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为什么要火烧少林寺(冯玉祥火烧少林寺因果)
少林寺古时共经历过三次毁灭性的打击,第一次是北周时期“周武灭佛”,第二次是隋朝的“大业之火”,第三次则是唐末的“会昌灭法”。这三次都使得少林寺深受重创,但是,却都没有近代的这一次来的残酷。
1928年3月21日,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少林寺上方的天空,弥漫的浓烟中夹杂着经书的灰烬,少林寺中没有梵音唱响,有的只是木头被烧时的“噼啪”声响。
佛祖金身不在,众僧侣也难当那护法的金刚,千年的传承一夕之间化为灰烬,信仰的力量却未能抵过军阀的枪炮。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石友三的男人,又或者说,是他背后的主子冯玉祥。
石友三
那么,石友三为何要火烧少林寺,冯玉祥又为何要“毁佛”呢?
都说出家之人最讲究“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应该是不被凡尘俗世所扰的。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生逢乱世之时,鲜少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这是时代造就的无奈,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却不尽相同。
虽说,当年少林寺十三僧人也救了李世民,但是,那毕竟是出于善心所做的善举。
因此,当时的少林寺众僧受了福报,香火鼎盛之至新的动乱来临。但是,若是出于自保而站队,这便是佛心蒙尘,难以令人苟同。
而这,与少林寺遭受大火之灾,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毕竟,当时的少林寺主持妙兴方丈,做出的决定可不算明智。
民国时期,各方军阀混战,百姓们原以为大清亡了便能天下太平的心愿落了空,可以说是刚出虎穴又入龙潭。这是我国近代史上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独善其身。
香火鼎盛的少林寺在此时也被卷进了其中,本就在清末遭受过打击的少林寺,还未全然缓过神来,便又卷进了更为艰难的处境当中。
因为,此时有一个名叫冯玉祥的军阀,他对于佛家的态度向来十分不友好。
眼看着周遭总有寺庙和僧侣遭殃,妙兴方丈为少林寺的未来犯起了愁。虽说传承了千年的少林寺,总是能够在灾难之后涅槃重生,但是,若是能够有一个万全之法,岂不快哉?
于是,妙兴方丈做了一个相当不明智,也违背佛门的决定,他带着少林寺众僧人,投靠了大军阀吴佩孚。
冯玉祥
这样的举动意味着,这少林寺再也不是佛门修行之地,而是军阀吴佩孚的一个战略据点。
而这样的决定并没有给少林寺带来庇护,麻烦反倒比从前更多了起来。军阀混战之时向来不留情面,饶是你是佛门中人,既然投到了我的门下,也必须给我发挥作用。
少林寺众僧只能放下佛经拿起屠刀,妙兴方丈已经被吴佩孚任命为团长,其余的僧人自然也就成了僧兵。
原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是吴佩孚却未曾让他们如愿,反倒命令他们参与到战争之中。
而这,也成为了少林寺悲剧的开端。
众僧兵被指挥着与冯玉祥部下的石友三作战,少林寺武术天下闻名,这一战打得较为吃力,石友三的怒气值也不住地上涨。眼看着彼此伤亡都不少,石友三决定直接给少林寺众僧来上致命一击。
石友三原想着出上一口恶气,没想到,少林寺竟然变成了吴佩孚手下樊钟秀的司令部。石友三与樊钟秀的部队正面遭遇,本就憋着一口恶气,这下打起来便更是不管不顾了。
石友三终究还是技高一筹,而少林寺在樊钟秀落败后,则成了石友三的泄愤之地。一
声令下,千年古刹陷入火海之中,看着庙堂倾倒,经文成为飞灰,石友三只觉得浑身畅快。
浑身戾气的石友三是不信神佛的,在他看来,既然少林寺已经投入了吴佩孚门下,那么便应该毁之而后快。
大火起的极为迅猛,天王殿、大雄殿、阎王殿、龙王殿、六祖等大殿,无一幸免,全部在大火中毁坏殆尽。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国内引起了掀然大波,得知了消息的国外,也感到大为震惊。
这种公然亵渎神灵,毁坏千年古刹的行为遭到了各界的声讨,但是,一切已经于事无补,少林寺被烧毁已成定局。
因为冯玉祥是一个更为猖狂,且有多次毁佛前科的人,许多人质疑,石友三烧毁少林寺一事,是冯玉祥在背后下达的命令。
对于这些质疑,却并没有找到实质性的证据。但是,从之前冯玉祥的所作所为来看,无论是否是其指使石友三做出这样的行径,少林寺被毁都与他存在着关联。
冯玉祥是近代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一个人,说他是好人,他也有着累累罪行,但若说他是坏人,后期的时候,他又是一个坚定的民主战士。
因此,至于冯玉祥的品性,这里不做评说,我们只是单独讨论他的“毁佛”之举。
众所周知,佛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自从两汉之时佛教传入我国,便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封建王朝时期,绝大多数统治者都是秉承着儒佛并施的政治手段。
因此,我国信仰佛教的民众是具有着庞大的基数的。许多人通过信仰寄托情思,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开辟出一片净土。
因此,即便是数千年过去,神州大地几经动荡,佛教依然屹立不倒。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有着庞大信仰人群,并且意义非凡的宗教,冯玉祥为何又是横看竖看得不顺眼,非要除之而后快呢?
