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波罗十二季东方快车谋杀案,东方快车谋杀案波洛是谁演的
《东方快车谋杀案》
导演: 肯尼思·布拉纳
主演: 肯尼思·布拉纳/汤姆·巴特曼/米歇尔·菲佛/黛西·雷德利
类型: 剧情/悬疑/犯罪
剧情简介:影片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的原著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讲述大侦探波洛在东方快车上巧破一桩谋杀奇案的故事。
推理女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
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统计,自去世到现在,她仍然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作家。她的作品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了20亿本。她被授予大不列颠帝国勋章和女爵士封号,随后又被英国女王授予“侦探女人”的桂冠。
她就是被称为推理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享誉全球,她本人也被粉丝亲切地称呼为“阿婆”。而“异域风情”和"乡间别墅派推理"是其作品的两大特点。
①异域风情:
阿婆在1928年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先是前往伊斯坦布尔,之后坐上了著名的“东方快车”来到巴格达,《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两本巨制都是阿婆在这次中东之旅中写就。阿婆的游历为波洛周游世界破案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环境描写,这也是波洛小说的文学魅力之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
②乡间别墅派推理:
“阿婆”结合自己家庭中的成长经历由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乡间别墅派”题材类型, 即封闭的环境与犯罪范围,角色之间恩怨情仇的羁绊,伦理人性的扭曲坍塌三大特征。艾本尼堂这座位于柴郡的“乡间别墅”也成为了阿婆“乡间别墅派”推理小说的发源地。
大侦探波洛
形象对比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小说封面
1920年,阿加莎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在被多次退稿后终于问世,标志着一代神探——波洛的诞生。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阿加莎的小说开始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先后有20多位演员塑造过这位身材矮小、八字胡、大肚腩,爱穿笔挺衣服和漆皮鞋的侦探。其中就包括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扮演波洛的,英国演员彼得·乌斯蒂诺夫。
彼得·乌斯蒂诺夫
迄今为止,乌斯蒂诺夫仍保持着一项纪录,他在《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和《死亡约定》三部电影中饰演波洛,是银幕上扮演波洛次数最多的演员之一。
阿尔伯特·芬尼
另一位著名的波洛饰演者,则是出演了1974年版本《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英国演员阿尔伯特·芬尼。他是唯一一个凭借饰演波洛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演员。
肯尼思·布拉纳
而在20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的饰演者肯尼思·布拉纳同时也是这部影片的导演。据全球各地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迷中统计,这是在舞台和影视剧上塑造的第21任大侦探的形象。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本片的导演肯尼思·布拉纳是一位十足的“老戏骨”。他曾经多次自导自演莎翁戏剧,曾凭借《亨利五世》获得了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双项提名。
肯尼思·布拉纳饰演过的知名角色们
本期节目中,《佳片有约》对肯尼思·布拉纳进行了独家专访。
众主创盛装亮相电影首映礼
“群星璀璨”
精彩演绎
2017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是这部同名小说第三次被搬上大银幕。据不完全统计,本片主演、好莱坞大咖们获得的奖项多达76个。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演员们获得的各类提名相加更是高达数百,无疑是奉献了一场空前精彩的“演技盛宴”。
众主演登上美国王牌杂志《娱乐周刊》封面
首先,影片有杰克船长约翰尼·德普、猫女米歇尔·菲佛、星战女一号黛茜·雷德利、老戏骨朱迪·丹奇、西班牙野玫瑰佩内洛普·克鲁兹、绿魔威廉·达福等大咖强势加盟。
其次,德普此次褪去“杰克船长”的滑稽跳脱形象,饰演的雷切特阴沉腹黑、枭雄气息十足;朱迪·丹奇饰演的卓戈米罗夫公主威严傲慢,斜眼蔑视的表情霸气十足。
众主演饰演过的知名角色们
本周,就让我们跟着大侦探波洛踏上这辆神秘莫测的东方快车,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感受情与法的纠葛,以及充满张力的群像呈现吧!
潘奕霖在推介节目现场
本期节目现场
本期推介版中,推介人潘奕霖将带您走进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影评版中,演员常戎,电影学者、编剧金宇轩以及导演夏咏将一起走进《东方快车谋杀案》,去探寻这桩神秘悬案。
影评版中,主持人潘奕霖与演员常戎,电影学者、编剧金宇轩以及导演夏咏用“剧本杀”的方式为您解读《东方快车谋杀案》。
欢迎收看CCTV6《佳片有约》
2月19日周六
22:21 周六推介版
22:30《东方快车谋杀案》
2月20日周日
13:41《东方快车谋杀案》
15:30 周日影评版
东方快车谋杀案讲什么?概括详细一点
大侦探波洛有急事搭乘东方快车准备前往英国伦敦,在观察周围乘客的时候有一个人——雷切特给他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印象,而这个雷切特试图求助于波洛并告诉他自己收到了威胁信。
果不其然,雷切特在第二个夜晚死了,恰巧火车被陷在雪地里出不去,于是波洛受到委托开始破案。但是,波洛在调查的时候发现所有的人全部都有两个以上的人给予不在场证明,而死者隔壁的老太太一直强调(犯)人是通过她的包厢逃走的,其他人则证明见过穿红色睡袍的女人和化妆成列车员的陌生人在车上出没。
而死者被证实是个穷凶极恶的罪犯——绑架幼童收取赎金并经常撕票的绑架组织头目,却靠着自己的钱逃脱了法律制裁。
在现场残留的唯一波洛重视的证据(注意:证据有很多,但在波洛判断里关键证据只有一个)未燃尽的碎纸片,波洛认定这起案件是对“阿姆斯特朗拐骗案”的复仇!破案的过程极为精彩,剧透是绝对不可容忍的,结论是波洛一一破解了所有乘客的真正身份,除了波洛和他的朋友以及法医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复仇者!
