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谍战剧,谍战神剧推荐
喋血孤岛(电视剧)
主演:刘恺威 隋俊波 李欣冉
编剧:韩炜 绿城编剧团队
导演:陈伟祥 集数:43集
年份:2013年地区:中国内地
类别:电视剧 悬疑 谍战
《喋血孤岛》是由浙江绿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刘恺威、隋俊波等人主演。
该剧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国民党指派高级教官麦客秘密训练一支女子特工“幽灵行动队”,经过层层筛选淘汰赛,小队终由五名美丽勇敢的女特工组成,她们因各自不同的原因参军入伍,专门负责暗杀、窃取情报、破坏日本特工地下组织等高端任务,五个女特工在抗战中,与日本人展开激烈的斗争,勇杀敌寇保家卫国。
主演:王姬 郭铁城 高明
导演:于立清 集数:30集
年份:2010年地区:中国内地
类别:电视剧 谍战
《喋血钱塘江》是于立清导演继《暗哨》等反特剧后执导的又一部同类型题材电视剧。改编自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案要案之一,讲述了1950年,国民党特务组织“541工作站”潜伏在杭州,谋划实施“礼花”行动,企图炸毁通过钱塘江大桥的我方首长列车。一场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殊死争斗也就此展开。
1950年7月,刚刚诞生不到一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失去大陆龟缩到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认为“反攻大陆、光复救国”的时机已到,调兵谴将蠢蠢欲动。蒋介石电令潜伏在大陆的特务,妄图一举把我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8月的一天夜里,已打入国民党特务组织“541工作站”内部的代号为“221”的我保卫部门的地下侦查员,被国民党特务头子“老虎”派人杀害。无独有偶,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一位年轻的姑娘又被谋杀了 接到市文化局长苗玉杰的报案,保卫部长雷明和女侦察科长张旭月闻讯赶来,对两起案件进行了大量认真细致的调查,发现我方潜伏有国民党特务,并将目标锁定在湖畔宾馆进行调查,却发现困难重重、危机四伏。支持蒋介石对我红色政权大搞颠复破坏活动的美国将军“独眼神父”爱德华·汉弥尔顿启动“礼花”计划,这个绝密情报被我截获,但不知详情。这天雷明突接北京密令:以“老虎”为首的特务组织的矛头直指即将到达杭州的我一号首长……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共和国反特务战斗就此展开,最终以我方胜利告终。
喋血玫瑰(电视剧)又名:螳螂
主演:甘婷婷 莫小棋 董勇
编剧:薛永春
导演:范秀明 集数:32集
年份:2011年地区:中国内地
类别:电视剧 历史传奇 谍战
时为1948年冬,国共内战已经到了最后的白热化阶段,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中国共产党一统江山已成大势所趋。在即将落败之前,国民党政府企图将一批国宝虏至台湾,这个代号为“钟山一号”的任务最终落到了总统府外事秘书代薇(莫小棋 饰)的头上。代薇美艳高贵,被蒋介石称为“东方第一美人”,而她还有着极其复杂的身份。为了防止国宝流失,中共方面授意地下党成员“燕子”——国民党保密局南京站行动处少校陈丽红(甘婷婷 饰)联合同志们阻止国民党的行动。在此期间,各方势力纷纷介入其中,神秘的杀手“螳螂”也令事态更加扑朔迷离,险象环生。
所有人的爱恨情仇都与着纷纷乱世紧紧纠缠在了一起……
喋血枭雄(电视剧)又名:双雄
主演:连奕名 林保怡 王晓晨 编剧:
导演:张自强 周俊伦 集数:34集
年份:2014年地区:中国内地
类别:电视剧 战争 谍战 革命
该剧讲述了爱国青年徐念东(连奕名饰)、顾立铭(林保怡饰)在那个时局混乱的年代,在党组织的正确引导下做出抉择,追逐各自的人生目标。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之际,上海的法租界依旧在炮火轰鸣声中歌舞升平.进步青年许念东(连奕名)来上海与他的生死之交顾立铭(林保怡)会合,同时在船上执行刺杀汉奸曹振武的任务.眼见刺杀成功,他们的计划却因年轻女学生林在云的意外介入被打乱,两人被裹挟进多方势力的各种角斗中,人生发生巨大转折.最后在中共党组织的正确引导下,许念东,林在云组织暴动,携带用黄金换来的军火和医药投奔新四军。
广西省会为何从桂林迁到南宁?诚邀,如题。省会是一个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般都是由一省之内的龙头城市充任,基于政治影响,一般省会是不会动的,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到南宁自然也有其特有的历史原因的。

那么为何后来的广西首府变成了南宁呢?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对于广西首府在近代史中的迁移,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是陆荣廷,一个是李宗仁。
宋代于997年设广南西路,路治设在桂林,桂林也从此成为广西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的元、明、清三代,广西的首府也皆设在桂林。
历经沧桑1000余年,到了近代,广西首府的变迁可谓是几经波折。
陆荣廷执掌广西时,将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了南宁。
后来,李宗仁打垮了陆荣廷和沈鸿英,成为了桂系的当家人后,又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可是,我党打垮了国民党,桂系烟消云散,李宗仁也跑去了美国,1950年时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首府又被搬到了南宁,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首府仍然是南宁。
为什么桂林当广西首府当了1000多年了,最后偏偏要迁到南宁呢?
对于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南宁,陆荣廷是“始作俑者”。
陆荣廷生于1958年,字干卿,系南宁武鸣县人。
他的一生很传奇,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孤儿,一个孤儿为了活下来,当过学徒、跑过腿,当过讨饭的乞丐,也当过劫人钱财的土匪,一直到24岁时给一个清军管带当亲兵,后来在26岁应募成为唐景崧部的一个小卒,参加了中法战争。
这么一看,陆荣廷应该是可以在军队中立足了,可是,谁也想不到的是清政府在中法战争竟然乘胜求和,陆荣廷所在军队被撤销,陆荣廷应该何去何从?