要知道,冯玉祥一生一共烧杀抢掠了400多所寺庙,而如此疯狂的行径背后,究竟有何原因呢?
首先,冯玉祥所处的年代并非太平盛世,所以,许多事情都与从前有所不同。尽管当时大多数佛门中人都被乱世所扰,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暗中站队。
是的,乱世之时的寺庙,大多都能收到较之寻常更多的香火钱。这是因为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为自己找到一个精神出口,而信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许多人会前往寺庙烧香拜佛,为自己和家人求一个心安。拜佛的人多了,香火钱自然也多了,如此一来,看起来与世无争的寺庙,便成为了一个明晃晃的钱袋。
如此一来,便会有各种势力暗中操作,想要与佛门联手,得到相当丰厚的资金援助和人力援助。而上文就有提到,当时的少林寺主次妙兴方丈,便在这种情形之下选择了站队吴佩孚。
而传承千年的古刹尚且有如此操作,其余的寺庙中,自然也有行径相同的存在。而令人十分痛心的是,有些打着佛门中人旗号的人,竟然里通外国,暗中勾结日本等侵略者。
这是一段黑暗的历史,意志不坚定的人总是会做出有悖人性和信仰的选择。尽管所有人都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上,即便是佛门中人,也总有些鱼目混珠之徒,令佛门蒙羞。
而冯玉祥作为一介军阀,又是一个受过西式教育,信仰基督教的人,对于佛教本身就不大恭敬。
再加之当时佛门中有人出来站队,为冯玉祥的敌人送去援助,这便更引起了冯玉祥的不满。
而冯玉祥准备入主中原之时,也想过要当地佛寺为自己的军队提供钱财,重点对象就是当时的河南首刹开封相国寺。
但是,相国寺的方丈并没有像他想的一般,那么的“识时务”,毫不留情面地拒绝了他的要求。
这使得冯玉祥怒火中烧,于是,便有了冯玉祥怒毁相国寺,将相国寺改为中山市场的事情出现。
冯玉祥的这一手杀鸡儆猴,当真是起了效果,这也导致河南当地的寺庙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殃。
彼时的冯玉祥势头正盛,想要巴结他的人不在少数。都是一些墙头的迎风草,眼看着冯玉祥声势浩大的毁寺灭佛,自然以为找到了向冯玉祥表忠心的好办法。
于是,河南当地的官商富贾开始积极响应冯玉祥的所作所为,河南境内自此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毁佛行动”。
那些佛门中避世修行的僧人也未能幸免于难,这是一场无差别的攻击,只要是与佛有关,便很难得到善终。
而石友三本就是个被评作“五姓家奴”的无耻小人,他的顶头上司如此不待见佛教,自己又刚好有机会毁了少林寺,所以,无论冯玉祥是否暗中下了命令,石友三都会毁了少林寺,以此来向冯玉祥表忠心。
而有人会说,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或许,是为了立威,又或许,是为了不让其他人占上寺庙的便宜,而抢来的钱财,不也是实打实的好处吗?
