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导演都不怎么拍明朝戏往往好几年才出一部戏,为什么不拍明朝的戏
"公元1644清军入关,为中国影视剧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句话看似戏谑,但也有几分实际道理。自从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清朝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层出不穷。仿佛导演们,对清朝有一种偏爱。
(一)、稍逊一筹,弗如清多关于清朝的影视剧,大抵是所有历史剧中最多的一类。当然,其中也不乏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还有《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甄嬛传》等等。
虽然大都是改编自小说,但都是按照真实的历史轨迹走的,因此也让观众们对那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提到清朝的影视作品大多数人都能娓娓道来,可明朝一与之对比,影视剧就显得有些匮乏,虽然也有几部口碑很好的影视剧,比如《大明风华》、《大明王朝1566》、《朱元璋》等等,但比起清朝来还是要少许多。
同时也有很多好的人物事迹没有拍摄,比如王阳明,单独拿出他来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剧,还有千古忠臣于谦,在他的身上可以体现明朝士子的家国情怀,又能够就此牵引出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等。
总之,明朝有特色的人和事那么多,应该可以成为影视剧爆款的朝代。那么,为什么中国导演都不怎么拍明朝戏,往往好几年才出一部?
首先,朱元璋曾经明确的规定了"后宫不得干政"。因此无法像清朝那样,大肆的拍摄宫斗场面。即使像《大明风华》这样关于孙太后的电视剧,也必须穿插着前朝男人之间的政务在其中。
同时,明朝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清朝则是"能者上位",后宫的妃子们根本没有争斗的必要。纵观整个明朝,也就朱棣的上位与众不同,但那也不是靠着宫斗得来。像嘉靖皇帝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皇子,但上位之路也没有那么不易,也没有靠他母亲去争去抢。
而且,在明英宗之前明朝的嫔妃大多数都要殉葬,反正早晚都要陪着皇帝死,争来争去还有何意义。如此一来,电视剧的受众范围就大幅度缩小。
愿意看电视剧的大都是女性,往往是你争我斗或偏偶像类型的,才能符合她们的审美。如此一来,导演就害怕拍了但收视率上不去,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其实如果真的拍得很好,诸如《大明王朝1566》这样,也会有口皆碑的。但现在快餐式的文化,大家都希望能够迅速的把钱拿到手,所以有内涵的影视剧就不怎么有人愿意涉足。而且明朝的服饰非常讲究,对服化道的要求很高,倒不如清朝的服饰简单一些。
总结而言,明朝嫔妃争斗的历史史实太少,同时拍摄的成本又高,导演们普遍害怕入不敷,同时对自己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就基本都不碰明朝戏。
其次,明朝影视剧的过审难度要大一些。自从民国以来,文人才子们就喜欢拿着明朝的事说当下的事,即使这种情况现在还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不过若是转化成镜头语言,恐怕审查起来有些难度。
而且,既然要拍明朝戏,许多黑暗是绕不开的。比如明朝的党争,诸如明初的胡惟庸还有后来的严嵩父子,再往后就是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争斗;比如明朝统治者的不务正业,好似道士皇帝、木匠皇帝还有美食皇帝和叛逆皇帝以及痴情皇帝,他们之中虽然大都有些政绩,但都不符合帝王之气。
再就是进入小冰河期以后,这些皇帝们的作为大都有些"负能量",拍出来不太符合主流价值观。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不过审,同时拍的不好肯定会引得观众们的骂声一片。尤其是心里对大明充满着崇敬之人,这些恐怕会令其非常恼怒,明知会引起争议,那还不如直接不拍。
再次,清朝消亡了很多关于明朝的历史典籍。清朝初年曾经大兴文字狱,许多明朝人撰写的轶事典故和文学作品,悉数被焚毁。就连《永乐大典》也有很多葬身在了嘉庆年间的那场大火之中。
再到后来八国联军和日本侵华等,许多的历史书籍都被销毁。不单单是明朝,像它之前很多朝代的书也都没有了。
当然,明朝留存书籍的消失主要还是怪清朝的文字狱和不够重视。因此,流传到今天的很少,最起码不如清朝的多。
现在关于明朝的书,大都是清人写的,他们根据统治者的要求或抹黑或歪曲,可因为年代久远也无法考证书中的内容是否属实,如果导演贸然拍出来,可能会伤害到许多人的民族自尊心,倒还不如不拍。
此外,这也与导演个人和剧组有关。如果拍一部《大明王朝1566》这种内涵丰富的电视剧,对导演的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倘若拍不好,恐怕就会招致骂声一片。
同时,短期内很难见到回报,如果导演的资源不够强大,就可能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毕竟大家都是要赚钱的,如果拍了赚不到钱谁还会去做。
总结而言,导演不愿过多触碰明朝戏的原因,首先是明朝没有那么多的宫斗,因此受众范围就会受到限制,那么就会导致即使拍的好回报率也可能很低,即使会封神,也会是在若干年之后。
再者就是明朝的内容不太好过审,可能会被打上借古讽今,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标签;还有会伤害到整日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挂在嘴边之人的心。
中国的导演为什么基本都不碰明朝戏?