他带着人扛走了部分枪械,跑到了中越边境,又当起了土匪,专和法国人对着干,这一干便是近10年!
1894年,陆荣廷手下已经发展到了数千人,清政府一看,这还得了?于是,广西提督苏元春出面招安了陆荣廷。
这一年的陆荣廷,已经36岁。
不过,也别看他的起步虽然晚,可是发展速度却快得很!陆荣廷38岁时因剿匪有功,经保举成为清军健字营管带,1904年便当上了总兵,后来在1906年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
1911年6月,陆荣廷被清政府任命为广西提督,掌控一省军权。
后来,广西响应辛亥革命,成立了军政府,他又被推为了广西都督。
从1894年被清政府招安到1912年成为广西都督,他只用了18年,他没读过几本书,也没正经学过军事,但是他却走到了这一步,不得不让人佩服。
中国自古便有衣锦还乡的思想,项羽烧完了秦朝宫室后,也忍不住喊了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陆荣廷从一个孤儿、乞丐、土匪变成了一省都督,富贵了,自然也要还乡去“炫”一下,怎么炫呢?是穿金带银地带着兵马回老家?
这也太俗了,他陆荣廷不走寻常路,他要将广西首府搬到老家去,让老家人更直观地感受他的富贵和成就,顺便造福老家人!
1912年10月,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去了南宁,这一迁便是24年。
1924年,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打垮了陆荣廷,第二年有打败了沈鸿英,这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顿时成为了广西的掌舵人。
李宗仁的出身也不算好,他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停办后,一时找不到出路,还曾跑回老家种田了,中国近代史差点便少了一个风云人物,多了一个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
李宗仁在扫清了陆荣廷和沈鸿英后,难道不想将首府迁回桂林吗?陆荣廷在家门口办公,李宗仁是桂林人,所以他当然也想将首府设在桂林,李宗仁将首府迁回桂林的原因和陆荣廷是一样的。
只是,李宗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毕竟南宁成为首府这么久了,一省政治、军事中心全在南宁,一旦搬迁,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弹和抵制。
一直到了1936年时,李宗仁才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这时候李宗仁为什么能够将首府迁回桂林呢?
一个原因是桂林当了1000多年的首府,人们在心理上很容易接受首府在桂林;另一个原因是此时的桂林仍然是广西的文化中心,仍然是一个重镇;再一个原因则是日军的炮火已经越来越近,南宁更靠近海,在攻守方面,显然不如桂林有优势,将首府迁回桂林,在和日军打起来后更容易保证广西的指挥中心的安全。
所以,广西的政治中心在南宁度过了24年以后,终于又回到了桂林。
然而,到了1949年,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又为什么会选择将首府重新迁到南宁呢?
许多人说,桂林处于广西边缘地带,难以辐射整个广西,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广州不在边缘?南京不在边缘?中国的首都北京也在边缘!可是,因为它们处在边缘而取消了它们的政治地位吗?更何况,在交通、通讯便利的现代,根本不存在什么辐射不到的问题。
也有人说,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山太多了,格局小了,这能成为桂林取消首府地位的原因?显然不能,灵川、临桂哪个不能成为桂林延伸的方向?我们再想想重庆,重庆号称“山城”,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山不多吗?可是蒋介石不也将重庆选为战时首都?
又有人说,是因为南宁比桂林更靠近海,那为什么不选钦州、北海?
实际上,将首府选在南宁应该更多是因为政治因素,所以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当然,这里面也有南宁曾经当过首府的历史原因。
或许,也有担心桂系“李白”的残余势力反扑、扰乱办公的原因,毕竟“李白”在此盘踞了几十年。
当然了,也少不了对外因素,南宁的地理位置更方便观望越南局势,一旦战事起,便能够更迅速地获取信息和调动军队,同时又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可进可退。
所以,广西首府选在了南宁。
广西省会为何从桂林迁到南宁?诚邀,如题。省会是一个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般都是由一省之内的龙头城市充任,基于政治影响,一般省会是不会动的,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到南宁自然也有其特有的历史原因的。

那么为何后来的广西首府变成了南宁呢?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对于广西首府在近代史中的迁移,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是陆荣廷,一个是李宗仁。
宋代于997年设广南西路,路治设在桂林,桂林也从此成为广西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的元、明、清三代,广西的首府也皆设在桂林。
历经沧桑1000余年,到了近代,广西首府的变迁可谓是几经波折。
陆荣廷执掌广西时,将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了南宁。
后来,李宗仁打垮了陆荣廷和沈鸿英,成为了桂系的当家人后,又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可是,我党打垮了国民党,桂系烟消云散,李宗仁也跑去了美国,1950年时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首府又被搬到了南宁,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首府仍然是南宁。
为什么桂林当广西首府当了1000多年了,最后偏偏要迁到南宁呢?
对于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南宁,陆荣廷是“始作俑者”。
陆荣廷生于1958年,字干卿,系南宁武鸣县人。
他的一生很传奇,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孤儿,一个孤儿为了活下来,当过学徒、跑过腿,当过讨饭的乞丐,也当过劫人钱财的土匪,一直到24岁时给一个清军管带当亲兵,后来在26岁应募成为唐景崧部的一个小卒,参加了中法战争。
这么一看,陆荣廷应该是可以在军队中立足了,可是,谁也想不到的是清政府在中法战争竟然乘胜求和,陆荣廷所在军队被撤销,陆荣廷应该何去何从?
他带着人扛走了部分枪械,跑到了中越边境,又当起了土匪,专和法国人对着干,这一干便是近10年!
1894年,陆荣廷手下已经发展到了数千人,清政府一看,这还得了?于是,广西提督苏元春出面招安了陆荣廷。
这一年的陆荣廷,已经36岁。
不过,也别看他的起步虽然晚,可是发展速度却快得很!陆荣廷38岁时因剿匪有功,经保举成为清军健字营管带,1904年便当上了总兵,后来在1906年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
1911年6月,陆荣廷被清政府任命为广西提督,掌控一省军权。
后来,广西响应辛亥革命,成立了军政府,他又被推为了广西都督。
从1894年被清政府招安到1912年成为广西都督,他只用了18年,他没读过几本书,也没正经学过军事,但是他却走到了这一步,不得不让人佩服。
中国自古便有衣锦还乡的思想,项羽烧完了秦朝宫室后,也忍不住喊了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陆荣廷从一个孤儿、乞丐、土匪变成了一省都督,富贵了,自然也要还乡去“炫”一下,怎么炫呢?是穿金带银地带着兵马回老家?
