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郡太守冯亭(秦统一前的赵国丞相是谁)
长平之战,是秦国大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大军发生的战争。长平之战发生时间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众所周知,长平之战之所以爆发,导火索就是关于韩国上党郡的争夺。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韩桓惠王十分惊恐,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以防备秦军来攻。
赵国接受上党郡,引起秦国的不满,在此之前,秦国辛辛苦苦攻打韩国,就是为了夺取上党郡。现在,赵国反而不费吹灰之力,就从秦国手中摘桃子了。因此,秦国决定出兵攻赵,从而最终爆发了长平之战。那么,问题来了,引发长平之战的冯亭,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一
具体来说,冯亭(?—公元前260年),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冯家庄)人。战国时期韩国将领,冯姓祖先。公元前262年,秦国名将白起进攻韩国,夺取了野王邑。原本,野王邑是连接上党郡和韩国都城的通道。现在,野王邑被秦国占据,这意味着韩国失去了对上党郡的直接掌控。在此基础上,韩国一方面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割上党之地请和。另一方面,派遣韩阳,通知上党郡郡守靳黈撤离上党郡。对于韩国来说,固然保不住上党郡了。不过,在此之前,韩国希望将上党郡的百姓和将士都撤回来,这无疑是降低损失的合理策略。
但是,上党郡的郡守靳黈不肯,韩桓惠王就派冯亭接替他的位置。因此,在公元前262年,冯亭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接受了上党郡郡守这一烫手的山芋。冯亭到达上党郡一个月后,和麾下官吏们说:“上党郡与韩国联络的道路已经中断了,秦国的大军每天的逼进,韩国不能应付,不如将上党郡送给赵国。赵国接受了我们,秦国一定会进攻赵国的;赵国被秦国攻击,必定会与韩国亲近的。韩、赵两国联手,一定可以对抗秦国的。”
对此,在笔者看来,冯亭的初衷,很可能是希望借助于赵国之手,以此保住上党郡。于是,他派遣使者到赵国,对赵孝成王请求说:“我们无法守住上党郡,而且已经决定割给秦国,但是当地百姓皆不愿接受秦国的占据,而是甘愿成为赵国百姓。现在上党有城池十七座,臣愿意全意奉献给大王,但愿大王能酌量处置。”
二
在这里,冯亭的意思非常简单,你赵国只要接受了上党郡,就需要提供相对应的保护,也即这并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对此,赵孝成王将此事告诉给赵豹,赵豹说:“臣听说,‘圣人认为,无缘而受禄,必定会招来祸害。’”赵孝成王说:“他们仰慕寡人的千秋大义,怎能算是无缘而受禄呢?”赵豹回答:“秦国为了蚕食韩国的土地,故意切断上党郡和韩国的联络,认为如此就能轻取上党郡。韩国之所以把上党郡献给赵国,是企图把战祸转嫁给我们。秦国蒙受疲劳,而赵国坐享其利。强秦不能从弱韩的手上得到上党郡,那赵国又怎能从强秦得到上党,怎么能说是意外之获呢?不如不要接受。”
与此同时,赵孝成王将此事告诉给平原君赵胜,赵胜回答说:“出动百万大军进攻,过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这么大的便宜,不能丢掉。”在平原君赵胜的劝说下,赵孝成王就派遣他前往韩国接收上党郡。于是,上党郡暂时成为了赵国的疆域。
三
在得到上党郡后,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给予民户三万,封其县令为侯,给予各民户一千,官吏都加爵三级。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赵国对于冯亭,可以说是厚待了。不过, 冯亭一听非常伤心,不见赵国使者,说:“我不忍心出卖韩国的土地而作为自己的俸禄啊!”。按照冯亭的说法,他将上党郡献给赵国,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是顺从了上党郡百姓和将士的意愿,也是为了更好地抵抗秦国大军。当然,从客观结果来看,冯亭此举,无疑激怒了势在必得的秦国,从而引发了秦赵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孝成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固守不战使赵国蒙羞。秦国发现赵国固守不战,便派人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于是赵孝成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在得知赵孝成王临阵换将的消息后,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四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冯亭选择跟随赵括一起对抗秦军,最终战死沙场。冯亭战死沙场后,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郡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则留在赵国(今河北省一带),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朝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
冯去疾(?—前208),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时,冯去疾任右丞相。当时,李斯做的是左丞相。秦代尊右,冯去疾名义上尊于李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突然病逝。在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和胡亥合谋,矫诏赐死公子扶苏、蒙恬等人。自此开始,秦二世胡亥和赵高执掌秦朝大权,从而加快了秦朝的灭亡。在秦朝末年,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面对这一情况,李斯和冯去疾作为秦朝,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所以就去劝谏秦二世胡亥。没想到赵高反而诬陷李斯和冯去疾。
值得注意的是,在赵高的陷害下,秦二世胡亥决定逮捕李斯、冯去疾等大臣。彼时,身为右丞相的冯去疾和将军冯劫在被捕前商量说:“将相不受辱”,即将军和丞相是不能被人侮辱的。于是两个人就一起自杀了。最后,李斯也被腰斩于东市。对此,司马迁《史记》中只记了右丞相去疾,不言其姓。但根据《汉书•冯奉世传》的记载,冯去疾和冯劫都是冯亭的后代,冯唐、冯奉世的先辈,也即历史上的冯姓名人,很多都是冯亭的后裔。对此,你怎么看呢?
凤囚凰容止角色揭秘是好人还是坏人,与冯亭是亲兄妹关系吗?
容止与冯亭是亲兄妹的关系。
至于容止是好是坏,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我的看法则是,容止算的上是一个好人。容止不仅仅只是一个公主府的男宠,他的真实身份是北魏皇太后冯亭的亲哥哥。他为了夺取南朝政权,忍辱负重,进入公主府,成为山阴公主刘楚玉的男宠。不料碰到了假扮刘楚玉的楚玉,并在之后的接触中,陷入情网,爱上了楚玉。
容止一开始只是想利用公主府的资源来进行自己夺取政权的大业,却难逃情关,最终一出假死的把戏让楚玉永远的留在他身边。
从他对女主的爱来看,他也可以算作一个好人。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