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养的金雕,金雕复仇记后续
在我国大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中,有一种传承了上千年的神秘"驯鹰术"。
传说,想要驯服一只金雕,就必须要与它不眠不休的对视七天七夜,只有让金雕觉得你很威风,这位凶猛的“空中之王”才会选择臣服。
之后就要进行下一步“驯”。想要让金雕真心认自己为主,获其忠诚,还要再花上三年五载,与它培养感情,这一步便是“养”。
传言,成吉思汗军中曾有驯鹰师驯养了一批凶猛的金雕,在一次作战时用它们大败敌军。
作战前,驯鹰师会狠狠地饿上它们许久,并用布条蒙住它们眼睛。作战时,扯下布条,放出金雕。原本饥饿的金雕便会发狂,迸出杀气,向敌人攻击过去。毫无准备的敌军,溃散而逃,还以为是自己触怒神明,引来“神鸟之力”。
那么这些关于驯鹰术的传说都是真的吗?现在还有没有驯鹰人了?
【王者风范】
金雕,雄霸青空的王者。茫茫林海,宽广草原,陡峭山壁,漫天黄沙,都有它的踪迹。
它是鹰中最为凶猛的一种,身长最大可达一米,最重约十三斤,张开翅膀两翼长度加起来有两米多。
捕猎时,它会在天空中不断地盘旋,寻找目标。发现目标后,以飞快的速度俯身而下,一双利爪狠狠勾住目标要害,配合嘴上尖锐的弯钩剜进目标皮肉里面。训练有素的金雕,可以猎狼。金雕先是挑好目标,接着逐狼许久,趁狼疲惫之际,成功将其猎杀。
所以关于成吉思汗那个故事,内容或许是假的,但是金雕极强的攻击力却是真的。
金雕,在正常情况下是由一雄一雌,合作共有一处领地。
这里要插入一个有趣的事,雄性金雕要是想和雌性金雕搭伙儿过日子,就必须经过一场考试。考试的内容就是要衔着一样东西,在空中不断地飞翔,展示飞翔技巧,之后,将口中所衔之物扔下,再迅速俯冲将东西抓回,一扔一抓,展示自己的猎物能力。考试通过后,便可以成为夫妻搭档了。
雌鸟一年一育,正常情况下每窝会有两个卵,由雌鸟和雄鸟轮流照顾。
【熬鹰】
说完金雕,就要说一下驯鹰人如何驯养金雕。
不知道有没有读者在小说或者影视剧看到过这样的情节,一个人物说自己为了驯鹰几天几夜不敢合眼,马丽和艾伦主演的电影《羞羞的铁拳》中就有这样的片段。
可是人要是真的几天几夜不睡觉,身体不就垮了吗?这不是熬鹰,这是熬人。
真正的熬鹰是让鹰不眠不休,难堪其负,自己是不必也实打实的陪着一刻也不合眼的。
关于金雕,驯养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是选择驯养它的雏鸟,训鹰师往往会几个人一起,在锁定目标鸟巢后,多人合作趁雏鸟的父母外出捕猎食物时,将其带回家。
接下来就是熬鹰了。熬鹰的雏鸟比成鸟,要更为容易一点。
一般来说,刚到驯鹰师家中的雏鸟,起初会不吃不喝,等它撑不住要进食时,喂它一些,雏鸟便会对喂食者有初步的依赖。
接下来要时不时用冷水泼它,总而言之就是不让其睡觉,在雏鸟濒临极限的时候,驯鹰师就拿出自己的衣物,让雏鸟在上面睡觉。
相信有读者已经猜到了,这一举动就是让雏鸟自然而然地习惯他们身上的气味。
慢慢地,雏鸟就会变得对驯鹰师越来越依赖。在雏鸟认主后,驯鹰师就要对其进行训练。
有的驯鹰师会故意找一些猎物,比如狐狸,捆住狐狸的嘴防止它伤到雏鸟,打折狐狸的一只腿减缓它的速度,接下来把饿了许久的雏鸟放飞,让它捕猎那只狐狸。然后,一点点提升难度。
二是选择驯养成年鹰。首先,成年鹰已经成熟,性格脾气也更为傲气,自由于自然的它不会轻易屈服。
所以熬成年鹰这一步就比熬雏鸟是更加麻烦,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勇气,稍有不慎还会被金雕尖利的爪子伤到。
