇结婚时,何幸福的一句“图他不抽不赌人老实”,便可窥见人物的情感理念是相对保守的。即使婚姻中偶有不满与失望,选择包容与坚守的她,却也成就着整部作品的创作目标与价值风向。
此外,《盛装》中的陈开怡曾坦言自己为与雷启泰之间的感情做过一张“表格”,左边是与他在一起的理由,右边写着应该分开的理由。两人多年的爱情长跑中,陈开怡徘徊、权衡在婚姻围城之外,却也偶尔有鼓起勇气想迈前一步的决心,这种对待爱情的迟疑,恐惧与渴望间的拉扯,都戳中了当下都市中人的情感痛点。
如何以一种更真实细腻的方式,关注、呼应当下观众的真实情感与精神状态,从而更好地发挥电视剧价值引领的现实传播效果?此次我们通过近来剧集市场乡村大女主与都市职场丽人在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对比,找到了不同生活环境下,几位女性人物价值理念的不同,以及品格的珍贵之处。
总体来看,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在伴随各类题材的繁荣发展,促使更多性格丰富多元的女性形象走进观众。无论是勤俭持家、温柔贤淑的传统特征,还是独立自信的职场属性,都不再是一类人物的标签,而是一种才情风貌,成为女性性格中的一部分,让观众看到更完整的“人”的真实与美好。
一开播就拿下13个热搜,这国产剧我追定了
回顾过去一年的国产剧,会发现多出一个异军突起的新类型——
女性群像戏。
从男主戏到女主戏,再到女性群像戏。
女性在国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尽管主线是刻画女性群像,但流于表面,往往高开低走。
最后无一例外落入撕逼、争爱的爽剧窠臼。
然而,就在2020的年末,来了一部女性群像,跟以往都不太一样。
鱼叔连刷六集,这就来说说——
《流金岁月》
My Best Friend’s Story
开播当晚,直接拿下了13个热搜。
可见其关注度之高。
《流金岁月》改编自 亦舒 的同名小说。
主要讲述了两个女孩—— 蒋南孙 和 朱锁锁 之间的故事。
她们相互扶持,同仁共勉,谱写了一段流金岁月。
两位女主的扮演者, 刘诗诗 和 倪妮 。
早在《流金岁月》播出前, 「为妮写诗」 组合的一系列硬照,已经带来了不少路人缘。
毕竟谁会不喜欢看美女呢?
从气质上来说,两人很合适。
刘诗诗 自小学习芭蕾舞,温婉优雅,颇有些古典气质。
私下里性格却又带点男子气。
正好符合蒋南孙的特点,富家千金,自信大方,又时刻保持着主见。
刘诗诗 饰 蒋南孙
倪妮 的颜,兼具妩媚和清纯。
这恰恰也是朱锁锁的美,时而热烈妖娆,时而如蜷缩在沙发上的猫。
倪妮 饰 朱锁锁
除了两位养眼的女主角,剧中大小配角也都是熟脸:
董子健、田雨、杨祐宁、杨玏、陈道明、袁泉、王骁、何泓姗、吴越、于小伟、张晨光…
长长的一串名单,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真让人期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对一部剧来说, 人物 一定是基石。
否则剧情也无从展开。
《流金岁月》的一大亮点,就是对 人物的塑造 。
开场的节奏很快,出场的角色也多。
但是能做到快而不乱。
通过一件件小事的串联,让人物的形象迅速丰满起来。
尤其是蒋南孙和朱锁锁这两个最重要的角色。
采取的是 双视角 ,并行交叉叙述。
反复将两人进行对比。
且看两人的初次亮相,就是截然不同的画风:
蒋南孙 (刘诗诗 饰) 身着白裙白衬衫,一头黑长直,贴心地为男朋友清洁工位,让人感觉很放松。
朱锁锁 (倪妮 饰) 则稍显随意,她坐在桌上,正给自己抹指甲油,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
蒋南孙出身优越,家住上海复兴路的独栋老房子。
但她没有落下娇生惯养的坏习性。
做事雷厉风行,而且独立坚定,正打算考博。
她和男友 章安仁 (杨玏 饰) 非常恩爱。
章安仁的条件不比蒋家,第一次见蒋南孙的父亲,就碰了一鼻子灰。
他的房子在浦东郊区,蒋父眉头一皱,说住在那么远的地方,这是 人生差距的问题 。
眼看父亲要开始数落章安仁,蒋南孙赶紧拉着男友先撤了。
甚至对男友说过:「婚礼老丈人不参加是有点遗憾,但也只是遗憾而已。」
其实,蒋南孙看似乖巧的背后,却是骨子里的叛逆。
朱锁锁 (倪妮 饰) 和蒋南孙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但两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却相去甚远。
