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亭谜雾大结局一家精神病和两个精神病的故事结尾好尬
《八角亭谜雾》汇集了众多老戏骨,段奕宏、郝蕾、祖峰、吴越、邢岷山,只看这些名字就感觉这部剧一定会好看。然而事实却总是和想象有些出入,这部剧中演员们的演技是相当到位,可这剧本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提前警告,本文有剧透,不喜勿看!
我们也不磨磨唧唧的,从大结局往回看一下整部剧。最后丁团长供认了所有犯罪经过,玄珍和富二代都是他杀的。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有精神病。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想问,精神病人杀人能定罪吗?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有懂的朋友请留言解答一下,谢谢!
丁团长从小就有异装癖,常年被父母、姐姐打骂,长大后就更一发不可收拾。他一开始并不想杀玄珍,他只是想把她囚禁起来。可玄珍逃跑又骂他是个“变态”、“二刈子”,这一下刺激到他,他就勒死了玄珍。
这一切,他的老婆周亚梅全都知道。她为了包庇精神病丈夫,就把玄珍的尸体扔进河里,并把这件事埋藏在心里19年。这个女人从外表看似正常,但心理也有些扭曲。如果不是后来得了绝症,她还不一定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玄珍案子破了,玄家人似乎都放下了这19年来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他们在玄珍墓前痛哭道歉,纷纷表示自己对不起玄珍。看到这一幕只觉得气愤,难道玄珍的死不是她咎由自取吗?
她大哥答应去接她,结果晚了。可不至于因为迟到就把她的死归咎到大哥身上,更没有理由连累了念玫。玄珍本可以和玄珠一起走,也可以坐着大姐的车走,可她偏不,这能怪谁?
最惨的就是玄珠,玄珍毁了她的一生,她还巴巴地道歉。她有什么错?道德绑架吗?
最倒霉的还是袁飞,玄珍死的时候他还是个刚入职的小警察,结果案子破不了,玄家的人就把责任推到他身上,他又有什么错?
整部剧看完再回头看看发现这玄家人就没一个正常的,大哥鲁莽冲动,最后非要和媳妇离婚,理由就是自己无能,都无能一辈子了,早干嘛去了?看女儿像看犯人,不怪女儿心理也有些不正常。
玄珠因为被玄珍抢了男人,她就也去抢别人的男人,大结局还笑着说自己要去寻找真爱。
玄敏相信算命先生的话,认为自己怀不上孩子都是玄珍闹的,一天天神叨叨的。
玄珍就更不用说了,看完整部剧,很多观众都表示这样的祸害就是“死晚了”。
这部剧,演员们的演技无可挑剔,但这剧本真是让人无力吐槽。尤其是最后的大结局,看的人更是觉得好尴尬。一家本就不和睦的人这一下都释怀了,抱头痛哭,纷纷道歉。然后玄敏吐了,娇羞地告诉袁飞自己怀孕了,袁飞还问她以后自己是不是不用吃药了。40多岁的人还在装娇羞,真是让人受不了。
最搞笑的是结尾还非要把破案功臣大力设定为一个“英雄的儿子”,设计这个身份的目的是什么?强行拔高吗?这经典又高大上的结局放在这样一部一直营造悬疑气氛的神剧中,着实有点浪费了。
这部《八角亭谜雾》无论是从剧名,还是从拍摄手法,以及剧集中的灯光、音效等等都很像早年间拍的反特题材电视剧。一味地追求氛围,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剧情。如此老套的手法和叙事方式还要吹嘘说是精品,那就有点太低估观众的审美能力了。而且这种纯靠讲故事破案的影视剧早已经过时,现在主流的探案剧讲究的都是物证。
目前该剧豆瓣评分5.8,第8集到第12集还是会员可看,等到全免费的时候,评分还得掉。不为别的,只为这个剧情实在太让人失望了。
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突然会得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怎么来的?
