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看今上位者都是要面子的千万别像朱元璋的小伙伴一样悲催

时间:2023-05-18 13:41:21阅读:1413
人人都爱‘面子’,身边为了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的人真不少,咱普通老百姓偶尔要点面子没啥,但是,在工作中作为下属,一定要心思玲珑,别碰触到领导的‘逆鳞’。俗话说:“打人别打脸,揭人别揭短。”面子这个事儿,…
  • 周元(韩文:),1987年9月30日出生于首尔,韩国男演员。2007年通过音乐剧《Alta…

人人都爱‘面子’,身边为了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的人真不少,咱普通老百姓偶尔要点面子没啥,但是,在工作中作为下属,一定要心思玲珑,别碰触到领导的‘逆鳞’。

俗话说:“打人别打脸,揭人别揭短。”面子这个事儿,不大不小。

有时也就一个白眼儿就过了;有时也许要大吵几回合;有时要升级为大打出手;更甚者可能就要玩命了;

对于上位者而言,所谓“龙之逆鳞,触之必死。”,逆鳞表现出来也就是身上的缺点、自卑感、不想被他人知道的事儿,在众人面前触及上位者的逆鳞,很容易惹祸上身。

古代帝王的面子

千古帝王“朱元璋”出身贫困,一步步做到帝王之位,最忌讳别人揭他老底,觉得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为做上皇帝之前有不少穷朋友、穷兄弟,在朱元璋登基后都想来寻他,想着以过去的交情怎么也能混个一官半职。

一日,朱元璋的儿时玩伴千里迢迢来寻朱元璋,从老家凤阳到京师‘南京’,几经波折才入宫面见皇帝朱元璋,大殿中一见面,这位兴奋的老兄当着文武百官大声对朱元璋喊道:“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啊!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们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躲在芦苇丛里,用破瓦罐煮,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豆汤洒了一地,你吃得太着急,连红叶子都塞进了嘴里,叶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抓了一把青叶子让你吞下去,才把红叶子一起带进肚子,你忘了吗?”

这位兄台一口气说个没完,喋喋不休中朱元璋可是坐不住了,心想:“这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里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将这个疯子拖出去斩了。

电视剧《朱元璋》中‘胡军’扮演‘朱元璋’

朱元璋平民出身,家中贫困,一路走来的过程,在他心中有很多忌讳,觉得提及那些事丢了自己的颜面,这位兄台自以为和朱元璋交情不浅,居然当众揭了帝王的老底儿,死的冤不?这不是自己冲上去找死吗?

另一位儿时玩伴就很识相,大殿上见到朱元璋马上下跪叩头,明明同一件事,他却高呼:“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不料红孩儿当兵,幸亏青居士相助,万事大吉。”朱元璋听完他的这番话,心中妥帖,给他封了官。

古代臣子的为人之道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一不小心就有掉脑袋的危险,但想要升官发财,又必然去接近皇帝才能赢得更好的机会,矛盾不?

所以说,要心思玲珑,做个好下属,例如叔孙通,先是秦朝博士,后辅佐刘邦制定汉朝礼仪,两朝为官,虽然在秦朝时常被人说阿谀奉承秦二世,但不得不说,他是聪明的,知道在领导面前怎样行事,才能脱离虎口。

后来,秦朝败了,叔孙通带着儒生们逃出咸阳,几经辗转最后投奔刘邦,知道刘邦不喜儒生,便脱掉儒装,改穿短小的衣物,投其所好,也从不向刘邦讲儒家学说,更不像刘邦推荐自己的学生,而是像刘邦推荐盗贼出身的壮士,刘邦甚是高兴。

刘邦让叔孙通当博士,赐号为稷嗣君。叔孙通的学生们在此环境下饱受冷落,在刘邦平定天下后,机会来了,因为打天下的一群武夫着实没有规矩,朝堂上乱象百出,刘邦看着很是头疼。

叔孙通借此时机对刘邦说:“儒家虽不能争夺天下,却可以帮着您守天下,臣愿召集鲁地的儒生,和臣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刘邦同意后,叔孙通带领儒生们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礼仪制度,大臣们上朝都遵循礼仪。

叔孙通升了职,得了赏赐,还借机为跟随他的学生们讨了官儿。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刘广厚’扮演‘叔孙通’

叔孙通的表现在人们看来虽然有些过了,可是在那个天下大乱的时候,他很好的把握了上位者的心理,处事灵活,保住性命之余,还得以升官发财,他很好的把握了为人处世之道。

现代领导的面子

在工作中,作为下属,千万不能揭领导的老底儿,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尤其,这事儿若是伤害到领导的尊严,一定要烂到肚子里,能保住秘密才是好下属啊。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事情为例:

一次周末休假,小谷去公园闲逛,看到女领导挎着一男同事的胳膊,也在公园逛着,公司明令不得办公室恋情,小谷该怎么办呢?

其实也很简单:

如果他们刚好望向别处,可以不慌不忙的假装没看见女领导和男同事,然后赶紧离开公园,这样最好,之后也当做没有这个事儿就妥妥的了。如果已经和女领导或男同事四目相对,那么,要淡定有礼的打个招呼,无需多聊,分开后小逛一下就往外走即可。等上班后,要当做没在公园见过女领导和男同事,保持认真工作的状态就行,别去闲聊他人八卦。

小说、电影、电视剧中时常有杀人的环节会说:“你知道的太多了……”

哈哈,其实就是知道的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知道领导的私事只是心中多了个不能说的秘密,千万不能说给别人知晓,一旦传出什么不好的言论,你可能就要被贬职或开除了。

像朱元璋儿时小伙伴的找死行为,可别学习,都没有重来的机会了,在官场中、职场中不需要你去和领导‘拍马屁’,但要明白领导的想法,要投其所好。

就像电梯中发生的小故事:

公司开会后,大家一起乘坐电梯下楼,电梯中有领导在,很是安静,这时,一个响亮的屁声在众人耳边响起,随之而来还闻到一股臭味儿,在领导身边的人都发现是领导放了这个屁,A保持了沉默,B小声嘟囔“谁放的屁啊?”(其实他是想帮领导掩饰,不是他们这边的人放屁,只是话音一落,领导就瞪了他一眼,很是不爽。)C不好意思又不失幽默的说:“大家抱歉啊,我肚子有些不舒服,影响电梯里的空气质量了,我下次一定改正。”

大家都笑了,还有人也跟着开玩笑的说这个事儿还真不是你想改就能改的,电梯里的气氛缓和了,领导的脸色也好了,随后不久的日子中,A没有什么工作变化;B职务降低了,工作任务也增加了;C升值加薪了。

虽说屁这个话题不太好听,但谁没放过屁呢,是不是?

故事中的B不就像朱元璋的儿时小伙伴一样嘛,只不过时代不同,没有那么惨烈的下场而已,C为领导保住了颜面,也用幽默的言语缓解了自己的尴尬,这样的聪明人在同样的工作能力下肯定会得到重用,毕竟工作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一个为人处世更加通透的人定然更受欢迎。

说来说去,总结就是:

面子真的很重要,尤其是上位者的面子,作为下属一定要注意保护上位者的面子!

我是梅逗宝,关注我,带你写写字,猜猜谜,聊聊天马行空的想法~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