朱锁锁打小住在舅舅家,是弄堂里的小隔间。
剧中多次出现上海繁华全景和朱锁锁家的对比。
寄人篱下的朱锁锁,不受舅妈待见。
认为她不务正业,成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不是那种能一辈子过日子的女人。
俯仰由人的生活,她过够了,渴望拥有自己的家。
朱锁锁潇洒随性的背后,藏着脆弱与细腻,以及渴望被爱。
蒋南孙和朱锁锁,两个同样囿于原生家庭的女孩。
两条线同时展开,最终在 两场饭局 达成交汇。
一边是蒋家家宴,高档餐馆,精致考究,尽显贵气。
席间谈论的是房产和人生格局。
另一边是舅舅儿子的部门聚餐,朱锁锁冒充他的女友,前来镇场。
一袭红裙配火锅,聊的都是些酸话。
画面在这两个饭局间切换,对比鲜明。
将两人的差距渲染到极致。
除了两位女主角,还有一些配角,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存在感。
比如,蒋南孙的男友 章安仁 。
他的性格有些许自卑,处事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还有章安仁的同事 王永正 (杨佑宁 饰) 。
完全是章安仁的反面,个性张扬,桀骜不驯。
还有蒋南孙的小姨 戴茜 (袁泉 饰) 。
典型的独立女性,也让蒋南孙受到了不少启发。
短短一集,有限的时间内引出这么多鲜活的人物,很是考验功力。
也迅速完成了基于人物的阶层铺陈和冲突对比。
《流金岁月》在塑造人物的同时,没有忘记关照人物的使命——
为剧情服务。
当故事从九十年代的香港被搬到现代的大上海。
那些关乎都市困境、原生家庭、陈旧观念、生存考量的问题,都依然存在。
其实剧情通过对比,处处强调蒋南孙和朱锁锁的不同。
恰恰是为了证明两人 相同 的地方——
不管家境如何,不管出身如何,成长中的烦恼和挫折是一样存在。
「人长大之后,世情渐渐复杂。」
面对愈发复杂的世界,蒋南孙和朱锁锁迈出的成长第一步,都是 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 。
先说蒋南孙。
实际上,蒋家已不如昔日那般光鲜。
蒋父热衷投资炒股,家当赔进去不少。
蒋南孙说:「我们家看着体面,不见得比菜市场阿姨家幸福。」
当蒋父说章安仁配不上自己女儿的时候。
蒋南孙十分反感这种把人划分三六九等的做法:
「在你眼里人和人的差距,就是有钱没钱。」
蒋父给蒋南孙找了最优秀的小提琴老师,心里暗自打着如意算盘:
这样能让女儿在嫁人的时候更有优势。
蒋南孙显然看不上父亲这种功利的做法。
本想随便找个借口推掉。
没想到父亲生气了,开始絮叨从小是如何呕心沥血地培养女儿。
蒋南孙愣是硬怼了回去:
「你要是早点告诉我学琴是为了嫁给沙龙里的优秀男士,我早就不学了。我宁愿愚蠢,愚蠢一辈子。」
话音刚落,蒋父当着老师的面,给了女儿一耳光。
蒋南孙没有哭,也不再说话。
只是拿起桌上的开水,浇在了那把昂贵的小提琴上。
然后上楼拿出各种名牌包包和衣服,全都丢在地上。
还把头发剪了。
她以此来回应父亲迂腐的想法,表明态度:
「上流 社会 以后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那一刻,显现出了她要摆脱家庭控制的决心。
朱锁锁的问题,和蒋南孙大同小异。
有位 马先生 ,突然闯进了她的生活。
她抵挡不住马先生的糖衣炮弹,于是便答应了交往。
还把马先生大方地介绍给身边人认识。
她自小缺爱,旁人的些许付出和关心,足以使她迷失,错当爱情。
反过来,她也不避讳对物质的强烈追求。
蒋南孙问过她:「你喜欢马先生吗?」
她没有直接回答「喜欢」,而是回答「为什么不喜欢」。
认为:「他心甘情愿地送你东西,就是希望你能够欢天喜地地收下来,然后皆大欢喜。」
因为马先生的到来,朱锁锁也计划好了要从舅妈家搬出去。
可到头来竹篮打水,原来马先生是个骗子。
狠话已经放出去了,如果继续留在舅妈家,岂不是让人看笑话。
她有点后悔:
「早知道,我之前就不那么高调了。」
不过,她最终还是选择搬了出来。
蒋南孙和朱锁锁,一个似暖阳,温和通透;一个似骄阳,热情野性。
尽管不尽相同。
可她们与家庭决裂的方式,都是那样激烈且果敢。
两人住在一起后,好戏这才要拉开帷幕——
属于她们的美好青春,整装待发;
属于她们的流金岁月,提笔待书。
新生活就在眼前。
说回开头的问题:
为什么说《流金岁月》不同于以往的女性群像戏?