表姐16岁得了精神分裂症,现在已经33岁了,这些年她经常离家出走,有时候是自己回来,有时候是民警或者陌生人把她送回来,每次回来她都鼻青脸肿的,虽然我舅舅、舅妈已经习以为常,可每次还是忍不住落泪。
在我印象里,表姐没得病之前过得挺幸福的。她小时候,我舅舅在工厂里上班,每月有固定工资,舅妈在家务农,照顾表姐。
那时候国家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我舅舅和舅妈响应号召没再生二胎,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表姐。
从上小学开始,表姐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虽然那时学校不大,学生只来自附近的几个村子,但起码也有上百人。我记得那时候表姐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还会被老师当作范文,拿到各个班级去念。
表姐随了我舅舅,个子非常高,小学六年级时就长到了1米6多。上了初中后,她被体育老师选中,加入了学校的体育队,长跑、跳远、篮球、排球表姐都曾经尝试过。
那时候,体育队练习是在我们放学后,每天都要练一两个小时,因为练体育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表姐的学习成绩明显开始下滑。舅舅对此很是担心,他对表姐寄予厚望,希望表姐能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而不是走体育这条路。为此,他专门找到表姐的教练,提出让表姐退出学校体育队。
表姐听了这个消息,哭得很伤心,她责怪舅舅不跟她商量就做了决定,舅舅怪他分不清孰轻孰重,父女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最终结果是表姐退出了体育队,而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搭理我舅舅。
我当时和表姐在一个学校,但不在一个班级,我听说表姐在体育队时,和队里的一个男生走得很近,我不知道表姐不愿意退出体育队,是不是和那个男生有关。
退出体育队这件事大概发生在表姐上初二的时候,很快我们就上了初三,表姐和我们一样,要面临中考了。舅舅认为表姐底子不错,虽然因为练体育耽误了一些功课,但是补一补课,成绩还是可以追得上来的。那时候我们那儿最好的高中是县一中,在县城,还有三所高中在镇上。我记得我那时初三的班主任经常说考上了县一中,就等于拿到了大学的入场券。
表姐为了上一中,学得很用功,但是也很吃力。初中多了物理、化学这两门科目,她对这两门学科不怎么感兴趣,无论怎么努力成绩也不见提高。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我表姐的情绪变得很糟糕,她动不动就哭,说自己害怕,怕考不好,还说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孤立她。我舅舅和舅妈当时觉得可能是因为表姐学习压力大才这样,他们只是简单安慰几句,并没有往心里去。
有一天下午放学,表姐独自回家,半路遇到了几个混混儿,他们拦住表姐,说一些不着调的话,还不怀好意地说要带表姐去玩儿。表姐不依,有个小混混儿就直接把表姐往他的摩托车上拽,表姐吓得直哭,幸好有几个下班的工人从那儿路过,才把表姐救了下来。
发生这件事后,表姐的情况比之前还要糟糕,她经常做出一些怪异的举动。
她跑去老师那里告状,说班里的某某同学总骂她,还想打她,可是经过老师调查,那个同学基本没和表姐说过几句话;课下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聊天、讨论问题,表姐会突然冲过去,对她们大吼大叫,质问她们为什么总在背后议论她;她告诉舅妈,有人要害她,总有个声音和她说话;以往表姐很爱和人说话,可是那段时间表姐一反常态,谁和她打招呼,她都不理,要么就是一脸茫然地看着人家,重复人家说的话;独处时她会发呆,有时还会大哭、大笑;表姐还总喜欢抠鼻子,很用力地抠,直到抠得鼻子流血才罢休。
舅舅和舅妈对于表姐的改变很诧异,但也不知道怎么办。直到月考时表姐在众目睽睽下把卷子撕烂了,还把桌子推翻,老师找到我舅舅,委婉建议他带表姐去检查一下身体,舅舅才如梦初醒,他意识到表姐可能病了。
舅舅和舅妈带着表姐去了医院,很快医生就给出了结论:精神分裂症。
