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戏迷拍大戏获两岸大咖关注的是谁「闽南戏迷拍大戏获两岸大咖关注」

时间:2023-05-22 13:01:01阅读:4100
闽南戏迷拍“大戏” 获两岸大咖关注福建日报APP-新福建9月1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泽贵)8月28日中午起,大型电视实景歌仔戏《顾靖尧与林湘君》在厦门卫视首播,便赢得海峡两岸广大戏迷乃至戏曲家的纷纷点赞。…

闽南戏迷拍“大戏” 获两岸大咖关注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9月1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泽贵)8月28日中午起,大型电视实景歌仔戏《顾靖尧与林湘君》在厦门卫视首播,便赢得海峡两岸广大戏迷乃至戏曲家的纷纷点赞。

《顾靖尧与林湘君》讲述的是在清朝时期闽南地区发生的爱情故事:男主角顾靖尧经历了从纨绔子弟到破产再到白手起家的跌宕人生;女主角林湘君则勇敢冲破世俗观念,成长为一名当时鲜见的女教师,最终男女主角牵手成功。

由闽南一群热爱歌仔戏的“80后”“90后”戏迷主要演绎的这部大型实景歌仔戏,不仅在大陆实景歌仔戏中首创性地融入答嘴鼓、闽南童谣等多种曲艺形式,更被赞为演出了“不亚于专业的水平”。

彩排现场

戏迷拍戏获海内外名家“加持”

始拍于2017年9月的《顾靖尧与林湘君》,主力演员都是来自戏迷剧团陆萍坊的成员——一群热爱歌仔戏的闽南“80后”“90后”。此前,陆萍坊自编自导自演,拍过《梦断情天》《龙驭天下》等多部电视实景歌仔戏连续剧。

与此前多是戏迷自编自演自导不同,此次陆萍坊拍的《顾靖尧与林湘君》得到了海内外名家加盟助阵。演员身段由闽南著名戏曲艺术家、中国著名水袖老师李秀华,知名歌仔戏团身段指导老师周晋忠进行指导,自编的剧本也特邀来自台湾的知名歌仔戏编剧陈永明帮忙指导。

剧照

不仅如此,台湾著名歌仔戏小旦石惠君特别为此剧献唱主题曲;槟城潮艺馆馆长吴慧玲、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艺术总监陈妍錂、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国家二级演员简志静都倾情加盟客串;福建省“歌仔说唱”传承人、厦门集美区延平闽南戏曲艺术团团长张月萍也加盟演出,并为剧中年轻演员担任唱腔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是由出品人同时也是主演之一的陆萍带领百余名演员利用业余时间拍摄,前后大概花了一年时间。据陆萍介绍,有的演员在外地工作、生活,努力协调时间,自驾或由家人安排专车接送,甚至打“飞的”来厦门拍戏。

剧照

创新形式助闽南戏曲文化传承

“阿娘的年岁渐渐大,事业早晚你要担”

“谁说阿娘年岁大,在小尧的心肝,永远是最美的一枝花”……

每一个看过《顾靖尧与林湘君》的戏迷,都对剧中这些口白有特别深刻的印象。“答嘴鼓式的口白,每一句都很押韵,朗朗上口,越听越有趣!”市民叶青虾说,因为看不太懂,她本来不太喜欢看戏,但很奇怪,《顾靖尧与林湘君》她竟然看得下去,而且每天都还特别期待,她不太会说闽南话的女儿看了此剧后,竟然也学会了不少闽南话。

“剧本口白加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答嘴鼓的特色,并融入闽南童谣,在大陆的实景电视歌仔戏中属于首创。”陆萍说,这部剧在保持传统歌仔戏优美的唱腔、身段的基础上,表演力求更加自然和生活化,希望以这种创新方式,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喜爱歌仔戏,为闽南文化尤其是歌仔戏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

创新的形式加上名家的“加持”,造就了《顾靖尧与林湘君》打造戏曲精品的基础。

剧照

首播后,戏迷纷纷在陆萍的朋友留言电点赞。很多戏迷都称每天中午都是“掐着指头算时间等看戏”,觉得“一天一集看不过瘾”。

两岸戏曲艺术家也纷纷送上祝福。

首播第一天,厦门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曾学文在外地开会,仍不忘抽出时间在网上观看首播。他表示,“厦门戏剧界一群热爱戏剧的年轻人完全靠自己的智慧、热情和力量拍摄完成电视实景歌仔戏,推动歌仔戏的多元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非常难得,值得鼓励”。

台湾地区著名歌仔戏小生叶青看完首播送上祝福:“希望这些年轻人把歌仔戏传承下去,叶姐在对岸默默支持你们!”

台湾河洛歌仔戏团团长李尚贤观看首播后感到特惊喜,“一群歌仔戏爱好者自发组成演出团队,并拍出这么专业、高水准的电视剧集,实在难得,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交流合作,共创歌仔戏的美好未来。

剧照

同样惊喜的还有台湾歌仔戏名家王金樱,她被这些年轻人的“真有心又真用心”深深感动。在她看来,剧中演员虽是业余爱好者,但是演起来有板有眼,不论做工、化妆、服装设计都不逊于专业。

“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未来还会继续努力”首播的热烈反响,让陆萍十分欣慰。她表示,歌仔戏作为年轻的剧种,包容性很强,今后会尝试各种不同形式的创新,推动歌仔戏的多元发展。

剧照

【新闻多一点】

集美把珍贵“老手艺”送到百姓家门口

古色古香的园博苑,历史悠久历史的白虎岩、皇帝井,还有鳌园、老院子……细心的观众,在《顾靖尧与林湘君》剧中发现了不少熟悉的场景。没错,这部戏的大部分外景拍摄,都是在集美取景。其中,曲径通幽、回廊贯通而又充满浓郁古代传统气息的园博苑杏林书院成为主要取景地。此外,还到泉州、漳州一些著名景点取了景,如清源山等。

此剧“落户”集美且首播反响热烈,是集美区大力推进闽南戏曲文化的又一力证。近年来,集美区先后出台《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暂行办法》《集美区民间文艺团队扶持暂行办法》等,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

2016年起,集美区开展闽南戏曲进村居传习系列活动,把木偶戏、南音、布袋戏、歌仔戏(芗剧)、答嘴鼓、荷叶说唱等传统曲艺带到百姓家门口,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珍贵的“老手艺”,进一步丰富人文集美的文化内涵。此外,集美区推进闽南曲艺创作基地建设,并在辖区中小学设立10个闽南戏曲示范点,为青少年搭建学习地方戏曲的平台。

25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