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在拍摄电影时如何利用自然景观表现情感艺术,李安电影中的构图分析
什么是景观?李安在电影叙事过程中又建构出了哪些景观?
景观一词,内涵丰富,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它的释义。“景观”一词进行限定,我所指的景观是广义上的景观,即从视觉效果上来看,电影中所呈现的景象,它既包括自然景观,也包括人文景观,同时还包括电影技术助推下创造的视觉奇观。
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在地理学上,景观多指一个地区的外貌,尤其是表示自然环境的风景,如果单从这一个方面来解释景观,未免稍显狭隘,景观除了表示风景的自然景观之外,还有更多的内涵及意义的扩展。
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景观被赋予了文化的含义,因此,景观也就实现了从自然属性向文化属性的过渡。
中国的地理学家曾对文化景观有过这样的表述“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的成果,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表痕迹,是文化赋予一个地区的特性,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可见,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景观,都是一种形态,只不过“自然景观是‘自然’的、原生的,文化景观是人为的、符号化的。
相对于自然景观隐喻的传达文化,文化景观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信仰等文化形态的直接产物、载体与表征”。
根据以上我们来看,李安在拍摄电影时,如何利用自然景观表现情感?
自然景观中的情感表达李安电影中有大量关于自然风景的呈现,这些自然风景的展现形成了李安电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形成了李安电影独特的表达方式。
从《理智与情感》开始,李安便有意识地将自然风景引入到电影中,与人物互为映照,使风景与人物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自然风景承载了情感的内涵,同时,在镜头语言上,李安多采用远景观照的方式,将人物放置于空旷的自然环境中,使电影画面空旷唯美,形成了李安表达电影空间美感的独特方式。
李安电影中的自然景观集中表现在《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卧虎藏龙》《断背山》等影片中,从《理智与情感》中古朴典雅的庄园、户外的自然风光、变化莫测的天气到《冰风暴》中萧瑟的树林、凄凉的林中小道、恶劣的天气,再到《卧虎藏龙》中的竹林、沙海以及《断背山》中山峦、树林、溪流等,这些自然空间环境一方面满足了观众视知觉的审美期待,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状态。
李安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寓情于景”的表现方式,所谓的“寓情于景”,即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他所在的环境中的景物表现出来,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情感可以不依靠语言、动作、表情等来体现,而是通过自然风景加以表现。
此时,外在的自然环境空间便有了能指与所指的双重意义,如《理智与情感》中的风景主要以诺兰庄园的人工园林和迪凡郡小镇的自然风景两类为主,这也分别是两位女主角爱情发生之地,“显然,在风景的情调和人物性格、感情之间具有一种鲜明的对应关系。
诺兰庄园的人工园林很好地说明了爱莲娜和爱德华感情的保守压抑,而巴顿小屋周边的自然风光则暗示了玛丽安和威洛比感情的自然奔放”。除此之外,导演在一些细节之处,也通过风景来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波动。
比如在影片开头,描写爱莲娜和爱德华在诺兰庄园散步时,导演用了三场室外戏来表现,用全景的方式,将二人置于室外优美的环境中,古典优雅的园林、活泼的羊群、潺潺的溪流,将两人内心爱情的萌动通过风景表现出来,同时也暗示了两人爱情的美好。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爱莲娜在卧室拿着爱德华送给她的手帕,睹物思人,这一内心活动通过窗外晃动的树叶把爱莲娜内心情感的波动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其不动声色的表面下,实则一直在压抑自己对爱德华的感情。
相较于姐姐的隐忍与压抑,妹妹玛丽安的感情则是轰轰烈烈,就犹如她和威洛比相识的场景一样,在暴风骤雨的山坡上,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暗示着两人爱情的热烈。
