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厂是干什么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大全
文|傅广超
本文由空藏动漫资料馆自媒体平台首发,谢绝洗稿,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拥有六十五年辉煌历史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据《解放军报》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与原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总政军乐团合并,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同时也将进行裁员并恢复坐班制。
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2年,建厂的同年便建立了动画车间,主要担负军教片中的动画制作任务。到了1980年代,军教片开始减少,于是八一厂动画车间也开始制作动画短片。
1987年投入制作,1988年完成的《毕加索与公牛》是八一厂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短片,也是其唯一一部为人熟知的原创动画片,曾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因为此前公开发行和网上流传的片源没有出品信息,所以这部片子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
制作实用动画出身的八一厂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制作叙事动画,而是以毕加索笔下的公牛为例解读立体主义绘画,短片中大量线面交织、虚实相应的抽象表达又让这部科普向的作品带有了几分实验动画的范儿。
曾经误打误撞看到本片的朋友是不是又要大呼“童年阴影”?
《毕加索与公牛》诞生的1988年正好是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召开的那年,受邀担任动画电影节评委的大卫·艾瑞克(David G. Ehrlich)在上海美影厂展映自己的抽象动画作品并亲自讲解,也正是在这年,大量的中国观众和艺术工作者才通过动画电影节展映活动观看到各个国家不同风格的非叙事动画——此前只有出国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动画人才有这个机会。
▲ 1988年8月,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初选评委步入会场
前排左一:大卫·艾瑞克(David G. Ehrlich),
前排右一:张松林,
前排右二:钱运达,后排左一:严定宪
▲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会刊,空藏动漫资料馆藏
由此可见,八一厂在大量中国人并不了解也无法接受立体主义绘画的时候,通过动画短片将毕加索的绘画进行通俗的解析实属难能可贵,而抽象动画的手法可以说与这个题材是天作之合。
话说回来,这样抽象化的表现方法往往与儿童观察、记录世界的方式殊途同归,说不定孩子们也会喜欢这样的动画呢?
今年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与广大电影观众告别的一年,也是《毕加索与公牛》出品的30周年,我们根据馆藏的《毕加索与公牛》完成台本将影片的出品信息和制作人员名单加了在影片后面,以此向八一厂动画车间的前辈致敬,也向我的好友星空鸣谢!
《毕加索与公牛》
Picasso and His Bull
1988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 彩色 10分钟
编剧:金石 导演:金石 美术设计:金石
动画设计:钟春源、张瑞、张波、金石
绘景:严隽孝、张秀英 摄影:保德志
作曲:王维杰 录音:玉乐文
影片梗概
毕加索是20世纪的艺术大师,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现代艺术的同义语,也成为日常口语中“怪异”、“恶作剧”、“鬼怪”的代名词。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开山鼻祖,他通过变形和再创造,自由重新组合动物和人物的身体部位。他可以把一个题目画上一百次,却很少重复。有一次,毕加索要画一头公牛,他画了11稿,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画作——一头最简洁的公牛,虽然笔调极其简单,但每一笔都活灵活现。从第一幅到第十幅,毕加索的公牛从一头十分写实的公牛到最后只剩下寥寥几根线条架构起来的一头公牛。观众无法想象,画家为了画这只公牛花费了多少心血。这幅着笔不多的公牛,精炼地表现出了公牛的形与神。
-END-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