这也太俗了,他陆荣廷不走寻常路,他要将广西首府搬到老家去,让老家人更直观地感受他的富贵和成就,顺便造福老家人!
1912年10月,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去了南宁,这一迁便是24年。
1924年,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打垮了陆荣廷,第二年有打败了沈鸿英,这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顿时成为了广西的掌舵人。
李宗仁的出身也不算好,他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停办后,一时找不到出路,还曾跑回老家种田了,中国近代史差点便少了一个风云人物,多了一个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
李宗仁在扫清了陆荣廷和沈鸿英后,难道不想将首府迁回桂林吗?陆荣廷在家门口办公,李宗仁是桂林人,所以他当然也想将首府设在桂林,李宗仁将首府迁回桂林的原因和陆荣廷是一样的。
只是,李宗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毕竟南宁成为首府这么久了,一省政治、军事中心全在南宁,一旦搬迁,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弹和抵制。
一直到了1936年时,李宗仁才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这时候李宗仁为什么能够将首府迁回桂林呢?
一个原因是桂林当了1000多年的首府,人们在心理上很容易接受首府在桂林;另一个原因是此时的桂林仍然是广西的文化中心,仍然是一个重镇;再一个原因则是日军的炮火已经越来越近,南宁更靠近海,在攻守方面,显然不如桂林有优势,将首府迁回桂林,在和日军打起来后更容易保证广西的指挥中心的安全。
所以,广西的政治中心在南宁度过了24年以后,终于又回到了桂林。
然而,到了1949年,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又为什么会选择将首府重新迁到南宁呢?
许多人说,桂林处于广西边缘地带,难以辐射整个广西,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广州不在边缘?南京不在边缘?中国的首都北京也在边缘!可是,因为它们处在边缘而取消了它们的政治地位吗?更何况,在交通、通讯便利的现代,根本不存在什么辐射不到的问题。
也有人说,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山太多了,格局小了,这能成为桂林取消首府地位的原因?显然不能,灵川、临桂哪个不能成为桂林延伸的方向?我们再想想重庆,重庆号称“山城”,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山不多吗?可是蒋介石不也将重庆选为战时首都?
又有人说,是因为南宁比桂林更靠近海,那为什么不选钦州、北海?
实际上,将首府选在南宁应该更多是因为政治因素,所以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当然,这里面也有南宁曾经当过首府的历史原因。
或许,也有担心桂系“李白”的残余势力反扑、扰乱办公的原因,毕竟“李白”在此盘踞了几十年。
当然了,也少不了对外因素,南宁的地理位置更方便观望越南局势,一旦战事起,便能够更迅速地获取信息和调动军队,同时又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可进可退。
所以,广西首府选在了南宁。
广西省会为何从桂林迁到南宁?诚邀,如题。省会是一个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般都是由一省之内的龙头城市充任,基于政治影响,一般省会是不会动的,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到南宁自然也有其特有的历史原因的。

那么为何后来的广西首府变成了南宁呢?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对于广西首府在近代史中的迁移,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是陆荣廷,一个是李宗仁。
宋代于997年设广南西路,路治设在桂林,桂林也从此成为广西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的元、明、清三代,广西的首府也皆设在桂林。
历经沧桑1000余年,到了近代,广西首府的变迁可谓是几经波折。
陆荣廷执掌广西时,将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了南宁。
后来,李宗仁打垮了陆荣廷和沈鸿英,成为了桂系的当家人后,又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可是,我党打垮了国民党,桂系烟消云散,李宗仁也跑去了美国,1950年时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首府又被搬到了南宁,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首府仍然是南宁。
为什么桂林当广西首府当了1000多年了,最后偏偏要迁到南宁呢?
对于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南宁,陆荣廷是“始作俑者”。
陆荣廷生于1958年,字干卿,系南宁武鸣县人。
他的一生很传奇,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孤儿,一个孤儿为了活下来,当过学徒、跑过腿,当过讨饭的乞丐,也当过劫人钱财的土匪,一直到24岁时给一个清军管带当亲兵,后来在26岁应募成为唐景崧部的一个小卒,参加了中法战争。
这么一看,陆荣廷应该是可以在军队中立足了,可是,谁也想不到的是清政府在中法战争竟然乘胜求和,陆荣廷所在军队被撤销,陆荣廷应该何去何从?
他带着人扛走了部分枪械,跑到了中越边境,又当起了土匪,专和法国人对着干,这一干便是近10年!
1894年,陆荣廷手下已经发展到了数千人,清政府一看,这还得了?于是,广西提督苏元春出面招安了陆荣廷。
这一年的陆荣廷,已经36岁。
不过,也别看他的起步虽然晚,可是发展速度却快得很!陆荣廷38岁时因剿匪有功,经保举成为清军健字营管带,1904年便当上了总兵,后来在1906年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
1911年6月,陆荣廷被清政府任命为广西提督,掌控一省军权。
后来,广西响应辛亥革命,成立了军政府,他又被推为了广西都督。
从1894年被清政府招安到1912年成为广西都督,他只用了18年,他没读过几本书,也没正经学过军事,但是他却走到了这一步,不得不让人佩服。
中国自古便有衣锦还乡的思想,项羽烧完了秦朝宫室后,也忍不住喊了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陆荣廷从一个孤儿、乞丐、土匪变成了一省都督,富贵了,自然也要还乡去“炫”一下,怎么炫呢?是穿金带银地带着兵马回老家?
这也太俗了,他陆荣廷不走寻常路,他要将广西首府搬到老家去,让老家人更直观地感受他的富贵和成就,顺便造福老家人!