这个结果对于舅舅和舅妈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们难以接受自己视若珍宝的女儿怎么忽然间成了精神病人。
很快,表姐就住进了医院。住院前我和我妈曾经去看过表姐,我永远记得那时候表姐的眼神:空洞、麻木,她的眼睛里好像有一团水雾,她把目光投向你时让你感觉她是在看你,但又好像没在看你,她甚至开始不认识人。舅妈说表姐晚上经常做梦,在梦里大喊大叫,白天有时候好好的,有时候就突然变成了另一个人,吵吵闹闹。
我一度怀疑表姐是装病,逃避学习,可是自从那次探望她后,我才相信她是真的病了。
后来表姐住进了精神病院,那段时间舅舅和舅妈谢绝了所有亲朋好友的探望,她们大概是不想让大家看到表姐疯魔的样子。
大概治疗了有一年多,表姐终于出院了,出院后她和之前正常时的样子没什么区别,不过她还是需要长期服用一些精神抑制类药物。
每次服药,舅妈都在表姐身边监督她,生怕她把药吐掉导致病又复发。值得庆幸的是,表姐服药两年多,一次也没有发病,舅舅、舅妈终于放心了,他们那个天真活泼的女儿又回来了。
表姐初三就辍学了,那几年一直住院、在家休养,同龄的人早就毕了业,有的考上了高中,有的已经就业。虽然舅舅觉得表姐因为生病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很可惜,不过事已至此,他也不能强求。舅舅托人在他们厂里给表姐找了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总算是恢复了平静。
后来,表姐和厂里的一个小伙子谈了恋爱,那个小伙子是我们本地的,长得挺帅的,家庭条件一般,我舅舅、舅妈挺满意的。表姐生病后,他们的期望值似乎变低了许多,他们觉得只要表姐健康、快乐就好。
表姐22岁那年就结婚了,但是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美好。婚姻和恋爱真的是两回事,曾经的甜蜜抵不过生活中柴米油盐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多。表姐的婆婆很强势,当表姐两口子有矛盾时,她会护着自己的儿子。有一次,表姐的婆婆当面骂我表姐:“你就是精神病!”
这句话让表姐受到了很大刺激,她再次陷入疯魔状态,她胡乱骂人、咬人、大哭、大笑,她的样子吓坏了所有人。舅舅和舅妈闻讯赶来,把表姐接回了家。
表姐回家不久,婆家就找人传话:表姐夫想和表姐离婚,说他和表姐结婚前不知道表姐之前得过精神病,之前表姐住院,知道的人确实不多,只有关系亲密的亲友才知道。
那时候表姐已经怀孕五个月了,表姐夫表示不希望要这个孩子,怕表姐的病会遗传给孩子。最终,表姐离了婚,孩子也流掉了。
从那以后,表姐的病就越发的严重了。她经常跑到街上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人、砸东西,她每次跑出去,舅舅、舅妈就跟在后面追,表姐被追上后就会打舅舅、舅妈。她整天胡言乱语,一会儿说自己是外星人,一会儿说自己是外国人,有时还指着我舅舅、舅妈喊:“你们别过来,你们要害我!”
偶尔表姐也会清醒,她看着被她打得满身伤痕的舅舅、舅妈会号啕大哭,舅舅、舅妈也跟着哭。清醒没过多久,表姐就又糊涂了。她大概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谁,她为自己凭空想象出十多个身份,每天在这些角色间不断切换。
离家出走为了给表姐治病,舅舅每天得坚持上班,舅妈一个人看护表姐。可是有时候表姐发起病来,力气很大,舅妈根本控制不住她。后来,表姐跑出去的次数越来越多,跑得越来越远。
有一次,表姐跑出去十几天也不见回来,舅舅、舅妈和我们这些亲朋好友一直找,却根本不见她的踪影。舅妈急得吃不下饭,晚上一有动静就赶紧出门去看,总以为是表姐回来了。
后来,表姐被民警送回来了,他们说表姐跑到了隔壁的县城,逢人就说自己的孩子丢了她是来找孩子的,后来又说自己想找工作挣钱,大家看她精神不正常都不敢搭理她。
表姐回来时鼻青脸肿的,民警说那是表姐在街上抢人家吃的,人家追她,她自己摔倒弄伤的,有的伤则是因为她在街上抢人家小孩子,被人家当成人贩子打才造成的。舅妈、舅舅看着表姐老泪纵横,可是表姐依然是一副痴痴傻傻的样子。
表姐得这个病十几年,她自己糊里糊涂,有时候不知道痛苦,但是舅舅和舅妈却饱受折磨。看着自己视若珍宝的女儿变成这副样子,谁能不难受?
舅舅和舅妈经常拿出表姐小时候的照片不停看,我想他们是希望时光倒流,可以回到表姐小时候吧,那时候的一家三口多快乐!
