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虚云电视剧(百年虚云电影)
虚云长老,俗姓萧,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自号虚云。
湖南湘乡人,1840年生于福建泉州。从小喜闻佛法。
17岁,妻田谭二氏。
19岁,割爱辞亲,离家出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披剃。翌年依妙莲和尚受具足戒。
21岁,居山洞礼忏,为时六年。父殁后,庶母王氏领二媳出家为尼。
31岁,依天台龙泉庵融镜老法师学天台教观。后游历各方,转益多师。
43岁,为报母恩,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以直拜至五台为止。拜香三年愿毕。
56岁,在扬州高旻寺参禅开悟。
61岁,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扈跸西行。
64岁,得大理提督之助,驻锡鸡足山钵盂庵,着手恢复迦叶道场。
81岁,修复昆明西山华亭寺。
95岁,修复广东韶关南华寺。
105岁,驻锡云门,修复祖庭云门寺。
114岁,发愿重修江西云居山真如寺。
120岁,示寂于云居山茅棚。
以前只是知晓一二有关虚云长老的事迹,近来有缘看到《百年虚云》的电视剧。如当头棒喝,连刷两遍,心生欢喜。《百年虚云》以中国近代著名的禅门宗师虚云长老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一生为线索,从离尘出家、觉悟之路、庚子西行、重振鸡山、藏汉弥兵、佛心护国、慧灯长明七个视角,讲述了虚云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为弘扬佛法跋涉于纷繁尘世,忘记一切身躯之苦、世界之难的传奇经历。该剧由虚云长老的弟子本焕长老担任总顾问、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担任总策划,艺术真实,剧情紧凑,禅机妙悟渗透其中,发人深思。
【自了汉与菩萨心】
● 虚云:居山好,居山何以好,起始日高睡时早。山中软草以为衣,斋食松柏随时饱。卧崖龛,食枕脑。一抱乱草以为袄,面前若有虎狼到,一阵风来自扫了。
● 融镜:居山好,居山好,名缰利锁斩断了。一日一餐四时衣,慈悲喜舍忘记了。居山好,居山好,七情六欲参空了,茫茫人海苦难多,只图自己清闲了。
● 融镜:过去的要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重要的还是你当下的这颗心在何处?你只知道古人修身,却不知道他们也在修心。修身之结果,虽然能练得身轻体健、耳聪目明,再进一步或许有所觉悟,但如此一来,从自己开始到自己了结,充其量只是一个自了汉,与我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的境界相差甚远。
【明心见性】
● 要想人不知,除非心莫动,若不心动哪有作为。
● 人的行为是由心支配的。若心如磐石朝于斯夕于斯,什么外力也动摇不了你。
●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 一人好走路
● 好事多磨,记得一个忍字。
●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已忘。心灭罪忘两俱空,则名为真忏悔。
● 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
● 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是替代不了
● 修行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自我觉悟并觉悟他人便是佛
● 说是被别人骗了,还不如说是自己的痴心妄想把自己骗了。不明心见性就难辨别出邪正真假,也见不到自己的习气毛病。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也难解这求不得之苦。
● 佛是自己修得的、证得的,仅仅依靠外力是不能成佛的。只有自己勤修善道,拨开自己心头的迷雾,才可以见太阳。
●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心有挂碍就生烦恼。
● 今生不了道,被毛戴角还
● 这人呐,想死容易,活着难呐。你不要老想着拣容易的事情做。
● 修祖庭这是种善因、种福田的事。你呀只管去做,不要想东想西的,缘分到了,该有的自然就会有。
● 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认认真真去做,做完了以后呢,就要像这块竹板一样,空无所有。
● 怎么才能永久保住(这一领大衣)呢?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戒!
【佛在心中】
● 我佛门重心不重相。只要能表达你所思所想,用什么形式只是权巧方便而已。
● 心中有佛,佛在眼前。心中无佛,佛在天边。
● 你想重新拿起屠刀上阵杀敌,可是作为佛子,你又将杀生视为第一大过,因此你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异常。广济啊,我今年已经98岁了。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皇帝,共和时期,袁世凯称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门中人哪能置身度外,说空就空的了吗?修行人要感恩要报恩。佛说要上报四重恩,其中就有国土恩。如果置国土沦丧于不顾,众生死难不理,又如何能修得正果呢?