事实上,在简·奥斯丁的原著作品中,并没有过多的风景展示,但在李安改拍的电影中却有意识地加入一些风景镜头的描写。如影片中关于爱德华的出场,并没有给予正面形象的镜头描写,反而是以背对观众的方式出场,在一片散落羊群的绿色草地上,爱德华驾马向远处而去。
通过这一画面镜头,就让观众对于爱德华这个人物有了基本判断,“一切景语皆情语,李安借助风景画面表达了对情感的价值判断:爱德华的情感是有价值的情感;爱德华的情感,应该在美的景物中予以呈现”。
《理智与情感》是李安执导的第一部英语片,导演创造性地把东方审美元素注入到了英语片中,赋予了影片东方韵味和审美意境,故事题材虽然是西方的,但是电影的表达方式却是东方化的,从《理智与情感》中,能充分看出来李安为中西方文化交融所做的努力。
李安电影中的自然景观具有双重作用。《理智与情感》中的风景是从景与情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一种暗示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而《冰风暴》中的风景更多的是从景与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自然风景的描写,更多的是一种隐喻象征作用。
在《冰风暴》中,关于自然风景的描写同样有两处,第一种是关于美国小镇的自然风光,街道、树林、住宅等。影片多次插入这一风景镜头,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同时,还通过人物在此自然环境中的行动,隐喻了性意识的觉醒。
影片中,伊莲娜在书摊前看见自己的女儿温蒂骑自行车飞快的向远处驶去,在路边树林的映衬下,温蒂用力蹬自行车的这一行为,仿佛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她前行。
对于这一场景伊莲娜内心充满了感慨与向往。面对日常生活的繁琐,丈夫的出轨,早已对生活、家庭失去希望的伊莲娜,通过女儿温蒂骑自行车这一行为唤醒伊莲娜内心潜藏的情感欲望。
在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中,伊莲娜从家里推出自行车,同样在林间小路上,学着女儿的样子用力的蹬自行车,如果联系到温蒂骑自行车是一种性意识的驱使,那么显然,这里伊莲娜骑自行车这一行为同样也是内心性欲望的一种外在表现。
“在这个段落中,风景、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剧情发展之间产生了某种关系,实际上为骑自行车这一行为赋予了性渴求的隐喻”。
第二种自然风景就是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冰风暴,它是一种既美丽又危险的自然景观。电影《冰风暴》中,着重描写了冰风暴之夜的景观,本和妻子爱莲娜去参加钥匙派对,享受着换妻游戏带来的兴奋;本的儿子保罗则去约会自己的女同学,本的女儿温蒂则和邻居家的儿子桑迪体验性爱游戏,所有的人似乎都在这个夜晚,被欲望所驱使。
直到麦克的死才唤醒了所有人的反思。李安用冰风暴这一自然景观来隐喻家庭结构的破碎,同时也是对美国六七十年代家庭现象的一种讽刺与抨击。《卧虎藏龙》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莫过于那大片的竹林。
武侠剧中经常把竹林作为武打戏的重要场景空间,一方面源于竹子本身的物理属性,笔直修长,常年翠绿,刚柔并济,亦直亦曲,是拍摄动作戏绝佳的场所,另一方面,竹子历来被文人加以颂扬,赋予其意境美。
“在如此具有韵味的竹林中比较武艺,不但能达到组织画面、渲染空间效果,还将人与自然环境完地融合为一”。《卧虎藏龙》中的竹林空间是对传统武侠剧竹林空间的进一步探索与创新,将竹林与人物内心情感融为一体,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空间中打斗,随着竹子的摆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也暗示了两人内心涌动的情感欲望。
在李慕白和俞秀莲凉亭谈话的一场戏中,前景是两人的谈话,中景是一道白墙,后景则是一片竹林,竹林静止不动,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平静。
此外,大漠空间也是李安重点表现的自然景观空间,这一自然空间地域辽阔、地广人稀,使画面空间看起来更加开阔,同时,人物打斗不受约束,豪放自由。在玉娇龙与罗小虎大漠打斗的一场戏中,人物性格得以凸显,暗示了玉娇龙内心叛逆、野性的一面,同时,也揭示了玉娇龙和罗小虎情感的热烈奔放。
《断背山》中有大量的风景镜头,尤其是断背山的风景,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李安导演同样大量采用远景景别,将远处的断背山、树林、溪流、羊群依次排列开来,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颇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同时,镜头缓缓跟着流动的羊群,再配以低沉的吉他拨弦声,营造出诗意的空间美感,将自然风景的抒情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