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哭丧「替人哭丧的女人震撼世界影坛这禁片撕烂了封建陋习的遮羞布」

时间:2023-05-19 06:30:36阅读:829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丧事与葬礼一直是忌讳的话题。我们很少谈论它,但它却是每个生命体的最终目的地。我们总是避免提及这个有些沉重且哀伤的话题,但现实却又无法回避。也因此,葬礼文化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也是每…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丧事与葬礼一直是忌讳的话题。

我们很少谈论它,但它却是每个生命体的最终目的地。

我们总是避免提及这个有些沉重且哀伤的话题,但现实却又无法回避。

也因此,葬礼文化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也是每一个民族不能缺少的文化。

在我国的丧葬文化中,有源自周礼的“哭丧”。

这本来是生者对逝者哀思缅怀的情感发泄,却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成为一桩陋习。

1993年,陈佩斯拍摄了电影《孝子贤孙伺候着》,片中有一幕极为讽刺:

葬礼上哀乐一响,所有人都哭得很伤心。

可当饭菜上桌,原本哭丧的人立刻擦干眼泪,上桌大快朵颐。

而在很多地区,至今仍保持着一些落后的丧葬习俗,比如:请人上门哭丧。

不仅家人要哭,还需要请专门哭丧的女人们来哭,哭得越悲惨越好,才能显得孝顺。

2002年,有部国产电影《哭泣的女人》曾经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影片就将视角对准了一位专门替人哭丧的女人,片中女主角廖琴荣获最佳女演员特别贡献奖,这是迄今中国女演员在戛纳电影节获得的唯一殊荣。

然而影片却至今无法上映,原因不说自明,不外乎题材尖锐尺度生猛。

本期「被遗忘的国产佳片」,就来说说这部19年前的国产电影——

《哭泣的女人》

Cry Woman

电影拍摄于2002年,虽然海报土的掉渣,但却不妨碍影片的内涵与价值。

导演刘冰鉴,毕业于北电摄影系,上学时就参与过《小城旧事》等电影的拍摄。

90年代,刘冰鉴成为一名导演,和贾樟柯、王小帅等同辈一样被叫做:第六代导演。

1995年,刘冰鉴执导了处女作《砚床》,便斩获了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自此在内地影坛声名鹊起,之后的《男男女女》又获得了洛迦诺电影节费比西奖,可以说起点非常之高。

这部《哭泣的女人》是刘冰鉴第三部导演长片,本片也是他职业生涯的创作高峰。

和前两部作品一样,电影同样秉持着一种温暖与写实并重的纪实风格,以近乎纪录片式的白描,来勾勒出一位底层女性的喜怒哀乐。

影片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当时媒体报道的一桩新闻:东北某县城一唱地方戏女子,因为哭丧水平高超而远近闻名,并由此发财致富。

导演刘冰鉴看到这则新闻后产生了灵感,并创作完成了剧本,之后被韩国制片公司相中打算投拍成电影,并先后找过巩俐和章子怡担任女主角,但两人都因档期原因而错过,最终片方大胆启用了戏曲学院毕业的廖琴。

她此前从未有过电影表演经历,但因为扎实的戏曲功底,让她在片中有了发挥空间。电影最后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为《哭泣的女人》的女主角廖琴颁发了特别提名奖, 以表彰她精湛杰出的演技。

说回电影的故事,这个哭泣的女人,名叫王桂香。

她出身贵州的农村,以前是剧团演员,如今跟随丈夫一起成为了“北漂”。

电影一开场,就展现了王桂香的北漂日常:

狭小逼仄的出租屋内,王桂香从床上醒来,丈夫许长庚打了一宿麻将,钱输光了才回来蒙头大睡。王桂香恨铁不成钢,叮嘱丈夫不要再打麻将了,便匆匆收拾出门洗漱了。

王桂香当初跟着丈夫来到大城市打拼,幻想着能够靠着勤劳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却没想到,丈夫来到这里后本性暴露,不仅好吃懒做,还整日与附近的同乡一起打麻将,输没钱了就回来问老婆王桂香要。

