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剧集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剧集的格局

时间:2022-09-14 08:59:41阅读:619
导读:回顾2020剧集市场,猫眼《2020年度剧集市场数据洞察》中隐藏着哪些行业创作新风向?文 | 霓星1月7日,猫眼发布《2020年度剧集市场数据洞察》(以下简称《洞察》)。共计1744份有效问卷的背后是这一整年的剧集…

导读:回顾2020剧集市场,猫眼《2020年度剧集市场数据洞察》中隐藏着哪些行业创作新风向?

文 | 霓星

1月7日,猫眼发布《2020年度剧集市场数据洞察》(以下简称《洞察》)。共计1744份有效问卷的背后是这一整年的剧集表现和观众的观剧习惯。这份由猫眼研究院和猫眼智多星共同打造的数据洞察,全面呈现了2020年度剧集市场的样貌。

创作深描:多数观众更爱短剧,

平庸之作无市场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0年,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整体环境的宏观影响下,国产剧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呈纵深调整态势。疫情原因,部分项目延期,作品产出的滞后性无疑对今明两年的剧集储备产生一定影响。《洞察》显示,2020年上新电视剧86部、网络剧222部,新上剧集总量较去年同比减少19%。

但另一方面,疫情驱使大众线下娱乐的需求转到线上,超过五成观众疫情期间追剧时长与以前比有所增长,尤其低线城市观众在疫情期间的追剧时长增长高于一线城市。可见,宅家观众的文娱消费需求为各平台、各类剧集带来利好市场氛围。

2020年,观众人均看剧近5部,尤其在1-3月期间,上新剧集的猫眼热度均值显著高于去年同期,而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剧集热度与去年同期的差异逐渐缩小。

2020年,在整体供给减少和观众文娱需求的加持下,平台和制作方加大对于头部剧集的投入,影视工业制作持续升级。从讲述抗疫一线令人敬佩的逆行者故事,到关注年轻一代的成长困惑;从描摹现实生活中的青年婚恋观,到解码职场矛盾,《三十而已》《平凡的荣耀》《在一起》《以家人之名》等剧集为新时代提供镜鉴。

鬓边不是海棠红》《我,喜欢你》《以家人之名》《龙岭迷窟》等登陆猫眼剧集热度TOP20,其中,《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京风国韵的熠熠风采实现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问鼎2020年猫眼剧集热度榜。

同时,《洞察》表明,猫眼热度TOP20的剧集中,60%的作品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缺乏亮点的平庸作品再难坐享观众红利,只有深耕创作的好故事才能赢得观众青睐。这同样启示创作者,内容为王是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始终的方法论。

此外,尽管上新剧集总量下降,但不同集数和单集时长的剧集有不同表现。据《洞察》统计,2020年集数在13-24的剧集增加9%,国产短剧市场迎来爆发,《隐秘的角落》《龙岭迷窟》等剧集的火热让行业看到短剧的优势和可行性,短剧不断升温,其精品化趋势清晰可见。同样地,七成观众认为30集以内是适合的剧集长度,其中,超三成的观众希望剧集长度在20集以内。

类型聚焦:女性题材剧集进阶,

你是否在类型剧场“沉迷”过?

从整体剧集类型来看,剧集创作逐渐浮现出新趋势。在2020上新剧集中,爱情、古装题材仍为主要类型,悬疑犯罪题材数量增多,但高热度剧集较少。2020年IP改编仍是市场尤其是网剧市场的主流选择,高热度头部剧集90%为IP改编,尤以小说改编为主。

2020年当属悬疑大年,一系列悬疑剧精品凭借充足的悬念感、紧张明快的叙事节奏和细腻的人物内心刻画受到观众喜爱,其中,《唐人街探案》《隐秘的角落》《摩天大楼》《沉默的真相》《使徒行者3》成为观众最喜欢的悬疑剧TOP5。

与此同时,甜宠剧火爆全年,从《三生三世枕上书》《传闻中的陈芊芊》,到《冰糖炖雪梨》《下一站是幸福》《我,喜欢你》,甜宠剧涉猎青春校园、都市职场、古装仙侠等领域,实现井喷式发展。

