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孙子打死太子「薛仁贵的孙子打死了李世民的孙子最后还举旗反唐成了大唐功臣」

时间:2023-05-23 07:30:15阅读:2180
薛刚,在历史剧和演义小说中唐太宗李世民和薛刚的爷爷薛仁贵即是君臣之礼,也是救命恩人的关系,薛仁贵帮助李世民征战天下,被封了:一字并肩王,那可是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是王爵中最高的官职,而且异…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薛刚,在历史剧和演义小说中唐太宗李世民和薛刚的爷爷薛仁贵即是君臣之礼,也是救命恩人的关系,薛仁贵帮助李世民征战天下,被封了:一字并肩王,那可是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是王爵中最高的官职,而且异姓封王也是历史少见,可见的薛家当时除了皇室之外,天下最有权势的家族。

薛仁贵的荣宠传到了儿子薛丁山这一代,但当时的薛丁山也是够血性够努力,遗传了薛仁贵的血性男儿的基因,军人家庭自然子孙继承祖训,薛丁山的孩子中有一子叫薛刚,从小习武,好勇斗狠,按照现在的说法也是个街面混子,小流氓,坏孩子之类的称呼,从电视剧中不难看出,父亲一辈人结交的战友情,都会把这种过命的友谊流传到后一代人的身上。李世民期间身边的战将如云,名将辈出,比如像:罗家将,狄家将,呼家将,薛家将等,薛刚自然也跟这些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先辈孩子都成了死党,那个个在长安城都是了不得人物,都是国公王侯的子弟,自然就成了长安城了年轻一代的小霸王,薛刚的外号---通城虎。

薛刚家既然跟李世民的家关系这么亲密,怎么就发生打死李世民的孙子,还吓坏高宗李治,甚至举兵反唐呢?难道薛家叛国了吗?那我们就来理一理。其实这纯属是意外事件,当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彩灯节,好动的薛刚自然是少不了要去街上凑热闹,也巧的是大唐高宗李治和武后武媚娘也在街上五凤楼和天下臣民一起过节,不长眼的薛刚在逛街的时候喝了点酒,醉醺醺的挤在人群中,他们感觉很是不舒服,大声叫人让开,还动手对身边拥挤的过往行人进行拳打脚踢,一时之间逛街的人是四处乱跑,紧接着发生了踩踏事件。

高宗在高楼上赏灯,被楼下街面的杂乱声给惊扰到,赶忙叫人下楼去按住行凶者。这时在高宗身边的七儿子李昭带着侍卫就下去要擒拿薛刚这货,谁知薛家每个人的武力值可不是几个人能比得了的,没有几下来的几个侍卫都被薛刚放到在地,就连七皇子李昭也被放倒在地,打红了眼的薛刚酒劲上来,手上没有把控一脚就把七皇子给送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见了佛祖,高宗李治一看儿子被打死那还了得,一时激动扶手栏杆被撞坏,摔下了楼,此时的薛刚才清醒知道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没有敢回家,直接就是畏罪潜逃,出了长安城,武后下旨全城缉拿薛刚,因此薛家两代人的保家卫国,为国征战的无限殊荣就这样被薛刚的两杯酒给葬送了,还赔上了薛家百十余口的性命。

自然薛刚反唐其实是虚构的,那薛刚自然也是不存在的,薛刚反唐也是时代传说的一个历史缩影,到现在我们也可解释成,或许刻画了某个家族中的兴衰史。薛刚的祖父薛仁贵确有其人,但是没有电视剧那么神话,也没有小说写的那么的传说而已。

薛仁贵,大唐初年的名将之一,参加过征高丽,大败突厥,收辽东等举世闻名的大战,但是他的官职荣誉也只是到平阳郡公,官拜右威卫大将军,只是三品武将,到去世的时候,才被册封了右绕卫大将军,幽州都督。也算是将门之家。

薛仁贵有孩子五人,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1.薛讷(薛丁山的原型),薛仁贵的大儿子,常年镇守边疆,抵抗突厥,曾率军大败吐番国入侵,战功赫赫,官拜左羽林军大将军,正三品,也算是将门虎子。

2.薛慎惑,文人文官,诗人但是成就不详,历史对此人也没有太多的评论

3.薛楚玉,官拜幽州节度使,也算是大权在握,当时哥哥薛讷在朝也是皇帝的红人,薛楚玉生二子:薛嵩(薛刚的原型)薛崿

事件开始:

薛讷(薛丁山的原型)在薛仁贵死前只是个小县令,49岁被武则天提拔为幽州太守,玄宗在位长期跟突厥做战.又征战大败吐蕃,给大唐长了脸面.玄宗爱将红人官拜羽林大将军。

薛楚玉当时官职是平卢.营口节度使,后来被人眼红给皇帝上了弹劾奏章,免其官,叫安录山取代,由于得势的安禄山成了大唐的一块毒瘤,皇帝才想到当时薛楚玉的忠言,为了弥补之前的错误判断,玄宗安排薛楚玉的儿子薛嵩(薛刚的原型)做幽州的太守,看着安禄山。本来将门之后的薛嵩也是武力过人,但是就不善社交,所以被人排挤,当时唐玄宗跟杨贵妃每天都五迷三道的不理朝政,薛嵩也是空有一身将才只能,只是报国无路。

终于天宝(唐明皇年号)十五年(公元755年),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因为薛嵩的父亲曾经担任过范阳节度使,跟安禄山关系比较好,薛嵩自己感到在唐受不到重用,情绪非常抑郁,对大唐心生埋怨,跟着就加入到了安禄山的叛军,因为薛嵩本身武力值过人,带兵打仗那是非常勇猛,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安禄山封为相州刺史。

大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衰败的历史朝代都会有几位忠勇的将帅,像平定安史之乱的两位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没有多久,大唐的勤王部队从四面八方合围而来,安禄山的部队被打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薛嵩自然也看出了这场谋乱的败局,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以及不牵连自己的家族,薛嵩带领相、卫、洺、邢四洲官民又投降了大唐。当时唐王看他诚心代罪,又念及祖上未大唐的功绩,就免除了他投靠安禄山叛逆的罪名,最后还封了他一个昭义节度使的官职。

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薛嵩也念及皇帝对自己的宽容,在地方工作也是兢兢业业,为安史之乱后的地方重建做了不少的贡献。昭义在他的治理下,也是重获新生,城镇烟火人气繁荣安定,也因此得到当地老百姓的一致拥戴,薛嵩也得到了朝廷的工作肯定。最后,皇帝加封他为高平郡王等官职。公元773年,薛嵩因病逝世,葬于今山西运城。

小说《薛刚反唐》自然是虚构,但是历史用薛刚这个人物来描述当时大唐的现状,也带过了薛家的在唐朝时期的兴衰进程,更是对唐王朝中后期当政者的享乐无度,把堂堂盛世之举变成了王朝大乱过演变,而对于用人唯亲,不加以核查管制,致使大唐从玄宗晚年开始走向了衰败,也迅速的让唐朝进入了藩镇割据时代,由此唐朝间接的被瓜分,直至灭亡,历史进程也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时代。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