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蒲剧整本,中国最古老的戏曲蒲剧

时间:2022-10-01 18:23:47阅读:1128
苏三原名叫周玉洁,是明代山西大同周家庄人。其父亲曾在大同府做官,后因家庭衰落,苏三五岁时父母就去世了。自己只好投亲到姨娘家,谁知狠心的姨娘把她出卖到苏淮的妓院,因此改姓了苏。到妓院的时候那里已经有两个…

苏三原名叫周玉洁,是明代山西大同周家庄人。其父亲曾在大同府做官,后因家庭衰落,苏三五岁时父母就去世了。自己只好投亲到姨娘家,谁知狠心的姨娘把她出卖到苏淮的妓院,因此改姓了苏。到妓院的时候那里已经有两个妓女,她排名第三,所以叫做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故而《玉堂春》是这部戏的全本戏。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夏县团剧照

官宦子弟王景龙在这里巧遇苏三,二人一见如故,王景龙挥金如土,很快穷困起来,妓院老鸨将其赶出门外。苏三暗自让王景龙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龙从此发奋读书,再次上京应试,考中了进士。谁知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将苏三卖给了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沈燕林)带着苏三回到了洪洞县。而沈燕林长期远在他乡做生意,他的妻子皮氏与邻居赵昂私通,二人怕事情败露合计用毒药毒死了沈燕林,并诬陷是苏三所为,并将其告发到知县公堂。第一场官司县官秉公审理,皮、赵二人贿赂知县银两。知县贪赃枉法,第二场对苏三严刑拷打,苏三经不住皮肉之苦,屈打成招,被洪洞县令判处死刑,打入死牢中。

夏县团剧照

此时恰巧王景龙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得知苏三是被冤枉,便令洪洞知县火速把苏三案的全部人员押往太原。在太原公堂上,王景龙为避嫌请来了巡布政、按察、巡按,来了个三堂会审。苏三长跪公堂,把满腹冤屈倾诉于公堂之上。王景龙深知和自己有牵连,推脱有病让其余二位代为审理,二位公正判决,苏三冤情得以昭雪,真正的凶手得以治罪,贪官撤职查办。最后苏三也和王景龙有情人终成眷属。

夏县团剧照

这是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洪洞县司法科在民国九年还保留有苏三的案卷,所以确实有王景龙和周玉洁二人。这部戏现在很多剧团都是只演折子戏《苏三起解》,本戏已经很少有剧团演出了,从小就是听武俊英老师的段子长大的,对这本戏有着特殊的情怀。

玉堂春蒲剧整本,中国最古老的戏曲蒲剧

《玉堂春》情节简介?

《玉堂春》的情节简介:

《玉堂春》又名《审苏三》,秦腔传统戏。明代礼部尚书之三公子王景龙,与京城烟花名妓苏三有情,为苏三取名“玉堂春”,约定终身。王公子在妓院耗尽银两,被鸨儿逐出,落难关王庙,得苏三赠银上京应试。苏三被鸨儿卖予山西富商沈彦林为妾。

沈妻与赵监生私通,杀夫嫁祸苏三。县官受贿,苏三蒙冤被定死罪。王景龙应试高中八府巡按,钦命山西调玉堂春一案复审。苏三被起解太原,三堂会审,苏三跪诉原委,冤案始明,苏三与王景龙遂得团圆。此剧为小旦、小生唱做工戏。其中《苏三起解》、《三堂会审》常单折演出,广为流行。西府秦腔、同州梆子、汉调桄桄均有此剧目。

《玉堂春》不仅是京剧旦角的开蒙戏,还是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目之一。 此剧是清代花部乱弹作品,作者不详,故事见冯梦龙编订的《警世通言》卷24《玉堂春落难逢夫》,《情史》卷2中亦有此事。至于舞台剧,明代已编成《完贞记》、《玉镯记》传奇(《远山堂曲晶》),到清代,《玉堂春》传奇(《笠阁批评旧戏目》)即演出于昆曲舞台,剧本已失传。

玉堂春蒲剧整本,中国最古老的戏曲蒲剧

《玉堂春》故事梗概?

明朝,名妓苏三(玉堂春)与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结识,誓偕白首。王景隆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妓院,苏三私赠银两。鸨儿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定计害之,不料却让沈燕林误食毒面而死,苏三被诬。定为死罪。起解途中,解差崇公道同情苏三,认为义女……王景隆得官,巡按山西,调审此案,知犯妇即为苏三……后得藩司潘必正、臬司刘秉义之助,与苏三团圆。

全剧包括《嫖院》、《庙会》、《起解》、《会审》、《探监》、《团圆》等折,几乎囊括了京剧旦角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尤以《女起解》、《三堂会审》二折精彩备至,声腔艺术成就极高。尤其在王瑶卿的指导下,梅、程、荀、尚四大流派依不同禀赋所创之新腔,各具特色。

扩展资料

1919年4月7日,男班王永春、白玉梅戏班上演于上海第一戏院。合作越剧团于1952年12月编演。红枫、孙旭、傅骏、金风、李卓云等集体编导,刘如曾编曲。戚雅仙饰苏三、毕春芳饰王金龙,陈金莲饰刘秉义,魏兰芳饰鸨母,水青莲饰石榴,张锁英饰金哥,丁兆丰饰崇公道,黄月明饰潘必正。开始演出时受当时思潮影响,认为王金龙是做了官的统治阶级,苏三是苦难妓女,阶级不能调和,戏演到“三堂会审”结束,不让两人团圆。后来才到“监会团圆”结束。

《玉堂春》演出后,因故事情节群众熟悉,在“起解”、“会审”中有大段唱腔能发挥戚雅仙的艺术特色,故受到观众欢迎。1959年再度复演,成为剧团保留剧目之一。1980年静安越剧团重建以后,复演《玉堂春》,仍由戚雅仙、毕春芳主演,剧本由傅骏整理,导演李卓云、孔敏,编曲贺孝忠。从剧本到唱腔都作了加工提高,几经修改,成为该团演出场次最多、观众最为欢迎的保留剧目。

该剧艺术特色主要在于唱腔,剧中有[四工调]、[弦下调]、[男调]、[连板]、[倒板]、[清板]、[嚣板]、[二凡]等腔调板式。“苏三起解”和“三堂会审”的唱段,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唱片社出版唱片。80年代又由中国唱片社出版全本《玉堂春》录音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堂春 (传统剧目)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