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 杨毅「篮球杨毅传上」

时间:2023-05-25 17:10:53阅读:3878
注:本传信息皆取之公开,不涉及被传者隐私与荣誉,通篇都仅为对一个公众人物应有之评述与舆监,正如他就是靠评述他人吃饭的那个样子。杨毅者,小眼睛,戴个眼镜,眼镜应该挺贵的,语速快且碎。他的气质,在球迷圈里…

注:本传信息皆取之公开,不涉及被传者隐私与荣誉,通篇都仅为对一个公众人物应有之评述与舆监,正如他就是靠评述他人吃饭的那个样子。

杨毅者,小眼睛,戴个眼镜,眼镜应该挺贵的,语速快且碎。他的气质,在球迷圈里,被较为普遍地认为,有“民国feel”。

在中国,喜欢打篮球或看篮球的人,想必都知道的一个名字。

之所以写杨毅。

其一,是因为在篮球圈“知道度”如此之高的一个人,“受欢迎度”却迟迟未有定论,这就当然是一个很值得大家一起去探讨的话题了。

其二,是源自我个人,一个资深篮球迷,内心深处的本能的一个疑问:一个戴着个眼镜、没什么运动气质、打篮球的水平应该也不怎么样的人,为何能长年是各大体育平台的座上宾?

我知道,到这个位,一定会有人问,那苏群老师也差不多是杨毅这个类型的呀?

你看我的用词,球迷谈起苏群,通常后面都会加上老师两个字,在球迷圈,苏群多少是有点口碑的,是有一定的“受欢迎度”的,他不符合上文的“其一”,所以,不足以“传”。

因为其名气,杨毅一直是球迷圈谈论的热门话题,各种角度,各个维度,各式信息,在公开的篮球舆论圈,基本一应俱全。因此,杨毅是好写的,我只需要拿着一条绳子,把这些散落在篮球圈各个角落的公开信息,串起来,就成了。

不过,不“串”不知道,一“串”吓一跳,原来杨毅不只是杨毅的姓名,还是一个“商业版图”的代号。

他说麦迪聚餐不买单

如果说,乔丹是所有篮球迷心目中的“神”。

科比是非常多篮球迷心目中的“神”。

那么麦迪,绝对是非常非常多80后篮球迷心目中的“神”。

他的打板扣篮。

他的干拔三分。

他的单手抓球。

他天仙下凡一般的“35秒13分”。

麦迪在80后球迷心目中的地位,杨毅是非常清楚的。显然,他更清楚,如果麦迪被“玷污”了,那数量庞大的80后球迷,是一定会誓死维护的,对“玷污”麦迪的那个人,是一定会群起而攻之的。

而被群攻的那个“之”,一定会被骂得很惨,但惨的同时,也一定是万众瞩目的。

于是,杨毅选择成为了那个“之”。

麦迪,这位在众多80后球迷心中“神”一样的球员,在杨毅掌控的《姚明传》中,几乎一无是处。

包括但不限于:诈伤、所有队友都对麦迪不满等,甚至连跟队友聚餐不愿意买单这样的细节,他都掌握得巨细无遗。他还举例,兰德里曾公开嘲讽麦迪,两人交恶。

但就我们有限所能看到的客观事实是什么呢?

2017年,麦迪和兰德里曾一起回到火箭主场参加活动,两人在场边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关系非常融洽。反正,那个场景,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来,那是曾为了“买没买单”交恶的两个人。

事实上,麦迪在青岛效力时,曾有人向他说过这些事情。于是,麦迪在社交媒体上直接抨击了杨毅,称其所说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为了抹黑他的!

