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网络没电视没电脑首批中国游客登陆世界最后的天堂
巴新等国近来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推介力度 图据红星新闻
珍妮10岁被家人送往广州留学,在中国一待就是十多年,目前已经回到家乡拉包尔,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也是一名环保主义者。拉包尔是巴新的一座外岛,也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因为原始部落、二战遗址、火山景观、潜水圣地等景点而闻名。这里也是首个中国旅游团在巴新行程的第一站,珍妮是旅行团在拉包尔的地陪导游。
“一带一路”架桥
中国团首入巴新深度游
提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多数人脑海中很难第一时间对这个国家有具体印象,有人甚至以为它在非洲。实际上,巴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太平洋岛国。巴新1975年9月正式建国,次年10月与中国建交。
今年6月,巴新移民与公民管理局(ICA)正式向所有APEC经济体开放电子签证。随着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以及签证政策便利化,巴新也越来越多进入中国旅游从业者的视野,成为一个充满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巴新国鸟“天堂鸟” 图据红星新闻
巴新首家华人旅行社天堂鸟旅游公司的“巴布亚新几内亚7日深度游”旅游路线正是诞生于以上背景。经过一年多的筹备,首个中国旅行团终于在7月18日从中国香港出发,走进巴新。红星新闻作为全国唯一受邀媒体,与旅行团一起探访了这个被誉为“绝世而神秘”的天堂鸟之国。
多样的部落文化成卖点
旅游为改善生存带来希望
用“绝世而神秘”这几个字来形容巴新绝对不为过,尤其是对于此前从未踏足过这片土地的中国游客。多样的部落文化是巴新的特色之一,自石器时代便已存在的部落分散在巴新的各个山谷、高地、丛林、岩洞,也有很多部落沿着巴布亚新几内亚最长的河流塞皮克河栖居。大多部落因独居地域偏远之处,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拉包尔附近的Mioko小岛 图据红星新闻
旅行团探访的第一个部落居住在拉包尔外的Mioko小岛,是当地主要的五个大部落之一。这里与世隔绝,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是一个与现代文明完全不同的世界。
当游船逐渐靠拢小岛,手机信号消失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群充满好奇、羞涩又热情的面孔,他们在岸边列队,用部落语言唱起欢迎的歌曲,这是部落村长Simion Robin为迎接中国游客专门准备的一个小型欢迎仪式。队伍中的妇女穿着当地传统的花裙,小孩则绝大部分光着上身,只穿着一条短裤。
在这里,原始是最大的特点。岛上绝大多数人过着原住民生活,他们靠自然馈赠的椰子、可可、香蕉槟榔等生存。但是村长Simion想为岛上居民改善这种生存状况,他希望游客的到来可以为岛上的孩子们带来一些衣服、书本文具等,也希望获得收入,改善整个小岛没有电力靠蜡烛照明的状况。
身着传统服装的部落女孩 图据红星新闻
Mioko小岛四面环海,海水清澈湛蓝,是理想的浮潜地,这些的天然优势吸引了一些旅游者的到来。在首个中国旅行团到访之前,来这里的大多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散客。Simion的部落通过为游客提供服务获得收入,比如专门为首个中国旅游团准备的欢迎仪式,为大家提供新鲜的椰子水,安排人表演部落传统舞蹈,徒手爬上数十米高的椰子树,现摘现剥并徒手开椰子等,将部落最原生态的特色展现给游客。
Mioko小岛部落的孩子 图据红星新闻
午后,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清澈透明,不少游客选择下水浮潜。一群光子上身的孩子排队爬上岸边一棵枯树,纵身跳入海中。有游客感慨部落村民不知道外面的大千世界,也有游客认为他们的快乐外部世界的人并不懂。
在这片“世界上最后的天堂”
他们远离现代文明却热情友好
离开拉包尔的海岛部落,旅行团探访了另一个居住在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附近的原始森林Madoguba部落。这一片原始森林为天堂鸟旅游公司所有,也是该公司未来重点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原始部落和部落居民互动,可以自驾越野穿越原始森林,体验真枪实弹的森林狩猎等。
天堂鸟旅游公司已经在这片森林经营多年,和居住在这里的土著居民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旅行团抵达的时候,整个部落的老少都出来迎接,不少人头戴羽毛装饰,身着传统服装,面涂油彩,以热情的部落歌舞欢迎第一次进入这片原始森林的中国客人。
纹身和彩面也是巴新部落的特色 图据红星新闻
在表演队伍中,有老者的鼻子上横插这一根木棍,这是巴新部落的传统习俗之一。鼻子上挖洞插上兽牙或木棍儿则是势力巨子和力气的象征,是酋长的专属象征。纹身和彩面也是巴新部落的特色,巴新的Chambri部落为男孩子举行成人仪式,就是以鳄鱼图腾为其纹身。
而面部彩绘则因部落不同,颜色和画法也各异,有红脸、黄脸,还有红配黄、黄配黑、黑配红等,不尽一致。当天Madoguba部落的表演者中,大都画着红黄白三色彩面。
面部彩绘则因部落不同,颜色和画法也各异 图据红星新闻
