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跨过鸭绿江走进真实的战争现场「电影跨过鸭绿江走进真实的战争现场」
作者:王永利
故事片《跨过鸭绿江》以全景式、史诗般的画面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并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视角,回顾了战争中的一幕幕往事,对细节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
一场持续了2年9个月的战争,要想将其浓缩成一部2个半小时的电影,并非易事。与同类型题材电影不同的是,电影《跨过鸭绿江》带领观众走进了真实的英雄、真实的战场,仿佛把人带回了历史的现场,具有极强的解密感、真实性。影片展现了真实震撼的战争场面,以及战火硝烟中“最可爱的人”的惊天壮举。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战火燃烧的土地,迎击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敌人。他们以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在力量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最终取得了胜利。
战争艺术的高低往往以两个极端呈现——战役进攻和战略撤退。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汉城大捷”,战役目标完成,歼敌计划扑空。彭德怀力排众议,决定各部队回撤,补充修整。毛泽东同志在分析研判之后也同意了这一决定。就在我军回撤之际,李奇微突然率联军展开全线反攻,使得两军又开始了一次新的较量。李奇微派精锐特遣队,攻击了铁原这个我后方供给枢纽,妄图复制“仁川登陆”伟绩,一举结束朝鲜战争。但是,彭德怀洞察先机,很快预判到这一险恶意图,命令在铁原附近的63军,命其死守。63军将士化整为零,顽强迟滞敌人进攻13天,为主力部队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精明缜密的李奇微与更加有勇有谋的彭德怀,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战争传奇。
武器或许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但是影片清晰地告诉观众,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跨过鸭绿江》以历史纵深、国际视野、美学品格、史诗风范、展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展示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反抗侵略的伟大壮举,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大国地位。(王永利)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跨过鸭绿江》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
《跨过鸭绿江》主要讲述的就是志愿军们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故事,该影片完美的还原志愿军在艰苦环境下坚持作战的史实。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依旧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守护着我们的国家,而这部电影也是还原了真正的历史事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可以更好的去了解当初的那段历史,所以在电影上映之后,我个人是比较推荐大家去影院观看行返唤的。之所以会拍摄这样子的一部影片,自然是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年的那段历史,同时也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更加珍惜我们当下拥有的这一切。要知道我们之所以能够过上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就是因为有那些历史先辈们的付出,正是因为这些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和平,所以我们才能够过上如此安稳的生活。实际上,《跨过鸭绿江》的热度还是比较高的,这部影片的性质和《长津湖》是差不多的,都是以影片的方式向这些英雄先辈们致敬。
在1950年的6月份,朝鲜战争正式爆发,当时的美国第七舰队也是进入了台湾海峡。在大形势的逼迫下,志愿军成立了指挥部,当时我们志愿军的主要战略思想就是打穿插,打分割包围。在彭元帅的带领之下,虽然战事比较的艰难,但最终我们的志愿军还是打过了三八线,并且占领了汉城。后来的李奇威临危受命,在新的战争态势之下,双方也是开始了比较漫长档凯的谈判。
实际上整个影片就是围绕着这样子的一个大背世明景展开的,一直到1953年的7月27日,双方才正式停战。毫无疑问,在这场战争当中,中国志愿军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跨过鸭绿江电影
电影版《跨过鸭绿江》12月17日上映,尽管宴雀掘和同名电视剧是套拍,但在影片结构上有新意,在两个半小时的篇幅里全景式重现抗美援朝战争,影片中有三大亮点值得肯定,但还有不少细节有待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美军别有用心地派飞机“误炸”安东市区,造成无辜百姓伤亡。形势所迫,愤怒的新中国领导人下了亮剑的决心。10月25日,志愿军指晌核挥部成立。彭德怀和邓华等人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打突然、打穿插、打分割包围的计策。
由于麦克阿瑟的轻敌,虽然战事艰难,但志愿军将士勇锐顽强,势如破竹,打过了三八线占领了汉城。李奇微临危受命,志愿军面前出现了一个更狡猾,能力更强大的对手。新的战争态势下,双方开始漫长的谈判。
经历了无数个惨烈的坑道争夺战后,1953年7月27日,正式停战。毛泽东主席的英明决策令中国打出了民族尊严,打出了新数十年的和平,更打出了一个世界的新格局。
影片结构上采用了倒叙手法。
从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说起,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回忆,这个叙事手法很有新意,而且彭德怀从1950年10月8日被任命岁孝为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一直到1954年9月离任。
虽然期间两度因病回国治疗,而由陈赓、邓华代理司令员,但三年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司令员说起来都是彭德怀,运动战阶段的第一到第五次战役,以及阵地战阶段的金城战役也都是彭德怀亲自指挥的,最后在停战协议上代表志愿军签字的也是彭德怀,所以彭德怀是最有资格来做这个讲述人,这也比旁白要更有历史代入感。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