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援疆干部刘「徐州援疆民警张曾印象奎屯」
□徐公轩
引子
从徐州开往奎屯的火车缓缓开动,我的思绪也从淮海大地飞向西域边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又一季火红的夏日,我即将再次融入到新疆这片热土。
与新疆的缘分自八年前的那个夏天开始,徐州特警千里驰援乌鲁木齐。在乌市的日子里,我曾冒着炎炎烈日,在友好南路和西北路边巡逻;我也曾迎着瑟瑟寒风,在第四十六中学和十六小学门前站岗,对这片热土的深情已深深融进我们每名援疆特警的血液。
八年之后,再次接到援疆的指令,当上级询问我有没有困难时,我毫不犹豫的回答: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任务!
邂逅林则徐
临行前领导的叮嘱犹在耳边回响,而到达奎屯后的一个行程更让我对此次援疆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初到奎屯,奎屯市公安局副局长,徐州援疆干部陈晓栋同志带我参观了位于奎屯西郊的林则徐雕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注视着这位矍铄的老人,默念着他荡气回肠的爱国诗句,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人们多缅怀林则徐在抗英斗争中的丰功,却较少赞颂他西戌的成就。林则徐到达新疆之后,并没有得过且过、忍气苟安,而是拖着病体,认真考察社情民意,积极向伊犁将军建言献策,并协助伊犁将军在勘荒、找水、筑渠、分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他的边疆攻略深深影响了后来平定西北,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林则徐戍边期间,以戴罪之身,为国家和新疆各族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的援疆工作拥有这么好的大环境,吾辈岂敢不尽心竭力乎?!
精神的力量
在大地上前行,总会留下一些印迹。那些披荆斩棘的先驱者们所留下的印迹会自然消失;会被人为地抹去;会被后来者的印迹覆盖,然而先驱者们留在历史进程中的记忆和精神却是永不磨灭的。
奎屯是一座闻名全国的军垦城市,上个世纪50年代,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为代表的老一辈军垦人,在开发奎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军垦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口号激励着军垦人砥砺前行。时过境迁,奎屯的疆二代,疆三代们,则给新疆工作精神注入了“5 2”、“白加黑”、“36524”等新的含义。
某日,我在派出所送教间隙和两位同行聊天,得知因为执行一系列安保任务,他们已经连续四十天吃住在所了,我询问其中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来自双警家庭的同志:“家里怎么办?孩子谁来带?”他苦涩的笑了一下:“交给老人带呗,现在情况不允许,等忙完这一阵,再好好陪家里人”.
在与奎屯同行交流时,我多次听到过类似的话:
“等过几年安稳了,再……”
“等退休了,再……”
他们毫无保留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健康,爱情,亲情,只为奎屯更加安全、美丽和宜居,只为更多孩子的脸上能绽放着幸福的微笑,他们放弃了现在的所有,只留下对未来的希冀和愿景。
平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用生命把黑暗阻挡在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奎屯的公安干警无愧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忠诚和热血捍卫着从警的誓言,守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宁。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从他们身上,我更看到了新疆和谐稳定、辉煌灿烂的明天。
徐州style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奎屯市所在地属西域乌孙国的领地。它的突厥语地名叫“喀拉苏”, 意译为“黑水”。元代则属成吉思汗二子查合台的封地,从此“喀拉苏”这个地名便被蒙语kuitun所代替,译成汉语为“极冷”的意思。清代统一西域后,满清政府为了便于统治人口众多的汉民族,决定以汉文作为全国通用的官方文字。于是,这个表示寒冷的蒙语地名kuitun被音译成汉文奎屯。
因为工作需要,全市49座便民警务站,6座检查站,8座派出所都留下了我们的送教的足迹。走遍奎屯,感叹城市之美,建设水平之高,同时也惊喜的不断搜寻到徐州元素。
乘坐汽车在道路上穿行,奎屯的同事指着一栋高楼,兴奋得介绍:“老张,你看,这是徐州援建的创智大厦,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
“这是徐州援建的文化艺术中心,里面有电影院和城市展馆,每天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有群众绕着它健步走,对了,健步走这个潮流也是咱们徐州的援疆干部带起来的。”
“这是徐州——奎屯双语学校,你看校园环境多漂亮,还有徐州来的老师”
“体育场是徐州援建的,塑胶跑道是蓝色的,和北京鸟巢一样,号称‘北疆第一蓝’”。
“路边的公共自行车也是咱们徐州援建的”
“这是徐奎美食街,里面还能吃到把子肉那,来上一块,攒劲的很。”
三千六百多公里的距离分不开的是徐奎一家亲的水乳交融,自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基建、商贸、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合作项目把徐州和奎屯两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徐州,始终有一份情环牵挂着十六万奎屯各族人民。九百万有情有义的徐州人民为奎屯这颗戈壁明珠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人说,不是每一朵花都能在天山上盛开,但雪莲做到了!
有人说,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在戈壁里扎根,但胡杨做到了!
同样,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新疆这块热土上坚守,但林则徐,军垦前辈们,徐州援疆同仁们做到了!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新时期的援疆大幕即将拉开,我很庆幸生活着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当个人的经历与命运能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相连,还有什么比这更光荣的呢?我已准备就绪,准备继续书写这首爱疆情深的长歌!
作者简介
张曾,男,198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06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徐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张曾同志先后赴四川绵竹、新疆乌鲁木齐参加对口支援,因工作成绩突出,该同志先后被评为省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徐州市政法杰出卫士,徐州公安青年岗位能手;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嘉奖多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被市局授予“十佳巡特警”、“铁军卫士”荣誉称号,并被市政法委授予“政法杰出卫士”称号。6月20日赴新疆奎屯对口支援,担任执教教官。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