1912年10月,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去了南宁,这一迁便是24年。
1924年,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打垮了陆荣廷,第二年有打败了沈鸿英,这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顿时成为了广西的掌舵人。
李宗仁的出身也不算好,他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停办后,一时找不到出路,还曾跑回老家种田了,中国近代史差点便少了一个风云人物,多了一个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
李宗仁在扫清了陆荣廷和沈鸿英后,难道不想将首府迁回桂林吗?陆荣廷在家门口办公,李宗仁是桂林人,所以他当然也想将首府设在桂林,李宗仁将首府迁回桂林的原因和陆荣廷是一样的。
只是,李宗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毕竟南宁成为首府这么久了,一省政治、军事中心全在南宁,一旦搬迁,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弹和抵制。
一直到了1936年时,李宗仁才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这时候李宗仁为什么能够将首府迁回桂林呢?
一个原因是桂林当了1000多年的首府,人们在心理上很容易接受首府在桂林;另一个原因是此时的桂林仍然是广西的文化中心,仍然是一个重镇;再一个原因则是日军的炮火已经越来越近,南宁更靠近海,在攻守方面,显然不如桂林有优势,将首府迁回桂林,在和日军打起来后更容易保证广西的指挥中心的安全。
所以,广西的政治中心在南宁度过了24年以后,终于又回到了桂林。
然而,到了1949年,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又为什么会选择将首府重新迁到南宁呢?
许多人说,桂林处于广西边缘地带,难以辐射整个广西,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广州不在边缘?南京不在边缘?中国的首都北京也在边缘!可是,因为它们处在边缘而取消了它们的政治地位吗?更何况,在交通、通讯便利的现代,根本不存在什么辐射不到的问题。
也有人说,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山太多了,格局小了,这能成为桂林取消首府地位的原因?显然不能,灵川、临桂哪个不能成为桂林延伸的方向?我们再想想重庆,重庆号称“山城”,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山不多吗?可是蒋介石不也将重庆选为战时首都?
又有人说,是因为南宁比桂林更靠近海,那为什么不选钦州、北海?
实际上,将首府选在南宁应该更多是因为政治因素,所以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当然,这里面也有南宁曾经当过首府的历史原因。
或许,也有担心桂系“李白”的残余势力反扑、扰乱办公的原因,毕竟“李白”在此盘踞了几十年。
当然了,也少不了对外因素,南宁的地理位置更方便观望越南局势,一旦战事起,便能够更迅速地获取信息和调动军队,同时又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可进可退。
所以,广西首府选在了南宁。
广西省会为何从桂林迁到南宁?诚邀,如题。省会是一个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般都是由一省之内的龙头城市充任,基于政治影响,一般省会是不会动的,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到南宁自然也有其特有的历史原因的。

那么为何后来的广西首府变成了南宁呢?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对于广西首府在近代史中的迁移,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是陆荣廷,一个是李宗仁。
宋代于997年设广南西路,路治设在桂林,桂林也从此成为广西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的元、明、清三代,广西的首府也皆设在桂林。
历经沧桑1000余年,到了近代,广西首府的变迁可谓是几经波折。
陆荣廷执掌广西时,将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了南宁。
后来,李宗仁打垮了陆荣廷和沈鸿英,成为了桂系的当家人后,又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可是,我党打垮了国民党,桂系烟消云散,李宗仁也跑去了美国,1950年时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首府又被搬到了南宁,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首府仍然是南宁。
为什么桂林当广西首府当了1000多年了,最后偏偏要迁到南宁呢?
对于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南宁,陆荣廷是“始作俑者”。
陆荣廷生于1958年,字干卿,系南宁武鸣县人。
他的一生很传奇,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孤儿,一个孤儿为了活下来,当过学徒、跑过腿,当过讨饭的乞丐,也当过劫人钱财的土匪,一直到24岁时给一个清军管带当亲兵,后来在26岁应募成为唐景崧部的一个小卒,参加了中法战争。
这么一看,陆荣廷应该是可以在军队中立足了,可是,谁也想不到的是清政府在中法战争竟然乘胜求和,陆荣廷所在军队被撤销,陆荣廷应该何去何从?
他带着人扛走了部分枪械,跑到了中越边境,又当起了土匪,专和法国人对着干,这一干便是近10年!
1894年,陆荣廷手下已经发展到了数千人,清政府一看,这还得了?于是,广西提督苏元春出面招安了陆荣廷。
这一年的陆荣廷,已经36岁。
不过,也别看他的起步虽然晚,可是发展速度却快得很!陆荣廷38岁时因剿匪有功,经保举成为清军健字营管带,1904年便当上了总兵,后来在1906年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
1911年6月,陆荣廷被清政府任命为广西提督,掌控一省军权。
后来,广西响应辛亥革命,成立了军政府,他又被推为了广西都督。
从1894年被清政府招安到1912年成为广西都督,他只用了18年,他没读过几本书,也没正经学过军事,但是他却走到了这一步,不得不让人佩服。
中国自古便有衣锦还乡的思想,项羽烧完了秦朝宫室后,也忍不住喊了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陆荣廷从一个孤儿、乞丐、土匪变成了一省都督,富贵了,自然也要还乡去“炫”一下,怎么炫呢?是穿金带银地带着兵马回老家?
这也太俗了,他陆荣廷不走寻常路,他要将广西首府搬到老家去,让老家人更直观地感受他的富贵和成就,顺便造福老家人!
1912年10月,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去了南宁,这一迁便是24年。
1924年,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打垮了陆荣廷,第二年有打败了沈鸿英,这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顿时成为了广西的掌舵人。
李宗仁的出身也不算好,他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停办后,一时找不到出路,还曾跑回老家种田了,中国近代史差点便少了一个风云人物,多了一个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
李宗仁在扫清了陆荣廷和沈鸿英后,难道不想将首府迁回桂林吗?陆荣廷在家门口办公,李宗仁是桂林人,所以他当然也想将首府设在桂林,李宗仁将首府迁回桂林的原因和陆荣廷是一样的。
只是,李宗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毕竟南宁成为首府这么久了,一省政治、军事中心全在南宁,一旦搬迁,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弹和抵制。
一直到了1936年时,李宗仁才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这时候李宗仁为什么能够将首府迁回桂林呢?