午饭后,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深入部落参观。尽管身居原始森林,与外部世界与世隔绝,这里的土著居民却热情友好,据导游介绍,部落居民会英语。但他们大都并不言语,只是面带笑容送上传统羽毛头饰和游客一起合影。拿出传统手鼓,比划着教游客体验部落传统战舞。
关于巴新部落的想象,很多人最好奇的可能是关于食人族的传说。但是这次行程中,两个远离现代文明的部落展现出的是热情友好,而真实体验巴新部落文化和特点可能也是一生一次的难得体验。
相比斐济、汤加、阿努瓦图等旅游开发相对成熟的南太平洋岛国,巴新是一个还没有很多旅客到访的目的地,被旅游从业者称为“最后的净土”。去年APEC峰会期间,巴新时任总理彼得·奥尼尔向国际和当地媒体强调,“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上最后的天堂”。
为什么说大学是步入社会前最后的天堂?
首先我个人非常赞同这句话,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
我记得我进大学后不久一位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你们要珍惜现在的大学时光因为你们在大学有无限犯错的机会,你在大学如果不是犯罪只是犯错还是会有人让你改正,让你有机会从头开始。
任何一个还没有经历过社会打磨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社会生活的艰辛和险恶的,大学相当于是一个学校与社会接轨的一个活动场,是一个“小型社会”,大学不再是初高中一切都只是未来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在大学里有着无限的机会,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去争取,你就有机会获得你想要的东西。但是大学里有时还是会存在一些社会上的陋习,比如“潜规则”“官僚主义”,大学开始会有人耍心机手段来获取利益,可能开始有了法律上的“不正当竞争”。
所以我认为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它开始让你有机会初步体验社会的艰辛,却还是给你再来的机会;在大学里成绩仍然占据一个非常重要,但却不再只为成绩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体验一个“真正成年人”的心酸,我只是听以前的老师说过社会的复杂,所以我对于社会是真正的怀有“敬畏之心”。
我们高中语文老师的女儿是一个个人能力非常突出的人,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在上海工作。工作能力突出,专业能力能打,他们一家人都以为一直这样下去升职加薪不在话下。可是很遗憾的事情发生了,她自己的设计稿多次被上司占为己有,她发现之后经过多方考虑选择了辞职单干,后来几年之后,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还是在上海做出了成绩。
上面这个例子可能听起来像是电视剧里的必备桥段但是它确实是真实发生在了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相对懵懂的女孩子身上,所幸她的能力确实很强,还是凭借自己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站稳了脚跟,如果你能力不行,你会不会就这样被社会所淘汰?
大学四年可能看起来非常漫长,但是只要你亲身经历这样的日子,你就会发现你在一天天的专业课、实验室、活动、兼职、手机中过得非常快。我感觉我自己真的没有在大学做了什么,但是我眨眼就要到大三了,我也开始需要准备选择考研保研还是工作了。时光荏苒,我们都不能也不应该浪费大学的时光。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水平能打总比那些“半吊子”要强,俗话还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那么同样,学好专业课迟早在专业领域混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进入社会专业能力很重要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占比不小,参与一些学校活动,能够让你学到一些东西,也能够让你的履历能更加“漂亮”。
积极参加各种竞赛。也许初高中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竞赛都是学科知识竞赛,但是大学不一样,虽然你学的专业可能只是化学,但是面对大量你机会你可以参加很多其他专业的比赛,类似于“数学建模”“物理竞赛”“英语大学生竞赛”等等其他专业领域的比赛都是你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途径。
能力范围之内选择有意义的兼职。我认为大学里很多兼职都对自己没有太大的意义,那么这些兼职就没有必要去做。比如家教,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家教工资都非常低,很多人为了兼职都选择去做家教。我认为如果你不是师范类的专业或者是以后想要当老师的话,你可以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兼职时间(家里条件不好的排除在外),把那些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更有意义。
大学真的步入社会之前最后的天堂,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好大学这段美好的时光,更祝愿每一位都能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点成就。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