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司法界的问题怎么处理,香港司法制度和法律精神

时间:2023-05-29 05:35:07阅读:1296
文|邱立本香港终审法院两名海外法官最近辞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些国际舆论说这代表了香港的法治崩解,他们认为回归后的香港终审法院都设有海外法官,以显示香港司法的国际性与公正性,如今这两名英国法官辞职,代…

文|邱立本

香港终审法院两名海外法官最近辞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些国际舆论说这代表了香港的法治崩解,他们认为回归后的香港终审法院都设有海外法官,以显示香港司法的国际性与公正性,如今这两名英国法官辞职,代表香港法治已死,声称国际法学界对香港法治投下了不信任票,让香港在疫情冲击下的形象更受冲击。

这其实都是似是而非的歪论,因为这两位英国法官的辞职,背后其实是受到英国政府的怂恿,以毁坏香港的形象,香港一些建制派对他们口诛笔伐,认为这是落井下石,但背后的考量,反映香港当局与北京决策者的心态,重视这些外国法官所带来的橱窗效应,为香港的法治挣面子,好在国际上显示香港的法治地位,尤其在金融与商业仲裁的案件中,有一些金发碧眼的法官坐镇,强调香港紧跟英美法系的普通法系统,凝聚该领域的精英,让香港的法治形象不容置疑,有利香港的国际地位。

但这是美丽的误会。那些英国、澳洲的法官并不一定会对香港的法治带来正面效果。刚好相反,过去几年间,香港法治的最大危机,就是在国家安全的问题上,某些“黄丝”法官将法律政治化,认同所谓的“违法达义”,对于在黑暴期间以“装修”、“私了”等名义犯下的打砸抢的行为都予以轻判,甚至是无罪释放,引起了社会哗然。还好后来北京颁布了港区的国安法,对于港独与颜色革命都不会姑息,才稳住了形势。那些外国法官虽然暂时没有处理国安问题,但隐患始终存在,若香港的法治依靠他们,可说是缘木求鱼,甚至是引狼入室,自找麻烦。

法律的真谛,不仅仅是靠程序正义(due process of law),而是要看最后是否可以体现实质正义,而国家安全,牵涉到国家认同的价值,一旦外籍法官插手,就会祸害无穷。幸好香港目前终审法院的法官都有本地成长的精英,如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既有普通法的深厚法学素养,又认同国安法颁布后的司法秩序,不会被法界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所误导。

事实上,当前西方法学界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政治意识形态“越界”,损害了法律的 公正性,也损害了法律的公信力,如俄乌战争之后,英国当局断然冻结与没收英超足球会车路士(Chelsea,又译:切尔西)俄裔老板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的财产,违反了普通法的基本精神,让世人愕然,让英国的法治蒙上恶名。而在美国,几个网络平台也在俄乌战争后,立刻封杀了俄罗斯的新闻通讯社和电视台“今日俄罗斯”(RT)等媒体,从脸书、推特到油管(Youtube)都在没有任何的法律基础上,将俄罗斯媒体断讯,剥夺了美国人民知的权利(The Right to Know)。

从美国人民的利益来看,这是严重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但美国的媒体、法律团体对此都视若无睹,甚至是心中窃喜,殊不知这样的违法行为,不但违反了程序正义,也违反了实质正义。

一些流亡海外的港独分子也趁这次英国法官辞任事件,诋毁香港法治说不如新加坡。新加坡早在九十年代就废除了伦敦枢密院是新加坡法律终审的传统,港独势力认为香港的国安法破坏了法治精神,其实是对新加坡国情的无知。新加坡的内部安全法比香港的国安法更为严峻,曾经用来对付很多有名的异议分子,如曾任检察长的萧添寿、反对党的谢太宝、邓亮洪、徐顺全等,抓捕他们当时都是惊动四方,但由于新加坡人民对国家生存的重视,对于任何企图动摇国本的势力都不予轻贷,因此这严峻的法律都有强大的民意基础。很多新加坡人认为,如果香港的黎智英、《苹果日报》等势力在新加坡活动,早就被当局封杀。

香港的司法变革都在面对心灵的拷问,如何在程序正义中,确保实质的正义,避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知法玩法,扭曲了法律的真谛,就好像香港年前的一些政治人物,滥用法律援助,滥用司法复核,阻延港珠澳大桥的兴建,也背后支持那些黑暴分子,为他们的政治暴力张目。但一切都回归常识,因为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容暴力被姑息,不容基础建设被拖后腿。香港的法治建设需要新加坡的参考系,保持普通法的活力,发挥国际化的特色,但也要摆脱殖民主义的遗痕,不要迷信洋法官。香港人有信心,让香港以中国人身份为荣的法界俊彦,推动香港的法治,明镜高悬,展示法律智慧而又公正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