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新思维「拥抱新技术推动数字化用科技点亮电影的想象力」
着眼“影视 科技”深度融合,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入而立之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在“焕新”:拥抱新技术、推动数字化,创新创意电影制作。
今年以来,生成式AI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应用正在推动电影产业进入新的变革期。人工智能、虚拟引擎、区块链、人机交互等技术,已被应用于电影创作生产。AI助力下电影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之路逐渐成为电影行业关注的焦点。4K电影修复、AIGC海报展、数字体验展、科幻电影论坛、亚洲首个大型独立影视节元宇宙,都成为本届上影节的看点。
4K AI电影修复:为了那永不消逝的光影
4K修复技术使越来越多的经典老电影重新焕发生机。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展映“4K修复”单元,上海大剧院全球首映了全新4K修复经典影片《早春二月》。这部电影改编自柔石的小说《二月》,讲述了1926年前后,为追寻革命真理而苦闷彷徨的知识青年肖涧秋,因个人遭遇而幡然醒悟,毅然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1963年正式上映。60年后,观众再看这部精品之作,仍会被纯真质朴的故事、细腻动人的情感、人物命运的无奈与悲伤所深深打动。经过修复之后,整部影片的光影细节、色彩细节、人物情绪细节,在修复版中都得到了更细腻的呈现。
黄建新导演在首映前的放映会上表示,如今电影已经全面进入数字时代,但是曾经的胶片电影仍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而修复经典电影的意义,就是让观众能够在时光的沉淀中,依然能更为深刻地体验到经典电影最初始的魅力。
本届电影节,有多部4K修复电影与观众见面,包括《BJ单身日记》《教父 1 》《悲情城市》《刀锋战士》和《末代皇帝》等。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创“4K修复”单元。秉承着展示世界电影修复最高技术与最新成果的理念,“4K修复”向观众介绍了一批又一批电影修复精品。
4K修复技术,主要包括胶片清洁、数字化扫描、颜色校正、声画合成等环节,整个过程按照物理修复、数字修复、艺术修复几个步骤完成。AI助力的电影修复技术大大提高了电影修复的效率和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张晓云在接受CGTN专访中提到,“过去一人一天只能修大概200帧,而一秒的视频画面就有25-30帧,这就意味着修复一部电影要耗时几个月的时间。而现在有了AI ,修复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一直走在电影修复的前列,与中国电影资料馆、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了多部经典影片的修复,达到了4K/8K超高清播放标准,包括《永不消逝的电波》《我的祖国》等。
AI赋能影视行业 艺术创作表达更加多元化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全面线下回归。“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系列活动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全新首创板块,为参观者提供别样的互动体验,为未来电影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在这里,体验者可以足不出户感受绝壁上徒手攀岩的心跳同步、沉浸在山水画中感受笔墨纸砚的魅力、飞到外太空感受星际穿越。
作为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获得大奖的电影艺术作品也在本次体验展中通过高科技的方式再次与观众见面。
同时,今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特别增设的AIGC海报创作单元,经过16天的征集,共收到586张AIGC海报作品。经专业评审会评审,有36张优质AIGC电影海报作品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元宇宙体验路演中心中展示。
主办方也首次开启元宇宙空间展的云上交互模式,并携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起AIGC电影海报创作大赛,创作者被邀请为《消失的她》《断桥》《龙马精神》《野马分鬃》等四部电影进行AIGC海报创作。众多优秀的海报设计团队、设计师以及网友,通过AIGC技术创作电影海报积极应征,共同探讨艺术创作表达的多元化与无限可能。
本届上影节期间,亚洲首个影视plus元宇宙Metafilm揭幕。在Metafilm的场域中,观众升级成为玩家,解锁更多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眼、耳、身、意,全息体验影视魅力,走进IP世界,发展出平行于现实世界而又超越现实世界的数字空间,同时也让线下实体影视节有了第二现场,联动更多影迷、玩家、大众,得以身临“奇”境,感受我在其中。
Metafilm的落地呈现,是元宇宙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影视文化领域的前瞻部署,助推了影视文化数字化创新成果的展示空间,令前沿科技可观、可感、可触,进而更好地传递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也是上海推动数字中国落地的一次全新尝试。
中国科幻电影 未来可期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立“科幻电影周”单元,集11部影片主题展映和3场主题论坛为一体。论坛期间,导演郭帆(代表作《流浪地球》)、导演张吃鱼(代表作《独行月球》)、视效总监彼特·贝布(代表作《盗梦空间》)、导演/编剧董润年(代表作《疯狂的外星人》)、导演/编剧/制片人陆川(代表作《可可西里》)等电影人会深入探讨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路径和未来方向。
在上海松江举办的“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上,国内外知名电影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发展。资深电影从业者和专家提到科幻电影与电影工业化双向技术推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AI只是让创作更加便利化的一个强化版的工具,对于创作者、所有的电影人来说,利用好它做出更多好的电影才是最终目的。
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暨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在松江召开,一批上海科技影都重点项目在现场发布并签约,同时发布了《松江区关于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规定》,新增了“支持影视企业上市”“支持影视新兴业态”“鼓励影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影视产业重点环节的具体扶持措施,并加强了部分政策扶持力度,扩大了部分政策扶持范围。
不愧过往,无惧将来。中国电影默默坚守,只为初心不变。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拥抱多样文化的开放心态是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强大后盾,不断助力中国电影大步向前。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