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辞去事业单位工作(33岁公务员辞职创业)

时间:2022-08-18 08:50:09阅读:3644
“最后决定真正辞职的时候,不是一个冲动的想法,而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去衡量的。我能不能有其他的能力立足在这个社会上,能不能让父母放心,能不能有能力真正地去过一个相对比较自由的生活,然后最终决定选择辞职…

“最后决定真正辞职的时候,不是一个冲动的想法,而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去衡量的。我能不能有其他的能力立足在这个社会上,能不能让父母放心,能不能有能力真正地去过一个相对比较自由的生活,然后最终决定选择辞职了。”—柴柴

她毕业于公安院校,曾在省级机关当人民警察,不断向外探索人生可能性和向内探索自我的她,毅然离开了体制。曾尝试过不同行业、也探索了学术道路,同时也开启了创业之路,去追寻内在与外在更加契合的人生。

如今,她是一家公考机构的创始人之一,今年也成为了武汉大学的准博士生,同时还是一家餐厅的主理人。

很有幸邀请到了柴柴做一期采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柴柴的人生故事和经历。

柴柴在呼和浩特长大,她的父亲也是一名警察。读大学的那段时间,电视上经常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她的父亲也觉得,女孩子拖着行李箱找工作太辛苦了。于是为她规划了一条既能安心、又安稳的人生道路:考入公安学校,再进入体制当警察。

她的父亲一辈子就是这样过来的,在大部分的父母眼里,进入体制内工作,是人生的最优解。

所以当柴柴提出辞职的想法时,她的父亲差点跟她断绝父女关系。

是什么时候有辞职的想法呢?

柴柴说:辞职是颗小种子,合适的契机和土壤来到的时候,就会持续生长。

这颗小种子的萌芽,与她身边的好朋友有关,柴柴说,因为看到了体制外的多样人生,被她们的生活“哇塞”到。她觉得,大家的工作好厉害,都是自己没有经历过、没有体会过的,对比之下,自己的生活显得很单一。

有一次学校邀请一位学姐回来做分享,柴柴去听了那场讲座,这位学姐之前是警察,后来是一位很厉害的投资人,这位学姐也许不会想到,她的一次分享,影响了另外一位女孩的命运。

(这也是我想做人物采访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女孩们,看到不同的人生样本,看到更大的世界,从而找到自我,活出自我。)

学姐在台上分享了自己如何转型、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柴柴在下面听着,内心深受触动。柴柴觉得学姐在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学姐的分享就像一束光一样,再次把柴柴内心的小火苗点燃了。

所以,要对外链接,多交朋友,可以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如果你的圈子里都是同样的一类人,那你也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一方面,这样的朋友可以帮助你看到体制外的样子,让你感受到生活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可能性。

另一方面,他们的勇敢和拼搏同样感染到你,也会让你有更多的勇气。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论,人就是群体动物,无论承认与否,一定要交一些真正彼此欣赏的朋友。

在你迷失的时候提醒你,在你闪光的时候夸赞你,在你艰难的时候支持你,在你伤心的时候安慰你。

打开自己,主动链接他人,用真诚去寻找真正的朋友,减少低质量社交,远离负面评价。

对于亲情我们无从选择,好的亲情滋养我们,是我们的幸运,糟糕的亲情我们也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但是朋友、爱人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与之建立好的亲密关系的也是滋养自己的一种方法。

一方面是为了说服父母,另一方面为了稳妥起见,柴柴选择了先考上研究生再辞职创业,读研的3年时间里,她终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母证明了她离开体制,也可以依然活得很好,甚至比之前更好,更开心。

她一边给父母普及父母这个社会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一边不断地探索、不停地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向父母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自己即使离开体制这个避风港,也可以遮风挡雨。

柴柴在体制内工作是写材料,她感觉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提升,也没有成就感,体制内的提拔和发展对她来说也没有吸引力。这份工作是能完成,但在自己的心里没有正向反馈,人是很难长期在一个没有正向反馈的工作里坚持很久的。

柴柴说,她曾经看到一个观点,能不能坚持一份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工作的内容,二是接触的人,三是薪资待遇。

同一份工作,不同的人对这三点的感受是不同的。柴柴发现很多人在体制内是可以自洽的,体制内的工作能很好地满足他们对未来的追求,而与此同时柴柴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并不适合做这项工作。

