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罗时慧「傅可慧」
#头条家时光##历史开讲##情感点评大赏#
1 “荷”定情深今天要给大家讲讲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与罗时慧的旷世师生恋!
傅抱石出身贫苦家庭,父亲是一名修伞匠,家境贫寒的傅抱石从小就吃了不少苦,但他打小就聪慧,还是孩童时就对小街巷的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凭借自身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西省立师范学校,在学校里学习美术。
到了毕业时,24岁的傅抱石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艺术才子了,不仅会作画,篆刻技术也是一流,1928年,江西省立第一中学就聘请傅抱石当学校的美术老师。由于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幽默的授课风格,傅抱石的课程成为校内很多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他也就成了很多学生心中的偶像。
傅抱石的粉丝很多,大多数只是默默地欣赏他,顶多当面赞美他,但其中一个女粉丝就不一样,可以说是大胆又热情,她就是后来傅抱石的妻子——罗时慧。
罗时慧是大户人家的小姐,父亲罗鸿滨曾当过省财税ju长。罗时慧16岁时,就不断有人上门提亲,对方不是世家子弟就是官宦人家之后,但罗时慧都一一拒绝了,父亲也算是开明的人,很尊重女儿的想法,并答应女儿先完成学业。
1928年,17岁的罗时慧考到江西省立第一中学,罗时慧在学校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傅抱石的绘画理论课,刚入学的罗时慧和同学们都急于想见一见这位当地出名的画家。
这一天,傅抱石夹着公文包缓步走进教室,与学生们打过招呼后,便准备开始上课。上课的铃声响过后,傅抱石就在黑板上写了几行字,不一会儿,因为临时有事,他便暂时离开教室。
就在他离开教室后,调皮的罗时慧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等到傅抱石回来后,她举手说:“老师,你写错字了。”傅抱石转头一看,有一个字真的少写了一横,同学们哄堂大笑,一个同学这才说出真相。
原来并不是傅抱石少了这一横,是罗时慧刚刚故意擦掉了一横。傅抱石并没有责怪罗时慧,只是,他心中开始关注起这个小女孩了。
在以后的课堂上,罗时慧要么故意迟到,要么就故意答错问题,想以此引起傅抱石的注意,只是她不知道,傅抱石早已开始默默关注着她了。
有一次,傅抱石的绘画课中,要学生画学校旁边北湖的荷,上周他已经布置让学生观察了,学生们着手作画,傅抱石走下讲台,巡视指导学生。
当傅抱石走到了那个让他既尴尬又带点欣喜的罗时慧身边时,他看到罗时慧的宣纸上,只点画了几朵粉红的荷花,连荷叶都没有画上。
傅抱石就问她:“你怎么不接着画荷叶呢?”罗时慧红着脸说:“我不会画荷叶。”傅抱石心想,也许是她担心自己掌握不好落墨力度,毕竟荷叶要根据荷花的形态、位置来精心描画,大胆泼墨的。于是他就接过罗时慧手中的毛笔,在她未画完的纸上接着画起来。经他渲染描绘,荷花立马惟妙惟肖,傅抱石认真看了看,然后题上:“罗时慧画荷花,傅抱石补叶茎,抱石题。
放学后,傅抱石到学校北湖边散步,正巧看见罗时慧拿着课上的画,仔细观察荷叶。她自顾自地说道:“你画的这几片荷叶,比满湖的荷花都要好看!”
傅抱石笑了笑,走近些温柔地问道:“你的荷花画得很好,为什么不画荷叶呢?” 罗时慧看着傅抱石,娇羞地笑了起来,说:“我是故意留给你画的,这叫珠联璧合嘛!”傅抱石不禁怦然心动。两颗心就此紧紧靠在了一起。
罗时慧后来把两人合作的这幅画装裱起来挂在闺房里,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她决定追求自己的幸福,嫁给自己的老师傅抱石,傅抱石也对这突如其来的爱情充满憧憬。
2 爱情受阻有一次,罗时慧到傅抱石家中拜访傅抱石母亲,发现自己的老师竟然住在小破屋里,她很心疼,于是找到父亲,以两位兄弟学业为由,让父亲聘请傅抱石到家中当家庭教师。傅抱石也为了能和罗时慧更近些,决定每月30块大洋租下罗家的一个后院。
就这样,罗时慧和傅抱石就能经常见面,然而,事情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父亲很快发现了女儿的恋情,罗时慧也决定一五一十地告诉父亲,自己和傅抱石的事情,并直言要嫁给傅抱石。
父亲自然是不同意这门婚事的,罗时慧为了说服父亲,还拉着父亲到自己的闺房,并取出自己与傅抱石合作的“夏荷图”,力图证明自己和傅抱石的情趣相投。
可是父亲依旧没有被打动,还开导罗时慧:“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你看给你提亲的那些都是世家子弟,要相貌有相貌,要家世有家世,不可错过。”
