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电影五朵金花(1959年五朵金花电影)
1959年的中国建国刚好十年,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世界各国都希望能了解中国。电影《五朵金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而且不辱使命,在46个国家公开上映,而且获得了亚非国际电影节大奖。这部影片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风貌。
第一、整部影片中没有一个坏人,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故事情节是靠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来推动的。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在男主角阿鹏和副社长金花的情感发展变化上。这对于文艺作品的创作来说是一种突破。因为大多数作品中,都会把矛盾冲突放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上,甚至要爱恨交加,不见红都不算完事。总要以好人的胜利坏人的失败来当结局,或者英雄牺牲美名永存。
这部没有一个坏人的影片,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指示下完成的。
第二、影片中人人都在劳动创造,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虽然也有矛盾,但只是工作方法上的分歧。副社长金花始终把社里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当爷爷提醒她,爱人阿鹏可能因为误会而变心时,她虽然内心焦虑,却坚定地说:“我怎么能放下社里的工作不管,去忙这些?”
“五朵金花”个个都是劳动能手,阿鹏在遇到他们的时候,也是在劳动中,第一个金花在捞海肥,第二个金花在给母牛接生,第三个金花在找矿石炼铁,只有叫金花的拖拉机手正在举行婚礼。而女主角金花是公社的副社长,在故事中始终是在忙着工作。虽然年轻却指挥调度有方,能很快地解决社员们提出的困难。
第三、剧中每个人都对爱情忠贞而慎重。阿鹏与金花初次相识就一见钟情,因为金花看到阿鹏热心助人,修好了她们的马车,而且技术娴熟,又在赛马中夺冠,是“德艺双馨”的好青年,金花爱心萌动,以绣花荷包相赠,向阿鹏表达了好感。因为“管闲事老爹”不合时宜的出现,金花含羞离开闹市,直到阿鹏在蝴蝶泉边找到金花。两人在情歌对唱中表露两心相悦,同时又表达了要考验爱情的态度。
金花在歌中表露“燕子衔泥为做窝,有心无心口难说。相交要学长流水,朝露哥莫学。”
阿鹏回应:“祖传三代是铁匠,炼得好钢锈不生,哥心似钢最坚贞,妹莫错看人。送把钢刀佩妹身,钢刀就是好见证,苍山雪化洱海干,难折好钢刃。”
金花回答:“橄榄好吃回味甜,打开青苔喝山泉。山盟海誓先莫讲,相会待明年。明年花开蝴蝶飞,阿哥有心再来会。苍山角下有金花,金花是阿妹。”
整个故事就围绕着阿鹏找金花而展开。而故事的核心和矛盾的中心就是爱情的专一与忠贞。虽然产生些误会与烦恼,最后一一化解。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金花是有判断力的,她对爷爷说:“既然他能从剑川来找我,就不会轻易变心。”她态度坚定地表示:“如果他这么容易变心,这样的人我不爱。”
第四、剧中人物多次体现“助人为乐”“热情待客”的优良品质。阿鹏在剧中的表现最为突出:
1.帮助金花修马车而不惜耽误赛马,
2.帮助姑娘们打捞掉在海里的镰刀。
3.帮助金花的爷爷捡回掉入山崖的草药。
5.主动帮忙寻找走失的三个姑娘。
6.帮助炼铁厂炼出了钢铁。
除了助人为乐,阿鹏在感情上也表现出了良好的修养。他误以为金花与别人结婚的时候,他说:“放心吧,我不会闹事的。她已经和别人结婚了,我不会打扰他们的幸福。”
那位爱管闲事的老爹也是想把事情做好的,还正义感满满地要为阿鹏出头,教训变心的姑娘。
第五、男女主角都有震撼人心的特写镜头。看似情节平淡,但人物内心的波澜表现得淋漓尽致。金花每次听到阿鹏的消息时,都有镜头特写,有时候是惊喜,有时候是忧虑,有时候是焦灼,有时候是羞涩。尤其是向管闲事的老叔打探阿鹏的消息,已经用央求的口吻,表达了她渴望见到阿鹏的迫切心情。
在遇到与阿鹏相关的人的时候,也是心情起伏,这些微妙的心理变化被杨丽坤演绎得非常传神。
阿鹏在畜牧场唱山歌的时候,因为认错了人,被屋里的金花一顿奚落。阿鹏以为金花变心,其复杂心情也从面部表情和山歌中表现了出来。
在拖拉机手的婚礼上,阿鹏误以为爱人金花与别人结婚了,他痛苦地捂住了脸。这一切都是从人物的心理活动上表现出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内心的波澜起伏。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涛骇浪,却于平凡中震撼人心。现实中,我们不也是这样的吗?
