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飞阅河南信阳篇三色赋彩信阳的高颜值从何而来
青分豫楚,襟扼三江
悠久的历史文化
绚丽的自然风光
在豫南大地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
孕育出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信阳
老区红、生态绿、现代灰
三色城市主色调
赋彩美好信阳
信阳
一座生态绿城
有“云中公园”之称的鸡公山
因山势宛如一只昂首展翅、
引颈啼鸣的雄鸡而得名
风光绝美,令人向往
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也是国家5A级自然风景区
全市42.28%的森林覆盖率
成就了信阳“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誉
波尔登森林公园美景如画
漫步其中,犹如梦游仙境
层峦叠嶂,风光旖旎
清澈浩瀚的南湾湖风景区
不仅有源远流长的历史遗产
更涵盖浓郁丰厚的民俗风情
75平方公里的水域烟波浩渺
素有“豫南明珠”的美称
董寨自然保护区内
森林茂密,鸟语花香
329种鸟类栖息于此
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四季不同色,南北两兼容
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
沟谷幽深、溪水长流
森林覆盖率高达97%
获得中国首批“森林氧吧”称号
平山塔、河洲榭、龟山亭……
信阳“新”八景
将传统建筑根植于山水之间
打造信阳“新”人文
“新旧”交替
“立”起一个绿色发展的
城市样本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
“信阳毛尖”闻名遐迩
具有
细、圆、光、直、香高、味浓、汤色绿
的独特风格
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被誉为“绿茶之王”
一方水土成一方饮食
信阳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
独特的地理环境
孕育了独具风味的信阳菜系
“舌尖上的信阳”正成为
展示当地风土人情的新名片
信阳
一座革命红城
历史的丰碑光照千秋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铭刻着大别山革命老区
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
展示了大别山人民
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一寸山河一寸血
新县是一方红色热土
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
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
这里被称作“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青山蕴绿水,红旗永飘扬
北上先锋
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
踏上漫漫长征路
谱写红土地上革命荣光
信阳
一座“希望”之城
千年治淮梦,圆在出山店
出山店水库总库容12.51亿立方米
控制流域面积2900平方公里
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于长淮之上
守护着一湖碧波、万家灯火
作为河南最大的港口
坐拥淮河主航道的淮滨港
成为信阳航运乃至河南航运发展的关键力量
引得淮水来,幸福老区人
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
可年引淮河水1.65亿立方米
解决沿淮103万群众用水问题
灌溉35.7万亩耕地
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信阳
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
看红看绿看蓝天
品山品水品毛尖
今天
信阳正在以昂扬的姿态
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在新时代谱写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绚丽篇章
信阳为什么叫信阳?
信阳之所以叫信阳,是因为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之前信阳不叫信阳而叫义阳。
信阳地图
同下州,信阳军。〔唐申州。皇朝开宝九年降义阳军,太平兴国元年改信阳军。治信阳县。〕——王存《元丰九域志》
信阳因避皇讳而得名!宋太宗赵匡义
宋朝虽然号称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但宋朝的避讳制度非常严格!宋太祖赵匡胤一继位,他的哥哥弟弟连“匡”字都不能用了,依次改名为赵光济、赵光义、赵光美、赵光赞,其中宋太祖的大哥赵匡济和五弟赵匡赞,已经去世多年了。
西元976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廿日),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在避讳上赵光义更开明一些,他去世的大哥、五弟勿需改名,健在的齐王赵光美只能改名为赵廷美。有趣的是,赵廷美避了赵光义的名,却不避赵光义的字,赵光义表字廷宜。避讳上赵光义有开明之处,也有讲究之处,典型的就是将义阳改为信阳。农历976年12月,君临天下不到俩月就将义阳军改名信阳军。
义阳改名信阳的依据是什么?信阳军属于京西北路,从级别上来看,宋朝的路大抵相当于今天的省,府有两种,京府像直辖市,次府像副省级市,州相当于地级市,军相当于地区。不同于现在的是,军也是有等级的,信阳军等同于下州。大概是说,该地属于发展中地区,就是今天,信阳市经济在河南表现不太出色。
(京西)北路。府四:河南,颖昌,淮宁,顺昌。州五:郑,滑,孟,蔡,汝。军一,信阳。县六十三。——《宋史》
说文解字
避讳用字,一般讲究的是形近、义近、音近。可福垊发现,义阳的“义”和信阳的“信”,根本就不符合形近、义近或音近规则的任意一条。现在不符合,那么古代符合吗?同样不符合,《礼记·中庸》对义的解释是“义者,宜也”。“义”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 “义,己之威仪也。”最初的“义”字同“仪”。“信”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 “信,诚也。”
对于赵光义为何用“信”字,代替“义”字,福垊最初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当想到孔子想到《论语》时,恍然大悟,大胆推出一个结论。“信”和“义”固然意思不同,《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篇》
既然“信近于义”,那么义阳改为信阳,也就好理解了。不过,我们不能因为义阳可能因为论语改为信阳,就拿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当成铁证。这是南宋朱熹、林駧(dòng)对《宋史·赵普传》下面一句话的想当然地延伸。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宋史·赵普传》
从信阳沿革思考的义阳来历。信阳简称申,源自周宣王时期的申国,郑庄公的夫人武姜就是申国的公主。申国最初不在信阳而在南阳,扩张到信阳境内一隅不久就被楚国灭了。楚国在信阳市区建立訾城(又名訾梁),战国时改名城阳。秦灭楚时,城阳还作为楚顷襄王的临时首都呢!
秦朝一统天下后,在信阳市区西北设立义阳乡,归南阳郡平氏县所管辖,而整个信阳市基本归属于衡山郡。到了今天曾经的平氏县成为了南阳市桐柏县的平氏镇,而义阳乡则变成了今天的信阳市。到了汉朝之后,南阳郡归荆州刺史部所属,信阳地区大部归江夏郡所辖。
义阳也有义阳侯国,比如跟霍去病出征的卫山,斩杀楼兰王的傅介子都是义阳侯。归江夏郡的还有弋阳县,也就是今天信阳市的潢川县。到了晋朝,弋阳还升级为郡呢。一般而言,我们看到地名带阴带阳的,总和山水有关。其命名规则就是:
《毂梁传·僖公廿八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
《汉书·地理志》弋阳县注引应劭曰:“弋山在西北。”
弋阳,因地处弋山之东南,故名弋阳,弋山又名弋阳山。至于城阳、义阳乃至信阳的命名好像并不符合这个规则。城阳还用护城河在南勉强来解释,可义阳完全没法解释。福垊查证一下,也没发现在信阳附近有什么义河、义山的地名。那么义阳又为什么叫义阳呢?经过反复查证,福垊在湖北省黄冈市发现一条长78公里,名为义水河的河流。那么义阳会不会因为在义水河北部而得名呢?
义阳的确因为赵光义的名讳而改名,但在宋太宗时期,为什么光州没有改名为廷州(参照赵廷美)呢?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