一个原因是桂林当了1000多年的首府,人们在心理上很容易接受首府在桂林;另一个原因是此时的桂林仍然是广西的文化中心,仍然是一个重镇;再一个原因则是日军的炮火已经越来越近,南宁更靠近海,在攻守方面,显然不如桂林有优势,将首府迁回桂林,在和日军打起来后更容易保证广西的指挥中心的安全。
所以,广西的政治中心在南宁度过了24年以后,终于又回到了桂林。
然而,到了1949年,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又为什么会选择将首府重新迁到南宁呢?
许多人说,桂林处于广西边缘地带,难以辐射整个广西,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广州不在边缘?南京不在边缘?中国的首都北京也在边缘!可是,因为它们处在边缘而取消了它们的政治地位吗?更何况,在交通、通讯便利的现代,根本不存在什么辐射不到的问题。
也有人说,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山太多了,格局小了,这能成为桂林取消首府地位的原因?显然不能,灵川、临桂哪个不能成为桂林延伸的方向?我们再想想重庆,重庆号称“山城”,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山不多吗?可是蒋介石不也将重庆选为战时首都?
又有人说,是因为南宁比桂林更靠近海,那为什么不选钦州、北海?
实际上,将首府选在南宁应该更多是因为政治因素,所以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当然,这里面也有南宁曾经当过首府的历史原因。
或许,也有担心桂系“李白”的残余势力反扑、扰乱办公的原因,毕竟“李白”在此盘踞了几十年。
当然了,也少不了对外因素,南宁的地理位置更方便观望越南局势,一旦战事起,便能够更迅速地获取信息和调动军队,同时又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可进可退。
所以,广西首府选在了南宁。
广西省会为何从桂林迁到南宁?诚邀,如题。省会是一个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般都是由一省之内的龙头城市充任,基于政治影响,一般省会是不会动的,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到南宁自然也有其特有的历史原因的。

那么为何后来的广西首府变成了南宁呢?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对于广西首府在近代史中的迁移,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是陆荣廷,一个是李宗仁。
宋代于997年设广南西路,路治设在桂林,桂林也从此成为广西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的元、明、清三代,广西的首府也皆设在桂林。
历经沧桑1000余年,到了近代,广西首府的变迁可谓是几经波折。
陆荣廷执掌广西时,将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了南宁。
后来,李宗仁打垮了陆荣廷和沈鸿英,成为了桂系的当家人后,又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可是,我党打垮了国民党,桂系烟消云散,李宗仁也跑去了美国,1950年时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首府又被搬到了南宁,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首府仍然是南宁。
为什么桂林当广西首府当了1000多年了,最后偏偏要迁到南宁呢?
对于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南宁,陆荣廷是“始作俑者”。
陆荣廷生于1958年,字干卿,系南宁武鸣县人。
他的一生很传奇,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孤儿,一个孤儿为了活下来,当过学徒、跑过腿,当过讨饭的乞丐,也当过劫人钱财的土匪,一直到24岁时给一个清军管带当亲兵,后来在26岁应募成为唐景崧部的一个小卒,参加了中法战争。
这么一看,陆荣廷应该是可以在军队中立足了,可是,谁也想不到的是清政府在中法战争竟然乘胜求和,陆荣廷所在军队被撤销,陆荣廷应该何去何从?
他带着人扛走了部分枪械,跑到了中越边境,又当起了土匪,专和法国人对着干,这一干便是近10年!
1894年,陆荣廷手下已经发展到了数千人,清政府一看,这还得了?于是,广西提督苏元春出面招安了陆荣廷。
这一年的陆荣廷,已经36岁。
不过,也别看他的起步虽然晚,可是发展速度却快得很!陆荣廷38岁时因剿匪有功,经保举成为清军健字营管带,1904年便当上了总兵,后来在1906年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
1911年6月,陆荣廷被清政府任命为广西提督,掌控一省军权。
后来,广西响应辛亥革命,成立了军政府,他又被推为了广西都督。
从1894年被清政府招安到1912年成为广西都督,他只用了18年,他没读过几本书,也没正经学过军事,但是他却走到了这一步,不得不让人佩服。
中国自古便有衣锦还乡的思想,项羽烧完了秦朝宫室后,也忍不住喊了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陆荣廷从一个孤儿、乞丐、土匪变成了一省都督,富贵了,自然也要还乡去“炫”一下,怎么炫呢?是穿金带银地带着兵马回老家?
这也太俗了,他陆荣廷不走寻常路,他要将广西首府搬到老家去,让老家人更直观地感受他的富贵和成就,顺便造福老家人!
1912年10月,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去了南宁,这一迁便是24年。
1924年,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打垮了陆荣廷,第二年有打败了沈鸿英,这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顿时成为了广西的掌舵人。
李宗仁的出身也不算好,他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停办后,一时找不到出路,还曾跑回老家种田了,中国近代史差点便少了一个风云人物,多了一个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
李宗仁在扫清了陆荣廷和沈鸿英后,难道不想将首府迁回桂林吗?陆荣廷在家门口办公,李宗仁是桂林人,所以他当然也想将首府设在桂林,李宗仁将首府迁回桂林的原因和陆荣廷是一样的。
只是,李宗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毕竟南宁成为首府这么久了,一省政治、军事中心全在南宁,一旦搬迁,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弹和抵制。
一直到了1936年时,李宗仁才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这时候李宗仁为什么能够将首府迁回桂林呢?
一个原因是桂林当了1000多年的首府,人们在心理上很容易接受首府在桂林;另一个原因是此时的桂林仍然是广西的文化中心,仍然是一个重镇;再一个原因则是日军的炮火已经越来越近,南宁更靠近海,在攻守方面,显然不如桂林有优势,将首府迁回桂林,在和日军打起来后更容易保证广西的指挥中心的安全。
所以,广西的政治中心在南宁度过了24年以后,终于又回到了桂林。
然而,到了1949年,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又为什么会选择将首府重新迁到南宁呢?
