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1970脱离传统公式化的恐怖片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她是一名教师,他是一名屠夫,掩藏在他们日常生活之下的是巨大的孤独,以及他们对于性的古怪念头。
他们本来不会相遇的。在他们决定在一起的时候,一切看起来寻常而平静,但背后却另有隐情。
在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屠夫的暴力行为一发不可收拾。但很多观众忽略了,女教师身上也发生了同样令人胆寒的改变。
克劳德•夏布洛尔的影片 《屠夫》(1969),的故事发生在法国一个宁静的小村庄特雷莫拉。如同他在影片中惯常的做法,这部电影也是以河流的镜头作为开场和结尾,并且至少包含了一场用餐的段落。
如果背景音乐中没有出现不祥的乐声和突然变得激越的和弦,这似乎是一个令人愉悦的地方。影片没有直接表现三位死者的受害过程,唯一呈现的暴力是精神层面的,涉及人物的扭曲和需求。
凶手的身份并不神秘,无疑是屠夫波保尔,因为片中并没有出现其他可能的嫌疑人。我们知道这一点,屠夫也知道,而埃莱娜小姐,那位女教师,在某一时刻当然也意识到了。是在她发现他落下的打火机时吗?
还是从更早就开始怀疑了?这部电影的悬念包含了这两个人围绕屠夫的罪行上演的令人难忘的对手戏。他也会杀了她吗?她想被杀吗?不,完全不是,也许她喜欢处在濒死的危险之中,也许她迷上了屠夫的野蛮。
在一次前往拉斯科岩洞游览并参观洞内壁画的课堂上,她讲起——克罗马农人。她说,他们的本能和智力都与人类别无二致。一个孩子问:“如果他来到了现代,会怎么样?”
埃莱娜小姐回答说,“也许得学会适应和我们一起生活。否则他可能会死去。”她是不是想到了屠夫?
也许早在他们初次见面时,她就被自己从波保尔(让•雅南饰)身上嗅到的危险气味所吸引。
埃菜娜小姐(斯蒂芬妮•奥德安饰)在同事的婚宴上坐在屠夫身旁,他给她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在切烤肉的模样。注意她怎样追随着刀片的运动,多么心切地想要得到她的肉片,在别人的烤肉还没端上之前就已经动口了。
而且她看起来奇异地兴奋,好像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觅的东西,她对屠夫的出现投入了热切的关注。
婚礼结束后,他陪她走回她位于学校上方的住所,夏布洛尔呈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长镜头,绵延不断的三分四十六秒。他们穿过了整个村庄,穿过咖啡馆的人群和玩闹的孩子们。
她拿出一根高卢牌香烟点燃,他问道,“你在大街上抽烟?”她不仅抽烟,而且抽得风情万种,说话时也将香烟叼在嘴里——贝尔蒙多风格。
她向波保尔传递着强烈的女性气势和神秘讯号。后来,当他上门拜访时,他坐在她身旁一把较矮的椅子上,仿佛是她的学生。
她搬到特雷莫拉已经三年。她从未结过婚,十年前一桩不快的情事让她从此决定远离男人,而他总是谈起自己为法国军队效力的十五年经历。
他曾在阿尔及尔和印度支那服役,他暗示自己目击过难以名状的暴行。他给她带来一块羊腿肉,像花束那样用纸包包裹着,他们一起共度时光。
02被彼此吸引,相互靠近某一天,林中发现尸体的消息传开了,到处都是警察。在那趟拉斯科岩洞之行中,埃莱娜小姐和她的学生们坐在一处岩坡上吃午餐,一滴血落在一个小女孩的面包上。那是最近一名受害者的血迹——开场婚礼上的新娘。
埃莱娜小姐找到尸体的同时,还发现一支她送给波保尔的同款打火机。紧跟她的反应,试图猜测她的想法。她把打火机藏进一个抽屉,并对警察声称自己没有发现任何线索。没过多久,波保尔带着一罐白兰地浸渍樱桃来找她。
“这是我吃过最美味的樱桃。”她还未品尝就这样说道。我们既焦急又好奇:她知道自己正和一个杀手独处吗?他是否也怀疑她知道?最后她要他为自己点烟。他拿出一只她之前送的那款打火机。她笑了起来。
