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wto改革的主张「开放与变革丨吴心意图抛弃WTO美国是出于打压中国的战略考量」
方嫣然
2021-12-10 11:3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特别是最近几年,代表多边贸易体制的WTO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上诉机构陷入瘫痪,以美国为首的个别国家,采取一些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极大损害了WTO体制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回溯历史,美国正是当初推动WTO建立的重要推手,而如今削弱、甚至“瘫痪”WTO的,也正是美国。对于美国这种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参加《开放与变革中国“入世”20周年系列圆桌会》第三集“变革与担当”节目录制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点出了其中的“玄机”。
吴心伯说,美国对于WTO,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管是当初推动WTO成立,还是现在让这个机构边缘化甚至“瘫痪”,背后都离不开“利益”二字,这里面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
吴心伯指出,当年美国希望通过WTO这个机制,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为美国商品和服务打开世界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这也是当年美国支持中国“入世”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非常快,经济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中国“入世”当年,经济总量排世界第六,十年后到了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升世界第二,这种差距的缩小,让美国越发感到“紧张”。
随着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他们宁可“抛弃”WTO也要打压中国。吴心伯表示,其实WTO成立后,美国也获益良多:以争端解决机制为例,美国在里面多数是获胜的;而在贸易方面,中国“入世”后,也给美国创造了大量出口机会。但对美国来说,为了维持霸权地位,宁可将WTO机制边缘化,甚至把它废掉,总的来说,是出于战略考量。
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错过了多少贤能之才?
这个问题有错误,魏国是存在于战国时代,春秋时代并没有魏国。魏国是战国初期第一强国,后来不断衰落,究其原因,是人才问题。可以说,魏国从人才输入国,变为人才流失国,导致其国力不断下坠。那么,魏国错过多少贤能之才呢?以下我只罗列几个重要的人:
魏国的强大,得益于魏文侯广揽人才,然而魏文侯去世后,魏国开始留不住人才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人就是吴起。吴起在镇守西河期间,屡挫秦军,从未败绩。由于功劳太大,吴起遭到宰相公叔的妒忌,设计逼走吴起。最后,吴起去了楚国,帮助楚悼王变法。在吴起出走的这年,魏师第一次被秦军击败了。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得到魏相公叔痤的重用。公叔痤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希望他把政事交给商鞅治理。然而,魏惠王肉眼凡胎,对名不经传的商鞅不屑一顾,商鞅终于离开魏国去了秦国。秦孝公以商鞅主持变法,这是中国历史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也是确立秦国强权的关键一步。魏惠王失了商鞅,最终魏国成为秦国屠刀下的羔羊,可谓报应。
张仪本是魏国人,是鬼谷子的弟子,但是在魏国却得不到赏识,最后跟商鞅一样,去了秦国。张仪对秦国的贡献,仅次于商鞅。商鞅是变革秦之内政,而张仪的成就则在外交。他鼓砍连横外交,以拆散东方诸侯的合纵运动,瓦解东方联盟。他多次以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东方诸侯君主,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为秦国雄视天下立下大功。
范雎同样的魏国人,他在魏国比商鞅、张仪混得更惨,商鞅、张仪只是不受赏识重用,而范雎则被怀疑私通外国,差点被活活打死。捡回一条小命后,他逃到秦国,凭着自己坚韧的意志与复仇的决心,逐渐得到秦昭王的信任。他扳倒了魏冉等秦国权臣,跃居秦国宰相。范雎执政期间,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长平之战打垮赵国,从此之后,秦国再也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