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济公原型是谁(济公历史原型是谁)

时间:2022-08-19 08:19:08阅读:3870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相信这首歌很多人的耳熟能详。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济公都是通过游本昌老师主演的电视剧《济公》而认识到这个疯疯癫癫又不失智慧与善良的老和尚。济公身…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相信这首歌很多人的耳熟能详。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济公都是通过游本昌老师主演的电视剧《济公》而认识到这个疯疯癫癫又不失智慧与善良的老和尚。济公身上的那种洒脱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那么历史上济公是否存在,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事实上济公在历史上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但是他并没有像电视剧里面那样神通广大,而是一个有点疯癫的“凡僧”。济公的原名叫做李修缘,是南宋时期的得道高僧。他是今天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圆寂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

据南宋释居简的《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记载: “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孙,受辞(一作“度”) 于灵隐佛海禅师。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天台雁宕,康庐潜皖,题墨尤隽永。寒暑无完衣,予之寻付酒家保。寝食无定,勇为老病僧办药石。游族姓家,无故强之不往,与蜀僧祖觉大略相类。觉尤诙谐……,叟名道济,曰湖隐,曰方圆叟,皆时人称之。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死于净慈。”

通过这段记载可以得知,济公是个官宦家庭的子嗣,他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后来拜灵隐寺的慧远禅师为师,成为了一名和尚。成为和尚之后的济公不甘受佛门清规纪律管教,学起了魏晋南朝宋时期那些名士狂放不羁的作风,衣冠不整、酒肉皆食。但是疯疯癫癫的道济却又乐于助人、救死扶伤,为百姓所敬,可谓是佛门一道别致的风景。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作为叙述道济真实事迹的铭文,不仅把一个狂放不羁,嗜酒犯戒,却多才多艺,善良慈悲,有着一分真性情的济公展现在我们面前,也表明了这一时期内,济公还只是一个“凡僧”,没有我们所熟知的高超法力。

“凡僧”变“神僧”的第一步便是给予济公神仙的身份。《如净和尚语录》卷下之赞佛祖部分有赞“济颠”诗一首:“天台山里五百牛,跳出颠狂者一头,赛尽烟花瞒尽眼,尾巴狼藉转风流。”这里面的“天台山里五百牛”即有喻五百罗汉的意思,暗示着济公是罗汉转世。

有了罗汉转世的身份之后,济公便顺理成章的拥有了法力。在最初的传说当中,济公拥有着下火和咒语的能力。在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方外玄踪”当中记载着:“(济颠)为人诵经下火,累有果证。”《济颠语录》也有过济公6 次为死者下火,使亡灵得到超度并转世投胎的记录。

到了明清时期,济公不仅拥有下火跟咒语的能力。在《醉菩提》中,济公又多了挪移术、起死回生术等神通。关于挪移术最出名的故事当属“运木古井”,相传济公为了筹备重建寺院所需的木材,将四川的木材通过海上运到大殿前与海相通的“醒心井”。回生术最出名的故事则是“死鸽复生”,济公令已被吃掉的鸽子复活。

实际上,济公的原型并不是只有李修缘这一原型。据《花朝生笔记》云: “实则南宋初无是人,乃因六朝释宝志而为传者也。”根据《花朝生笔记》的说法,济公的原型应该是南朝宋时期的和尚释宝志,后人因为分不清南朝宋跟南宋,误以为两人为同一个人。

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有近现代学者黄天骥,他在在《评〈济公全传〉》指出了:“传说中的济公形象,虽以释宝志为原型,但又比原型生动得多,丰富得多,历史上一些古怪和尚颠疯头陀的行为,也被捏合在济公的形象里。”

实际上,学者黄天骥的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济公并不是指李修缘一人,他是许许多多不服世俗管教,渴望活得洒脱的僧人、名士的结合体。历史上,那些洒脱、狂放不羁,嗜酒犯戒的和尚共同化作了道济和尚、化作了济公。

济公真实存在过吗?

电视剧《济公》将一位嬉笑怒骂,行侠仗义的邋遢和尚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济公虽然衣衫褴褛、言语疯癫,但却常常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深受百姓的喜欢。电视剧中济公戏弄奸臣秦桧的情节更是让人大快人心、印象深刻,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济公是南宋人,将他说成是南宋僧人道济,俗家名字叫李修缘。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在南宋能够找到济公的历史原型吗?济公真实存在过吗?

清朝末年文人蒋瑞藻先生在《小说考证》中说:

“实则南宋初无是人,乃因六朝宋释宝志而伪传者也。”

也就是说,济公并不是南宋人,而是南北朝时的一位高僧,他认为人们把济公当做南宋人是人们的误解。

大名鼎鼎的济公即道济和尚,其原型是金陵高僧宝志,也有人将其称为“宝公”、“志公”。他是南北朝时期的健康(今南京)人。他七岁出家于钟山道林寺,终年78岁。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大多散见于《南史》中,在众多的记载中,他常被描述成神秘莫测的人物。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更是充满了灵异。

相传梁武帝在位时,宝志和尚曾作诗:

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

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

原来梁武帝38岁即位,83岁出家同泰寺,后同泰寺遭受大火,起火的日子正是4月14日。如此精准的预测,更让人们相信宝志有“未卜先知”的神奇能力了。天监十二年的一天,宝志将室内的金刚像搬出 并自言自语“菩萨将去”,第二天,宝志无疾而终。

宝志圆寂后,被厚葬于南京紫金山的独龙阜,墓前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绘的志公肖像,大诗人李白作有诗赞,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亲笔楷书。这三者合一的墓碑,被后人称为“三绝碑”。宝志在当时的名气之大,影响之深,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

宝志高僧生前死后都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吸引了民间以及诸多学者的注意力,也正是这样他的故事才得以代代流传,其中出现一些误差也是在所难免。

济公的出生地历来有争议,除了南京人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浙江天台人。作为民间传说中的济公故事,更是以浙江天台地区为中心,广泛的被认可和像全国传播,甚至传到海外。据调查,现存于浙江天台地区的济公传说有几百种,与济公相关的民俗风物也十分的丰富。2006年,浙江天台市向国家申请济公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通过。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