抽烟是片中的一个动机。我们从未看见他抽烟,直到她开始抽烟。他何时、为何抽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那一幕中,他瞥了一眼烟灰缸但故意没有抽烟,直到她问他借火,他才拿出打火机为她点烟。
另一个动机,是希区柯克式的——她的金发。我们从背后多次看到那头金发,有一回它出现在一个有着不祥气氛的推进镜头中,然后在影片的结尾处,一个同样的推进镜头对准了她的脸。
另外两组对应的镜头,是他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前往学校时,他的脸被同一扇窗户框在其中。
03脱离传统公式的恐怖片《屠夫》一直在促使我们思考。他们了解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想得到什么?影片建立了一个情绪和生理上的高潮,我暂且略过不表,希望你们能够特别留意结尾之前的那个段落,夏布洛尔是怎样将两个人的面孔交替切换的。
奥德安和夏布洛尔的婚姻从一九六四年持续到一九八二年,整整二十年里,她的容貌有几分像莫罗,又有几分德纳芙的味道。
那是一种很古典的美,但是很难从一眼中,就洞见她内心深层有什么独特的需求。末尾的奥德安就像《白日美人》中的德纳芙,内心在翻涌着巨大的激情,面部却毫无表情。
波保尔的脸上显现出不顾一切的付出和需求。而她的脸显现出什么呢?胜利?怜悯?恐惧?还是某种性满足?解释了这个表情你便能了解她的感受。但那一定不是关心。
奥德安参演了夏布洛尔的《丑闻》1967、《女鹿》1968、《不忠》1969,也在《表兄弟》1959)中饰演了一个角色,这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夏布洛尔出生手于1930 年,和戈达尔、特吕弗一样,都曾经担任《电影手册》的影评人,也是作者论的推手之一。他比很多同辈电影人更特久地拍片,也更为多产,他执导了五十余部电影。
《亡情朱古力》 2000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自毀,《恶之花》2003讲述了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无可救药的罪恶。他的佳片与杰作可以罗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
其中包含四次和伊莎贝尔•手佩尔的合作:《维奥菜特 •诺齐埃尔》 1978、《包法利夫人》1991,《冷酷祭典》1995和《亡情朱古力》。观看过《屠夫》观众都说,它是一部讲述野蛮杀人犯和不知自己身处危险的女教师的故事。
但我觉得这完全不得要领。这部电影的重点并非很难把握:夏布洛尔非常清楚自己的意图,但我们被太多传统公式化的恐怖片,给限制了思维,就会假设杀手一定是坏人,而女人一定是可怜的受害者。
04是杀手也是可怜的受害者波保尔是杀手,没错,但他是否同时也是受害者?他是否因为参军期间目睹的血腥暴力而受到精神创伤?他是不是因为埃莱娜才被迫杀人?
他对她膜拜之至,她却对他保持着冷静和距离——魅惑撩人却不可企及?有人认为夏布洛尔甚至把埃莱娜小姐指认成罪人,如果她能够和波保尔上床,他的野蛮冲动也许会得到释放。
但事情也没那么简单。首先,他被她的不可企及而吸引,她在村庄中穿行的潇洒步态和吸烟的模样决定了他的命运。
其次,(我认为)她对他散发出的奇异、暖昧的危险气息感到兴奋,他察觉到这点了吗?他的杀戮会不会像某种献祭,如同猫会把猎到的小鸟叼到主人脚边?
两人之间有太多未曾言明之事。有太多需要猜测和暗示。他们是一对,是的,她在婚礼上就已经察觉。他们在任何寻常的浪漫或婚姻故事的路数中都不相配,但电影中发生的一切正是因为他们是一对。
如果你对她的角色有足够的同理心,便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最后一个场景。那是一个性爱场景。他们没有触碰,而他们从未有过。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