舅舅有时候会后悔地说:“要是我当初不让她退出体育队,不逼她学习,她是不是就不会得这个病?”
表姐清醒时也曾问过舅妈:“妈,我发病时是不是很可怕?”舅妈看着表姐,无言以对。
这么多年,舅舅和舅妈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舅舅快六十岁的人了,每天起早贪黑地上班,除非表姐发病,否则他轻易不敢旷工,厂里有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舅妈走到哪里都带着表姐,生怕她又跑丢了,许多人看到表姐就骂“疯子”,舅妈就赶紧带着表姐离开。舅妈有很严重的风湿病,有时手指都伸不开,半夜疼得直叫唤,可是她舍不得买药吃,总是硬挺着。表姐发病时,经常咬舅妈,她身上有数不清的伤痕。有一次,表姐发病要往外跑,舅妈去拦,表姐一把将舅妈推倒,舅妈的头撞在石头上,血流不止,去医院缝了6针。
表姐的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舅舅和舅妈岁数越来越大,他们担心如果有一天自己走了,那么表姐该怎么办?他们不敢想,只希望自己能够活得久一点,可以多照顾表姐一段时间。
有时候,我常想,如果表姐没有得这个病,舅舅和舅妈的生活应该很幸福吧!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据说很复杂,它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还不是很确定。大多数人认为这个病可能与遗传、妊娠、后天环境有关。
我表姐得这个病也很让人诧异,我们家族并没有相关病史。舅妈觉得她是学习压力大,再加上那次遇上小混混儿受了刺激所以才发病的,结婚后婚姻生活不幸福,导致她的病情加重。
舅妈说和表姐一起住院的病友有很多,他们的身份不同,有大学生、音乐家、舞蹈家、作家、企业家,也有农民、工人,他们发病时的表现各异,有的治疗一段时间就出院了,有的则在医院住了将近二十年。
许多人说精神病人是“糊涂的天使”,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可自拔。得了这种病的人很痛苦,她的家人们更痛苦。
人真的很脆弱,我们的身体、精神都经不起太多的打击。尽管我们都希望自己健康,但是疾病却总是会时不时地来找点麻烦。希望我们可以善待每一位病人,因为他们本身正处于痛苦中,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都需要我们的宽容与鼓励!
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突然会得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怎么来的?
表姐16岁得了精神分裂症,现在已经33岁了,这些年她经常离家出走,有时候是自己回来,有时候是民警或者陌生人把她送回来,每次回来她都鼻青脸肿的,虽然我舅舅、舅妈已经习以为常,可每次还是忍不住落泪。
在我印象里,表姐没得病之前过得挺幸福的。她小时候,我舅舅在工厂里上班,每月有固定工资,舅妈在家务农,照顾表姐。
那时候国家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我舅舅和舅妈响应号召没再生二胎,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表姐。
从上小学开始,表姐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虽然那时学校不大,学生只来自附近的几个村子,但起码也有上百人。我记得那时候表姐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还会被老师当作范文,拿到各个班级去念。
表姐随了我舅舅,个子非常高,小学六年级时就长到了1米6多。上了初中后,她被体育老师选中,加入了学校的体育队,长跑、跳远、篮球、排球表姐都曾经尝试过。
那时候,体育队练习是在我们放学后,每天都要练一两个小时,因为练体育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表姐的学习成绩明显开始下滑。舅舅对此很是担心,他对表姐寄予厚望,希望表姐能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而不是走体育这条路。为此,他专门找到表姐的教练,提出让表姐退出学校体育队。
表姐听了这个消息,哭得很伤心,她责怪舅舅不跟她商量就做了决定,舅舅怪他分不清孰轻孰重,父女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最终结果是表姐退出了体育队,而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搭理我舅舅。
