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之称的意大利城市「游荡瑞士意大利浓情意大利翡冷翠之夏」
6.23
下午两点多离开美术馆,下午要在 “翡冷翠”城区好好逛一逛,很多宫殿没有时间进入参观了,只能下次再看,但是我还是要把城区多看一看,多记忆一些这座古城的美好。来到一家快餐店,看到有做熟的自选蔬菜,就选了几样,土豆、鸡肉、茄子之类的要了一小盒加热,没有要面包,估计自已是吃不下的。找了阴凉的地方坐着吃,周围都是游客坐着露天吃打包的午餐,无非是些三明治、披萨什么的。打包的份量很大,也很好吃,休息了好一会儿,就起身去寻找但丁故居。
“翡冷翠”的译名出自徐志摩的诗歌《翡冷翠的一夜》,相比“佛罗伦萨”而言,我觉得“翡冷翠”更显优美和诗意,因那城市的官邸和教堂专用一种绿纹大理石,将城市点缀得如同一粒翡翠,也因为自小看过一部爱情电影《泪洒佛罗伦萨》而对这座浪漫而文艺的城市情有独钟。所以,尽管这次在 “翡冷翠”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我还是要留出一个下午和晚上来游荡。
“翡冷翠”全市共有40所博物馆和美术馆,60多所宫殿及许许多多的大小教堂,收藏着大量的优秀艺术品和珍贵文物,因而又有“西方雅典”之称。它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保存地之一。这是座艺术成就极高的城市,走在 “翡冷翠”的大街小巷,迎面扑来的都是文艺复兴之风,它的每条街道、每座建筑、每个细节,都在向人们讲述着历史传说、演唱着古老优美的歌曲、呈现着精美的图画。在那些狭窄的街道里,仿佛还能听到文艺复兴时期那辉煌的马蹄声。
七拐八绕地终于找到这条位于圣母百花大教堂东边的但丁街,一条幽深偏僻的小巷,拐角处就是那座砖石结构的三层房子,如果房子旁边没有那尊但丁的半身雕像,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幢小楼房就是赫赫有名的但丁故居。与周围的建筑相比,由于保持了原貌,但丁故居虽显得古朴但却明显破旧,未加粉饰的墙面凹凸不平,一砖一石清晰可辨,每一块似乎都在诉说历史的久远。
佣兵凉亭和领主广场上到处都是坐着休息的游客,我也在凉亭里面找个地方坐下来,拿出苹果准备吃的时候,过来一个老爷爷很和蔼地对我说:“Don’t eat”, 又指了指外面,意思是外面可以吃,我道了歉,收起了苹果。看雕塑看过客看风景看阳光一点点地在地面上转动。看当年黄永玉在“翡冷翠”作画的位置与角度,看游客和小贩们脸上的表情,看了好久,坐了好久,起身,向阿诺河方向走去。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不用找方向就可以走到河边,今天阿诺河上有皮划艇赛,不让游人下到河边,不能拍到老桥的全貌。老桥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珠宝店里不少游客在与店主或交流或讨价还价,我则喜欢店门口橱窗里的摆设。老桥是“翡冷翠”的标志,是意大利最古老的石造圆弧拱桥,最初桥上的商铺为肉店,如今绝大多数为金店和首饰店,皆为意大利本土设计,因为这,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意大利的设计算得上是世界一流的设计,而我对我些不敢兴趣,我喜欢意大利的丝绸。
相传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神曲》的作者但丁,曾在这座桥上与热恋的情人贝娅特丽相遇,所以,老桥也被称为“爱情桥”。蓝天下河水碧蓝,老桥依旧,流水潺潺,只是诗人早已远离,带着他的遗憾,带着他的爱。桥上人仍然匆匆而过,不再有人为了贝特丽斯的倩影停留,就仿佛不再有人为了独立的思想、高贵的信念守护终身。
阿诺河是“翡冷翠”的灵魂,横穿城市,河上石桥众多,每一座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两岸尽是吊脚石屋,风格各异,颜色鲜明,景色恬静优美。“翡冷翠”这个精致美丽的名字颇让人有些幻想,不过她的基调并不是真的如翡翠般嫩绿,这里阳光下的蓝天白云——这是托斯卡纳最典型的天气,蓝天映衬着色彩鲜艳的墙壁,深绿色的百叶窗,深红色的屋顶,优雅暖色的外墙才是她最具标志性的色彩。不光是游客乐于徜徉河边,观水赏景,当地居民也在这里饭后散步,慢跑健身,这里俨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弯细水绝对是“翡冷翠”柔美的精髓,恬静宜居的氛围皆归功于此。
“翡冷翠”的街角巷尾遍布着名胜古迹,满载着沉甸甸的历史,并因丰富的美食和优雅的魅力而闻名遐迩。等米开朗琪罗广场的日落要20:00以后,整个下午就在小街道上逛来逛去,找个洗手间也要导航半天,去外观了皮蒂宫,大部分街道的墙上还保留着几百年前巨大的栓马铁环,后来我在托斯卡纳的各个小镇上也见到了同样的栓马环。