于是在柴柴想要离职却不知道未来如何发展的时候,她给自己用Excel拉了一个表格,认真的做了一个自我分析,想知道自己的适合和喜欢。她发现自己内在优势是学习能力很强,非常善于学习,又喜欢尝试和挑战。

(工作时期的柴柴)

外在优势,她经历过考公考研,有充分的考试经验,同时她还有另一半与他共同奋斗,经济状况可以。

在充分了解内在优劣势,和外在的硬件的基础上,柴柴开始了她的不断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她先考了研究生,作为一块缓冲的跳板,在这几年不停思考和尝试。

一方面,柴柴发现像她们这个行业的人离开体制外去做律师的比较多,是一条被验证过的可行路径,于是去考了司法考试,并且顺利通过。

但是在体验过律所实习后,柴柴认为,律师是个很注重细致与逻辑的工作,需要长时间沉淀经验,她不太匹配,觉得自己的性格还是比较适合当老师。

后来她又去公考机构应聘讲师,应聘的原因之一是她想拿着offer告诉父母,自己可以在这个社会上找到工作,第二个原因是想学习一下怎么运作公司,设计课程等。但是如果来这里工作,她只能做个初级老师,不仅接触不到更深的东西,反而会被机构压榨,所以最后并没有去。

另一方面,她发现她考公的经验丰富,可以在她所在行业的细分领域去做公考培训,并且有另一半可以共同创业。

在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柴柴去律所实习,最终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于是果断放弃,而另一边的公考培训,柴柴和另一半却是渐渐地做出了自己的品牌。

这条路走通之后,两个人就开始了在创业路上“缺啥补啥”的学习之路,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和眼界跟上自己事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2020年柴柴还在老家开了自己的餐厅,今年被武汉大学录取成为一名准博士,为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又近了一步。

《纳瓦尔宝典》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的人生一开始选择了简单模式,那么以后会越来越困难;而如果开始就选择困难模式,你的人生会越来越简单。

和体制内工作比,创业的挑战性不言而喻。

体制内干活都是领导在发布号令,告诉自己要做什么,而成为一个独立创业者就意味着,没有人告诉自己该做什么,而自己成为了核心、成为了决策者。

创业路上柴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我问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度过的?

她说:遇到困难了可以找能够理解你支持你的朋友去倾诉,然后想想如果是自己的榜样会怎么样处理。

人最怕的就是仿佛飘在海面上,周围都是海水的迷茫感,柴柴也给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论,就是找到自己的锚点,找到想成为的那个人。

她可以从自己身边每个人身上汲取正能量,同时她也没有忘记要自动忽略别人的负面评价。

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很多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紧接着是一大堆问题向自己砸过来。

每次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柴柴会想想自己心目中的标杆,有一个白手起家的阿姨对柴柴起着榜样的作用,这个阿姨经历的事情比柴柴多得多,遇到的困难也大得多。但是每次见到她,她都是很开心的状态,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

甚至有的时候知道阿姨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困难,但是她依旧很开心。所以真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的笑容就会浮现在柴柴脑海中。柴柴就想一下如果她遇到这个事情的话,她会怎么面对。然后就又很有动力去继续工作去了。

(创业时期的柴柴)

还有一个朋友,是柴柴的研究生同学,是非常淡定、遇事不慌的一个人。柴柴很焦虑的时候,感到某个事情自己真的没办法做下去了,这位朋友也会给予柴柴更多的鼓励。

柴柴有很敬佩的企业家长辈,遇见过很优秀的投资人姐姐和研究生同学,这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指路的灯,成为了茫茫海面上的那盏灯塔,从此她有了很具象的目标,有锚点的人生就不会随波逐流。

柴柴一直保持着运动、看书、听博客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也能排解一些创业压力。

创业也让柴柴成为一个能够照亮别人的人。

柴柴说,创业最需要的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体制内一天不学习,也能拿到工资,体制外真的是不进则退。创业还需要韧性,以及追求自己热爱的激情。

其次要经常自我剖析,向内观察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最后要学会定期复盘,不断总结自省,思考自己近期的需要在补充学习什么,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和合作伙伴沟通、思考如何让父母理解自己等等,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有想好了就立刻做的执行力,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只想是没有用的,要行动起来。

最后柴柴也聊到想要离开体制去创业的人,至少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以下两点品质:

(1)终生学习的能力。柴柴说这一点对想要跳出体制内的人很重要。体制内也许可以躺平,但社会上每天都要学习,不进则退。创业要不断地摸着石头过河,哪里欠缺就要及时快速地学习补充。

(2)坚韧的心性。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创业的变化,让柴柴也一度陷入迷茫和巨大压力中。没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没有人肯定你,只能及时调整心态去承受。

(出差路上还在工作的柴柴)

幸运的是柴柴在过程中领悟到自己才是那个带领团队,给予别人能量的人,在创业路上柴柴逐渐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内心。

当被问到是否觉得,体制内的经历以及最后被放弃的那些尝试,让自己走了弯路而浪费了时间?