纵观2020年,面向大众圈层的现实题材剧仍是剧集市场吸睛主力,《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等探讨社会热点话题的优质剧作让观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和价值共振。

更进一步地,女性题材剧集在这一年有较大突破。将女性角色、女性议题融入到悬疑、都市家庭、职场等内容中,《三十而已》《二十不惑》《谁说我结不了婚》等剧集通过群像形式呈现女性群体的真实生活状态和人生困境,凭借对女性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度剖析引发全民热议。反过来,这些精品力作也为现实题材创作面对社会关切提供了更多回应角度。

平台方对于剧集宣发的排兵布阵同样亮点频出,尤其是对于内容品牌的深耕成为剧集破圈传播的着力点。《隐秘的角落》的热度从开播即开始发酵,剧集播出期间热搜不断,“我还有机会吗”“带你去爬山”等更是一时间成为热门网络用语。既好看又有深度,《隐秘的角落》的热播还带动了爱奇艺“迷雾剧场”的热度上涨。

对于爱奇艺迷雾剧场、优酷悬疑剧场这类品牌剧场,近五成观众认为这会增强对后续剧集的期待度,让观众形成对类型和品质更为明确的认知。芒果TV主打青春,相关剧集占比过半;腾讯视频则以爱情、都市类型为主。

用户画像:新剧试看成习惯,

口碑、题材、卡司驱动观众

那么,观众如何瞄准一部上新剧集?《洞察》显示,口碑评分、题材类型、有自己喜欢的演员/导演是观众选择剧集的前三位驱动因素,对于IP剧集,观众更看重演员演技、演员与角色契合度、故事还原度。而对于演员,观众则更为关注演技、角色塑造和角色契合度等要素。《洞察》显示,在观剧数量上,女性观众高于男性观众,二线城市观众明显高于一线、三四线观众。其中,爱情婚姻、职场和古装穿越是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性题材前三位。

观众愈发“挑剔”,但他们已逐渐养成内容付费习惯,据《洞察》统计,59%的观众为追剧购买视频平台会员,17%观众曾为追剧购买超前点播,《传闻中的陈芊芊》《隐秘的角落》《重启之极海听雷》《三十而已》《沉默的真相》成观众自发提及付费剧集TOP5。观众付费观念的养成对于剧集行业发展有利好作用,促进良性循环形成。

此外,短视频平台的二次创作内容也为剧集吸引了一大波全新观众,抖音热搜次数TOP1的《爱情公寓5》和短视频播放量TOP1的《重启之极海听雷》都取得了理想的营销效果。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猫眼已经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全文娱数据库,并通过猫眼专业版和猫眼智多星搭建了自己的数据工具化体系,在此基础上,猫眼研究院的数据分析能力不断提升,致力于为受众和行业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以数据为依托,猫眼为评估剧集播出效果提供了参照系;基于对用户的充分了解,猫眼持续致力于为市场、生产者和用户之间构建无缝链接。通过《2020年度剧集市场数据洞察》,我们看到了这一特殊年份下剧集市场的变与不变。

减量不减质,2020年剧集佳作频出,悬疑、甜宠、古装等都有“黑马”涌现,现实议题的有力切入和女性群像的鲜活刻画等都在不断拓展受众的审美界限。在精品化大势所趋下,观众同行业一样,期待更多佳作的诞生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近几年,剧集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剧集的格局

为什么短剧突然成为行业新风口呢?

喜欢看电视的朋友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影视行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多部观众期待值颇高的大流量、大IP剧哑火。

如《有翡》、《燕云台》、《如意芳霏》等,反而是未被关注到的几部短剧异军突起,三个小孩主演的《隐秘的角落》火爆出圈。

随着精品化短剧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平台和制作公司加入这一新赛道,平台开辟专门的短剧频道,卫视拟打造短剧剧场,正午阳光、山影、于正等制作方也储备了新短剧待播,短剧市场似乎呈现一片蓝海。

多部40集+大IP剧哑火,12集左右的短剧异军突起

2020年几部备受关注的流量明星+大IP组合的电视剧,表现似乎都有点哑火。

赵丽颖、王一博主演的《有翡》深陷“五毛特效,剧情混乱”的质疑声中,口碑热度都不如预期,唐嫣主演的《燕云台》被吐槽是“千年傻白甜,老套玛丽苏”,鞠婧祎主演的《如意芳霏》滤镜厚到劝退观众,她所有剧如同复制粘贴般相似的妆容也遭到网友吐槽。