许多人说,桂林处于广西边缘地带,难以辐射整个广西,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广州不在边缘?南京不在边缘?中国的首都北京也在边缘!可是,因为它们处在边缘而取消了它们的政治地位吗?更何况,在交通、通讯便利的现代,根本不存在什么辐射不到的问题。
也有人说,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山太多了,格局小了,这能成为桂林取消首府地位的原因?显然不能,灵川、临桂哪个不能成为桂林延伸的方向?我们再想想重庆,重庆号称“山城”,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山不多吗?可是蒋介石不也将重庆选为战时首都?
又有人说,是因为南宁比桂林更靠近海,那为什么不选钦州、北海?
实际上,将首府选在南宁应该更多是因为政治因素,所以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当然,这里面也有南宁曾经当过首府的历史原因。
或许,也有担心桂系“李白”的残余势力反扑、扰乱办公的原因,毕竟“李白”在此盘踞了几十年。
当然了,也少不了对外因素,南宁的地理位置更方便观望越南局势,一旦战事起,便能够更迅速地获取信息和调动军队,同时又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可进可退。
所以,广西首府选在了南宁。
广西省会为何从桂林迁到南宁?诚邀,如题。省会是一个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般都是由一省之内的龙头城市充任,基于政治影响,一般省会是不会动的,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到南宁自然也有其特有的历史原因的。

那么为何后来的广西首府变成了南宁呢?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对于广西首府在近代史中的迁移,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是陆荣廷,一个是李宗仁。
宋代于997年设广南西路,路治设在桂林,桂林也从此成为广西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的元、明、清三代,广西的首府也皆设在桂林。
历经沧桑1000余年,到了近代,广西首府的变迁可谓是几经波折。
陆荣廷执掌广西时,将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了南宁。
后来,李宗仁打垮了陆荣廷和沈鸿英,成为了桂系的当家人后,又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可是,我党打垮了国民党,桂系烟消云散,李宗仁也跑去了美国,1950年时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首府又被搬到了南宁,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首府仍然是南宁。
为什么桂林当广西首府当了1000多年了,最后偏偏要迁到南宁呢?
对于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南宁,陆荣廷是“始作俑者”。
陆荣廷生于1958年,字干卿,系南宁武鸣县人。
他的一生很传奇,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孤儿,一个孤儿为了活下来,当过学徒、跑过腿,当过讨饭的乞丐,也当过劫人钱财的土匪,一直到24岁时给一个清军管带当亲兵,后来在26岁应募成为唐景崧部的一个小卒,参加了中法战争。
这么一看,陆荣廷应该是可以在军队中立足了,可是,谁也想不到的是清政府在中法战争竟然乘胜求和,陆荣廷所在军队被撤销,陆荣廷应该何去何从?
他带着人扛走了部分枪械,跑到了中越边境,又当起了土匪,专和法国人对着干,这一干便是近10年!
1894年,陆荣廷手下已经发展到了数千人,清政府一看,这还得了?于是,广西提督苏元春出面招安了陆荣廷。
这一年的陆荣廷,已经36岁。
不过,也别看他的起步虽然晚,可是发展速度却快得很!陆荣廷38岁时因剿匪有功,经保举成为清军健字营管带,1904年便当上了总兵,后来在1906年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
1911年6月,陆荣廷被清政府任命为广西提督,掌控一省军权。
后来,广西响应辛亥革命,成立了军政府,他又被推为了广西都督。
从1894年被清政府招安到1912年成为广西都督,他只用了18年,他没读过几本书,也没正经学过军事,但是他却走到了这一步,不得不让人佩服。
中国自古便有衣锦还乡的思想,项羽烧完了秦朝宫室后,也忍不住喊了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陆荣廷从一个孤儿、乞丐、土匪变成了一省都督,富贵了,自然也要还乡去“炫”一下,怎么炫呢?是穿金带银地带着兵马回老家?
这也太俗了,他陆荣廷不走寻常路,他要将广西首府搬到老家去,让老家人更直观地感受他的富贵和成就,顺便造福老家人!
1912年10月,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去了南宁,这一迁便是24年。
1924年,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打垮了陆荣廷,第二年有打败了沈鸿英,这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顿时成为了广西的掌舵人。
李宗仁的出身也不算好,他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停办后,一时找不到出路,还曾跑回老家种田了,中国近代史差点便少了一个风云人物,多了一个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
李宗仁在扫清了陆荣廷和沈鸿英后,难道不想将首府迁回桂林吗?陆荣廷在家门口办公,李宗仁是桂林人,所以他当然也想将首府设在桂林,李宗仁将首府迁回桂林的原因和陆荣廷是一样的。
只是,李宗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毕竟南宁成为首府这么久了,一省政治、军事中心全在南宁,一旦搬迁,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弹和抵制。
一直到了1936年时,李宗仁才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这时候李宗仁为什么能够将首府迁回桂林呢?
一个原因是桂林当了1000多年的首府,人们在心理上很容易接受首府在桂林;另一个原因是此时的桂林仍然是广西的文化中心,仍然是一个重镇;再一个原因则是日军的炮火已经越来越近,南宁更靠近海,在攻守方面,显然不如桂林有优势,将首府迁回桂林,在和日军打起来后更容易保证广西的指挥中心的安全。
所以,广西的政治中心在南宁度过了24年以后,终于又回到了桂林。
然而,到了1949年,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又为什么会选择将首府重新迁到南宁呢?
许多人说,桂林处于广西边缘地带,难以辐射整个广西,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广州不在边缘?南京不在边缘?中国的首都北京也在边缘!可是,因为它们处在边缘而取消了它们的政治地位吗?更何况,在交通、通讯便利的现代,根本不存在什么辐射不到的问题。
也有人说,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山太多了,格局小了,这能成为桂林取消首府地位的原因?显然不能,灵川、临桂哪个不能成为桂林延伸的方向?我们再想想重庆,重庆号称“山城”,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山不多吗?可是蒋介石不也将重庆选为战时首都?
