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影评「当幸福来敲门镜头影评」
- 当幸福来敲门
- 类型:剧情 经典
- 主演:威尔·史密斯布莱恩·豪威坦迪·牛顿詹姆斯·凯伦
You got a dream,you gotta protect it.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去捍卫它。
——《当幸福来敲门》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取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真实故事的电影,影片讲述了濒临破产、婚姻破裂的推销员克里斯如何奋发向上、追求幸福,最后成功成为金融投资家的故事。该影片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深陷越战后美国社会萧条的经济状况和底层群众的艰难生活,传达出克里斯追求幸福、永不放弃的人生信念。奋力拼搏,永不言弃的克里斯,凭借百折不挠的斗志和锲而不舍的坚持,最终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生活的小丑,逐梦的勇士
国家经济阴霾笼罩,资本主义黑雾迷蒙,社会对底层的人讥诮冷讽,奔波中的克里斯看着股票交易所前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洋溢的笑容,羡慕且期待地想:为什么我不能也满脸幸福?于是他挤进硝烟暗藏的办公室,拨出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号码,使出浑身解数发展新客户,可结果并不如人意。他变成了付不起车费而被警局拘留的刷墙工、穿着一只皮鞋忙活一整天的傻子、背负税债无家可归的的流浪汉……他在别人的世界里仿若白日做梦的小丑。面对旁人的目光,也许他并非不在意,只是想要证明自己,所以这一路愈是风尘契阔,他愈是且行且歌,心有不甘,才会拼了命打破桎梏,从这条逼仄小路上向幸福奔赴。
暴雨下奔跑,绝境处逢生
困境接踵而至,断壁残垣般的生活终使得克里斯的妻子不堪重负,经历过无数次内心挣扎后,她下定决心离开了这个家。而克里斯也因长期欠交房租被房东赶出家门,带着儿子流落街头。他们在狭窄的公厕入睡,在昏暗的教堂避风,甚至卖血维持生计。尊严、梦想、希望……在顷刻间破碎瓦解,化为尘土消散在名为生活的风里。但克里斯没有一蹶不振,没有劝说自己向残酷的现实妥协。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而他在跟命运打赌,赌自己能否划破黑暗,奔向光明。所幸他从未停下奔向光明的脚步,生活不会苛待努力的人,克里斯的坚持终于让他的人生迎来新阳。
逆风而飞扬,孤芳也自赏
人生多数时候不过起起落落,无论是“搭错车”还是“冒傻气”,主人公从未想过放弃。当克里斯得知自己被录用时,他神色平静,却有眼泪从眼角默默流出。他凭借坚持与努力,成为了公司的正式员工。他有了自己的工作,也能独立抚养儿子。
一切云起风止之时,都有人独自欣赏。看路上行人来来往往,看世人浮生追名逐利,在这场永无止境的博弈里,克里斯战胜了偏见,赢得了尊重,他在人群里高举起手,为自己喝彩。落魄失意时无人问津,那便逆风飞扬。就算被全世界否定,也当记得孤芳自赏。
克里斯生活在公共债务失控、金融泡沫激增的美国经济低迷时期,种族歧视、婚姻破裂、学历过低等因素也成为一道道墙壁阻挡他通往幸福的道路。但他如夜空中的闪电,划破黑暗;如春日破土的嫩草,尽展顽强;终以己之力,叩开幸福的大门。前路未知,或许我们正经历风雨,颠沛流离,惟愿我们始终追寻心中的光,如克里斯一般,触底反弹,笃步前行。
指导老师:章思思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你们我的想法和观点