集结了成毅、赵樱子、杨超越等流量明星的《长安诺》,评分也未及格,而这些剧都有一个共同点——集数基本上都是40+,相反,2020年,12集左右的精品短剧异军突起,成为行业焦点。

从《唐人街探案》、《我是余欢水》、《龙岭迷窟》,到《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等,均引发观众热议,其中,《沉默的真相》甚至获得高分评价。

一组数据显示,精品短剧的观众留存率明显高于长剧,如《隐秘的角落》、《我是余欢水》的有效播放留存率近40%,《民国奇探》、《庆余年》等36-56集内容的有效播放留存率在17%-33%之间,均值为23%,而《新世界》、《清平乐》70集长剧的有效播放留存率在13%左右。

越来越多的制作公司和平台似乎也加入到了短剧这个新赛道中,一些视频网站为短剧开辟了专门的频道,来打造自己的类型化短剧品牌。

观众印象中喜欢播长剧的湖南卫视也宣布,将以“十部短剧贯穿全年,每季12集,每周2集,每集70分钟”的方式,深入试水短剧模式。

同时,更多优秀制作公司或制作人也加入了进来,如“正午阳光”出品的23集扶贫主题剧《山海情》、“山影”将推出12集当代都市剧《女主播攻略》、于正有16集近代都市剧《双镜》等。

另据广电总局备案的电视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短剧数量的占比直线上升,30集以上的中长剧及40集以上的长剧比例首次下跌到了44%。

短剧为何能成为行业新风口?

 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培养起来的这一批年轻观众,已经没有那么强的耐心去看那么长的一个故事,芒果TV影视中心总经理唐藩道出自己的观察。

还有一个原因是,本身很多剧其实并不适合讲那么多集数,但强行注水,观众对这个事已经很反感了。

王颖上线一个16集的短剧《云端》,她是该剧的总制片人,作为国内首部桌面短剧,这部剧虽然没有流量演员、大IP的支撑,但凭借着优质的内容,获得业内人关注。

王颖从制片人角度谈了谈她对短剧流行的看法。

她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虽然做短剧也很难,但从资金、团队方面来说,相较于长剧,它的制作门槛没有那么高,给了大家很多创新、试错的空间。

其二、很多长剧都哑火了,让观众很失望,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用碎片化时间追一个十几集的短剧当作消遣。

其三、随着越来越多精品短剧的出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示范效应,观众爱看,做短剧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其四、相关政策也在提倡电视剧及网剧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这是一个大环境趋势。

最重要的是,经历过影视寒冬,行业也在进行一个深度的调整,从前影视公司制作好,按集卖给平台的模式如今已经不适用了,更多的是平台定制剧,或者制作公司跟平台分账,剧播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尾款的结算。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影视公司也在慢慢转变观念,不会去做‘注水剧’,而是觉得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内容、做口碑、做品牌,去赢得观众,那么多水分挤掉之后,剧自然而言就短了。”王颖直言不讳地指出其中的利害关系。

短剧虽然才刚刚兴起,但已经给行业带来诸多改变,也提供了无限可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有的公司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和风口,顺势崛起,有很多公司可能适应不了这样的环境,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行业终将迎来新的洗牌。”

近几年,剧集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剧集的格局

为什么TVB的电视剧一般都是20至30集左右?

