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认汉昭帝为祖父「汉朝汉武帝去世后的时代危机四伏的汉朝和昭宣中兴」

时间:2023-05-18 07:26:06阅读:3547
汉武帝死后,留下来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天下。由于几十年如一日的战争状态(汉朝对匈奴作战为主),以及在内部的严酷统治,汉武帝末年动乱频发,国势出现明显的衰退征兆。汉武帝在巫蛊事件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发布…

汉武帝死后,留下来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天下。由于几十年如一日的战争状态(汉朝对匈奴作战为主),以及在内部的严酷统治,汉武帝末年动乱频发,国势出现明显的衰退征兆。汉武帝在巫蛊事件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发布《轮台罪己诏》自省,已经力图转变国家的发展方向,表示之后要与民休息,减少战争。

刘彻死后,其少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由于刘弗陵年纪小,霍光等四位骨干大臣成为汉武帝遗诏任命的辅政顾命大臣。

汉昭帝在位期间的大政方针,大体是对汉武帝晚年表示改变国家发展方向后的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少战争,由此国家实力有所回转。但在统治阶级内部,正蕴藏着一股动乱危机。在四位辅政大臣中,霍光掌握大权,而除了金日啴早去世外,另外两位与霍光有明显冲突,而在朝廷之外,刘氏宗亲中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因为没有能成为皇帝而亦想搞点事情,所以他们就走向联合,想杀死霍光,废掉刘弗陵,从而掌握大权。之后,在多次实行阴谋不成后,其便想发动武装政变,但被霍光和汉昭帝识破并抓捕起来,汉朝内部的政治危机被平定。在内乱被解决后,霍光得到了汉昭帝极大的信任,真正成了权倾朝野一人之下的权臣。而霍光的家族也借此在朝中各个地方任职,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但霍光虽然是权臣,但其是忠臣和能臣,其忠于汉朝,并在辅政期间将汉朝国力稳步提升。

公元前七十四年,汉昭帝病逝,但可惜没有留下子嗣,一个庞大帝国的未来掌握到了霍光手中。霍光选择了昌邑王刘贺,但据说刘贺在当皇帝的二十七天里,做了一千多件错事,霍光便以刘贺荒淫无度为由废刘贺为海昏侯,霍光另外寻找到了刘彻废太子刘据的后代刘病已继位,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幼年因巫蛊之案流落民间,对于下层人民的生活有着了解,登基后,其仍然重用霍光执掌政权,这有着对于霍家庞大势力的考量,毕竟他的登基得益于霍光的大力支持,但更多的,我认为还是因为霍光执掌朝政对于国家而言是有利的。

在继位五年后,霍光去世,宣帝将霍光风光大葬以示恩典,这给了霍光荣耀,并且国家大权顺势回到宣帝手中。次年,宣帝立刘奭为皇太子,刘奭是宣帝发妻许平君的儿子,这说明宣帝已经摆脱霍家的影响。再过一年,宣帝除去霍家在朝廷上的强大势力,并废除了霍皇后,风光一时在汉朝势力庞大的霍家,在霍光死后仅仅两年便覆灭了。

在对外上,宣帝时期在国力恢复后开始再次扩大对外的影响。在宣帝登基后的第二年(公元前七十三年),汉朝便派兵十六万联合乌孙攻击匈奴,并在次年大胜匈奴。匈奴与汉朝的战争从马邑之围算起,已经进行了数十年,汉朝虽然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但除了在卫青霍去病期间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始终是胜少败多,并且在汉武帝晚年的李广利出征匈奴的战役中,七万大军全军覆没。而汉宣帝的此次出征后,匈奴的威胁解除,从此与之大战的可能不再出现,汉朝彻底解决了北方边境的巨大威胁,汉武帝穷极一生的梦想终于实现。

之后,汉宣帝还派兵降伏高原青海境内西羌,维护了汉朝西部地区的安定,并在同年又于西域设置都护府控制西域各国(公元前六十年),西域正式在行政上成为中华的一部分。之后的几年,匈奴几乎年年派人到长安觐见,力图与汉朝和睦相处,汉朝内外一片风调雨顺,汉朝已然再次强盛。

宣帝虽然在历史上的著名程度不及汉武帝,但其取得的成果却实实在在的很大,至于不著名的原因,一是因为这些成果虽然由他实现,但打基础是在前两代,二是因为汉宣帝本人足够内敛,不是一个威风凛凛的人物形象,其似乎更多的是在于无声处取得辉煌的结果。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