这部在当时海外发行破纪录的中国影片,把欣欣向荣、团结奋进的新中国向全世界展示出来。也展示出中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美好的情愫。埃及总统要把奖项亲手颁发给美丽能干的副社长金花,主演金花的杨丽坤陪同周恩来总理应邀出访。当时的杨丽坤只有十七岁。
影片内容向观众展示了美好的一面,显然当时的中国社会绝不仅仅有美好。作为一部影片来说,也不一定要展示出社会的全貌。展示全貌是所有文艺作品累加起来要达到的效果。《五朵金花》就是一部“家丑不外扬”的电影,非常适合向外界宣传新中国的形象。影片一开头就有场面宏大的歌舞场面,姑娘们唱着:全族人民齐欢聚,唱歌跳舞做买卖。”一片繁荣景象。
影片的最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五朵金花在三月街这天聚齐了,他们都有自己的爱人,一起祝愿阿鹏和金花白头到老永相爱。
《五朵金花》获得的是“亚非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而欧洲和美洲是不会为这部影片颁奖的。他们选择性地失明,也没有福气看这么美的电影,这是他们的损失和遗憾。还是《红高粱》这种辣眼睛的电影合他们的心意。
影片中的音乐由作曲家雷振邦创作。这部影片取得的巨大成功,在影片中加入情歌对唱给雷振邦很大的启发。为音乐舞蹈电影的创作打下了基础,随后又有了电影《阿诗玛》和《刘三姐》的创作,都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
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黄梅戏五朵金花,你还记得她们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梅戏“五朵金花”红遍全国,她们是马兰、吴琼、杨俊、吴亚玲、袁枚。那一年,同班同学的她们刚刚毕业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都是十七八的年纪,正值青春花开。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曾经同一个起点,在经过一个个十字路口后,她们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如同我们每一个人。
所谓“高”,马兰是黄梅戏第二代代表人物、“五朵金花”之首,地位高、艺品高、人品高,是一位难得的“三高”型表演艺术家。
她是真正的大明星,黄梅戏作品,《龙女》《无事生非》《风尘女画家》《红楼梦》《梁祝》等部部叫好自不必说;黄梅戏之外,84年央视春晚的精彩亮相、86版《西游记》殷温娇的惊鸿一瞥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她是国内既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又囊括了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的唯一人,她典雅大气的外表、清丽圆润的唱腔、自然灵气的表演风格赢得了无数戏迷的喜爱,简直可以说是“黄梅戏之光”。
但人红是非多,九十年代末马兰选择远离世事纷争,离开了黄梅戏舞台,或许她也有过委屈不甘,但一贯淡然低调的她很快看淡:放下鲜花、掌声与荣誉,会让我走的更快更远。
现在马兰与丈夫余秋雨一起定居上海,在上海戏剧学院任职,每次在媒体的照片中看到她都是千帆过尽的淡定从容。相信她已寻找到内心的平静满足,但留给戏迷的却是永远的遗憾与怀念。