为什么TVB的电视剧一般都是20至30集的电视剧呢?观众不难发现,无论是近几年还是以前,TVB很多剧集都是以20至30集居多,TVB也不是没有拍长剧,如《夸世代》、《珠光宝气》这些剧集,达到50集、80集的剧集也是存在的。
那么TVB主打20集、30集的剧集是为何?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分析分析。
第一 、对于香港TVB来说,20集至30集的剧情足以讲一个故事,超过30集,容易会出现水分的存在,当然,实力派编剧或者几位编剧、监制一起参与剧本、内容创作,剧集不出现水分也是存在的。
对于电视台来说,过长的电视剧不利于广告、电视剧市场环境因素,二、三十集的电视剧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太长、太拖沓的剧情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源源不断输出新元素,让观众看到不一样、新奇的电视剧,新的花旦、小生,才会让黄金档时间的收视不至于太低迷。
第二 、要知道,TVB播出的剧集一般都是工作日播出,且每天只播出一集,周六和周日是不会播出的剧集,而是以综艺、周播剧为主(恰逢大结局除外)。所以按照时间推算,一部剧大概播完的时长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如果一部剧播出的时长超过几个月,可能就没有太多的观众会愿意去追。
第三 、小成本的剧集控制在二十、二十五集左右,而大剧则会投放更多的资源,优质的剧本和大咖级演员组合,投放更多集数来增加收视也是无可厚非。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能够发现,其实在香港来说,播出集数可以不用太长,这样一年中能够播出很多题材、很多剧情的电视剧,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也让收视不会过于低迷。不过,衍生的问题随之出现。
为什么处境剧就能够拍出几百集、甚至上千集呢?
在这里,我们都知道处境剧一般都是长篇居多。如TVB曾播出过一部处境剧《真情》,集数就达到了1128集。许多观众熟悉的情景剧《皆大欢喜》,古装版和时装版加起来也有超过700集。而2012年播出的《爱回家》系列,也超过900集。如今正在热播的《爱回家之开心速递》,目前播出也已经超过600集。
处境剧、情景剧与黄金档播出的剧集种类不同 ,八点半档、九点半档播出的剧集,都是一个故事从头讲到尾。但处境剧不同,时间线会还原真实生活中的日期,同时并非每集都是固定主角,每集播出都会有新故事,也有可能会出现新角色,只要观众“收货”,剧集就能继续拍。
以目前正在热播的《爱回家之开心速递》为例,剧集从2017年开播,至今播出已超过2年。观众喜爱的同时,还将这部剧当成每日必看的下饭菜,“无法预判”故事发展,让观众的好奇心大增,难怪集数能够一直增加。目前,《爱回家之开心速递》已经成为TVB皇牌剧集,收视甚至一度超过八点半档、九点半档的剧集。
这样的情况,只要观众还会继续看,《开心速递》就不会有停播的时候。这样就能解释,为何处境剧能够拍出那么多集的原因。
每一个地区或是每一个电视太对自制剧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与方式,TVB的剧集一般情况下都会控制在20集,事实上见得最多的也是20集的作品,稍微多一点的会扩充到25甚至30集,而如今超过30集的剧集是比较少见,达到40集的都能称为长剧,基本都是以重头戏来据称,TVB上一部长剧算是2018年播出的《再创世纪》,当然这个长剧比起《珠光宝气》这种动不动就是80的剧集还真是无法比。

20集的数量是TVB的常态,原因并不单一,除了是要贴合一周五集的播放时间外,这也考虑到成本以及观众接受的程度。TVB的制作成本一向不高,如果再超过20集很容易出现制作成本超额的情况,所以20集已经是最合适的制作。另外,超过20集的电视剧,还是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如果观众对这类作品不接受,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结束剧集,避免观众的怨气冲天,即时以下一部作品接替。再有,这也与TVB的拍摄周期有关,TVB拍摄工作基本都是高压状态下完成,越长的剧集就意味着对艺人的考验越大,且很多艺人都是剧套剧的拍摄,所以20集厂硼内拍摄周期大概在3个月左右,已经算是极限了。

TVB的作品在制作的出发点上不能说是完全处于对观众的考虑,对观众感受的考虑也是建立广告效应上,如果剧集本身不受观众欢迎,广告效应就不明显,就很难拉到赞助,而没有赞助就对制作经费有影响,所以这是环环相扣的,故此20集的制作是最合适的。

主要就是香港生活繁忙,市民缺乏耐性,电视剧本来就是拿来下饭的,太长的剧会没兴趣看。

演员档期问题,密度很大

也有长的,通常是讲几个大家族的故事,地产风云之类的。

二三十集讲一个行业或一个群体的故事比较容易浓缩观众最感情趣的故事。

看到一定程度再换个角度和题材看 社会 比较能引起大多数人的, 特别是观众主群体太太团们得兴趣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