注意麦迪的用词,他用了“一切都是假的”来回应杨毅。

一时之间,杨毅被群起而攻“之”,成功成为了那个“之”,“火”了。

说到这,我们暂且先缓一缓,跟大家普及一个叫“丑闻经济学”的知识点。

这个词现在是有百科和定义的,它的定义是这样的:丑闻经济学是当下大众社会中,大众被在大众传媒和娱乐经济的双重操纵下,所产生的一种近似病态的经济现象。它与审丑文化相联系,指的是一个明星越扮丑或者出现丑闻之后,其身价反而越高。

为此,我还在网上给大家找了几个例子,大家可以参考着看。

黄维德,跟伊能静爆出“牵手门”那个黄维德,这哥们原来的商演价钱据说是6-7万就能搞定,但“牵手”之后,其所在经纪公司报价升到了13万,电视剧每集片酬也由3-4万元跃升到8万左右。

我还找了个跟体育扯点关系的,打高尔夫球的那个老虎伍兹,据报道,他爆出丑闻之后复出的正赛,每张票价由200美元飙升至3800美元,整整翻了近20倍。而一套包含“伍兹背后看高尔夫”的全程球票、颁奖仪式特别座位球票和球员晚宴门票的套票,在美国淘宝上更是标出了8000美元的天价。

实际情况大概会有一些出入,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火”了的杨毅,会从中得到了什么。

实际上,杨毅黑麦迪,除了能让自己“火”以外,应该还跟另外一个人有关。

这个人叫马布里,而马布里在中国的经纪人,就是杨毅。

就算在NBA,拿过2000万年薪的马布里也不是闲角,来到CBA,自然是一颗“炸弹”,众星捧月。

2012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那是马布里第一次带领北京队拿下CBA的第一个总冠军,在中国篮球圈,马布里如日中天,北京队甚至为他立了个像。

甚至出现了“马求恩”的声音,在中国篮球舆论场的上空飘荡。看得出来,杨大解说,在调动掌控篮球球迷圈舆论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但在马布里享受掌声的美好时刻,他来了,麦迪。

麦迪当年宣布加盟CBA的消息,一经发出,就在中国篮球圈炸开了锅,大家众星捧月的对象,迅速从马布里转移到了麦迪。

麦迪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确实远高于马布里,他的到来确实会影响到马布里的关注度。马布里的关注度下降,因关注度而来的获利渠道自然会随之减少,而作为经纪人杨毅的赚钱机会自然也会随之减少。

如果你是杨毅,你会怎么做呢?路不止一条,显然,杨毅选择的是上面这一条。

他说詹姆斯应该和队友一起“死”

詹姆斯是不是一个伟大的球员?

搞笑归搞笑,但我相信在绝大部分球迷心里,这个答案应该都是肯定的。

无论在哪一个行业,能称伟大的佼佼者,都理应得到该有的尊重,这个道理,混了江湖那么多年的杨毅,怎么会不懂?他懂,但他装不懂。

杨毅在解说比赛中嘲讽和映射詹姆斯,基本是家常便饭,看他那个姿态,就好像在评论一名刚从大学跳进联盟的菜鸟。

这个赛季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场,常规赛湖人打森林狼,杨毅不停地在说,森林狼现在已经找到拉开比分的办法了,就是没完没了地打詹姆斯这一点!

他还一再强调,生怕球迷们不会看统计、不会看比赛似的在坚持不懈地强调,詹姆斯半场正负值-21,他在场输了21分!

杨毅的意思很明显,没别的,就是指责詹姆斯的防守太拉胯了,他就差把“詹姆斯是湖人防守黑洞”这句话说出口了。

像不像教练指着一个刚进队的菜鸟额头,破口大骂,“给老子滚犊子!”

当时看比赛的时候,看穿着西装的杨毅,他那状态,我就在想,他坐在那个位置,不是一个随便马路边上拉来的普通球迷,是一个篮球评论员,是这个行业的专业从业人员,他为什么可以对自己这个行业的堪称伟大的从业人员,一丁点儿尊重的表现都没有的?

我不是什么“密”,但你为什么要挑战别人的情感底线呢?

你这样做跟对待当年的麦迪又有什么两样?

我觉得我上面这三个疑问的答案,都是不涉及对错的,但涉及一个汉字:品。

事实上,另外一个例子,会让你把他跟这个汉字“品”更加强烈地联系在一起。

上个赛季,湖人惨败太阳,正式无缘季后赛。这场比赛,詹姆斯因伤缺阵。

杨毅在解说比赛时多次说起,这种时刻詹姆斯应该上场,哪怕你上去5分钟,你站着死也要和队友们一起死。你要站在场上,你才对得起支持你的球迷!