我当时和表姐在一个学校,但不在一个班级,我听说表姐在体育队时,和队里的一个男生走得很近,我不知道表姐不愿意退出体育队,是不是和那个男生有关。
退出体育队这件事大概发生在表姐上初二的时候,很快我们就上了初三,表姐和我们一样,要面临中考了。舅舅认为表姐底子不错,虽然因为练体育耽误了一些功课,但是补一补课,成绩还是可以追得上来的。那时候我们那儿最好的高中是县一中,在县城,还有三所高中在镇上。我记得我那时初三的班主任经常说考上了县一中,就等于拿到了大学的入场券。
表姐为了上一中,学得很用功,但是也很吃力。初中多了物理、化学这两门科目,她对这两门学科不怎么感兴趣,无论怎么努力成绩也不见提高。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我表姐的情绪变得很糟糕,她动不动就哭,说自己害怕,怕考不好,还说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孤立她。我舅舅和舅妈当时觉得可能是因为表姐学习压力大才这样,他们只是简单安慰几句,并没有往心里去。
有一天下午放学,表姐独自回家,半路遇到了几个混混儿,他们拦住表姐,说一些不着调的话,还不怀好意地说要带表姐去玩儿。表姐不依,有个小混混儿就直接把表姐往他的摩托车上拽,表姐吓得直哭,幸好有几个下班的工人从那儿路过,才把表姐救了下来。
发生这件事后,表姐的情况比之前还要糟糕,她经常做出一些怪异的举动。
她跑去老师那里告状,说班里的某某同学总骂她,还想打她,可是经过老师调查,那个同学基本没和表姐说过几句话;课下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聊天、讨论问题,表姐会突然冲过去,对她们大吼大叫,质问她们为什么总在背后议论她;她告诉舅妈,有人要害她,总有个声音和她说话;以往表姐很爱和人说话,可是那段时间表姐一反常态,谁和她打招呼,她都不理,要么就是一脸茫然地看着人家,重复人家说的话;独处时她会发呆,有时还会大哭、大笑;表姐还总喜欢抠鼻子,很用力地抠,直到抠得鼻子流血才罢休。
舅舅和舅妈对于表姐的改变很诧异,但也不知道怎么办。直到月考时表姐在众目睽睽下把卷子撕烂了,还把桌子推翻,老师找到我舅舅,委婉建议他带表姐去检查一下身体,舅舅才如梦初醒,他意识到表姐可能病了。
舅舅和舅妈带着表姐去了医院,很快医生就给出了结论:精神分裂症。
这个结果对于舅舅和舅妈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们难以接受自己视若珍宝的女儿怎么忽然间成了精神病人。
很快,表姐就住进了医院。住院前我和我妈曾经去看过表姐,我永远记得那时候表姐的眼神:空洞、麻木,她的眼睛里好像有一团水雾,她把目光投向你时让你感觉她是在看你,但又好像没在看你,她甚至开始不认识人。舅妈说表姐晚上经常做梦,在梦里大喊大叫,白天有时候好好的,有时候就突然变成了另一个人,吵吵闹闹。
我一度怀疑表姐是装病,逃避学习,可是自从那次探望她后,我才相信她是真的病了。
后来表姐住进了精神病院,那段时间舅舅和舅妈谢绝了所有亲朋好友的探望,她们大概是不想让大家看到表姐疯魔的样子。
大概治疗了有一年多,表姐终于出院了,出院后她和之前正常时的样子没什么区别,不过她还是需要长期服用一些精神抑制类药物。
每次服药,舅妈都在表姐身边监督她,生怕她把药吐掉导致病又复发。值得庆幸的是,表姐服药两年多,一次也没有发病,舅舅、舅妈终于放心了,他们那个天真活泼的女儿又回来了。
表姐初三就辍学了,那几年一直住院、在家休养,同龄的人早就毕了业,有的考上了高中,有的已经就业。虽然舅舅觉得表姐因为生病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很可惜,不过事已至此,他也不能强求。舅舅托人在他们厂里给表姐找了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总算是恢复了平静。
后来,表姐和厂里的一个小伙子谈了恋爱,那个小伙子是我们本地的,长得挺帅的,家庭条件一般,我舅舅、舅妈挺满意的。表姐生病后,他们的期望值似乎变低了许多,他们觉得只要表姐健康、快乐就好。
表姐22岁那年就结婚了,但是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美好。婚姻和恋爱真的是两回事,曾经的甜蜜抵不过生活中柴米油盐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多。表姐的婆婆很强势,当表姐两口子有矛盾时,她会护着自己的儿子。有一次,表姐的婆婆当面骂我表姐:“你就是精神病!”
