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电影影评「为什么电影深海的评价两极分化」

时间:2023-05-18 11:30:12阅读:1038
我不知道《深海》的评价为什么两极分化,我的观感和大部分的知乎答主的观感完全不同:不管是认为《深海》这部动画超好看,什么粒子水墨,什么懂抑郁症;还是认为这部动画剧是散漫,反转不断,很难理解逻辑有问题的。…

我不知道《深海》的评价为什么两极分化,我的观感和大部分的知乎答主的观感完全不同:不管是认为《深海》这部动画超好看,什么粒子水墨,什么懂抑郁症;还是认为这部动画剧是散漫,反转不断,很难理解逻辑有问题的。给人一种感觉,好像就是正反双向联合炒作的结果。 当然也不排除人们在看了电影之后再去看评论,会形成一种螺旋效应,重新修正自己对这部作品的认识。

我觉得这不就是一部正常的公路电影加老带新嘛。田晓鹏上一个动画《大圣归来》也是一个路数,只不过他用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孙悟空的文本,才让人们夸赞国漫崛起,国漫归来,只不过是一个比较讨巧的互文方式。

参宿是抑郁症,与参宿看到的画面没什么关系,从我自己的主观判断,这部电影讲的跟抑郁症一点关系都没有,那种充满着奇幻色彩的画面,深海号在海底中穿梭,游戏的画面其实是濒死体验(NDE)才能看到的画面,抑郁症根本就看不到这些。你可能就要问我怎么知道,因为我得过,同时也经历过濒死体验。

所以你如果你濒死体验的感受去看这部电影,就能够完全理解这个电影在做什么,它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精神分析手法,将梦境重新改写的过程。这部电影很有可能在动画这条赛道上得不到什么反馈,但是对于心理学的研究者来说,它的意义就比较大了。

一个经受过濒死体验的人,在处理濒死体验所看到的场景时,就会过两步方式来进行重新的改造,第一是全盘接受濒死体验中所出现的各种画面,各种零散的,没有叙事主线的画面;第二是大脑的理性重新掌握对于整个事件的解释,他会将其解释为一个带有叙事性的事件,方便人去理解。

一般来说,最熟悉的NDE体验就是看到一束光或者是一条隧道走到尽头,但这是一种场景描述,不是一个事件描述。于是参宿在朦胧中听南河讲自己的故事时,就把它转置为一个完整的寻宝事件了。在他自己的认识过程中,肯定有很多现实的和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到一起,这个故事当然就讲不圆了。

在描述故事的过程中,参宿的现实本体(noumena)被不断昭示出来,通过一种名为智性直观(intellectual intuition)的感知方式。深海号在深海里不断航行的过程,又可以被称作为脑航员(psychonaut)的自我冥想过程。

在冥想过程中,就一定会看到各种大眼睛。神经病理学家奥利佛·萨克斯(Oliver Sacks)在他的著作《幻觉》(Hallucinations)中就这么写:

车上所有的乘客仿佛都长着光滑的白色脑袋,像巨大的蛋,还有着如昆虫那双多面复眼一样闪闪发光的大眼睛——他们的眼睛好似会突然抽搐转动,这让他们显得更恐怖、更异于常人了。

尼采也曾写过相似的,进入迷幻状态的话:

当他闭上眼睛时,看到许多奇异的花朵,彼此缠绕,以充满异域的繁茂风情不断生长、变换形状和色彩,一朵接一朵地绽放开来。

萨特在《论想象:心理学批判》(Imagination: A Psychological Critique, 1936)也提到他看到的幻想,其实与《深海》也高度相似:

我把一个男人看成了癞蛤蟆,在街上跑。最后,当我回到卢昂的时候,我把海狸(译者注:指波伏娃)的鞋子看成了一只又大又肥的苍蝇。

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东西来模仿深海的体验,那就是沙盘治疗。

“这些现实的模型被以非现实的方式来使用”(real objects are put together in an unreal fashion)。——洛温菲尔德在《游戏王国技术》中如是说。

《深海》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参宿并不知道自己想通过进入深海完成什么,但当在深海与深海号的感受被记录下来之后,也就完成了整个过程,其中的意味被自然的重组。同时也经由梦境的方式,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物象变成了“完成的表现性王国”(a complete representational world)。

但这个王国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答案是表演。

是的,王国的搭建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过程。王国搭建起来之后也不是为了真的让王国运行起来,而是被进行幻想性表演(demonstration of a phantasy)。在《深海》作品的展现过程中,包括观众在内所有角色都是被幻想所支配的,故事本身又是被幻想表演的结果。里面还出现了戏中戏,参宿可以看到南河正在播放的电影。所以,整个动画前后都在说表演的事情,并将其导向一种非梦的状态。

讲到这里,我们大概应该就能够理解了,《深海》的故事很像是参宿在经过心理治疗师的沙盘治疗之后,通过她讲述的内容发现他心结的故事的过程。

最后再多说两句。

《深海》本质上和《鹅鹅鹅》《乡村巴士带走了神仙和小王》《小满》是一路的作品,都是非叙事的着重营造迷幻效果的动画。

不是说动画电影或小说,一定得有一个清晰可见的主题,主题一定得具有强烈的寓意价值。这种寓意价值要么就是宏大叙事,要么就是警钟长鸣,再不济也得有一些感动或口号在里面。

如果你从作品上没看出来,不是它没有,而是它很深刻。深刻到一般读者不是它的隐含读者,得评论家出马,通过细节、彩蛋、挖掘、分析告诉观众,真正的价值是埋藏在故事之下的,我很智慧,所以我能看出来。

但是这是不一定的。

有一种可能,整个故事就是剧情很荒诞,但是情绪很真实。它不需要通过主题,而是通过感受传递给读者,这就是很多现代主义作品所传递的东西,尤其是蒙克的画。

我就不明白了,前脚刚在大赞《中国奇谭》营造了一个多么具有意境画面的作品的朋友,后脚就在说《深海》看不懂主线了,到底是为什么了。

后来我在想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是载体的不同,就因为本来就是濒死体验,你就放在电影院里面去看,就是在那个黑暗的隧道里面看见光带,里面又是黑暗的隧道里面看见光带的,于是就引发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头条创作挑战赛#​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