听到他这个话,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我是觉得略微有点“摸不着头脑”加“丧心病狂”。

试问,一个脚踝受伤、38岁的老汉带伤出战,能有多少战力?

是他出战能激发队友拿下比赛,还是他用一条腿能带领球队拿下比赛?

好吧,就算詹姆斯愿意这么干,他的队友愿意吗?他的教练同意吗?

我觉得吧,杨毅说的这种情况能发生的条件,至少一定得其中一方是个傻子。

没有谁是傻子,那么,杨大解说员,你这是想让詹姆斯提前退役吗?

显然,这是一个迷!我想来想去,限于我有限的悟性,只能是想到了这个汉字了。

他把自己的“脸”打肿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回到本质,回到杨毅作为一个篮球评论员的业务水平上来。

那么,杨毅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篮球评论员呢?

我认为,评价一个篮球评论员是否优秀,不应该只看他是否能说会道,这叫耍嘴皮子,不叫篮球评论。评论应该是有行业或领域针对性的,就是评论一定是针对一个行业或者领域的,是需要有的放矢的,不能随便乱说,天马行空。

说白了,就是要言之有物,说篮球就得懂篮球,有篮球的东西,观点、见解、态度等等。

其中态度,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篮球评论员应该是三观正,正能量的,而不是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如果以这个为标准,那这些年,杨毅被球迷吐槽的观点就实在太多了,但我没办法一一举例。

这里就拿几个他本赛季的预测,来大家一起看看他的业务能力吧。

他说,雄鹿夺冠。

雄鹿首轮就被热火淘汰!

雄鹿第一个想感谢的人肯定是杨毅了。

他说,掘金季后赛没戏,约基奇能被太阳哥几个玩死。

掘金4-2淘汰太阳,晋级西部决赛。

整个半决赛,约基奇场均砍下34.5分13.2篮板10.3助攻的前无古人估计也很难有来者的三双数据!

感觉约老师应该是在大洋彼岸听到了来自杨毅的“评论”。

他说,广东能夺冠。

广东男篮在八强被广厦淘汰,队史首次无缘四强!

广东很多球迷都很难接受首次无缘CBA四强,也很想找到原因,我感觉他们不妨试着去找杨毅探讨一下。

他说,骑士4-3淘汰尼克斯。

尼克斯4-1淘汰骑士!

骑士:xxx。

他说,勇士4-3淘汰湖人,湖人的沃克打球没脑子,系列赛不会得到重用。

湖人4-2淘汰勇士,晋级西部决赛!

沃克很好地发挥了奇兵的作用!

例子举到这,杨毅的脸,估计就差不多已经被他自己抽肿了吧。

有关于体育比赛的结果预测错,这个是很正常的,但杨毅对比赛进程,和对参与比赛球员的评论,常常出现的一些错误,我认为是不太正常的,这是有悖于一个篮球评论员的专业评论能力的。

比如上文,约老师的表现。

他对归化的一次改口

当网上刚曝出中国男篮准备走归化路线时,杨毅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声的,力挺中国男篮走归化路线。

他说,放眼当今世界篮坛,归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风潮,而且也符合国际篮联的规则。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的日韩、黎巴嫩、菲律宾等,都已经尝到了归化的甜头。

在杨毅看来,中国男篮不应该逆潮流而行,更不应该固步自封。除非中国男篮在不归化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昔日的竞争力:亚洲冠军 世界前八!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篮球并入亚洲锦标赛体系的情况下,杨毅为国家队设置的“亚洲冠军 世界前八”这个成绩目标,目前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既然可望而不可及,那就只能走杨毅坚定支持的归化之路了。

逻辑严密,紧扣KPI,没有毛病。

但突然之间,杨毅就改口了。

据杨毅透露,中国篮协为归化球员提出了三个原则。

第一,要有一定的中国血统,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

第二,水平高、能力出色,可以提升中国男篮的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年龄不能太大,能够为中国男篮出战多届比赛。

杨毅认为,中国篮协提出的这些原则,完全就是多此一举、作茧自缚,放眼整个世界篮坛,肯定找不到都符合这些原则的归化球员。

于是,他又转换立场,站到了反对归化的队列里了。

对于杨毅对待归化的这次改口,我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于是,我就又琢磨开了,为什么呢?