这句话让表姐受到了很大刺激,她再次陷入疯魔状态,她胡乱骂人、咬人、大哭、大笑,她的样子吓坏了所有人。舅舅和舅妈闻讯赶来,把表姐接回了家。
表姐回家不久,婆家就找人传话:表姐夫想和表姐离婚,说他和表姐结婚前不知道表姐之前得过精神病,之前表姐住院,知道的人确实不多,只有关系亲密的亲友才知道。
那时候表姐已经怀孕五个月了,表姐夫表示不希望要这个孩子,怕表姐的病会遗传给孩子。最终,表姐离了婚,孩子也流掉了。
从那以后,表姐的病就越发的严重了。她经常跑到街上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人、砸东西,她每次跑出去,舅舅、舅妈就跟在后面追,表姐被追上后就会打舅舅、舅妈。她整天胡言乱语,一会儿说自己是外星人,一会儿说自己是外国人,有时还指着我舅舅、舅妈喊:“你们别过来,你们要害我!”
偶尔表姐也会清醒,她看着被她打得满身伤痕的舅舅、舅妈会号啕大哭,舅舅、舅妈也跟着哭。清醒没过多久,表姐就又糊涂了。她大概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谁,她为自己凭空想象出十多个身份,每天在这些角色间不断切换。
离家出走为了给表姐治病,舅舅每天得坚持上班,舅妈一个人看护表姐。可是有时候表姐发起病来,力气很大,舅妈根本控制不住她。后来,表姐跑出去的次数越来越多,跑得越来越远。
有一次,表姐跑出去十几天也不见回来,舅舅、舅妈和我们这些亲朋好友一直找,却根本不见她的踪影。舅妈急得吃不下饭,晚上一有动静就赶紧出门去看,总以为是表姐回来了。
后来,表姐被民警送回来了,他们说表姐跑到了隔壁的县城,逢人就说自己的孩子丢了她是来找孩子的,后来又说自己想找工作挣钱,大家看她精神不正常都不敢搭理她。
表姐回来时鼻青脸肿的,民警说那是表姐在街上抢人家吃的,人家追她,她自己摔倒弄伤的,有的伤则是因为她在街上抢人家小孩子,被人家当成人贩子打才造成的。舅妈、舅舅看着表姐老泪纵横,可是表姐依然是一副痴痴傻傻的样子。
表姐得这个病十几年,她自己糊里糊涂,有时候不知道痛苦,但是舅舅和舅妈却饱受折磨。看着自己视若珍宝的女儿变成这副样子,谁能不难受?
舅舅和舅妈经常拿出表姐小时候的照片不停看,我想他们是希望时光倒流,可以回到表姐小时候吧,那时候的一家三口多快乐!
舅舅有时候会后悔地说:“要是我当初不让她退出体育队,不逼她学习,她是不是就不会得这个病?”
表姐清醒时也曾问过舅妈:“妈,我发病时是不是很可怕?”舅妈看着表姐,无言以对。
这么多年,舅舅和舅妈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舅舅快六十岁的人了,每天起早贪黑地上班,除非表姐发病,否则他轻易不敢旷工,厂里有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舅妈走到哪里都带着表姐,生怕她又跑丢了,许多人看到表姐就骂“疯子”,舅妈就赶紧带着表姐离开。舅妈有很严重的风湿病,有时手指都伸不开,半夜疼得直叫唤,可是她舍不得买药吃,总是硬挺着。表姐发病时,经常咬舅妈,她身上有数不清的伤痕。有一次,表姐发病要往外跑,舅妈去拦,表姐一把将舅妈推倒,舅妈的头撞在石头上,血流不止,去医院缝了6针。
表姐的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舅舅和舅妈岁数越来越大,他们担心如果有一天自己走了,那么表姐该怎么办?他们不敢想,只希望自己能够活得久一点,可以多照顾表姐一段时间。
有时候,我常想,如果表姐没有得这个病,舅舅和舅妈的生活应该很幸福吧!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据说很复杂,它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还不是很确定。大多数人认为这个病可能与遗传、妊娠、后天环境有关。
我表姐得这个病也很让人诧异,我们家族并没有相关病史。舅妈觉得她是学习压力大,再加上那次遇上小混混儿受了刺激所以才发病的,结婚后婚姻生活不幸福,导致她的病情加重。
舅妈说和表姐一起住院的病友有很多,他们的身份不同,有大学生、音乐家、舞蹈家、作家、企业家,也有农民、工人,他们发病时的表现各异,有的治疗一段时间就出院了,有的则在医院住了将近二十年。
许多人说精神病人是“糊涂的天使”,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可自拔。得了这种病的人很痛苦,她的家人们更痛苦。
人真的很脆弱,我们的身体、精神都经不起太多的打击。尽管我们都希望自己健康,但是疾病却总是会时不时地来找点麻烦。希望我们可以善待每一位病人,因为他们本身正处于痛苦中,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都需要我们的宽容与鼓励!
