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三国美女「央视三国为三位女性角色创作了三首曲子你最爱哪一首」

时间:2023-05-18 04:18:36阅读:3312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之所以被大家奉为经典,除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之外,剧中那一首首充满古香气息的歌曲也为该剧增色不少。而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部以男性角色为主要视…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之所以被大家奉为经典,除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之外,剧中那一首首充满古香气息的歌曲也为该剧增色不少。而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部以男性角色为主要视角的作品,但是,这绝不代表着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就被剧组忽视了。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收录的歌曲多达十余首,其中有三首曲子就是为三位女性角色专门创作的,可见剧组对这一群体的重视程度。

那么,这三首曲子都是什么呢?它们又都是为谁创作的呢?

貂蝉可以说是整个三国世界中最为出名的一个女性角色,对于这样一个堪称传奇的人物,《三国演义》剧组当然不会忘记,当年,音乐人王健老师和谷建芬老师就为貂蝉量身打造了专属曲目——《貂蝉已随清风去》。

该曲出现在《三国演义》的第七集结尾处,当时,貂蝉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她用自己非凡的胆识和惊人的容貌,成功离间了董卓和吕布二人,为天下除去了一个世间魔君。

看过原著的人应该都知道,在原著中,貂蝉后来成为了吕布的小妾,之后便没了下文。对于这样的结局,很多人应该是不太满意的,而到了电视剧中,剧组也对貂蝉的结局进行了大胆改编,在万山红那婉转的歌声之中,舍去“如花似玉身”的貂蝉远离了这片“富贵繁嚣地”,留给了人世间一段传奇。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貂蝉已随清风去》也是该剧唯二的片尾曲,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也只有貂蝉了。

剧中第二首属于女性角色的曲子,是为邹氏创作的《淯水吟》。

这首曲子由毛阿敏演唱,在剧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宛城之战时,另一次是曹操祭奠典韦等人之时。

在毛阿敏那幽怨的歌声之中,词曲作者借邹氏这样一个人物,唱出了乱世之中千千万万如邹氏一样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无论是历史上的汉末三国,还是后人眼中的三国乱世,都是属于男人的勾心斗角、残酷搏杀的时代,一个柔弱的女子,尽管“飘零”、“薄命”、“历苦辛”,又有几人注意、几人同情呢?在原著里,邹氏其实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但王健老师和谷建芬老师却通过这首曲子,表达了今人对那个纷纷乱世中命运不得自主的女性的同情,其格局之大让人敬佩。

但稍微有点文化的人应该也看得出来,这首曲子表面上属于邹氏,其实还属于另外一个男性角色,他就是典韦。“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充满了表达了典韦得遇明主的喜悦之情,他也用生命的代价,回报了主公的知遇之恩。

至于第三首曲子,则是为孙夫人(孙尚香)所作。

这首歌名为《子夜四时歌》,出现在刘备和孙尚香大婚之时。该曲采用吴侬软语演唱,旋律柔弱动听,耐人寻味,既展现了刘备和孙尚香大婚时的喜悦之情,又呼应了孙尚香日后帮助刘备返归蜀地的剧情,是整部剧中小编非常喜欢的一首曲子。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首曲子也是王健老师填的词,但其实并不是。该曲的歌词分别摘自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春歌的第十首、夏歌第八首、秋歌第十五首和冬歌第一首,《三国演义》剧组巧妙地将这些歌词进行融合,才有了后来我们听到的《子夜四时歌》。

看完这三首曲子,不知道大家最喜爱的是哪一首呢?欢迎您评论留言。

本文由“红酒中的蔷薇花”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来源:豆瓣、网络、视频截图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