又有人说,是因为南宁比桂林更靠近海,那为什么不选钦州、北海?
实际上,将首府选在南宁应该更多是因为政治因素,所以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当然,这里面也有南宁曾经当过首府的历史原因。
或许,也有担心桂系“李白”的残余势力反扑、扰乱办公的原因,毕竟“李白”在此盘踞了几十年。
当然了,也少不了对外因素,南宁的地理位置更方便观望越南局势,一旦战事起,便能够更迅速地获取信息和调动军队,同时又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可进可退。
所以,广西首府选在了南宁。
广西省会为何从桂林迁到南宁?诚邀,如题。省会是一个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般都是由一省之内的龙头城市充任,基于政治影响,一般省会是不会动的,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到南宁自然也有其特有的历史原因的。

那么为何后来的广西首府变成了南宁呢?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对于广西首府在近代史中的迁移,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是陆荣廷,一个是李宗仁。
宋代于997年设广南西路,路治设在桂林,桂林也从此成为广西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的元、明、清三代,广西的首府也皆设在桂林。
历经沧桑1000余年,到了近代,广西首府的变迁可谓是几经波折。
陆荣廷执掌广西时,将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了南宁。
后来,李宗仁打垮了陆荣廷和沈鸿英,成为了桂系的当家人后,又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可是,我党打垮了国民党,桂系烟消云散,李宗仁也跑去了美国,1950年时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首府又被搬到了南宁,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首府仍然是南宁。
为什么桂林当广西首府当了1000多年了,最后偏偏要迁到南宁呢?
对于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到南宁,陆荣廷是“始作俑者”。
陆荣廷生于1958年,字干卿,系南宁武鸣县人。
他的一生很传奇,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孤儿,一个孤儿为了活下来,当过学徒、跑过腿,当过讨饭的乞丐,也当过劫人钱财的土匪,一直到24岁时给一个清军管带当亲兵,后来在26岁应募成为唐景崧部的一个小卒,参加了中法战争。
这么一看,陆荣廷应该是可以在军队中立足了,可是,谁也想不到的是清政府在中法战争竟然乘胜求和,陆荣廷所在军队被撤销,陆荣廷应该何去何从?
他带着人扛走了部分枪械,跑到了中越边境,又当起了土匪,专和法国人对着干,这一干便是近10年!
1894年,陆荣廷手下已经发展到了数千人,清政府一看,这还得了?于是,广西提督苏元春出面招安了陆荣廷。
这一年的陆荣廷,已经36岁。
不过,也别看他的起步虽然晚,可是发展速度却快得很!陆荣廷38岁时因剿匪有功,经保举成为清军健字营管带,1904年便当上了总兵,后来在1906年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
1911年6月,陆荣廷被清政府任命为广西提督,掌控一省军权。
后来,广西响应辛亥革命,成立了军政府,他又被推为了广西都督。
从1894年被清政府招安到1912年成为广西都督,他只用了18年,他没读过几本书,也没正经学过军事,但是他却走到了这一步,不得不让人佩服。
中国自古便有衣锦还乡的思想,项羽烧完了秦朝宫室后,也忍不住喊了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陆荣廷从一个孤儿、乞丐、土匪变成了一省都督,富贵了,自然也要还乡去“炫”一下,怎么炫呢?是穿金带银地带着兵马回老家?
这也太俗了,他陆荣廷不走寻常路,他要将广西首府搬到老家去,让老家人更直观地感受他的富贵和成就,顺便造福老家人!
1912年10月,广西首府从桂林迁去了南宁,这一迁便是24年。
1924年,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打垮了陆荣廷,第二年有打败了沈鸿英,这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顿时成为了广西的掌舵人。
李宗仁的出身也不算好,他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停办后,一时找不到出路,还曾跑回老家种田了,中国近代史差点便少了一个风云人物,多了一个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
李宗仁在扫清了陆荣廷和沈鸿英后,难道不想将首府迁回桂林吗?陆荣廷在家门口办公,李宗仁是桂林人,所以他当然也想将首府设在桂林,李宗仁将首府迁回桂林的原因和陆荣廷是一样的。
只是,李宗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毕竟南宁成为首府这么久了,一省政治、军事中心全在南宁,一旦搬迁,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弹和抵制。
一直到了1936年时,李宗仁才将首府从南宁迁回了桂林。
这时候李宗仁为什么能够将首府迁回桂林呢?
一个原因是桂林当了1000多年的首府,人们在心理上很容易接受首府在桂林;另一个原因是此时的桂林仍然是广西的文化中心,仍然是一个重镇;再一个原因则是日军的炮火已经越来越近,南宁更靠近海,在攻守方面,显然不如桂林有优势,将首府迁回桂林,在和日军打起来后更容易保证广西的指挥中心的安全。
所以,广西的政治中心在南宁度过了24年以后,终于又回到了桂林。
然而,到了1949年,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又为什么会选择将首府重新迁到南宁呢?
许多人说,桂林处于广西边缘地带,难以辐射整个广西,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广州不在边缘?南京不在边缘?中国的首都北京也在边缘!可是,因为它们处在边缘而取消了它们的政治地位吗?更何况,在交通、通讯便利的现代,根本不存在什么辐射不到的问题。
也有人说,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山太多了,格局小了,这能成为桂林取消首府地位的原因?显然不能,灵川、临桂哪个不能成为桂林延伸的方向?我们再想想重庆,重庆号称“山城”,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山不多吗?可是蒋介石不也将重庆选为战时首都?
又有人说,是因为南宁比桂林更靠近海,那为什么不选钦州、北海?
