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媒体点名批评,2019最让人失望的电影
文丨大王
编辑丨叙叨王
“无法直视、不忍直视、惨不忍睹”。
千禧年后,随着我国影视业的快速发展,诞生了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
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大批野蛮生长的烂剧一部比一部扎眼。
开播前满怀期待,结果每一部都是在浪费观众的时间,甚至连央媒都亲自下场点名批评。
今天就来看看这几部烂电影到底有多烂,如果你一部都没看过,那真是恭喜你了。
《B区32号》这部旷世奇作以一己之力,迫使豆瓣被动开启了评分保护机制,最终将评分定格在2.4分。
恐怖片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影片的弱项,但多年前却有这样一部片子,不仅是国内历史最低分的恐怖电影,甚至将央媒引下场点名批评:“年度奇葩片”。
《B区32号》一上映,就成为了当年的热点之一,因这部剧让很多饱受烂片摧残的观众们看了也会觉得这个更瞎眼睛。
如果说其他影视剧的剧情简单,那么这部剧就不能说是简单了,应该叫“虚无”。
这部剧中讲述的是一男一女在一栋别墅中捉鬼的故事,剧中一共4个主角。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渲染恐怖效果,摄影师的镜头一直晃来晃去,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纪录片。
接下来男女主遇到了一个喜欢讲鬼故事的富商,还有出场不到一分钟的快递员,最后出现在录像带里是那个已经去世的小女孩。
随后男女主开始燃烧脑细胞,推理到底谁是杀害小女孩的凶手。
经过推理,两人发现是富商,假扮的鬼吓他们的也是富商,于是,男主与富商扭打了起来,场面极其激烈,然后女主角就疯了,就是突然就疯了。
全剧终。(没有彩蛋,直接结束了)
据悉,这部片子仅仅投入不到10万元,但在观众们的“口诛笔伐”中票房却破了1600万。
而且这部片子据说对标的是美国电影《鬼影实录》,所以,这才是这部影片最恐怖的地方吧。
很多网友纷纷吐槽:
“这根本就不是一部电影,我拍出来的段子都比这强”。
最后,央视《第10放映室》节目中,主持人不留情面的批评:
“每一个看过此片的观众都会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双重的伤害。”
《上海堡垒》《上海堡垒》还未上映时就高调宣扬自己未来是中国电影的科幻之光。
结果一上映,剧中主演配角被骂的一句话不敢说,最后导演不得不出来道歉。
如今《上海堡垒》在豆瓣观影人数已经过了25万,2.9的评分,应该是很客观的分数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上海堡垒》变成了一部烂片?
有句话说的很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经过重新看了一遍电影,查了相关资料,看了相关采访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
01改编
一个好的影视剧是由导演、演员、编剧、制片等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创作出来的。
但一部科幻剧不能既要宏大的科幻场面,又不想放弃小说的爱情浪漫精髓。
据悉这部影片筹备了6年,筹到最后竟变成了一个集成品,商业特色非常明显。
02剧本
当时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都把点评转向了鹿晗,其实这部剧的失败不能全怪鹿晗,虽然演技......
一部偏离主题的剧本,就算把国内一线男演员请过来演都不行,舒淇够实力派了吧?在剧中也是表现平平。
因为一部好的剧本,是可以做到“戏保人”的,而,流量+热门IP,已经到头了。
03执行力
导演滕华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自己没有拍过科幻片,所以决定尝试下。”
《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垒》两部电影几乎同时开始运作,结果高下立判。
单纯说这一部电影,根本感受不到滕导演内心中对科幻类型题材的一丝丝热爱。
《上海堡垒》的失败,是踩到了它不该踩到的所有雷区,从而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最终连央媒都忍不住点评批评:
“《上海堡垒》真的是把中国科幻的脸给丢尽了。”
随着《流浪地球2》的又一次成功,直接把《上海堡垒》焊死的科幻大门一脚踹开。
《冷血狂宴》《冷血狂宴》上映前后热度极高但口碑极差,豆瓣评分更是惨不忍睹。
很多网友口头上强烈抵制,但还是忍不住偷偷的看了一遍,这一看不要紧,恨不得一星都不想给,最后因为不能打负分才作罢。
其实从评论区中就可以看出,改了名的《冷血狂宴》与第一部《绝迹》的问题一样,人物台词生硬,动作神情浮夸,还有那万年不变的无逻辑剧情。
01台词
有了第一部的惨痛教训,但依旧动用了大量的顶流明星,郭导演似乎没有意识到台词方面问题,而台词的尴尬,一种是演员的问题,另一种是台词本身的问题。
其中,林允儿的台词依旧放不开,声音异常尖锐十分刺耳,对比下,来自香港的陈伟霆,台词说的都要好很多,这就很无奈了。
当然,台词的本身的设计就非常不合理,简单理解就是,没有逻辑的剧本,还想要什么清晰的台词呢?
