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不拍古装剧,西方怎么评价中国古装剧

时间:2022-10-01 20:03:42阅读:3143
近日,多部影视剧中的服装设计问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古代服饰史学者陈诗宇认为,影视剧的传播力度比较大,当没有任何历史基础认知的小朋友看到,中国的古装剧里的人物穿着日本传统服饰,他可能会觉得那就是中国古人…

近日,多部影视剧中的服装设计问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古代服饰史学者陈诗宇认为,影视剧的传播力度比较大,当没有任何历史基础认知的小朋友看到,中国的古装剧里的人物穿着日本传统服饰,他可能会觉得那就是中国古人应该有的样子,“我们做历史背景的服饰设计,不应该只是随便糊弄一下,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感。”

7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视剧创作座谈会,相关负责人就特别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或许,类似的服饰问题今后会得到解决。

〉〉看的人认真,拍的人也要认真了

国产古装剧的非议,最近落到了服化道的头上,不少影视剧的服装被批“太日本”。究其原因,当然和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有关,当大家对日本、韩国和中国古代相关的服饰文化深入了解后,自然就能分辨出其中不同之处。看的人认真,拍的人就不得不认真,千万不要以为可以“蒙”过去:细节都如此不严谨,剧情就更不用说了。

陈诗宇参与《清平乐》服装造型设计

近期国产剧“日本风”显然引起了主管部门的关注。7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视剧创作座谈会,相关负责人就特别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就坦言,这次会议传递的信号,显然是要对古装剧服装存在多年的这类问题进行整改,肯定会加强这方面的审查力度。正在拍摄或者筹备的电视剧,可能要好好看看服化道的问题,千万不要撞在枪口上。

〉〉好的设计师,首先要懂得中国传统审美

作为一名影视服装设计师,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陈诗宇认为,影视剧服装设计师,首先肯定要懂得中国的传统审美,让观众从设计中认识到中国的美感。“我接触过一些设计师,内心其实难以欣赏中国文物的美。若自己都没有认识中国审美的美感能力,就很难把这种美感提升、传递出来。这样就只能一直跟在西方的屁股后边,做一些经不起推敲,经不起沉淀的设计,也形成不了东方自己的话语权。”

陈诗宇参与《国家宝藏》服装造型设计

第二,要有正确收集获取历史素材的能力。“有些设计师其实缺乏基本的概念,甚至分不清中日、中韩传统服饰的区别,不知道应该去哪里寻找线索,去哪些博物馆看文物。没有掌握基本的方法,就很难获取相对准确的信息,由错误的素材进而形成荒谬的设计。”

陈诗宇说,影视剧的服装设计师,当然还要有设计和改造能力。影视剧的服装设计始终是为表演服务,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受众、当下的审美,还需要考虑镜头、灯光等等多个方面。“电视和电影的镜头不一样,话剧舞台又和影视剧不一样,设计师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舞台以及内容,设计、改造不同的服饰,把历史素材很好地转化成不同的艺术语言,让受众能够通过我们的设计更好感受到历史的美感。”

〉〉揭秘:古装剧中的服装设计

时至今日,观众在欣赏一部影视剧时,除了看打动人的故事外,对服化道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长安十二时辰》《玉楼春》《清平乐》以及《梦华录》等古装剧都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讲究且有中国韵味的服饰,丰富了观众的视觉感受。一部影视剧的服装设计师是如何工作的?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陈诗宇介绍,影视剧的服装设计工作至少在开机前三个月或半年就已开始,有的剧甚至筹备时间更长。

第一个步骤,就是读剧本,获取一切会影响到服装造型变化的信息,整理角色小传,了解人物所在的年代和场合,“比如一部剧讲的是唐玄宗时期的故事,那我们需要搞清楚是开元年间还是天宝,是开元十年还是二十年?是否会经历季节和节日变化?这个角色的身份,是平民还是皇帝?是何种职业?还要了解人物的性格色彩,应用场景。同一个角色去骑射、读书或者参加朝会,他的服装肯定是不一样的。地域信息也很重要,比如唐朝的戏,甚至需要考虑到人物是在长安还是在西域,扬州还是洛阳。不同的地域,着装风格肯定会有不同。”

用陈诗宇的话来说,这只是基础信息。通读剧本后,设计师就需要根据前期的线索搜集服饰的信息,搜集相关时期的文物资料信息。“在分辨时期这方面我们相对严格一些。可能大多数设计师在做唐朝背景剧集服饰时,搜索的关键词就是唐朝,把唐朝三百年间的元素都综合在一起。这是不合理的。比如唐玄宗时期的审美,肯定和唐太宗时期不一样,有时代气质的差异。”

第三步,就是设计概念图,定下整体色调,再和导演、制片、编剧团队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推敲修改。最后定下来后,到工厂进行制作。

陈诗宇参与《清平乐》服装造型设计

陈诗宇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每部戏的类型、投资不一样,剧组制作的服装数量也不一样,有的数百套,有的甚至上千套。一般主角可能会有十几到几十套戏服。比如以宋代为故事发生背景的古装剧《清平乐》,出场人物众多,所有角色的服装达三千多套。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实习生 毛渝川

编辑 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我叫刘金凤》“倭风”服饰引发质疑,古装剧服化道为何频现日式审美?

