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电影有哪些与漫威的区别,漫威dc漫画
超链接电影更侧重于阐述电影的结构方式,而超文本电影更侧重于阐述电影的展示形态,两者角度不同,这里还是从超链接电影出发,讨论以仿拟网页超链接的方式而结构出的当代元电影的互文性。
网页超链接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内部链接、锚点链接和外部链接,超链接电影也可以依照网页超链接的基础形态分为三种类型。
从锚点链接的角度来说,超链接电影是指在一部影片内,把人物和突发事件作为电影叙述的锚点进行链接,实现多线叙事的自由跳转和组成人物关系的复杂网络。
阿丽莎·夸特所分析的《幸福结局》就是这一种类型的超链接电影,观看电影的过程就像浏览网页,电影中会分屏出图像和文字部分。
以文本对图像进行额外的补充,场景随事件和人物随意跳转,以观众观看时潜在的兴趣点变化来链接场景,而不是按照文本内的客观时间顺序,有意识地消解观众的故事焦虑。
正如人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不会从头到尾地顺序查看,而会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在页面上的超链接中来回切换,寻找感兴趣的内容。
从内部链接的角度来说,内部链接也叫站内链接,是指在一个网络站点下,多个网页来回切换的链接。
例如彼得·杰克逊导演的《霍比特人》系列申影,来自托尔金笔下的中土世界的一部分,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时间形成了互相对照的信息节点,宏大的史诗叙事模式,完整细致的人物设定,仿佛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从外部链接的角度来说,外部链接是开放性的链接,从一部超链接电影中可能链接到其他任何的文本中去。
例如昆汀·塔伦蒂诺的《好莱坞往事》是对真实历史事件的戏仿,影片中的角色可以链接到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影片中拼贴的影像片段可以链接到其他的影视作品,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跨越媒介的壁垒,电影与现实世界、与自身历史都具有广泛的联系。
锚点链接是元电影自反性的一种表现,电影在自己的文本内部寻找自我解释的可能,探索自我构建的逻辑,内部链接和外部链接是元电影互文性和跨媒介性的一种表现。
在《IP转换兴起的原因、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尹鸿、王旭东和陈洪伟都提到IP是近些年在中国爆火的概念,代指那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
事实上,电影改编一直存在,在新好莱坞叙事中改编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像翻拍、复访都是改编的代名词,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改编才被称作“IP”,可以说IP是互联网时代新生的互文性呈现方式,具有特别的互联网特征。
不同的改编作品都是一个个平行文本,而互联网时代的改编却是以网状疯狂蔓延和衍生的,以IP为中心,形成新的节点,又以新的节点再衍生出新的节点,波及范围更广,改编方式也有极大的扩充。
数字时代是一个加速的时代,漫威的成功与数字时代紧密相关,是数字技术为其提供了重现漫威庞大宇宙的可能性,是数字推动的时代加速使文本链成为了当代好莱坞大厂决策的主导原因。
与DC相比,漫威的多点布局比DC的系列布局更适应数字时代的创作,也更适合超文本时代观众的观影习惯。在漫威漫画中,拥有共通的、持续进行的虚构叙事线。
由于虚拟的漫画人物生活在同一个宇宙中,因此他们的故事线存在交叉,在不同的故事中,人物、事件产生交叉,形成一个个网点,构成了稳定的、可互相论证的虚拟宇宙。
在漫威的同一部电影中可以融入来自不同故事的人物,也可以将同一个故事和人物拆分到不同的影片中,使漫威电影构成一个完整的稳定的宇宙系统。
超链接就是通过不同的节点结成相互联系的网络,而漫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商业电影霸主。
因为人们对于完整世界体系的热爱,不同的元素被加入到电影中去,不同爱好的人也因此得以连接,被添加的元素越多,以观众作为传播点的节点就越多,在观众不断的点击和挖掘中又延伸出了更庞大的后设文本。
IP 电影产生的产业链和电影之外的物料周边等衍生的产品又成为了新的对电影内容的补充,开辟了新的电影营收的渠道,而且是源源不断可以在电影之外产生的巨大商机,可以说所有的IP都会形成不同体裁之间交叉的超链接网络。
互联网时代IP的最大特点就是作为非从业者、非专业人员的观众所创造的庞大的超链接网络。而IP的所有者即创意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将获得相应的法律权益和经济效益,广大的观众也成为了IP之下的"劳工"。
目前存在大量的二次创作作品被下架的问题,一方面制片方和娱乐公司需要海量的"自来水"为他们做免费的商业推广和宣传,另一方面,这些发布二次创作作品的“自来水”们的权益又得不到保障,随时都可能面临被过河拆桥的风险。
在当下将是"IP为王"的状态,观众和制作者通过超链接进行的良性互动逐步转向以IP为主导的不稳定的网络结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