新中国成立后,就不再有王公贵族了。但是对于之前发生在皇宫里的事情,很多现代人还是非常好奇的。当然了,我们好奇的并不是今天皇帝做了什么大的决定,或者是某位大臣冒死上谏了什么治国良策。我们比较好奇的是,后宫发生了什么事情。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那叫一个幸福,先不说身份尊贵,就连后宫佳丽三千人这一点,就让无数至今单身的男同胞们羡慕不已。
不过羡慕归羡慕,既然三妻四妾的朝代已经过去,那就好好地珍惜现在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幸福生活吧。男同胞们虽羡慕古代的皇帝,但对于有关皇帝的电视剧并不怎么感兴趣。可以说,没有多少男生,对电视剧感兴趣。电视剧的主要受众,还是女性。这一点,就直接决定了导演们不喜欢拍一个朝代的剧,那就是明朝。为什么呢?
一、缺乏正能量
公元前一三六八年,朱元璋称帝,开启了明朝时代,一六四四年,明朝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去。时经二百七十六年,出了十六个皇帝。这十六个皇帝中,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朱元璋。若是他还活着,看到自己的后辈如此模样,一定气得不成立明朝了吧。
在这十六位皇帝中,有“道士皇帝”、“木匠皇帝”,还有“美食皇帝”、“叛逆皇帝”以及“痴情皇帝”。这些都是什么修饰词啊!皇帝的职位是什么?治理国家、上朝听政啊,他们去搞木匠、美食,谁来看管国家呢?皇帝不争气,内阁很霸气啊。
明朝时,内阁大臣已经掌握了朝廷的实权,皇帝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枚棋子,可随意控制。即使某位皇帝有骨气,不愿意听从摆布,也没有办法,毕竟皇帝手中的实权已经被分得所剩无几了。皇帝没有实权也就罢了,朝中大臣还争斗不已。明争暗斗的,比后宫还要精彩。
读者们在看剧的时候,若能细心一点,便会发现,只要是宫廷剧,剧中的皇帝一定是个爱民如子、治国有方的好皇帝。而那些在历史上名声不太好的皇帝,往往一出场便领盒饭了。明朝的氛围过于压抑,朝中皇帝被朝下大臣压了一头,拍出来影响不好。内容缺乏正能量,传播了不好的史实,容易不过审,所以很多导演普遍不愿意冒这个险。辛辛苦苦拍出来的剧,不过审就没有观众,没有观众还怎么赚钱呢?