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若是能够全须全尾地存活,才当真是个奇迹。覆巢之下难有完卵,少林寺便是应了时代的浩劫,遭了一场劫难。
但是,这不是少林寺第一次遭受毁灭,古时的几经起落都未能阻止少林寺的涅槃重生。每一次毁灭之后,少林寺都会以更加完美的姿态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周武灭佛,没有禁得了佛教的流传,少林寺依然在之后香火鼎盛。大业之火,烧不尽佛法无边,机缘巧合之下,因为救了李世民的善举,少林寺又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刹。而之后的会昌灭法,也未灭得了佛教的薪火相传。
因此,即便因为诸多历史因素,少林寺于1928年被付之一炬,5480卷藏经化为灰烬,无数佛家圣物毁之一旦,也依然不会彻底毁灭了少林寺。
于少林寺而言,这只是一场劫数,只待时机成熟,便又会迎来新生。
而少林寺只需要静静地等待,等天下太平,等盛世重现。终于,少林寺等到了这一天!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一直立志于为历史中的一切善后,令文明重现,这其中便包括少林寺。
1982年,由于少林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在佛学界的深远意义,国家开始了针对少林寺重建的工程。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重建工作,所耗物资和人力不计其数,但是,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作为我国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少林寺以其特有的魅力,向世界展示着泱泱大国原本的气度。
山门矗立,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方丈室、立雪亭、西方圣人殿等诸多大殿建起,嵩山少林寺建筑群成了我国佛学的代表地之一。
在这里,没有民族之分,凡是来到少林寺的,无论是游客还是信徒,无论是国人还是国际友人,都能在佛香萦绕间感受到一分属于自己的大自在。
而“少林功夫”更是响彻全球,令无数国际友人痴迷。
这便是文化的魅力,它可以轻易的敲开一道道满是隔阂和偏见的门,大方的告诉世人,信仰的力量不会因为任何灾殃而断绝,只要足够坚持,便能迎来更好的明天。
如今,嵩山少林寺不仅是河南省的地标性建筑群,更是国家认证的5A级旅游景点。作为我国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少林寺从来不缺少游客和信徒。
即便历经了千年岁月,遭遇了几次毁灭性打击,如今的少林寺依然看不出半分从前的伤痕。
因为,如今的祖国已然是太平盛世,它张开了无形的手臂,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亿万子民护在了身下。
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盛世长存,信仰不灭!
电影电视剧中火烧少林寺有历史依据么?
少林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建于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建立之后,也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而几经磨难。
据资料记载,北周武帝时期,佛徒僧众人数有二百万,寺院三万余所,占当时人口的十五分之一。当时全国大汗,僧徒趁机放高利贷,侵占农田,即不劳而获,又可逃避租税力役,严重者甚至造反反抗朝廷。武帝崇信儒家,看到僧徒即将为害,就于574年"初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在这场毁佛运动中,少林寺也没能幸免,佛像被毁,寺僧被勒令还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少林寺的毁灭性打击。
到了隋文帝时期,由于他信奉佛教,各地寺庙重新兴盛起来。而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由于“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对少林寺关爱有加,更是大加赏赐,使得少林寺名扬天下,成为天下第一名刹。据资料记载,唐宋年间,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多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多人,这也成了少林寺最辉煌的时期。
少林寺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虽经过了岁月的侵袭,但总体完整,一直到民国初期。电影《新少林寺》也基本根据历史资料改变,当时的少林寺已经衰败,僧徒仅仅有200余人,不及唐朝鼎盛时的十分之一,可以说僧徒生活很艰难了。
1928年春天,北伐战争时期,军阀吴佩孚手下将领樊钟秀由于早年在少林寺学过武术,就把司令部设在少林寺,与冯玉祥部下石友三展开激战。由于少林寺的武僧参加了对石友三的战争,在击败樊钟秀后,石友三对少林寺展开了报复,在3月5日烧毁了法堂。第二天,冯玉祥部将苏明启命军士点燃煤油,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全部点燃,至此,这座千年古寺所有建筑基本焚毁贻尽。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遵从少林寺僧众意见,修建了禅堂,并把藏经阁列为重点保护单位。1982年以后,少林寺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先后修复了以山门、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方丈室、立雪亭、西方圣人殿等建筑,基本恢复了少林寺原来的面貌。2010年,少林寺古建筑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林寺也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少林武术为载体,将少林寺推向国外,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从而使得少林寺的影响力享誉全球。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