王桂香其实也没个正经工作,唯一的活计就是站在路边跟人兜售盗版碟。

为了掩人耳目,王桂香每天都会从附近的邻居那里花钱租一个孩子抱在身边,这样向人卖碟的时候就不会引起注意。

这天,王桂香刚挣了70块钱,没想到却被警察抓了个正着,所有的家当都被没收了。

心灰意冷的王桂香准备将孩子还回去,却意外得知,邻居两口子居然把小孩扔下不管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抱着孩子王桂香回家的时候,却得知了更大的噩耗:

丈夫在赌桌上跟人斗殴,居然把一位同乡的眼睛给打瞎了!

最终,丈夫坐了牢,王桂香要替丈夫赔偿9000元医药费,被迫回到了贵州老家。

换做一般的女子,接连遭遇到这些打击,只怕都会忍不住痛哭

然而从北京到贵州老家,几千公里的路上,王桂香从未掉过一滴眼泪。

她从来都是个要强的女人,不甘心在小县城埋没自己的青春,在那个偏远的小镇县城,她是也总是穿着入时,打扮地花枝招展,仿佛靓丽的外表早已成为她的保护色。

但回到老家,王桂香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生活来源。

她心里盘算着攒钱去把丈夫赎出来,但这对不懂任何手艺的她来说,也不是件容易事。

在贫困的山区,男人赚钱都不易,何况一个女人。

她去了以前上班的剧团,结果剧团早已关门,曾经剧团的姐妹已经转行到舞厅唱歌,

为了生计,她只得去找曾经的相好李友敏。

对方如今经营着一家丧葬铺子,在小县城可算是高收入人群。

尽管李友敏已经结婚,但王桂香还是跟他“旧情复燃”,只为在老家还能有个依靠。

这天,被丈夫打伤的男人上门讨要医药费,王桂香拿不出钱,只能撒泼耍赖。

见对方气势汹汹,王桂香也不傻,直接当场嚎啕大哭起来,哭得债主都不敢再逼下去。

这是王桂香在电影里第一次哭,虽然是“假哭”,但却成了她人生的转机。

相好李友敏看到王桂香说哭就哭的能力,灵机一动,便想出了个发财的歪主意:

专门帮人哭丧。

原来,在当地的山里人们虽然生活过得清贫,但在观念保守的当地人眼里,对于丧事葬礼却极为看重,特别讲究大操大办,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孝心和面子。

有需求便有市场,李友敏劝说王桂香一起,做起了帮人哭丧的生意来。

万事开头难,王桂香第一次哭丧,哭了一晚,没挣多少钱,结果嗓子反倒哭哑了。

相好李友敏倒也有些情分,心疼她,便劝说王桂香要不然放弃算了。

可王桂香做人却有一股韧劲,为了提升专业技能,她开始每天训练,站在河边抱着收音机,一边放着哀乐一边练习“哭技”。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摸索出门道的王桂香逐渐靠着帮人哭丧,在当地镇上小有名气。