为了搞清楚来龙去脉,我尝试着运用了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屁股决定脑袋”分析大法。

一开始,在篮协归化原则出来之前,支持归化,应该是符合杨毅的利益的,原因也不复杂,因为杨毅是众多球员的经纪人,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双马”:马布里和马尚布鲁克斯。

如果中国男篮走杨毅设定的那种归化路线,很大可能会从杨毅的经纪人才库里挑选球员,如此一来,杨毅就可以从中获利?

但当篮协提出归化三原则,基本是把杨毅的人才库排除在外,这就没杨毅什么事了,既然没自己什么事了,突然改口风,也就不足为奇了吧!

说到归化,肤色等什么的都先暂且放在一边,我相信大部分球迷的心态应该都是希望能提高国家队的水平,能真正帮助到中国篮球水平的提升的。

但从杨毅的改口逻辑来看,他在乎的好像并不是归化对中国篮球有没有帮助,而是归化的那些球员是从哪里找的?

这也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杨毅一直不支持国家队归化李凯尔了,至少李凯尔的经纪人不是杨毅。

他的副业

实际上,李凯尔不是杨毅的球员,也丝毫不会影响到杨毅赚钱。

当杨毅的商业版图在我眼前铺开,我都有点搞不清楚,篮球评论员究竟是他的主业,还是他的副业?

从公开信息可查,能查到的杨毅控(持)股的公司有6家,名副其实的杨老板。

北京御天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24.324万,杨毅是该公司的法人,持股比例83.25%,大家熟知的自媒体账号《杨毅侃球》就是该公司旗下的业务。

北京昊天百川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万,杨毅是该公司的法人,控股比例80%。

北京超力嗨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75.8947万,杨毅持股比例3.92%。

北京超力嗨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12.1万,杨毅持股比例4.13%。

上海桦仕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杨毅持股比例24.38%,目前该公司已注销。

体秀互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是317.648万,杨毅持股比例9.44%。

按道理来说,杨毅赚钱渠道那么多,多到我都搞不清楚他的“主副业”,应该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孩子满月的时候,他向球迷贴出了他的收款码。

他的起点

说着,说着,就要说到杨毅篮球职业生涯的起点了。

杨毅入行时,正好是中国篮球职业化的起点,机会应该说是挺多的。

他一入行,就获得了很多国际大赛的采访和报道机会,像男篮亚锦赛和世锦赛、奥运会、NBA常规赛、全明星赛、总决赛等等,满世界跑,满圈子跑。

因缘际会之下,结识了一些炙手可热的运动员,掌握了很多运动员的一手资料和信息,比如姚明,姚明当年的关注度有多大呀?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很清楚。

一个有机会和资格搞《姚明传》的人,在篮球圈自然就有了“火”的基础。

但靠姚明和吃中国篮球职业化红利奶水成长起来的杨毅,似乎并没有回馈和投桃报李的意识。

从杨毅过往的言行来看,我感觉他是打心里就看不上CBA,看不上中国篮球的。这一点,从他这些年,不指名道姓但旁敲侧击地,炮轰CBA的外援政策,就可以看得出来。

CBA这几个赛季限制外援的使用人次,对本土球员的成长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政策唯一伤害的,可能只有那些靠外援买卖赚钱的个人和团队吧。

不管承认与否,杨毅目前都是国内最为知名的篮球评论员之一,这样的人是有话语权的,对一些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他可能就相当于是那个门口,是那个设置“门槛”的人。

我不知道在篮球这个圈子,像杨毅这样的人多寡与否,但愿,真正的人才,能进入我们热爱的国家队,让我们看到的是纯粹的我们热爱的篮球。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上这么一篇。题目之所以有一个(上),并非一定会有(中)和(下),是因为有个(上),看上去好像更酷一些。就像篮球这项运动那样,酷酷的,帅帅的,永远都充满了朝气蓬勃的少年感。

是的,差点忘了,在杨毅身上,我是看不到这种酷酷的少年感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