到了熬鹰的手段这里,不同的地方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但一样的是都会比对雏鸟时更加激烈,时间也更长,遇上性子烈的,可能要持续十多天。
有的地方会让鹰嘴中含冰,说是为了让它在冰冷中遗忘自己的过去,有的地方则是蒙住鹰的双眼后,时不时地用棍子戳弄它,将鹰搞得晕头转向。
驯养雏鸟和成年鸟,这两种不同的驯养方法,若论起攻击力,前者养出来的往往没有后者驯养成年鹰效果好。前者相较之下会显得温顺,攻击力不足,不过驯养的成功率更高。
有的成年鸟宁死也不肯屈服的情况,即便暂时屈服,也时时想着逃跑,不愿意配合。
后者攻击力强则因为是经过大自然真枪真刀的洗礼,为了生存,身经百战,骨子里更有凶与狠之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够强就会饿死。
狩猎前,驯鹰人会故意让它们感受到饥饿,这样才能让对猎物无比渴望的鹰达成它们想要的效果。饿鹰这一步也是有讲究的,先将蒲草做成的团子,给鹰喂下,接着喂鹰食物。等鹰吃完食物有力气之后,再让鹰把之前吃的毛团吐出来。
掏空鹰的胃,让它感受到剧烈的饥饿感,刺激它捕猎。如果真的只是单纯的饿鹰,那等它捕猎时,哪里有足够的力气呢。
放飞鹰这一步,不同的时期还有不同的做法。
在鹰完全认自己为主人前,大多数人为了防止它逃跑,会在它的身上系绳子,如果鹰准备飞走,主人就可以通过绳子把它找回,重新进行训练。
在鹰捕到猎物之后,鹰的主人就会喂它一些吃的,转移它的注意力,然后趁机由自己或者身边的帮手取走猎物。
时间一久,聪明的鹰就会在捕猎成功后,熟练地在一旁等待主人喂食,任其拿走自己的猎物。
如果遇到不好猎的大型动物,鹰和主人还会一起配合拿下猎物,所以聪明忠诚的好鹰,可以说是猎人心有灵犀的好搭档,这种鹰,千金难买,数十年难遇。
除此之外,即便是成功驯服了鹰,但鹰毕竟身上有野性,为了避免鹰因为饥饿或者受到刺激等伤人,会经常给鹰戴上一种特制的眼罩,蒙上它们的眼睛。
这样鹰就会乖乖地待着,需要鹰捕猎时,再将眼罩取下。
【不同的驯鹰人】
此前,卡塔尔世界杯时,不知道有没有读者见过相关新闻中卡塔尔人和猎鹰在一起的图。
豪气冲天的卡塔尔人,对鹰有着强烈的热爱,只是驯鹰的目的,显然和在草原游牧的驯鹰师是不一样的。
在以前,驯鹰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极其富有的人,狩猎只是他们的爱好,是为了延续他们的古老传统,而不是当下的生存技能,他们并不需要通过鹰捕猎带来钱。
鹰除了只是这个爱好中的一部分,也是能带给他们攀比心的关键。因为好的鹰,会让他们面上有光,映衬着他们的地位。
所以他们对鹰的热爱,更像把鹰当成装饰品那样。
另一种就是游牧民族,他们世代以此为生,鹰是他们维持生计的好帮手。
好的鹰可以比一般的鹰带来更多的猎物,带来更多的钱。
不过随着时代的改变,后者也不必为了钱而驯鹰狩猎了,他们现在还选择驯鹰,则是害怕自己的手艺失传,是为了坚守这种文化传统,但和追逐名鹰彰显自己地位的人还是不同的。
鹰,生来便是一身傲骨,从苍穹睥睨万物的长空王者。
它们,并不会轻易屈服于驯鹰师,所以驯鹰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可是即便如此,聪明的鹰也可能只是假意迎合,待到时机成熟时,便会飞离,不再回来。
以前就有驯鹰师的鹰,在打猎途中趁机逃跑的例子。驯鹰师的心血就这样随着鹰的飞走,付诸东流。
不过也有成功的例子,在阿勒泰,曾有一只有情有义的鹰在主人去世后不久,没有选择回到蓝天,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反而选择随主人而去,撞死在主人墓前,用生命去殉这段人鹰情深。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