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递爱意的话,古人曾经用哪种 物件代表爱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每年的七月初七
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
也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最早出现在周代
《诗经·小雅·大东》中
已经有了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
直到汉时
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具体人物
而最早记载牛郎织女是夫妇的文学作品
要算唐代李善所注的《文选洛神赋》了
文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七夕节是始于汉代的传统节日
在古代,七夕节这一天
可是属于女孩子的节日
也叫“乞巧节”或“女儿节”
七月初七的夜晚
少女们要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
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
乞求天上的织女
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
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更乞求爱情姻缘的巧配
主持人蔡紫
还将在《传家》节目现场
与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姑娘们
一起体验七夕众多民俗活动中
最受欢迎的两个活动
“投针乞巧”和“凤仙花染指甲”
投针乞巧
投针乞巧是通过把绣针
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中
看其能否漂浮
在容器底部形成何种图案
以验智巧
也称“浮针试巧”、“丢巧针”
这项民俗在明清两代,十分盛行
凤仙花染指甲
凤仙花染指甲
是用凤仙花的花瓣捣碎成泥
敷在指甲上,用布条固定裹好
晚上睡一觉起来,指甲就染上了
古人用天然的凤仙花染出的丹蔻
不仅环保
也要比今天有机化合物的指甲油
有趣味多了
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有着浪漫的爱情色彩
这种爱情的传续从古至今未曾改变
在上海博物馆里
有着一件2700年前
古人表达爱情的信物——子仲姜盘
《传家》节目中出现的一张CT照片
也是子仲姜盘的一张体检报告
而这张体检报告也是第一次在媒体上曝光
究竟这张体检报告透露出了什么信息?
子仲姜盘又是如何表达爱情的?
节目里将会为大家一一揭晓!
除了古人表达爱情
今天的人们表达爱情更有意思
来自贵州的95后小木匠安旭
为妻子私人订制的各种有意思的木质礼物
不仅充满了对妻子的一份心意
更是属于妻子独一无二的
如此实力宠妻,也是羡煞旁人啦!
说到礼物
两千年前的古人
也会通过礼物表达爱意
并且还会在礼物上
刻下“铭记于心”的话
南京博物院的一件汉代银带钩
就是这样一件礼物
这件2000多年前的爱情信物
用什么样隐秘的方式
展现古人的爱情誓言?
究竟是谁送给谁的爱情信物?
当初发现这枚银带钩的发掘者
南京考古研究所的李则斌老师将带来答案!
和“长毋相忘”银带钩一样
下面的故事也是一个
关于“忘与不忘”的爱情故事
扬州的一对相伴走过五十年金婚的老夫妻
丈夫为了帮助失忆的妻子找回记忆
带老伴回到她当初工作的地方
故地重游,寻找记忆
在丈夫的帮助下
终于重新唤回妻子的记忆
同时老伴也养成了写旅行日记的习惯
五年的时间里写下了16本日记
记录老两口生活的点点滴滴
七夕节
传承着人类美好情感的精神气质
继承着自古以来人类对爱情的探索和讨论
今天18:00档
锁定CCTV-1央视综合频道
《传家》与您相约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