比如既然要创业,当初在体制内工作是不是浪费了几年的时间?现在又去读博士,为什么当初不读研直博?

对此,柴柴给出了坚定的答案。

她说,无论是体制内的经历还是跳出体制后的艰难,她都从未感到一丝后悔,也不觉得有任何浪费。

对于体制内的工作,让她有很多成长,对为人处世和工作方法,都可以用到创业上,也发现在体制内有非常优秀的人值得学习。

柴柴说如果没有警校和做警察的历练,她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一分钟人能做多少事,无论是考研还是创业,警校的历练给带给了柴柴成长。

而对于跳出体制的所有尝试,无论是做餐厅主理人、创业者还是社会学准博士生,看似分属不同领域,但其实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柴柴说,她有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她的灵光乍现,餐厅和创业的工作内容有时也能在科研上有所启发,科研里学到的东西也可以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去。

每一种尝试经历都不是无用功,看似兜了一圈,但正是这一圈看到了更多风景,也成就了现在的她。

虽然不曾后悔,但是柴柴也表示,对于未来想要进入体制内的同学,最好还是尽可能充分了解体制内工作的状态,如果盲目进入之后再想跳出体制的成本是非常大的。

离职创业之后,虽然发展得很不错,但有时家人看到她的辛苦还会问柴柴是否感到后悔,她说每次当她说出不后悔这三个字时,心中仿佛就涌动出一股暖流。

采访后记:

采访柴柴结束的时候,我已经递交了自己的辞职报告,终于迈出了这一步。我为自己开心的同时 ,也被柴柴的经历深深触动着。柴柴让我看到了一个女孩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过上自己的生活的。

我身边也有很多体制内的女孩子,她们过着一种安稳自洽的生活,也很好。无论体制内外,其实只是人生不同的选择而已。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选择,拥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权利,也是在这次辞职中,让我感受到,只有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才会真正的快乐。

(柴柴辞职后写的一段文字)

THE END

图片:柴柴

28岁的男生怎样才算是创业?如何创业、创业思路是什么?

从来没有人给创业下过一个精准的定义,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广泛的词汇,蒋老师今天尝试给创业下一个定义: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去整合你想要的社会资源,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创业的目的,是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社会更加充满创新力。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不满足当下的收入,想要获得更高收入,选择的一种合法冒险方式,我们称为创业!

所以,创业有大有小,小本创业养家糊口,大方向创业,是为了解决某一行业的痛点、或者提高社会生产力,又或者用技术潜移默化的改变世界。

不难理解,那些凌晨3点起来,推着小车,开始准备早餐;那些深夜里,还在摆摊卖麻辣烫的人们,他们也是创业。

那些晚上12点灯火通明写字楼里面,还在加班熬夜,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筹划新产品如何上市的你,也是一种创业,你的任务不单单是养家糊口,而是在思考怎样让公司走得更远,怎样让公司几百名员工赚到钱,以及工作更有尊严和价值。

创业不分大小,但愿拼尽全力,不留遗憾!

如何创业

01 创业前需要谨慎思考7个问题

创业前一定要认真思考、反复评估,考虑成熟再行动。除了要有足够的资源准备外,做好心理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1、你为什么要创业?

2、你是否有足够的决心?

3、你愿意承担风险吗?

4、自己是否具备创业者的能力与素质,是否能承受挫折,是否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以及专项技术特长?

5、自己创业的核心资源优势是什么?

6、与即将面临的竞争对手相比,你的明显优势是什么?

7、你要思考,创业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最坏的结果你能承受吗?