二、史料不齐全
明朝灭亡后,清朝派人将前朝史书等文字记载烧毁了不少。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时,也毁了不少明朝的文物。以至于现在的国人对明朝的了解根本就不完整,可以说,明朝的历史是残缺的。若是导演没有充分了解该朝的历史就贸然开机,很有可能会遭到史学家的抨击。
研究历史的,对于每个朝代发生的事情都比较关注。如果一名导演拍了一段不符合历史的戏,那肯定会引起很多历史学家的不满。毕竟他们那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正确的历史。若是因为一两部电视剧,就曲解了人们对历史的认知,那这些历史学家们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面对一段残缺的历史,在没有充分了解那段史实的情况下,导演们不敢随意开机。所以他们会去选择拍摄清朝时期、唐朝时期这些史料全,后宫戏份多的剧。或者是架空历史,这样就完全不用担心出现历史上的错误了。不过根据历史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般会更有看点,观众们偏爱这样的剧。网剧喜欢架空,正剧多多少少会根据历史来。
三、明朝后宫制度
关于为什么中国的导演基本都不碰明朝戏的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观众问题。中国电视剧的受众大多是女性,身为女性,最喜欢看什么?当然是同为女性的斗争了。特别是宫斗,一群女人围在一起,为了一个男人的宠爱争风吃醋,这样的剧对于女性来说,简直有种致命的吸引力。
但是明朝的一些制度,比如后宫不可干预朝政、严格实行嫡长子制度以及后宫嫔妃全部陪葬的制度,让明朝后宫的女人失去了宫斗的兴趣。皇上喜欢就来,不喜欢那就少来,反正等到皇上走了,她们也要一起陪葬,斗来斗去的,最后也得不到什么。后宫嫔妃不喜欢宫斗,那便没了看点。拍朝堂男人之间的争斗吧,又过于黑暗,影响不好。所以为了拍出来的剧既能过审,还能有高的播放量,导演们一般不会选择阻碍多多的明朝戏。
当然了,除了上述几个原因之外,导演们不触碰明朝戏的原因还有明朝的服化道很难还原、建筑设施等也比较难搭建。没有几个导演愿意花费众多钱财拍摄一部剧,毕竟他们拍电视剧是用来赚钱的,又不是拿来做公益的。若花重金拍出来之后,没有人看,那他们就彻底凉了。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导演都不愿意触碰明朝戏,还是有几部明朝戏拍得相当不错的,比如《大明王朝1566》,还有热播的《大明风华》。这几部剧,一看就是斥巨资拍摄出来的。演员的妆容、头饰,无一不在透露着导演对剧的用心。还好,这两部剧的收视效果都还不错,但若是别的导演拍,怕是得不到这么好的效果了。
拍明朝戏的女演员一定很累吧,头上要带那么沉重的发饰。虽然金光灿灿的,很贵气,但是脖子受不住啊。不过既然是为了艺术献身,就要多加辛苦一些了。同时,在这里,笔者也想感谢每一部剧的导演,为我们带来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
不管是清朝剧,还是明朝剧,或者是唐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剧,都满足了我们对古代的好奇。为了让我们看得开心一点,导演们也是煞费苦心地投观众所好。最后还是希望多来一些明朝的戏份吧,毕竟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个朝代!
为什么很少有导演拍明朝时期的影视剧?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写明朝的一些现成作品是比较少的,东西两厂的争斗当中,虽然说会有一些比较惊险的故事情节,但是这一类的文学作品的故事非常的少。在史书当中虽然说有一些简短的描述,但是并不能够把它去形成剧本。如果没有现成的文学作品,根本就很难能够编出剧本,又要编写,又要考证历史的真实性,真的是费时费力,所以还不如不拍。
当然,事实上在我们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上面,还是有一部分拍明朝的电视剧的,只不过是比较少一点而已。他之所以这么的鲜为人知,就是因为拍摄出来之后不被大家喜欢,那么自然而然就拍摄的人少了。本身就没有太多的创作背景给导演们去发挥,然后拍摄出来的又不受大家的喜欢,那又怎么可能还会有人去拍呢?
明朝的一些话题基本上都会涉及到政治方面的事情,题材实在是太敏感了,所以放出来的比较少。但是一些清宫戏就不一样了,他基本上都是一些言情片,一点都不敏感,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的年轻人非常的喜欢看,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的清宫剧。毕竟历史的故事实在是太过于深奥了,现在的小年轻都是喜欢看一些情情爱爱的故事,那么导演自然也喜欢拍这些。
毕竟明朝的历史不像其他朝代的历史那个样子,他们的历史都是权力斗争,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皇上和文官集团还有太监之间展开的。他们的权力斗争是非常复杂的,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策略和计谋。如果说拍摄的导演水平不够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扭曲历史,这样会有很大的压力,毕竟大家都不能接受这样歪曲历史的事情。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