整部剧让人看的云里雾里,差评多也就不意外了。
02僵硬
第一部《绝迹》时,也许是技术方面不够成熟,显得极其僵硬不自然,没想到到了《冷血狂宴》还是这些老毛病。
“六度王爵”王俊凯与“白银祭司”王源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丝邪魅的微笑,像是看了一部恐怖片,这等演技甚至可以考虑去拍“僵尸片”了。
剧中很多人物的CG面容相比上一部要好多,就连林允的酒窝都还原了,看着这么多熟悉又陌生的脸,很多网友纷纷吐槽:
“这不就是蜡像馆搞团建吗,简直不要太形象了。”
于郭敬明三番两次的让观众辣眼睛,央媒影评人谭飞也是发文批评:
“有流量的名字,加上一帮有流量的明星,再加上一个有流量的导演。然后又在一个有流量的平台,它是放的“四流”就想把它弄成一流。”
最终央媒预测的都一一应验了,“存在即合理”的理论,也被盖章认证是一部烂片了。
《月半爱丽丝》“M码对应美,L码对应烂,XL码对应稀烂”。
《月半爱丽丝》是由黄景瑜、关晓彤主演的爱情题材电影,上映后却陷入了争议,很多网友纷纷吐槽:
“打着自信女孩最美的旗号,却依旧在贩卖身材焦虑”。
时至今日,票房定格在3902万,豆瓣评分更是低到了3.4分,可以说是口碑票房碎了一地,央视当时也是亲自点名批评:
“该电影,是对“胖女孩”群体的歧视,既输了票房又冒犯观众。”
这部剧讲述的是女主林晓曦在一次奇幻的经历后,从一个胖胖的女孩子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女神爱丽丝,并与剧中两位男主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
一开始,林晓曦与音乐人韩冰是多年好友,但二人的关系是友情之上,恋人未满,虽然变美后的自己得到了偶像的关注,到最后才渐渐发现,自己最爱的人就在身边。
上映之前,因为有着两大流量明星的参演,所有人都认为票房应该有保障了,再加上这个题材也非常受年轻人欢迎,有很粉丝友预测这部剧有可能成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
没想到事与愿违,所有人都被打脸了。
首先这部剧的剧本就很浮夸,女主变瘦变美了就直接进到了娱乐圈当明星,还有一众男明星的追求,这是科幻片吗?
而且女主的形象也和现实严重偏离,很多行为都感觉是编剧臆想出来的情节。
正如央媒所批评的那样,剧中一部电梯超载了,为什么让胖女孩出去?为什么不让最后一个进来的出去?让很多观看影片的观众内心非常不舒服。
上映后很多网友纷纷留言怒批:
“为了国产电影的未来,这种不伦不类的电影就别再出现了!”
必须承认,这些年很多爱情题材的电影总能换着花样刷新观众们的下限,到了现在都没有很大的改观,也难怪观众们对国产偶像剧的前途担忧。
《猛虫过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虽然爷不在江湖,但江湖上总有爷的传说”。
这句话放在本山大叔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赵本山退出春晚后基本上面没怎么露面了,但是他的几个爱徒可都在娱乐圈活跃着。
比如小沈阳转行做起了导演。
2018年《猛虫过江》刚一上映,就迎来了大批观众的集体吐槽:“啥人都能当导演了”。
这部剧的剧情可以说是非常简单了,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反差”。
剧中主要是讲农村出身的东北小伙,意外卷入错综复杂的城中大事,通过各种“机缘巧合”的反转,最终力挽狂澜。
只不过,小品不等同于影视剧,一味的堆包袱营造不出影视剧该有的效果,为难了自己,也尴尬了观众。
曾经一直认为,小沈阳很努力的想往大荧幕靠拢,但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大截。
《一代宗师》这部剧,是他唯一能让观众们看出有几分影视剧演员的样子,更多的,恐怕就是2009春晚小品《不差钱》里,那个“纯爷们”了。
当年爆火之后,没怎么演过戏的他直接出演了张艺谋的《三枪》,随后,更加密集的影视剧的邀请,小沈阳“二人转”演员的标签就彻底摘不下去了。
于是,自己执导并主演的《猛虫过江》成为了他“翻身立命”要打的大仗。
回到片中,由他饰演的“沈福”意外继承了爷爷在台湾省创建的商业帝国。
最终凭借主角的人物光环,团结了各路人马,成为剧中最后的大佬。
看得出,在人物、情节上没有任何突破,就是一个简单的浮夸的俗套故事,剧情的结构就输了一半,单凭请来一众明星撑场子,那也是远远不够的。
这部剧也被网友调侃道:
“故事稀烂无比,包袱也都是二人转和网络段子里直接拿来用的,这么尴尬的剧情,不就是小品串烧吗,那我们当傻子开涮呢。”
最后央媒都忍不住下场点名评价:“故事通俗,人物单薄。”
必须承认,这是一部烂片,与其说是一部喜剧,还不如说一个笑话大杂烩。
《李茶的姑妈》5年前的国庆黄金周,观众们最期待的应该就是开心麻花团队的《李茶的姑妈》。
现在的豆瓣评分破天荒的低到了不到5分,当时,网友的谩骂声不绝于耳:
“段子拼凑、剧情尴尬、角色低俗、屌丝意淫、什么破烂剧。”
这部剧也是取用了开心麻花的同名舞台剧,笑料还是够的。
但舞台剧的成功不代表荧幕前一样会成功,开心麻花一年三部电影,这样的量产,品质能得到保障吗?赶出来的糙剧导致口碑崩塌,并不意外。
很多进入影院的观众都表示,看的时候确实会笑,但是一转眼就忘了这部剧的剧情结构和情节内容,那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影片的观感呢?
总结一句话就是“钱来的太快了”人就变的懒了。
同样这部剧中的恶俗就让人更加难以接受了。
谁都没想到,在如此现代化的今天,作为喜剧界顶级的IP团队,会用这样一种肮脏的眼光去物化女性。
而这一行为也遭到了央媒的严厉批评:
“相较于前期的影片来看,这部电影的喜剧笑点过于老套,表现手法也比较夸张。另外该片虽然是以喜剧电影为切入点,然而在表现形式上却没有电影感,相反则更像是一部舞台剧完全脱离了喜剧电影的范畴。”
作为观众,我们并不一定要在这种作品中得到教化,但对于“丑恶”我们是无法接受的。
以上这6部被央媒批评的烂电影,如果你一个都没看过,那真是万中无一的“天选之子”了。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删。
—END—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