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 豆瓣,影片夺冠影评分析

时间:2022-10-30 01:15:21阅读:4005
电影《夺冠》不知“夺走”了观众多少泪水,我也不例外。我为坚持不懈的女排成员潸然泪下;为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泪流满面;为一波三折的女排夺冠喜极而泣。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导演传达出来的关于人生寻找自我的观念,…
  • 大连电台交通广播主持人徐浩哲

电影《夺冠》不知“夺走”了观众多少泪水,我也不例外。我为坚持不懈的女排成员潸然泪下;为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泪流满面;为一波三折的女排夺冠喜极而泣。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导演传达出来的关于人生寻找自我的观念,这或许也是这部电影上映不到24小时票房就能破亿的原因吧。

在沉淀中找到自我

如何在沉淀中找到自我?

在影片中,郎平一边举着10kg的杠铃,一边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练球,而自己却连碰球的机会都没有。

她说:“我18岁就进了国家队,别人都以为我多顺,却不知道我练得有多苦。老队员技术都比我强,除了能比别人吃苦我还能干嘛!”

而正是在吃苦的过程中,郎平的身体、思想都在沉淀,身体在慢慢地塑造肌肉,思想在慢慢地提升意志力,最后,这些沉淀让她在比赛时,一鸣惊人,扭转了多次赛场局势。

作家卢苏伟有一句名言:“人这一辈子年轻时所受的苦并不是苦,是跳板。”

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必斤斤计较,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请给自己时间沉淀,去寻找自我!

在训练中定位自我

看着人心躁动的女排,郎平问:“你们爱排球吗?”大家当场就被问住了,因为大家打排球的动力都是外部驱动的。她们有的说是我爸妈让我打的;有的说我别无选择;有的说我想成为郎平……

成事者,必有强烈的内在动力驱动。

然而,当时的女排成员给的答案,没有一个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去打排球的。为什么她们没有老女排那股冲劲儿?虽然新一代的女排训练环境变好了,基础设施改善了,但是她们对于排球的热爱却没有了,因此也就无法在训练中给自己定位,没有准确的定位,谈何坚持!

直到她们被留在漳州排球场上过夜,黄渤饰演的陪打教练给她们指出墙上的球印,跟她们说那是老女排队员,一个球一个球给凿出来的,在这时,新女排才醍醐灌顶;朱婷才敢边喊边训练,其他球员也才慢慢地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给自己定位,发挥各自的长处。

精准定位,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才能往正确的方向使劲儿。

在复盘中调整自己的方向

因为接连不断的败战,新女排的自信心深受打击,这让她们越来越迷茫,忘记了自己要做什么,迷失了方向。

这是人生常态,难道不是吗?谁的青春不迷茫?那么,迷茫时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复盘!调整!

在最后的里约奥运会那场比赛,在上场前,女排成员们做了自我复盘,分析了自己的弱项,并且作出了调整方案。丁霞自我反省道:“小组赛我打得很差,明天我首发其实我挺害怕的,但我不想拖大家后腿,我会跟大家一起顶。”张常宁接着说“我上步上得特别早,也发不上力,但我明天一定会去改……”通过细致的复盘,女排成员们调整了方向,最后克服了赛场上重重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在赛场上,因为朱婷一传不稳定,被巴西队盯上,中国女排在休息时,通过复盘,及时调整队形,刘晓彤替朱婷顶住了一传,朱婷也顺势而为,打出一记超手球,完美扣球,夺冠!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只要能在失败时能及时复盘,做出调整,那么结果终究不会太差。

总之,从在沉淀中找到自我,再到训练中给自己定位,最后再在复盘中调整自己的方向,寻找真正的自我,不仅仅是坚强的女排成员所必须经历的,也是我们芸芸众生需要经历的,因为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人生或许成功,但绝不会精彩。

没有一颗钻石能天生闪耀四方,它需要淬炼、打磨、沉淀。而每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一段寻找自己的旅程。

与君共勉!

文/洪剑纯

编/肖洋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