如何评价电视剧《八角亭谜雾》大结局?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八角亭迷雾》的大结局并没有那么的好。给观众留下了很多坑,后期一直在填坑,但到最后坑也没有填完。
今年迷雾剧场的剧似乎都不是很好,不论是《八角亭迷雾》,还是《致命愿望》,都没有从前的《隐蔽的角落》那么惊艳。《八角亭迷雾》中唯一比较好的就是老戏骨的出演,而新演员就欠缺一些就像女主角玄念玫,并没有很惊艳,反而从头到尾,一直表情木讷,不知道她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情,想表达些什么?看到最后都欸有觉得她究竟能多吸引到男生,只是有些绿茶而已。
没想到这部剧的结局竟然是以一个粗话而引发的一系列血案。这也可以引发大家对家庭关系的思考,还有人际关系的交流。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失望的,还有很多内容并没有完全覆盖到。
八角亭谜雾结局
《八角亭谜雾》结局:
玄珍和朱胜辉案件真相大白,丁桡烈和周亚梅供述犯罪事实,玄珠和家人冰释前嫌,袁飞被记过处分一次,他和袁敏有了自己的孩子,玄珠收拾行李回深圳,挽回全心全意对待她的好男人。
丁桡烈是个异装癖,身体里住着两个灵魂,他觉得玄珍代表了女性灵魂,只要占有对方,就会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完整,所以丁桡烈对玄珍十分痴迷,可玄珍一直在利用丁桡烈,当玄珠离开昆剧团后,玄珍也走了,丁桡烈想方设法留住玄珍,最后在防空洞杀死了玄珍。
之后,周亚梅把玄珍的尸体沉入河道,自此,周亚梅经常被噩梦惊醒,丁桡烈也患有严重抑郁症,忘记了自己对玄珍做的事,他一直以为玄珍没有死。
最后丁桡烈坦白了自己对玄珍做的事,周亚梅也向警方自首,十九年的谜雾彻底散去。
《八角亭》已经完美收官,从个人观感来说,我很欣赏《八角亭》的一点是这部剧的空间感和南方质感。全剧主要在绍兴取景,南方小桥流水的背景,甚少出现在悬疑题材的故事之中。
因此,在影像质感方面,《八角亭》可打高分:江南水镇始终湿漉漉的氤氲之气,昆曲元素、乌篷船、小桥、石板路、老街道、老房子,这些从视觉上构成了故事的南方背景和谜团的氛围,形成了一个特别的南方悬疑故事。同时空间元素也介入了剧情的发展——水乡遍布水道的特殊结构、防空洞等特殊空间和河流连接的关系。
其次是表演的突出。王小帅和花箐两位导演没有放过哪怕一个配角的气质、表演与角色状态的贴合。不仅主要演员选择的都是演技实力派,甚至只有一场戏的好些配角也是。
尤其最后两集的演出,剧作上对演员的演技和要求十分之高。吴越和邢岷山把握住了这两个极其艰难的角色。尤其是吴越,把周亚梅这个在家庭、剧团的压力下内心极其痛苦和纠结的角色演绎得十分到位。
可以说,《八角亭》制作精良,视觉、表演的优势十分突出。如王小帅这样作为长期拍摄艺术片的导演,确实不太可能按照一个传统的类型剧的制作方式去制作网剧。情感类型的悬疑剧无疑给习惯看悬疑类型剧的观众一个新的视点。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