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版王宝强的艺术人生一一访河南新蔡棠村镇影视达人李达
“人都是有梦想的,现实与梦想只差一个奋斗的过程,不奋斗你咋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万一成功了呢?”一见面,李达就给笔者来了一碗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李达是谁?认识傻根王宝强不?可以这样说,认识王宝强就“认识”李达,因为李达简直是王宝强的翻版。在河南新蔡,我敢打赌,不刻意介绍,李达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心里肯定犯嘀咕,“王宝强啥时候来新蔡了?”也难怪,从面相到神态,从走路到表情,李达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王宝强,无怪乎他每每出现在人群中,都会引起一众人群围观。
说来也巧,李达不仅有傻根王宝强的外表,也有着一样“北漂”当群演的人生经历。只是王宝强遇到了电影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而李达则遇到电影日暮、短视频勃发,人人可以当演员的多维度网络媒体时代。
艰辛“北漂”路
李达1992年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棠村镇李木寨村一个偏僻贫穷的农民家庭。
农村出身的他由于受影视剧熏陶,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当一名又酷又风光的影视演员。有一次上课时老师提问:“李达,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李达不假思索地回答:“当演员”。全班的同学认为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都哈哈大笑起来。
2007年李达中专毕业后随打工队伍南下,做过保安、进过工厂、卖过房子、学过理发,但植根于他心中当演员的梦想从来磨灭。
2013年的一天,正专注给人理发的李达突然听客人说:“你长得太像一个人了?”“谁?”“王宝强!”和明星撞脸,他不止一次听别人说过。同为草根出身,王宝强的励志故事他耳朵眼里都听出了茧子,王宝强能,我为什么不能?谁的人生不闯荡一番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多大?运气有多好?于是第二天一觉醒来,他毅然决然从这家理发店辞了职,只身一人来到他心中的圣地首都北京。
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于是李达按图索骥,来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他从小道消息听说电影厂门口是群众演员接戏接通告地方,每天早上群头或者剧组来此拉人去拍戏。
在北京各个剧组跑龙套,约定成俗的行规是一人一天一百元,但这一百块钱挣得非常的不容易,天还不亮的时候就到片场等待被挑选,如果有幸成为了群演,中午可以领个盒饭,但是你并不知道你当群演的这个片段需要拍多久,有的时候群演需要从早上演到深夜,这样也只能拿到几十块钱的工资,但是她们抢着去争夺每一个角色。
要说偏僻乡村的农村娃一没背景,二没经历,要想成为一名影视剧演员谈何容易,更不用说成为下一个王宝强了。刚到北京闯荡时为了省钱,李达住在地下室三层,室内黑暗且不说空间小的只能搁一张床、一个桌。跑龙套遭白眼、被人看不起,无论到哪里坐没坐的地方,站着也不自在。就这样跑龙套跑了几个月,活也没靠到几个。直到有一天幸运的李达被女明星吴君茹看上,给了他一个机会,出演一个接地气的主演。这部片子就是由张艺飞执导的喜剧电影《先下手为强》,他在剧中扮演男二号马六。真正意义上的首次触电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也由此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
梅香苦寒来
命运永远青睐那些努力的人。和大明星吴君茹首次合作,让李达还没从兴奋中返过神来就草草结束了。这次出演男二号,让李达认识到作为一个影视演员光有朴素天赋还不行,还必须有一定表演功夫才行,不然你永远只是个群演的角儿。
在“北漂”等待群演的日子里,有一天他接到通知说,大导演陈可辛要见他,他高兴的一夜没睡。第三天见导演时与他一同被导演约见的有50人。经过陈导的面试与当场提问,李达接地气的表演及俊朗的形象被导演陈可辛一眼看中,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并资助他1万元资金让他到深圳参加影视演员培训。