浓郁的文化氛围让“翡冷翠”的大街小巷、广场教堂,或者博物馆、美术馆,显得如此年轻而朝气蓬勃。在乌菲兹美术馆外围,我遇见了一排一排的街头画家支起画架,把自已的作品摆在显眼的位置,自已则在一旁调色备纸,旁若无人地自顾自地创作。来之前看黄永玉的《从塞纳河到翡冷翠》一书中提到的“翡冷翠”有一条美术用品街,很多伟大的画家都曾在那一条街的某一家店中选购画笔和颜料,年轻的美术学院的学生也在那里寻找适合的工具、“翡冷翠”每一个街头画家都是各有脾性、各有好恶的。黄永玉是难得的不卖画的在街头写生的画家,而我在这里看到的,都是为售卖而画的,他们的题材大都是“翡冷翠”的著名教堂和建筑、阿诺河和老桥的风景、托斯卡纳乡村的美景,没有一个是现场写生的,当然给游客画像是另一回事。偶尔在某个街角或桥下会看见来写生的学生或画家,那不是以售卖为目的画作,画完就走。
佛罗伦萨意大利语的直译为“百花之城”,市花以及标志是一朵紫色的鸢尾花,也是百年来美蒂奇家族的族徽,美蒂奇家族庞大的资产蒂造了“翡冷翠”的地位与发展,影响了“翡冷翠”社会与宗教,可以说没有柯西莫美第奇家族,就没有今天的“翡冷翠”。 “翡冷翠”是文艺复兴的摇篮,建筑和绘画仍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是米开朗琪罗、美弟奇家族和马基雅维利的故乡,但丁的诗魂、达.芬奇的画魂,仍在“翡冷翠”上空飘荡,仍继续追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些人与事,它是座极具吸引力、浪漫情怀且令人难忘的城市。
到米开朗琪罗广场看“翡冷翠”的日落,是所有游客必打卡之地,漫步走上乌菲兹河对岸的山坡,这里树木掩映,青翠葱绿,鸟唱虫鸣,一解下午艳阳曝晒的暑气,台阶边上还有一个男孩抱着吉它弹奏起优扬的曲子,吸引我们驻足聆听。
时间还早,来到广场上看到了另一个“大卫”的青铜雕像,广场上早已聚集了不少游客和本地人,我在“大卫”像下找个阴凉坐下,调好相机的光圈,喝足了水,休息了四十分钟才挤到栏杆边缘占了一个位置,人们兴奋地谈论着,调笑着,等待着那恢宏的一刻来临。
到了下午七点,太阳才开始收敛起那强烈的光照,呈现出柔和、饱满、红彤彤的霞光,洒向那些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脸庞。八点多夕阳渐落,天边被晚霞染成菲红色,整个“翡冷翠”沐浴在暖暖的霞光之中,美伦美焕的亚平宁山脉日落才正式开始,远处的乔托钟塔与百花穹顶如梦幻般矗立在城市中央,与乌菲兹宫的高塔遥相对望;而阿诺河河面早已被金光镶嵌成一面镜子,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河面上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桥洞都清晰地呈现出来;斜阳打在河上的同时,圣母百花大教堂也在熠熠发光,一同把这座城市映衬的美不胜收。托斯卡纳美丽的山谷环抱着“翡冷翠”在这一刻显现出梵佛般神圣的光环,时空仿佛一瞬间回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波澜壮阔的年代。这一壮丽的景色引得所有人由衷地赞叹,手机与相机不停地高举起来拍摄,尽情地享受托斯卡纳血色晚霞中的那一份喜悦。就在落日消失在天际线的刹那间,广场爆发出一阵掌声、欢呼声,仿佛是为了一场完美演出的谢幕而喝彩。
这一刻,夜幕降临,大教堂的灯光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远方是在夜晚的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山头,还有迟迟不肯散去的晚霞和蓝天,一切,显得那么的美丽和平静。
“翡冷翠”一座优雅而古老的城市,遇见你是日光倾城的惊艳,你是属于造就了文艺复兴的大师们的,也是属于传奇的美蒂奇家族的,见到你,三生有幸,一世牵挂……
回到城里“翡冷翠”老城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整座老城又在演绎着另一种如梦如幻般的美丽。街道上仍然是热非闹凡,人们纷纷涌到各式各样的餐厅、咖啡馆、酒吧里品尝地道的托斯卡纳美食,品味夏日的意大利浪漫之夜。我何尝不想找一家文艺的咖啡馆叫上一道意大利菜好好享用美食,已经九点多了,虽然在百花大教堂附近的几条小巷子里还是很多游人在游荡。
找了一家人少点的店叫了份小份牛扒,一杯柔和一点的红酒,配上面包吃得饱饱的,感觉明天早餐都要省了。
向着酒店的方向离开了中心区,无人街道上只有昏黄的路灯伴着我的身影,街边的店铺早已打烊关门,厚实而巨大的木门很有年代感,要仰起头才能看到门顶,站在这样的门前,就好象站在几百年前达· 芬奇时代的“翡冷翠”,门上两个巨大的门环静静地安放在门上,伸手触摸一下,就好象触摸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尚风标。
小美已经回到了旅店,正在收拾她今天血拼的战利品。明天我们就分手了,她回国,而我继续行程,参加一日团队游去锡耶纳之后再到皮恩扎,深入到中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小镇去体验正宗的托斯卡纳乡村风情。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