《我叫刘金凤》中大量使用了日本服饰元素,引起了网友的质疑,观众们纷纷不买账,《我叫刘金凤》也因此下架。《我叫刘金凤》并不是第一个使用日本元素的影视作品,《星河灿烂》中也大量出现了和服元素,女主角衣服背后出现了蝴蝶结的样式,与日本腰带的样式有一些类似。古装剧频现日式审美,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与剧组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制片人表示,影视剧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严重的跟风现象,一旦发现某个样式火了,在之后的作品中就会有所体现。对于一些小制作的电影来说,如果去制定服装或者道具,是不太现实的,只能够在网上购买或者是进行租借,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小制作剧组在拍摄的过程中,有的并不会对原有服装进行修改,如果拍摄比较紧急,演员可能直接就穿了购买的服装。

具有日式元素的服装,频繁在古装剧里出现,与设计师也有着一定关系。不少设计师为了偷懒,并没有甄别网上的一些元素,直接在服装中进行使用。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应的历史,并不能够直接的使用日本的美术素材。日本为了输出本国的文化,在资源上进行了整理,有些设计师为了方便,就直接在服装设计中添加了许多日式元素,并没有做出自己的思考。

中国服装史的整理其实并没有那么好,不少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资源,在设计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文化的一些影响。设计人才如果对中国服装史并不怎么了解,在这方面知识比较差劲,就不能够做出符合中国风的服装。小编认为人们需要有文化自信,需要在古装中融入中国的色彩,并不能够一味的宣扬别国文化,而不去表现本国文化。

日本为什么不拍古装剧,西方怎么评价中国古装剧

“倭文化”渗透多部国产剧,《庆余年》《梦华录》中招,是哪里出了问题?

近几年,国产剧似乎正在崛起,许多国内的影视剧都收获了不少的好评。而且,近期的古装剧也在不断变多,人们在看剧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一些和古代历史有关的知识,相信大家遇见一些高品质的古装剧,也是非常乐意看的。

然而,有些古装剧却不走寻常路。好好的古装剧,非要融入其他国家的服饰特色,弄得整个服饰“四不像”,既不像我们传统的汉服,又不像别国的服饰,更重要的是,整个剧还是国产剧,背景应该也是我国才对。这样一来,许多观众也不会为剧集买单了。

比如之前的《我叫刘金凤》,该剧由辣,目洋子主演,一经播出,热度还是比较高的。在传出剧中服饰“以倭代华”的信息之后,剧集评分也是一路下降。现在,这部剧已被下架,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这部剧中,使用了大量的樱花元素,服饰也是“倭风满满”。虽说樱花并不能完全代表就是日式的服装,但是在我国古代,是不会如此大面积的用樱花花纹作为服饰的点缀的。这样大面积且重复出现的花纹,往往是出现在和服上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么多花花草草,牡丹荷花等等华贵大气,难道这些还不够用来做服饰花纹吗?

女主,也就是辣目洋子饰演的皇后,穿着的服饰就更加离谱了。与和服不能说是极其相似,简直是一模一样!上衣是日式风格满满的小花纹,下裙则是纯色裙。如果是齐胸类的服饰,那应该是系在胸上的;若是齐腰的服饰,那也应该是系在腰部。

而在剧中,女主所穿着的下裙是直接系在胸下的。再配上侧系的大大蝴蝶结,简直是将日式和服照搬了过来呀!华夏五千年,有那么多的传统服饰,为什么偏偏要去用别国的服饰呢?

有人觉得,只是一种服饰嘛,无伤大雅。其实不然,这样通过影视剧来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反而是更可怕的。一方面,影视剧的受众群体会比较广泛;另一方面,若是没有人细心追究,这样的事情也就可以蒙混过关了。那么在后面的电视剧中,就会出现更多类似的情况。

那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观看影视剧的时候,可能就直接认为,这就是我们古代的传统服饰了。如此想来,实在是不应该。通过一些小事情,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最后再从根本上改变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便实现了文化入侵的一大步。

传统文化,是祖祖辈辈在历史长河中一点点积淀下来的,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些小国不仅试图窃取我们的传统文化,甚至还准备将一些元素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之中,其心如何,大家自有定论。

相信大家看见这样的情况,一定也是非常气愤。我们要的文化,是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充斥着他国文化的变相产物。我们需要的传承,也是将传统文化正确的代代相传,而不是要传承错误的东西。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