他给出了两个结论:没错,凶手是外来人,扮成列车员混上的火车,杀人之后是躲在老太太包厢里然后把凶器和衣服全部处理掉,及时从列车上下车了(这是在列车到站停靠的时候发生的案件),当然,疑点还是存在,不是那么令人信服。
第二个结论:凶手一开始只是用安眠药令死者睡去,然后制造了一个案发时间,之后才每人刺了死者一刀!(一共12刀,也是这个案件的谜题)然后就是一个代表人物的陈述,愿意一力承担责任,求他们还其他人一个自由的人生…… 最后的高潮— —
人性的光辉,在此时展现的淋漓尽致!波洛侦探的形象一下子有血有肉起来,相对谋个死神小学生而言,足够让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扩展材料《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由英国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小说,该书是赫尔克里·波洛系列作品之一,同时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
该作最早由英国柯林斯犯罪俱乐部于1934年1月1日出版,美国达德米德公司则于同年稍后于美国发行,书名为《加莱车厢谋杀案》。 该书被广泛的认为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杰出与著名的作品之一,被多次改编为电影、舞台剧。
《东方快车谋杀案》通篇以第三人称叙事,看似完全是叙述者采用全知全能的的视角在故事外进行隐身式叙述。但是叙事的初始阶段,叙述者便跳出文本之外,表明了他是在整个事件发生以后对其进行的总结叙述。“往后他将想起这一景象”,这一句话就可以证明叙述者倒叙性的叙事性质。对于叙述者而言,他知道的远远超过他所讲述的。
“如果叙事要使人相信,就得牺牲叙事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的率直。可以说所有的叙事都存在于这种虚构真实环境之中,都是真实的谎言。”如果小说真正以全知的视角叙事,就将无所谓侦探小说,叙述者可以万能的进入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清楚地报道出案件的发生始末,在全知叙述的同时将这些信息完全传达给叙事接受者,同时也就解构了侦探小说的存在价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方快车谋杀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故事梗概?
1974年,《东方快车谋杀案》第一次改编成电影。2017年,肯尼思·布拉纳导演,约翰尼·德普主演的新版“东方快车”又一次驶上轨道。1928年末,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第一次被改编成默片电影。阿加莎消失11天,柯南·道尔也加入搜寻。导演林建焕推荐。英国的庄园生活让阿加莎登上旅行的洲际列车离开。美国侦探、意大利司机、俄罗斯公主、德国侍女、瑞典妇女。吸引过海明威和格林厄姆格林等小说家。饰演波洛的阿尔伯特·芬尼年拍摄都要化妆成60岁的样子。
2010年的电视版本里,“侦探专业户”大卫·苏切特。2001年的美国电影版本中,案件的背景被挪到了21世纪。“跟哈姆雷特一样,波洛的形象不同演员扮演。”。米歇尔·菲佛饰演赫伯德夫人、约翰尼·德普饰演爱德华·雷切特。1930年,小说《寓所疑案》出版,马普尔小姐出场,和波洛共同构成阿加莎侦探王国中最著名的两位侦探形象。1933年,在伊拉克地区陪同丈夫进行考古挖掘工作。1932年,曾驾驶飞机横渡大西洋的著名飞行员林白,仅有20个月大的儿子被人掳走。
1931年12月,遭遇过一次洪水和滑坡。不同于形象完美的福尔摩斯。1973年初,“推理小说女王”的阿加莎接到电话。“我叫约翰·布拉伯恩,想把《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成电影。”导演林建焕推荐。她已经八十三岁,住在沃灵福德。《控方证人》和《无人生还》两部小说改编成功,米高梅公司对她多部作品的改编。
执镜的是《十二怒汉》的导演西德尼·吕美特,英格丽·褒曼饰演其中的瑞典女传教士,还有马丁·鲍尔萨姆等一线明星。在伦敦的电影首映礼上,阿加莎坐着轮椅出现在了现场,已经八十四岁。这是她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共场合。《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后,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已经59岁的英格丽·褒曼最终凭借出色的演出赢得了最佳女配角奖,是她第三座奥斯卡奖杯。
永远不要忘了莎士比亚。苏切特在剧院工作,扮演奥赛罗和夏洛克。参演侦探剧《人性记录》,其中扮演波洛的好友贾普探长。在《人性记录》里扮演侦探波洛的则是影星彼得·乌斯蒂诺夫,包括《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等。
1988年,系列电视剧《大侦探波洛》开始筹拍,第一季由10个探案故事组成,每一集都在1个小时以内。从1920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开始,阿加莎以波洛为主角,一共写了33部长篇小说,五十多篇短篇故事和一部戏剧。而大卫·苏切特则从1989年开始,到2013年,将25年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这一个角色的扮演之中。2012年,《大侦探波洛》第十二季开播,第四集便是《东方快车谋杀案》。“我记得自己在拍摄的过程中一次也没笑过。”苏切特在自传《波洛与我》写道。
而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信奉的是,任何暴力都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2013年,《大侦探波洛》到了第十三季,波洛在最后一集《帷幕》中去世。导演林建焕推荐。2016年,当肯尼思·布拉纳决定再次翻拍《东方列车谋杀案》,阿加莎的侦探小说已经成为英国文化和文学的一部分。“这些线条和结构,都是以日常生活作材料。”作家王安忆评价。“销量仅次于《圣经》”。福斯公司翻拍《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首天,票房便荣登全国冠军。用65毫米胶片摄影机进行拍摄。高度还原了伊斯坦布尔火车站和集市、两列东方快车、一个重达30吨的火车头、
巨大的铁道高架桥等真实景物。此外,剧组还打造了一座大约9米高的“大山”。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