● 正写也是字,反写也是字,主要是你心中认识这个“我 ”字,正写反写都是一样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心中无佛,坐破蒲团读遍佛经也没有用处。心中有佛,出入聚散无非因果。报国也是报佛呀。
● ——法心:你对太后的懿旨准备怎么处置呀?
——虚云:贫僧想遵旨前往
——法心:可是你我既身入空门,难道你就不怕被别人讥笑攀附权贵吗?
——虚云: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空、戒、清净】
——广济:那么长老所见什么是空?
——虚云: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广济:什么是戒?
——虚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广济:什么是清净?
——虚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身在彼岸回头看】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了尘:修这条路用了31年零83天。我不懂修行,只懂修路。人活在世上,得知道自己该怎么活着。是花儿呢,你就悠悠然然地开放;是树呢,你就挺挺拔拔地成长;人呐,每天都得走路,自己的路得自己修,反正在世上走一遭得干点什么。
——吴礼:路修完了你今后打算怎么办?
——了尘:想那么多干什么。回去先饱饱地吃一顿,然后呢美美地睡一觉,再然后呢,路修好了,我也该回去喽。尘归尘土归土,从哪来的就回哪去。
● 最喜欢虚云长老与老树神在茅棚里的对谈,仿佛两位大觉者站在彼岸看此岸,一出世,一入世,走过了同样漫长的人生岁月,分享着彼此沿途的风景与感悟,殊途而同归。
——老树神:我说老和尚,你这么大岁数了还劳神费力,你没房子住啊?
——虚云:那你还翻山越岭地种树干什么?你是缺树盖房子呀?
——老树神:做了一辈子和尚,你觉得做和尚自在吗?
——虚云:没有你老树神种树自在。本来修行是无欲无求,但是我这一辈子一直是有所求。刚出家求道住岩洞,后来为母亲求功德拜五台山,后来为求佛意东跑西跑,万里跋涉。再后来又四处出头修建寺庙,忙忙碌碌,哪有你老树神不知今夕是何年自在啊!
——老树神:怎么活都是一辈子。我呀,不知年月,连自己多大岁数了都不知道。反正月亮圆了是十五,看不见月亮是三十。草发芽了是春天,落雪了就到了冬季。操那么多闲心干什么?
——虚云:这人呐,就是想东想西、颠三倒四,这颗心就放不下喽。所以才是非烦恼不断。老衲吃佛饭做本分事,也是为了求得心安呐。我今年115岁了,经历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皇帝,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战争,八年抗战,四年内战,我目睹了中国的百年战乱、沧桑巨变,置身红尘世间,由不得你不想,由不得你不做啊。
——老树神:苦哇,苦哇。
——虚云:不苦就不是人生嘛。
——老树神:这么说我没有人生,我白活了一辈子。
——虚云:你也没白活,你不是还种了这么多的树吗?还看了这么多年的山和水吗?
——老树神:这有什么。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嘛。
——虚云:是啊。初次见到山和水的人,他会说这就是山这就是水,后来见多了他就不这么认为了。原来山有千变万化,水有万种风情,这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了。这山山水水都是人的思想,等走遍了万水千山,看透了这些才发现,其实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没有分别。
——老树神:老和尚说的是什么鬼话哟。我要走了,吃饭还是吃饭,睡觉还是睡觉。
——虚云:是啊,吃饭还是吃饭,睡觉还是睡觉,住茅棚和住大厦都是住。
●人生的圆满是修行的圆满,修行的根本在于修心。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降伏其心的过程。一心不乱,体验磨难的过程和心性的转变,了悟也许只在一瞬间。当然,发多大愿,就要承受多大的磨难。虚云长老从发愿为僧的一刻起,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各种考验,上下求索,道心坚固。“若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那有今朝。”心里有选择的话,坚定就好。反思自己,正是欠缺处。幽幽功果至,莲花宝座前。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