实际上,将首府选在南宁应该更多是因为政治因素,所以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当然,这里面也有南宁曾经当过首府的历史原因。
或许,也有担心桂系“李白”的残余势力反扑、扰乱办公的原因,毕竟“李白”在此盘踞了几十年。
当然了,也少不了对外因素,南宁的地理位置更方便观望越南局势,一旦战事起,便能够更迅速地获取信息和调动军队,同时又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可进可退。
所以,广西首府选在了南宁。
最经典的十部谍战剧推荐,若有整理不全,欢迎各位大补充
一、《北平无战事》 豆瓣评分:9.3
构架宏大而精明,地下党、党通局、保密局、爱国学生和知识份子等众生万象,看似牵扯不清,却又环环相扣。布局的精巧不输《黎明之前》,对人性扭曲的质问不输《暗算》,角色的思维逻辑在多派别中切换,稍不留神观众就会看不懂,甚至以为角色人格分裂。此外,八位老戏骨奉献了影帝级的炸裂演技,刘烨、王凯等才艺兼备的角色看似主角,实际上甘为绿叶。最后,作为艺术品《北平无战事》抵达了另一个高度,罕有的揭开国民党内识之士在1948年对于挽救危局的努力和拼搏,引出了对时势和江山的反思。
二、《潜伏》 豆瓣评分9.3
是由东阳青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视台联合出品,孙红雷、姚晨、祖峰、沈傲君领衔主演,姜伟、付玮执导的民国题材谍战剧,改编自作家龙一的同名短篇小说。
1945年,正是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之际,国、共、日三方的角力日趋激烈,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由于军统特务李海丰投靠南京汪伪政权,军统情报处成员余则成(孙红雷 饰)受命前往南京刺杀叛徒,却意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经中共策反,余则成以地下党的身份重返军统,成为扎入国民党心脏的一颗铆钉。为了协助余的工作,党组织派出脾气火爆、口无遮拦的女孩翠平(姚晨 饰)担任余的冒牌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共的斗争愈加强烈,这对夫妇也面临着人生重大的考验……
三、《无悔追踪》 豆瓣评分:9.3
该剧名为谍战剧,实为一部纪实片。尤其是在前13集中 ,不吹不黑,以北京基层老百姓的视角,将建国后若干场ZZ运动都一一植入剧情中,让观众重读了一遍新中国史。弥补了当下 历史 教科书中很大的一片空白。该片虽不是鸿篇巨制,故事情节却发人深思,而从演员阵容方面上来说,王志文和刘佩琦两位老戏骨年轻时的演技,今天看来依然值得称道。还有李丁、何冰、李冰冰等众多老中青三代演员的亲情演绎,成为该剧的另一大亮点。
四、《红色》 豆瓣评分:9.2
电视剧《红色》属于细节控的福利,剧情环环相扣,前期的平淡烟火气更是衬托出后期的颠沛流离,通过一个大隐于市的小人物侧面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残酷。该剧开启了不一样的抗战模式,成为了国产电视剧鲜有触及的破案谜团,同时电视剧《红色》又开创了抗战剧的新类型,一度更把国产推理悬疑剧做到一个新高度。
五、《黎明之前》 豆瓣评分:9.2分
情节夸张但不失逻辑,各个角色个性鲜明令人难忘。不抹黑对手,国共攻防情节精彩。煽情恰到好处,不多余。最好的是节奏,紧凑无废话,绝对经典。总而言之,《黎明之前》在国产谍战剧第一不敢说,前三是绝对的,老戏骨飙戏,林永健演的谭忠恕满分刻画,整体的逻辑和节奏很紧凑,台词剧本很精炼,基本上没有空镜头和废话。
六、《风筝》豆瓣评分8.8
由柳云龙执导,柳云龙、罗海琼、李小冉等人主演的谍战剧。重庆军统王牌特工郑耀先,以狡黠机智和心狠手辣闻名。郑耀先其实就是潜伏在军统的共产党特工“风筝”,为了确保“风筝”像一把尖刀始终刺在敌人的心脏上,在最关键时刻给国民党致命一击,郑耀先不得不成为自己同志眼中人人得以诛之的军统六哥。上线的牺牲让他和组织失去了联系,解放后他化名国民党留用人员周志乾,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继续为组织提供重要情报。在自己“风筝”的身份被组织证实后,他仍然以隐蔽的方式,协助公安局破获多起潜伏特务。在三十多年的情报员生涯中,他被敌人长期追杀,忍受着妻离子散。对他来说,情报员本身就意味着牺牲,而一个人能有资格为国家牺牲,就是对自身价值的最好证明。
七、《悬崖》 豆瓣评分8.4
相比于《潜伏》环环相扣的情节,《悬崖》胜在深刻。画面优美,音乐应景,演员们的表演贴地而深邃。为屡拍不尽的谍战剧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思考。尽管今日已有基本世界观的我对剧中所传达思想有自己见解,但这并不是否定信仰,勇敢,慎密和单纯的理由。张嘉译所塑造的“周乙”堪称深沉大气系男人的代表,个人认为可胜过《蜗居》和《借枪》里的表演。另咏梅,程昱,小宋佳等主演也表演精准,是部令人潜下心来,虐心但也思考多多的好剧。
八、《伪装者》 豆瓣评分:8.3
《伪装者》通过不一样的拍摄角度,呈现给我一种别样的感觉。故事紧凑,拍摄手法新颖,是部有血有肉的充满人性的谍战片。脱离那些吃糠咽菜的一穷二白背景,抛弃展现忠贞信念的血腥场面,不再企图用眼泪史和磨难牺牲来感动并未曾经历过战争的观众们,而是用一种接近现代生活的方式,把整个战争局势浓缩到了一群人身上,通过一个上海滩数一数二的金融之家,一个“女王”大姐加上三个特工弟弟,反映出当时革命的艰辛和困难重重,浓厚的笔墨着重到特定人物身上。除了剧情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演员和道具,当之无愧是这部剧的一大看点。
九、《面具》 豆瓣评分8.0
该剧讲述的是1948年的腊月初一,潜伏在哈尔滨市公安局的国民党特务李春秋被唤醒了,上级要求他制造炸弹,协助配合黑虎计划,李春秋已经几乎忘了自己的使命,拥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