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带小老鼠去上学读后感「读了二十遍要是你带小老鼠去上学今天感悟了这些」
暑假期间带妮回姥姥家带了三本书,这是其中一本。那段时间妮天天缠着我给她读,色彩明快,故事简洁有趣,我妮很是喜欢。看了多少遍不知道,反正书都被翻的毛边了。今天又拿出来让我给她念。要是你带一只小老鼠去上学…
要是你带一只小老鼠去上学,他会想要你的饭盒。当你给他你的饭盒时,他会想要在里面装个三明治。随后他会跟你要几根铅笔和一个笔记本。他很可能还想跟你用一个背包……
他还要用你的柜子,还要算数学题、写几个小词,做科协实验,弄脏了需要你带他去浴室,还要去吃饭,自己搭房子,要几张纸写书,写完给你看,吃零食,放学一起踢足球、玩篮球、滑滑板……
最后,等他停下来歇口气的时候,他会想吃点零食,所以会问你要那个午餐盒,你就得带他回学校去!
哦,真是一只“事儿”多的小老鼠!可是他的小主人竟然没有一丝不耐烦!
今天再读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只小老鼠不就是我们的孩子吗,但做父母的却不能完全像这个小主人一样,凡事有求必应,不信你看
呱呱落地,他们还处于基本的生理需求层次,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要求,但是哭啼声和身体语言已经表明,做父母的都会满足。
慢慢长到一两岁,开始了懵懵懂懂表达自己的需求,想要各种玩具,想去各种游乐场,想尝试各种零食…做父母的有选择的满足。
等到了三四岁,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可以很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鞋子,去不去哪里玩,看什么电视,读什么书等等都有了主见,这时做父母的就会有条件满足。
等孩子逐渐长大,不再是满足基本需求的“小老鼠”了,要求越来越多,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那时做父母怎样同你的“小老鼠”对话,要满足合理需求屏蔽不合理需求,同时还要营造和谐的亲子氛围,着实是一门大学问。
这也是我们那个做父母都需要学习一生的课题。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