第一点,《流金岁月》有着 群像的多样性 。
剧中对女性命运的刻画,横跨了整整 三代 。
蒋南孙的奶奶算作第一代。
她是个老古板,重男轻女,掌握家中话语权。
对蒋父更是无限宠爱。
蒋父挥霍了大把家产,现在又急需一笔现金抄底股市。
只要儿子卖个萌撒个娇,老人家便立刻答应了。
谈到蒋南孙的婚事,她说嫁女儿不需要准备太多钱。
「如果是儿子那该准备。」
蒋南孙的妈妈和小姨算作第二代。
可以发现在第二代,已然出现了分化。
蒋妈在家中说不上话,成天打麻将度日。
说好听点是「佛系」,其实等于一个边缘人。
小姨与蒋母,刚好相反。
她有自己的事业,婚姻不顺遂了就离。
一个人反倒活得更加潇洒达观。
蒋南孙和朱锁锁算作第三代。
她们的人生,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代女性,如同组成了女性岁月的一组长诗。
而蒋南孙和朱锁锁是这组诗还未收尾的段落。
她们无需活成其中任何一人的模板。
没有被框定好的人生。
也没有人可以定义女性的价值。
这才是真正的女性群像。
第二点,《流金岁月》跳脱出了女性群像的惯有冲突。
按照流行的说法,蒋南孙和朱锁锁就是好闺蜜。
可是一句「防火防盗防闺蜜」,让 「闺蜜」 这个词变得略带贬义。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吐槽闺蜜」成了脱口秀表演中讲不腻的素材。
在影视作品里,也几乎很难看见真正的闺蜜情谊。
似乎闺蜜间总要因为勾心斗角而大打出手,因为争夺男人而反目成仇。
但是《流金岁月》跟这些一点儿也不沾边。
谁说女性群像就只剩撕逼内斗抢男人?
真正值得拍的,是 纯粹的闺蜜情谊 。
南孙的小姨曾和她们说过:
「两个人共争一样东西,总有一个人失败,你所得到的,必然是别人失去的。」
她们听了不以为然:
「可以让一让嘛。」
《流金岁月》想要传递的主题,就是女性互助的力量。
「女人是可以帮助女人的。」
蒋南孙和朱锁锁,她们一路成长,始终陪伴左右。
意气相投,难时不弃。
这份情谊经得起人世沧桑和 社会 动荡的考验。
相信每个人都会被打动。
对于两人的关系,最美好的描述莫过于书中这句:
「我成功,她不妒忌;我萎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是属于蒋南孙和朱锁锁的 「流金岁月」 。
它让我们在荧幕上,看到了女性群像的另一种可能——
是岁月如细水冲刷掉日常后,留下来的刻骨铭心与念念不忘。
是因为有最好的朋友陪在身边。
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如金子般不败的分量。
从玛丽苏到大女主,国产电视剧女性形象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国产剧的女形象应该充满智慧与胆识,不能光靠着主角光环活到最后。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几年之后还能成为经典。比如仙剑里面的众多角色,就能够作为代表。而玛丽苏女主看了实在让人觉得尴尬,只适合小孩娱乐观看,不适合拿来深层次解剖。大女主电视剧也只能让观众一时间感兴趣,热度过了,就没多少人会记起。
国产大女主电视剧有哪些?
我觉得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花千骨,连剧名都是女主的名字,这部剧从头自尾,都在围绕着花千骨,甚至还有一点玛丽苏的意味。剧中的主要角色东方、杀阡陌、白子画都喜欢花千骨,反派说话也要围绕着一个女子才能有台词。现在再去看这部剧,根本就记不清其他女性角色在剧中的名字。
而过去将近20年的仙剑,到现在都能够念出林月如、龙葵、 阿奴、花盈等配角的名字。她们在剧中的戏份不多,经历的每一件事都让观众记忆深刻,这才是一部剧应有的特色。
对当代的电视剧我有何看法?
自从成年之后我就很少看电视剧了,无论是现代还是古装,感觉都找不到之前那种追剧的快感。现在每部剧高达60多集,里面却掺杂了30多集水分,整部剧废话连篇,剪辑也很混乱。尽管现在特效比以前更好,但电视剧质量却一直没有提升。演员打架的戏份也特别尴尬,一年只有一两部戏才能让大部分观众喜欢。
现在很少拍摄傻白甜爱情故事了,大部分比较接近生活。特别是家庭矛盾类的电视剧巨多,现实生活就很累了,实在不想看电视剧也让自己心塞,所以我尽量选择去看轻松搞笑的都市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