罗时慧一百个不答应,她说:“他们怎比得上傅老师才学渊博。”父亲生气了,反讽道:“你可别忘了自古文人多贫士,你嫁给他,这一生是舒服不了的!”随之,父亲就拂袖而去。
多次劝说父亲都未果,罗时慧不免有些失望,彼时,傅抱石也对自己与罗时慧的事失去信心 ,认为两人走在一起的机会十分渺茫。
但罗时慧的决定得到了母亲的支持。罗时慧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三房姨太太,她的亲身经历让她明白,在一个富贵人家生活,不如女儿将来嫁一个穷书生,如果能恩恩爱爱一辈子也是一件好事。父亲母亲因为罗时慧的事情,也闹僵了。
罗时慧心想,父亲不同意,只要把父亲的大太太和二太太拉到自己的阵地上,她和傅抱石的事就还有希望。
罗时慧的大妈虽然很少过问事情,但因为是原配夫人,她的话在父亲那里还是很有分量的,掌握家里的各种权力,但她也是个守旧的老人,比较顾家,更重要的是,她爱财。罗时慧的二妈,是一个年轻的女性,喜欢看戏,好玩。
罗时慧就跟傅抱石商量,先攻下家里的大妈和二妈,让傅抱石送大妈一份厚礼,给二妈送些戏票,这样一来,罗家重要的女家属就站在自己这边了。
果不其然,罗时慧的“计谋”起了作用,几位太太在罗时慧父亲面前经常夸赞傅抱石,这让父亲开始动摇。趁热打铁,罗时慧知道父亲的喜好,就让傅抱石给父亲送些诗画书法。就这样,罗时慧和傅抱石的事就在罗时慧的“算计”中如约而至了。
1929年秋季的某一天,罗时慧的父亲邀请傅抱石到家中吃饭,虽然她反对女儿与傅抱石的婚事,但依旧很欣赏傅抱石的才学,在交谈之中,父亲终于松了口,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1930年的春节,几经周折后的罗时慧与傅抱石在南昌正式结婚,兴奋的傅抱石写下一幅隶书:“乾坤已定,钟鼓乐之”。这一年罗时慧19岁,傅抱石26岁。
3 终身相守婚后的罗时慧,一改富家大小姐的样子,她不仅要照料全家的生活起居,而且还要照顾傅抱石年老的母亲。
每天早晨,她总是悄悄地起床,先为全家人准备好早饭,接着就去收拾傅抱石凌乱的书房,把傅抱石前一天晚上用过的毛笔一一洗去墨汁和颜料,再朝下一支笔一支笔挂起来,以备他再用。
如果傅抱石不去学校上课,她就坐在傅抱石的画案前,铺纸磨墨,为傅抱石画画做准备,磨墨看似简单,其实很费力,一般都要经过好几个小时。
每当傅抱石完成一幅画作之后,他都会欣喜地叫来罗时慧,罗时慧也会很直接地指出其失败之处。傅抱石深信,没有罗时慧,他的某些作品不可能产生,他说妻子是自己新作的“试金石”。
婚后仅几个月,省一中一些大专毕业的老师便联名告到省教育厅,要求将只有中专师范学历的傅抱石开除,傅抱石情绪低落,为人乐观的罗时慧积极安慰傅抱石。
1933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傅抱石前往日本留学。傅抱石去日本之时,他母亲已经患上肺病,罗时慧抱着幼子前去送行。她告诉傅抱石,自己会照顾好婆婆,承担一切家事,让他集中精力学习。
1934年5月,傅抱石在日本举办了第一次个人作品展,引起了很大反响。而此时的罗时慧已经考取了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她也想在绘画领域求得深造,但为了家庭不得不舍弃梦想。
两年后,由于母亲病重,傅抱石匆匆归来。因时局阻扰,傅抱石自己的去留尚未决定,这时罗时慧不能同往,他们仍靠书信互诉衷肠。为了增加一点收入,罗时慧也到南昌一所私立学校去教书了。
直到1940年8月,傅抱石在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执教,罗时慧才带着孩子到重庆,和傅抱石团圆,傅抱石在重庆西郊金刚坡下的一处茅舍安家,并且取名为“金刚坡下山斋”。在西郊的茅屋里,他们一住便是八年。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担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期间一直从事中国画创作。到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劳过度悄然而逝,年仅61岁。彼时的罗时慧非常伤心,一心只想追随傅抱石而去,但考虑到还未成年懂事的孩子,罗时慧决定要坚强地活下去,罗时慧为傅抱石生了12个孩子,但最终活下来的仅6个,2男4女,罗时慧尽心尽力将孩子们养大成人。
在傅抱石离开的几十年里,罗时慧整理了傅抱石的画作,1979年,罗时慧把丈夫的50幅画拿回家中收藏,其余画作悉数捐给了南京博物馆。当时国家奖励给傅家的4万元,也被罗时慧捐给了傅抱石老家的教育事业。
2001年,在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中,罗时慧安然离世,享年91岁。罗时慧是一位伟大有智慧的女性,相信在那遥远的天国,他们重逢,相叙绵绵不尽的夫妻深情。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术木讲故事)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