片子中有个关于上帝的笑话是这样的:一个虔诚的落水者希望上帝能救他。一艘船过去了,他拒绝被救,说,上帝会来救我的。第二艘船又过去,他仍然以同样的理由拒绝被救。后来落水者溺死了。天堂上,他不服气问上帝,万能的主啊,你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回答道,为了救你,我派出了两条船。
就如同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的序言中说的那样,这世界大多数人都在迷茫。我们安慰自己,只因为那里,或许有个上帝,端坐天堂。
《当幸福来敲门》。我想这个译名大约是来自最后父子俩的一个幽默。Knock,knock。这个拟声词,足以让译者瞬间捕获一个温馨而动人的灵感。
看到最后,我究竟是红了眼眶。虽然片子励志的目的这样暴露这样突兀。八十年代初的美国,越战结束五年,这个社会才开始慢吞吞的让战争的萧条逐渐复苏。黑人。婚姻破裂。受教育不多。带着这些背景的主人公足以映衬出一些美国当代社会的残酷现实。爱默生曾说在美利坚这个国家,无论是精神还是财富,从来都不会平等。可是放眼四顾,每个人都在微笑,看起来都他妈的那么幸福。
有多少个美国人,就有多少个美国梦。Happiness。杰弗逊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十三次提到这个词语。在那个时刻,这位伟大的美国开国元勋相信这是上帝指引他的梦想,于是他们拿起刀枪,不再高唱《上帝保佑女王》。两百年过去了,杰弗逊成了美钞上的头像,然而幸福却依然无法流通。政府和慈善家们给人提供牛奶和食物,提供临时住房,却依然无法给人一个幸福的幻觉。
生活是苦的,眼泪是咸的。卖掉那些白色的“时光机器”不足以维持一个很好的生活,却足以引起嬉皮士少女和精神病患者的目光。全球化把人缩小,电影又把人放大。安东里奥尼的一句话道尽了电影艺术的魅力。我们失去了关注的焦距,可对于金钱和物质,我们仍旧保持充足的食欲。
我大学的时候读的昆德拉的第一本书——《生命不可承受之轻》里有句话这样写道:生活时常会让我们感到艰辛,并会让我们无数次目睹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于是我们看到了,平时彬彬有礼,看到幼儿园外墙上有fuck涂鸦都无法容忍的父亲,却被生活逼的像条疯狗:不付出租车费,为了十四美元和好友翻脸,还蛮狠无礼插队爆粗。在社会底层挣扎太久,生存的本能无意中便阉割了美德。
羡慕别人的生活如此精致,自己的却那样暴力。幸福轻轻的敲门,而不幸和灾难却把门粗暴的踹开。所以,我们常常说错过爱情,错过幸福,而灾难和不幸会像路边的小流氓一样不停的纠缠你,它们通常不会粗心的檫肩而过。
对于软弱的人来说,受害是一种习惯。在安稳的日子里,我们失去了对前方的灾难和危机的甄别能力,我们不在意,是因为通常我们觉得自己不会像那个父亲一样倒霉透顶。
活着,真是很辛苦的事情,却总有自己坚持的理由。昨天夜里和一个女性朋友促膝长谈,她说如果不是这样或者那样的牵挂,还不如坐在铁轨间死掉。我其实很想告诉她,人生越没有意义越值得过下去。这是加缪的话,充满了我们对上帝安排的稀松命运的挑衅。尼采飞扬跋扈的说上帝死了,而我温柔的说上帝只是离开了天堂。他要让位于我们心中具体的某种幸福和理想。
就像片中的威尔史密斯不停的对孩子和妻子说,我们一定会好起来,我们一定能够好起来的。在打篮球的时候,他还说,孩子,你一定要保护自己的梦想。那一刻,我看到,幸福的家庭和孩子才是他真正的信仰——没有繁文缛节的文艺腔,只有一个父爱温暖的硕硕冬阳。
对每个人来说,上帝是不同的。上帝是个女孩,上帝是把枪。有些时候,他们都背负着某种救赎的现实意义。当生活中的一切都开始抛弃你,当你开始腻味那个GOD总是用福音和原罪这样的东西逃避和推卸责任的时候,幸好,坚强的我们,总会找到一个上帝,端坐天堂。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