通过几个月系统的影视表演培训,李达的表演天赋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他领悟到,作为一个合格的影视演员只有投入才能入戏,面对拍摄镜头才能更好地释放天性。要做到这一点,勤奋好学、博闻强记是基础。
由此,围绕他所从事的影视表演十年间,李达始终做到一个勤字,勤看、勤听、勤记、勤练、勤思考;注重一个巧字,巧听、巧看、巧记、巧思考、巧运用;达到一个恒字,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每次拍摄前他下苦功夫背诵台词,吃饭、走路不停背,直至滚瓜烂熟一字不差。为练普通话,他拿着报纸,看电视新闻联播学习播音员的标准普通话。为把剧演好,他面对着电视一遍又一遍看电视连续剧。为了消除面对拍摄镜头的紧张,他下功夫释放天性。为了演武打剧,他冬练三九、暑练三伏,即使身穿五层衣服,一场苦练下来浑身衣服也湿透几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扎实的表演艺术和多位导演的提携,“北漂”十年来,李达出演的影视作品有小沈阳导演的电影《猛虫过江》,文松执导电影《龙鼠兄弟》,与甄子丹、贾冰合作电影《搜救》,自导自演电影《白银大劫案》等24部,其中2014年由李达主演、张艺飞执导的喜剧电影《先下手为强》还入围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2016年北京青年影展。
功夫是练出来的,口碑是自己塑造的。和李达有过合作的导演都对他的表演尤其是喜剧表演赞赏有加,称李达是继王宝强之后中国内地一位难得的草根艺人。
家乡代言人
一个人爱到骨子里的地方一定是生他养他的家乡。“北漂”十年,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李达不仅通过影视收获了他人生第一桶金,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2020年由于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电影市场萧条,拍影视剧的订单也一落千丈。人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总得想点办法继续生活,趁短视频市场方兴未艾,李达想利用自己能演会导的优势回家乡创业,在家乡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说不定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于是他带着妻儿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北京这个曾让他人生开挂之地。
回到家乡新蔡,村庄依然是那么熟悉,乡亲依然是那么热情,他所在的棠村镇李木寨村也以母亲般的胸怀,张开臂膀欢迎亲人回到自己怀抱。
三轮车两轮骑是李达自小在家练就的绝活。出于爱好和习惯,他没事就骑着奶奶的三轮车当两轮自行车到田间地头、乡间小路到处转。他新奇、娴熟的骑车技术常常引起众乡亲特别是小孩的追捧围观。于是2020年1月23日李达以这辆三轮车为题材,以三轮当成两轮骑为卖点,拍了自己回乡创业的第一个短视频。没想到这一视频在抖音上一发,迅速引起200多万人浏览,13万多人点赞,在抖音界掀起一阵“李达三轮新骑”狂潮。网友纷纷留言:“另一个轮子它不配着地吗?”“这个轮子是备胎吗"“三轮车硬生生骑出了劳斯莱斯的气势““还有个轮子是骨折了吗”……
既然网友这么热爱李达新奇骑车的视频,李达索性在随后拍摄的每一个视频都以三轮车为道具,以乡村爱情和人间真情为依托陆续拍摄了96个短视频, 这些由他自拍自导的农村情感喜剧 ,大多都是正能量的段子 ,贴近农村实际,深受网友们喜欢。现在他的表演拍摄团队由当初的两人扩大八人,在李达手把手地教学下,团队成员从拍摄、剪辑,到后期制作个个得心应手。
在拍摄这些具有乡村特色的短视频时,李达和队友们注重突出新蔡地域特色, 传递新蔡语言文化,让网友在土里土气的对话中体味不一样的新蔡话。比如在每个短视频对话中,男女主人公都会说到“白慌““那子”这两个词,正是“白慌(等会)”、“那子(弄啥子)”这两句恰如其分简短的对话,让无数网友为之叫绝,堪称视频点晴之笔。
目前,仅李达在抖音一家的粉丝量就达55万,点赞627万,在驻马店抖音日活量排行榜上超过映像网驻马店,位居第十一名。
谈下一步打算,李达说,将发挥自己的专长继续宣传新蔡,推介棠村。目前,他正筹备拍摄一部电视剧,把当地的农产品宣传出去,让本地里农特优产品走上大中城市市民餐桌,以增加新蔡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图文:王志远 刘亚宇)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