“实力派”吴琼吴琼是公认的“金嗓子”,甚至被认为是黄梅戏有史以来嗓子最好的演员,一出道就被封为“小严凤英”。
从黄梅戏演员到转战流行歌坛,再回归黄梅戏舞台重创辉煌,她应该是五朵金花中经历最曲折丰富的了。
吴琼有实力有闯劲,敢想敢做,当年省黄力捧马兰,看不到出路的她毅然离开安徽到北京发展,成为与你我一样的“北漂族”。
闯荡歌坛十年,最有价值大概就是自己策划导演主演的百集黄梅戏系列片《戏缘》,最大收获大概就是拍MV认识了丈夫阮巡,每次大家提到还是会说“唱黄梅戏的那个吴琼”。
于是吴琼干脆又回到黄梅戏舞台,阔别十年,还是那把“金嗓子”,反而唱得更好了,戏迷再次热情接纳了她。
这些年吴琼屡创新作,《红罗帕》《贵妇还乡》《严凤英》《江姐》《太白醉》……无不展现了她超强的演唱实力,也让戏迷听得过瘾。
真的很庆幸,在歌坛受挫的吴琼没有被打倒,没有嫁做人妇退居幕后,要不现在的黄梅戏舞台会更加暗淡。
“奋斗者”杨俊杨俊长得漂亮,又是学霸,在校时受到老师与同学欢迎,毕业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进入安徽省黄,完全是“天之骄女”路线。
结果省黄全力捧马兰,这让曾经的“骄女”非常不是滋味。好在是金子总会发光,她被大导演看中拍电影、拍电视,还在86版《西游记》中演白骨精幻化出的村姑,似乎不走黄梅戏这条道,也能混得风生水起。
好在此时找她拍摄黄梅戏电影《孟姜女》,又将她拉回了黄梅戏阵营。但安徽省黄有马兰在,还是没有出头机会啊,自信又好强的杨俊可不愿甘居人后,到了湖北黄冈白手起家创建黄梅戏剧团,一干就是20年,终于打造出一个有模有样的黄梅戏团队。
任职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本来可以就这样躺在功劳簿上了,但杨俊没有停步于此,她希望湖北黄梅戏有更大更高发展,于是辞去院长一职,来到湖北政治文化中心武汉再次白手起家。
杨俊现任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创作的《妹娃要过河》被誉为湖北黄梅戏的里程碑,带出的徒弟程丞33岁就摘得戏剧梅花奖…她选择了黄梅戏,并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奋斗,也水到渠成地成就了如今的事业。
吴亚玲,当年在《龙女》中饰演马兰的丫环珍姑一角,长相靓丽可人声音清脆娇嫩,也是大放异彩受到很多戏迷喜爱。
不过她却在名噪一时之际选择了回家生娃,连87版《红楼梦》的邀约都推掉了。虽然后来复出也创作了很多黄梅戏作品,但奇怪的是嗓音大不如从前,不知是否受生娃影响?
不过求仁得仁,她与丈夫蒋建国的伉俪情深一直为圈内所称道,也是五朵金花中唯一有自己孩子的,关于这一点,吴琼与杨俊曾多次实名表示羡慕。
人生也不一定非得事业有成才叫成功,家庭美满幸福也是一种成功。
“黄梅无缘”袁枚袁枚虽名列黄梅戏“五朵金花”,但她最广为人知的荧幕形象应该是《红楼梦》里花袭人了。袭人的判词是“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放在袁枚身上再合适不过,只不过是“谁知黄梅无缘”。
袁枚只在安徽省黄剧团呆了三年,就进了《红楼梦》剧组,饰演的“花袭人”受到专家高度认可。此时黄梅戏圈是马兰如日中天,连实力很强的吴琼、杨俊都在二线等着,又哪里有自己的位置呢?
于是袁枚选择了南下到广东电视台,正式转型为一名电视演员,演过《情满珠江》《公关小姐》等电视剧,后来又转做电视制片人,完全退居幕后,拥有另一番精彩。
不同的性格,选择了不同的人生,或许曲折,或许平淡,重要的是,开心幸福就好。作为一名黄梅戏戏迷,唯有衷心感谢她们创作过的精彩作品,祝福她们一切都好。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