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 效果「双减两个月效果如何上城区的这些做法直击痛点」

时间:2023-05-24 08:39:47阅读:3932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缪文玲今天(9月23日),距离教育部7月24日出台“双减”文件,刚好两个月。下午,上城区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召开了“双减”工作推进会。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缪文玲

今天(9月23日),距离教育部7月24日出台“双减”文件,刚好两个月。下午,上城区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召开了“双减”工作推进会。

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总结了近两个月来推进“双减”的工作情况。

在他看来,“双减”不仅是减学生负担,更是一个教育系统治理的过程,需要全链条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

“在过去2个月里,上城区教育系统全体教职员工上下齐心,共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业质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而不懈努力。”

上城教育做了这些事:

一套政策,满足多方需求。上城区研究制定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业管理质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规范培训机构管理等“1 4”双减文件。各中小学“一校一策”,做实做优小学“1 X Y”课后服务和“X 1”初中晚自习,100%满足学生、家庭、教师等多方需求。

双轨并行,提升“双减”实效。制定《上城区中小学教育局教学品质服务细则》,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强化五育融合,推进“区域大课程”建设,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打造学子幸福家园。各学校“以五维举五育,以标准促成长”的综合素质评价理念引导教学模式转变,打造思维课堂建设,实现课堂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校外组建“1 14”两级专班,集聚属地综治、教育等多条线力量合力攻坚。目前,已完成1027家培训机构(含非学科类746)底数排摸和风险等级研判,学科类机构共完成7轮100%覆盖的巡查,平稳有序关停学科类机构56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三重施策,笃行作业管理。坚持以生为本,聚焦核心素养,优化作业管理机制,强化作业育人功能,重控量,重提质,重指导。“强”作业管理,优化制度强协作。推进“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的“三减三增”行动,确保作业减负不减质。“提”作业质量,建立体系推分层。改善作业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性,满足学生多元需求。“控”作业总量,明确时间强指导。一二年级实现“学生走读,书包住校”,三至九年级实施“学科作业总量协调公示”机制,实施“30 10”课堂,保障学生10分钟随堂练习时间。日常书面家庭作业布置时长不超1小时的“短作业”,推行“作业限行日”“免作业单”;周末或节假日,设计实践性“长作业”,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四定”破题,强化服务保障。课后服务推进实施过程中不断衍生出具体问题,集思广益破解难题。比如针对课后服务放学交通拥堵难题,上城区谋划“四定”破解——“错时定点”放学、“凭卡定点”接送、“三方定岗”护学、“出行定线”服务。全面排摸放学交通情况,与公交公司研判商定,增设“求知专线”,学生放学后可乘坐“量身定制”的公交专线回家。

项局长表示,召开上城区“双减”工作推进会议,既是“承前”,总结这两个月来落实双减工作的经验亮点,也是“启后”,以会议为新的起点,梳理问题、思考对策、互相借鉴、协同共进。围绕“双减”,下一步,上城区将处理好“政策执行和理念转变,师生减负和学校提质,家庭责任与学校担当,面向全员与特殊需求”这四类关系,进一步担当起“减负不减质”的责任,回归教育规律,回归五育并举,将“双减”落地、落实、落心。

在推进会上,四所学校分享了“双减”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

杭州市杭州中学构建以“生态”为核心的作业管理系统与以“质量”为核心的作业设计体系,在作业的“量”上下功夫,在作业的“质”上有突破,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从表象的“减负”走向深层的“提质”。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立足课堂主阵地,推进“内生课堂”建设,努力提升学生的内生动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成就感,实现课堂从外烁走向内生,从低阶走向高阶,从在室走向在场,从作业走向作品。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采用精准设计课程活动、三表并行的课程管理、专人专送的带队管理、外聘教师数字化管理、“双减”周末亲子活动指导等举措,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服务的安全性,为学生赢得快乐童年。

杭州市景华小学从转变教师思想认识入手,以过程跟进为抓手,在实践中通过认同跟进、协同改进、共同精进三个过程的进阶,形成了家长、学生、教师、社区的合力,高质量打造学后托管。

校长们还分组讨论了在“双减”过程中的五大具有普遍性的话题,分享了各校的做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如何进行有效作业管理,提升晚自习效率,实现轻负高质?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后服务托管课程的丰富性?在全面推行课后服务背景下,如何有效为教师“减负”?如何加强家校联动,构建良好的学生身心发展环境,切实减轻学生学业和培训负担?

杭州市采荷二小副校长陈春良介绍了学校整合“家校社”资源,充分利用“物理空间”,打造托管服务的多元生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今年暑托班,学校得到了四季青街道的大力支持,街道将辖区内的所有场馆免费向孩子们开放,包括来福士的电影院、江和美的海洋馆等等。除了社区资源外,还可以开放学校的空间,把亲子活动这件事做得更好。“学校的两个校区各有特色,景和校区的足球、羽毛球场地,采荷校区的篮球、足球场地,在学后及双休日都可以对家庭开放。”

前不久,崇文教育集团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调查:周一到周五参加了哪些学科类培训班?节假日参加哪些非学科培训班?

崇文教育集团近江校区校长何慧玲说,这也是防止“双减”后,家长进入另一个误区,陷入非学科培训的“沼泽”,加重学生的另一种负担。

调查结束后,崇文教育集团的每一位孩子都将拿到一份个性化诊断报告,老师也将和家长交流,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减掉不必要的培训班,更合理规划孩子的课后生活。

崇文教育集团还将推出4大类10多个主题的周末家长沙龙,针对家长困惑的问题开设有针对性的主题沙龙,家长们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何慧玲介绍,4大类别分别是学习品质类、特长引导类、亲子沟通类、生长发育指导类,更细的主题还在讨论之中。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