从此王桂香负责哭,李友敏负责揽活,两个人在当地哭丧行业渐渐打出了名堂。

久而久之,王桂香靠着哭丧成了乡里的名人,上门请她出马都得尊称一句:王姨。

不仅如此,王桂香作为哭丧届冉冉升起的新秀明星,出场费也是水涨船高。

她给自己列了一张出场价格表,根据不同的哭丧级别,收费标准也不同。

四邻不安:200 元

放声高歌:200 元

绕梁三日:300 元

山崩地裂:500 元

倾盆大雨:600 元

美声花腔:700 元

总而言之,根据客户需求,只要价钱到位,王桂香就能哭得天花乱坠。

而透过王桂香一次又一次地出场哭丧,编剧和导演也展现了一幕幕农村葬礼浮世绘。

比如:有一家三兄弟为母亲办丧事,上门找王桂香出马,张口就要最贵的服务,

目的就是要大操大办好让当地人都知道他们是孝子,可讽刺的是——

母亲在世时三兄弟却一个都不愿意管。

王桂香不止要替人哭丧,只要客户愿意付钱,哪怕是条狗,她也能哭得声泪俱下。

片中最讽刺的一幕是有家人替家里养的宠物狗办丧礼,丧葬规格比人都高得多,又是找人哭丧,又是唱歌跳舞,简直讽刺极了。

随着生意越做越红火,王桂香不仅挣到了钱,还能时常给监狱里的丈夫寄去些补品。

在当地人眼中,王桂香做着人所不齿的行当,还跟有妇之夫不清不楚,绝对谈不上好人。

可另一方面,王桂香又有着自己的做事原则。

她一直悉心照顾别人的孩子,挣到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先去还丈夫欠下的医药费;

王桂香又来到监狱,想要拿钱找关系,好提前将丈夫出来,

可监狱长却说光有钱还不够,王桂香当即明白,二话不说就脱了衣服,

男人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地关了门。

回到老家后,王桂香却被相好李友敏的妻子找上门,对方大吵大闹,骂她是狐狸精。

王桂香不哭不闹,直接在街上跟人撕了回去。

眼见丈夫出狱在望,可命运却又跟她开了个玩笑,警方带来消息说:

她的丈夫因越狱拘捕,而被当场击毙。

得知丈夫的死,她还是没哭,她和丈夫之间其实早已没有多少感情,之所以一直努力凑钱,也不过是为了让生活还有个念头罢了。

如今丈夫没了,她唯一的指望只有相好李友敏,她追问对方是否愿意娶她?

可李友敏的眼里只有闪躲和逃避,她瞬间明白过来——

两人不过是各取所需,哪有什么真爱可言。

王桂香只是犹豫了片刻,便又冷静地化起妆来,她要赶往下一个哭丧现场。

只是在这场葬礼上,王桂香哭得从来没有这么投入,这么动情。

以至于连主人家都没见过,上门哭丧还有这么敬业的,纷纷打赏她红包。

没有人知道,这个哭泣的女人——

只有在别人的葬礼上,才能为自己真正痛哭一次……

这部《哭泣的女人》并不是一部华丽张扬的艺术电影,故事虽然朴实无华,但看完全片后却让人五味杂陈。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底层女性的生存悲剧,但其故事背后中所涉及的种种社会形象和女性生存现状却是具有普适性的。

影片带有很强的女性主义色彩,主角王桂香并非没有缺点,她出身底层,道德感不高,不仅出轨,行为举止像泼妇,做底层工作,过着极其粗糙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她又展现出了一股超强的生存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底线。

她卖盗版碟、替人哭丧,甚至是依附于相好李友敏,不过是为了讨生活而已。她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性,即使丈夫沉迷赌博游手好闲,但她依旧不离不弃,就连邻居留下的无亲无故的孩子她也会悉心照顾。

可悲的是,电影中的男性相比之下都是被批判的。一开始是丈夫,后来是情夫,王桂香一直都在寻找可以依靠的精神寄托,所以才会拼命生活,可丈夫死了,情夫也只是玩玩而已,最后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才会觉得空洞,嚎啕大哭。

电影用一种粗粝写实但又略带黑色幽默的笔触,很多桥段设计都带着强烈的荒诞讽刺感,比如:以替人哭丧为职业,在哭丧中运用京剧水袖、吉他伴奏、流行歌曲等元素哭出花儿来、哭成明星;推出名目繁多的哭丧服务,根据哭丧方式不同开列价目表;给狗哭丧等等,荒诞背后却是最真实的乡村图景。

有钱人花钱假哭,没钱人死了也不想哭,虽然很荒诞,但却十足的真实。

影片的现实的意义正在于此,为了活着已经拼尽全力,却还是游离在边缘,粗粝的镜头里,是一个女人艰难得活着,哪怕抛弃道德的约束,但她内心依旧善良。

据说当年电影在电影节首映时,有媒体采访导演刘冰鉴是否担心无法上映?

当时刘导演回答:如果要求改动太大的话,他会拒绝上映。

现实是,这部拍摄于2002年影片,至今没能在国内院线上映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