如果以上问题你都想清楚了,并且都能够接受以上最坏的结果,那么,恭喜你,勇往直前吧!千万不要在创业前各项准备不足,便匆匆忙忙跳进了创业之海,最后被腥咸的海水呛得只剩一口气,假如你准备不充分,缺乏各种资源,晚几年创业未必不是上策。

02 先有行业经验,再开始创业

28岁,你应该是大学毕业了6年时间,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资源,但是,我想跟你说的是,即便这样,你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创业方向,你选择了一个行业,一定要先积累该行业丰富的经验,无论是通过“卧底”方式得到,还是经过打工积累,这样,当你自己开始创业的时候,无须再交一笔“昂贵的学费”,行业知识、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盈利模式都具备的时候,这时候,你创业就差一个风口,等到起风之时,就是你扬帆起航之日。

03 资金不是问题,项目和经营能力最重要

大部分人在创业之初都是激情万丈,真正开始行动之后,却发现资金匮乏成大问题,的确资金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创业者的经营能力,尤其是业务能力,如果资金不足,但你的项目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许多人是可以给你投资的,请记住,资金一定是跟着好项目走,好项目一定是跟着聪明的创业者走,聪明的创业者一定是跟着有经营能力、会布局的人走!

我见过很多的创业者个人能力非常强,但就是因为太强了,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亲自动手,让其他员工去干时,就是一百个不放心,一万个顾虑,其实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自己的经营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情你可以交给员工去干,你的职责记住了,就是把握好企业的前进方向以及发展战略规划,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创业思路

01 精英创业,从撰写商业计划书开始

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商业计划书就是你融资必备的敲门砖,但是蒋老师想说的是,商业计划书没有特定的模板,每个创业者要思考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然后根据公司的特点,撰写自己的商业计划书。

一般来说,在写商业计划书,分为以下九个模块:

1.内容框架

2.封面和目录

3.行政性总结

4.企业描述

5.市场分析

6.竞争分析

7.产品和服务

8.商业模式

9.财务计划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商业模式了,这里面需要给大家提个醒,千万不要自己的创造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一上来就是说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多么的独一无二,我请问你,既然你的商业模式是独一无二,那么有没有得到市场的验证?既然市场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验证,你怎么能确定你的模式能行得通?投资人还怎么给你投钱?

所以,正确的商业模式,不是多么的独一无二,你应该这么讲,我的模式是整合了国外某某模式,以及国内某某模式,然后自己加以创新和改良,以此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时候,你这样介绍自己的商业模式,那么投资人就会高看你一眼。

02 建立初创团队

创业的核心是建立初创团队,《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团队:

唐僧是董事长兼任CEO,扮演者鞭策者、决策者、和善始善终的角色,唐僧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聚在一起,到西天取经,尽管路途遥远,历经磨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并在取经过程中,不断鞭策、鼓励大家。

孙悟空是销售总监,是整个团队的智多星、专家、以及最聪明、点子最多、而且法力高强,降妖除魔总是冲在第一线。

猪八戒是人力资源总监,充当了团队的协调工作、监督评论员和资源调查员的角色,尽管能力有限,却是不可或缺的成员,经常要协调师徒之间、师兄之间的关系,还要去探路、找吃的、还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

沙和尚是生产总监,典型的实干家,埋头苦干。

所以,我们在建立一个初创团队,一定要考虑到几个联合创始人,要互补,这样组建起来的团队,才有战斗力。

03 融资,让企业走资本路线

中国有一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筹集到创业的第一笔钱,其实有两种方法?

第一,使用自有资金

创业者一般会把自己的钱和父母提供的资金支持,作为自己创业的启动资金。

第二,借“鸡”下蛋

有经营思维的人,创业往往是找别人拿钱,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现实的数据,拿别人的钱创业,往往更容易成功,原因如下:

如果是自有资金,往往会忽视资金利息问题,毕竟,资金是自己的,无须还利息,而借的资金就不一样了,因为“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再好的亲朋好友,借钱总是要还的,因此,你在考虑借多少钱的时候,你心里是有规划的,这笔钱借多久?怎么用?当你做到账目清晰的时候,说明你的创业,在财务模型上,已经初步建立好了。

因为你是借来的钱,所以你的创业效率其实会更高,你不敢怠慢,所以拼尽全力不留遗憾,这样的成功概率才高。

好了,今天关于创业的思路,就分享到这里,大家对创业感兴趣,可以关注蒋老师,在老师在头条写了一个专栏,叫做《创业成功必修12堂课》,里面有更多的创业干货,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