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烂片,双子杀手李安是电影吗

时间:2023-05-30 20:04:40阅读:4713
李安执导的新片《双子杀手》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砸向这个秋季电影季。这部以每秒120高帧率、4K、3D罕见高规格制作的电影一经上映就掀起了无尽争议。电影整体评价不佳,票房失利,给雄心勃勃的李安带来重创。不少人认为…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李安执导的新片《双子杀手》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砸向这个秋季电影季。这部以每秒120高帧率、4K、3D罕见高规格制作的电影一经上映就掀起了无尽争议。电影整体评价不佳,票房失利,给雄心勃勃的李安带来重创。不少人认为李安本末倒置,一味追求技术,而放弃了他特有的细腻叙事。但也有一些人对李安的“电影技术革新”精神表示敬佩,认为比他第一部高帧率3D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技术上进了一大步。

120帧,李安的技术革新之路

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转折,李安好像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电影之路。在之前的许多年里,李安都是以低调的姿态为电影默默耕耘。他的每部作品看似故事叙述平静安稳,实则暗藏涌流。李安叙述的方式是细微的,情感细腻,更多地关注人物内心的刻画,将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告诉观众。

《双子杀手》却是一部不那么“李安”的电影。故事很简单,甚至有些俗套。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饰演的金牌特工准备迎接安逸的退休生活,却被神秘人物追杀。几次交手后,他发现杀手竟然是自己的克隆体,而且还比自己年轻20岁。从前的李安跟技术流沾不上一点关系,他是个文艺片导演,他专注于讲故事,刻画人物。然而这次,他却几乎在剧本与人物方面完全撒手,彻底投入到对技术的展现中。

2019年10月6日,李安出席《双子杀手》在好莱坞的首映式。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发行了《阿凡达》,它宣告了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3D成为了所有试图在票房上大赚一笔的大片所必要的格式。在最初的狂热中,一些电影公司匆忙地将原本是2D拍摄的电影进行了改编,但一些电影制作人开始探索这种格式的全部潜力。李安就是其中之一。

他接下了改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任务。这部电影被认为是一项技术奇迹,采用3D技术拍摄,并使用沉浸式视觉效果,让书中梦幻般的意象栩栩如生。就连卡梅隆本人也对此印象深刻,他当时说这部电影“打破了3D电影的范式”。

在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的冒险旅程里,李安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他的作品。他解释说,他曾经对所谓的“前视觉化”(pre-visualization)过敏。然而,考虑到3D拍摄的成本和复杂性——尤其是需要大量视觉效果的电影——他意识到这已经成为一种必要。他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数字电影的时代,我们有机会做3D。为什么人们坚持做一些平淡的事情?我很沮丧。”

2013年,李安凭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是他第二次问鼎奥斯卡。

这种沮丧是显而易见的。距离3D风潮已经过去了十年,扛起“120帧”大旗的李安是领路人,而他身后并没有追随者。每秒120帧的3D和4K分辨率,这是观众所熟悉的传统帧率的5倍。自20世纪20年代声音被引入电影以来,24帧/秒的标准就一直存在。它如此深入我们的观影体验,以至于观众认为所谓“电影”就只能是这个模样。李安在接受《卫报》采访时,滔滔不绝地讲述这个技术问题,坚称观众已经被传统的帧速率“洗脑”,他试图说服大家:120帧才是未来。

120帧率下,运动变得更流畅、更真实。在《双子杀手》中,有几个动作场景——特别是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大街上的摩托车追逐,充分证明了李安对这项技术的信心。这个场面让观众感觉自己就像骑在主角身边,一同穿过哥伦比亚狭窄的小巷。

电影《双子杀手》剧照,以每秒120高帧率、4K、3D罕见高规格制作的电影一经上映就掀起了无尽争议。

除了视觉上的震撼,李安的第二个野心是银幕造人,他靠数据制造了一个只活在屏幕上的、彻头彻尾的假人。李安在接受采访时,曾坦承自己对这个故事并不是百分百满意。真正让他对《双子杀手》感兴趣的是,它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小白鼠”。他希望用动作片来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高帧率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弥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带来的遗憾。

《双子杀手》中的克隆人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产物,不同于《惊奇队长》中看到的去衰老效果。史密斯通过表演捕捉来塑造这个角色,但最终克隆人是由特效工作室Weta Digital根据史密斯在电视剧《新鲜王子》的镜头电脑合成的。李安将Weta的方法与其他电影中尝试的方法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大部分影片只是拂去演员的皱纹,然而“当你这样做时,你带走了所有的细节……衰老是非常复杂的,这就是生活。”

导演李安和主演威尔·史密斯在《双子杀手》片场。

技术VS剧情?新电影带来无尽争议

李安对技术上的追求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愤怒,他的超前探索在一些人看来显得有点本末倒置。他们认为对纯技术的追求削减了叙事性,而这恰恰是李安电影最擅长的东西。批评者们搞不懂,为什么这个创作了《卧虎藏龙》的诗意,并在《断背山》中捕捉希斯·莱杰痛苦渴望的人,要把电影每秒24帧的魔力换成令人分心的超真实画面。

李安说他知道这种强烈的反对来自哪里:高帧率电影制作可能看起来很丑,而且让人不舒服。但这正是他想要解决的问题。李安说:“我只是相信,数字世界有一种非常不同的美,一种梦幻般的美。”然而《双子杀手》的平庸情节显然无法承载李安的这种野心。

2019年10月14日,威尔·史密斯(左)、制作人杰瑞·布鲁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和李安在《双子杀手》上海见面会亮相。

尽管有很多负面的讨论,但也有一些人对李安的革新精神表示敬佩和赞许。一些美国影评人认为《双子杀手》还是比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技术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李安在他的《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写道:“这么多年看下来,我觉得电影这一行真是形势比人强。”他倡导的是一种仍在等待时机的电影制作风格。所以,在这种技术模式获得真正商业价值之前,李安也只能是唯一的前行者。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每次实验的代价都是高昂的,高帧速率电影的制作费用相当高额。《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投资4000万美元,全球票房只有3000万;《双子杀手》投资1.38亿美元,现有的形势下也很难收回成本。这个局面也让李安导演颇为头痛。

他仍然相信电影业即将揭开高帧率的美学之谜,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这种方法将不再被称为“高帧速率”,而是标准的每秒24帧被称为“低帧速率”。但他的实验让他感到有些孤立。尽管他希望继续制作这样的电影,但面对争议和惨淡的票房,李安无奈表示:“只要有人投资,我就继续拍;当然如果它不卖座,没有人再投,我也没有办法。”

内容来自《周末画报》

撰文:清风

编辑:万有道

图片:东方IC、Paramount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