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之女任远芳父亲去世后才知道他可能是个大人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苏联卫国战争爆发80周年。在任远芳的记忆里,孩提时代那隆隆炮火和漫天硝烟仍然历历在目。
任远芳
“1940年我爸爸回国了,就把我送到莫斯科的一个小幼儿园里,一起的还有博古的女儿、邓发的女儿。1941年战争爆发,打得很激烈。1944年,我就跟她们一起转移到国际儿童院了。”
1940年,任弼时回国前和任远芳合影。
任远芳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的小女儿。她所说的国际儿童院,就是以养育革命者后代而知名的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1岁多就被留在苏联,任远芳再见到父亲,已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年底。
女儿不想回国,任弼时这样说
任弼时生于1904年,是五大书记里最年轻的一位,却也是身体最差的一个。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爸才45岁,但他已经得了动脉硬化,有糖尿病,而且脑供血不足。我爸在国内养病的时候,毛主席给他送了一个鱼缸,还亲自给斯大林写信,协调让他去苏联养病。”
1949年年底,任弼时在莫斯科参加了斯大林70岁生日的庆祝活动。1950年的元旦这天,任远芳在莫斯科近郊的巴拉维赫疗养院里“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任弼时。
1950年,任弼时与任远芳在苏联巴拉维赫疗养院。
任远芳在伊万诺沃儿童院期间,任弼时从国内给女儿写过信,但任远芳年龄还很小,加上儿童院特殊的成长环境,她没有家的概念,对父母更没有任何印象。
“第一次见到我爸,我连爸爸都没叫。他在疗养院住的房间里还有一个沙发,我就睡在沙发上,跟他一块呆了俩礼拜。我爸在苏联工作过,会说俄语,我的中文最早就是我爸教我的。”
初见父亲,任远芳有点怕,但接触几天之后,父亲的和蔼可亲与人格魅力很快感染了她。
1950年,任弼时与任远芳在苏联巴拉维赫疗养院。
在苏联医生精心治疗下,任弼时的身体状况开始好转,到了1950年5月,准备启程回国。但是,在苏联出生、成长,以俄语为母语的任远芳这时却并不想回到陌生的祖国。
面对女儿的抵触,任弼时淡然地表示,你自己考虑,要不就留下继续上学,要不就跟我一起回去,我不会强迫你。
1950年的5月17日,11岁的任远芳随父亲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任弼时告诉女儿:我是坐办公室的
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任远芳和40多个中国孩子朝夕为伴,他们都是中国革命先驱的后代。但年幼的他们大多对自己的身份背景几乎一无所知,任远芳也一样。
穿越辽阔无垠的西伯利亚,大约走了一个星期,火车驶入中国境内,抵达满洲里。因为要调整轨距,火车在满洲里停车两小时。任远芳跟着同行的人下车逛了逛,有人用俄语问她你父亲是谁,任远芳脱口而出“弼时”,对方又问他是干什么的,任远芳说“我也不知道”。
回到车上,任远芳终于对父亲的身份产生了好奇,任弼时的回答是“坐办公室的”。
回到北京仅仅5个月后,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溘然长逝。父亲过世后,看到毛主席、周总理他们都来吊唁,任远芳这时才意识到父亲任弼时可能是个“大人物”。
任远芳与大姐任远志(左二)、二姐任远征(左一)在一起。
“我不喜欢特殊待遇。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为什么我就要特殊?干部子弟处处受到照顾,我不喜欢,名字改了以后特殊待遇都没有了,我觉得特别方便。可能我会少获得一些资源,少得到一些支持,但我从来不考虑这些。”任远芳说。
“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风云际会。但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的五大书记中,有一个人却不得不缺席了这个盛大的时刻,他就是任弼时。
任弼时在党内有“骆驼”之称。他逝世后,叶剑英在《哀悼任弼时同志》一文中第一次把任弼时称为“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对任远芳来说,短短5个月相处的岁月里,父亲对工作极度的认真、一丝不苟,也是留给她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带着女儿从莫斯科回到北京,任弼时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出国治病前好多了。当时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百废待兴,任弼时也想马上重新投入工作。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建议他继续静养,但任弼时不听,最后经毛泽东同意,决定让任弼时每天工作4小时。
但4个小时对“骆驼”来说实在是太少了。任远芳说,父亲先是把工作时间增加到了5小时,渐渐地恢复到了8小时,实际甚至经常超过8小时……
1950年的10月1日,任弼时终于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周年庆典。
1950年10月1日,任弼时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周年庆典。
这时,朝鲜战争已爆发数月,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该不该向朝鲜出兵?政治局会议常常讨论到深夜,任弼时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参会。
就在志愿军打响入朝作战第一枪的次日,1950年10月26日一早,任远芳的母亲陈琮英发现丈夫有些不对劲,就赶紧通知傅连暲等人。第二天,任弼时因脑溢血逝世,享年46岁。
如何看待父亲的一生?任远芳说,任弼时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应有尽有不算有,应有尽无才是有”。“爸爸不追求那些虚浮的东西,一辈子为党和人民操劳。看似什么都没有,其实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有哪些写离别的古诗词?
我把最精彩说的离别诗词都找来了!拿走不谢!
1.别董大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梅花引·荆溪阻雪
宋代: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5.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6.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于易水送别
唐代: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9.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0.青门柳
唐代: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11.鹧鸪天·送人
宋代: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2.送贺宾客归越
唐代: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13.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4.逢侠者
唐代: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15.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代:温庭筠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16.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唐代: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17.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
宋代:张元干
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十二阑干慵遍倚。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18.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宋代:苏轼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缙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19.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宋代:张先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20.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清代:纳兰性德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