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若初见时(人生如若初见小说免费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朋友借给的书,拿给我的时候他说:小心别把自己看进去了,带着坏笑的表情。
导致我看这本书的时候,都是带着一颗忐忑的心情,心和神经都是绷紧的,又想看又怕的那一种。
一直以来我对鬼魂意识是不太敏感的,不信但并不表示排斥,每种信仰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或者说每个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段我不敢自己睡觉,需要有人陪在身边才能踏实地睡。随着什么量子、黑洞、物质、非物质的出现慢慢放松。
读到这本书接近尾声的时候,出现了:人生如若初见,我的心开始慢慢地平静下来了。
知道一些知识,就开始钻牛角尖,对现有一些科学结论各种推翻,认为自己的推理才是合理的是对的,各种虚无缥缈的天马行空的幻想,得出一些结论,(却无法证实)认为一定是真理。(当然,现在没有办法证实这些是非对错,我们应该尊重它的存在。)对科学理论有一颗怀疑和探索的心固然是好事,这样才能可以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但是,不应该只停留在幻想和空想,甚至严重到影响到心理健康或危害到身边人。如果能够把对知识的探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岂不是更接地气呢。
说到应用让我想到了富兰克林,他是实用主义者的代表,一生有过很多个发明,如:火炉、导尿管、莱顿瓶、著名的风筝实验(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富兰克林在年轻的时候,因对知识的好奇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使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对某些方面开始投入研究,对科学的研究的兴趣最初只是单纯出于好奇和探明究竟时的快感。在研究的过程中他才逐渐意识到:如果不能致用,科学还有什么意义。
持续思考中……人生如若初见。
人生会有如若初见的感觉吗?你在什么时候会有这种感觉?
这七个字我一直喜欢,却不知为何喜欢。有个可爱的小伙伴就起了这样诗情画意的网名,与他才情有关吧,并未细细调侃。可我以为开了头就会有很多很多的话可说,当手指真正摸上了键盘,却发现不知该从哪儿说起。人生若只如初见,念着有些许诗意,连想想也觉着美好,但细细揣测,却发现字里行间无不透着几份懊恼、几许无奈和几多遗憾。想必说出这句话的人,初见一定是极美的,而此后一定是不堪的,所以才有了前后的比较,才会用了恨恨的心境作出此番总结。不得不承认,世间许多人与事,美得都是开端,而结局往往令人叹惜扼腕。
初见时,美的是相遇的机缘。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从身边擦肩而过的面孔无数,却与你,彼此一个眼神的交汇,就能心神悸动,仿佛前生约定。初见的心情是快乐的、美妙的、期盼的、躲闪的,是一场最美丽的追逐游戏。想看、想说、想见,却还要故意保持初见的矜持,时时要将最佳的状态展现出来,拼命掩藏一颗焦急的心。那初见的美便渐生于这份日积月累的期盼和等待之中,即便藏于心底的爱无关对方,于自己也是美的绚烂。
相爱容易,相处却难。太理想化的爱情往往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开始越是美丽,结局就越是不堪,希望越是绚烂,失望就越是惨淡。儿时读童话故事王子和公主历经磨难总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却从未想过要探究他们此后的日子,想必连作者本人也没有勇气去想象和写作。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完美的爱情只存在于童话故事,而童话只能是童话,故事也只能是故事,童话故事永远不会和现实有任何关系。若是怀着对童话的梦想来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结局一定是伤的不轻。李敖和胡茵梦皆为才情俱佳的人,且郎才女貌,情事一度广传为佳话,为了与她结合,他甚至可以放弃一切,却在婚后实在看不得她坐在马桶上便秘的样子,直至分手为敌最终形同陌路。人生若是只如初见,相信爱情定能永恒,可光阴不能定格,爱情不能冷藏,当一切物逝人非,当初见的感觉已不在,是否还能够坚守初见时的承诺,摒弃一切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幻想,实实在在地相濡以沫,在柴米油盐、养儿育女的琐碎中一起走到人生的尽头?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是一种理想的爱情状态,也是一种逃避的人生态度。若是见了、爱了、决定了,便要有信心和勇气去接受由此而来的一切,慢慢学会用心感受藏于平凡之中的幸福与快乐,千万不要让自己在日日短去的生命里,有任何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机会。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