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黑暗的一面这个被封禁3次的网站
你听说过“老哥稳”、“妈传菜”、“三五瓶”这些梗吗?
妈传菜:一位赌友只身逃到外地躲债,只留下了老母亲在家应对债主。老母亲去餐厅传菜赚了 50 块,立马转给赌友,害怕他想不开自杀。它出自百度前三大吧「戒赌吧」——一个热度仅次于「李毅吧」的论坛。顾名思义,流浪在戒赌吧的 1400 万吧友,大多都是跌进深渊、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赌徒,他们汇聚在一起的目的只有一个——戒赌。不过就在 2018 年 6 月,看似“正能量”的戒赌吧,因涉嫌诱赌,遭到了第一次封禁。而吧主也因为放行博彩网址,收佣金,被抓进监狱。
戒赌吧被封禁后,85 万老哥(赌友)重新在贴吧建立了第二个根据地——「禁赌吧」。好景不长,同年 12 月,禁赌吧也因为涉嫌诱赌,被禁止发新帖。在这个充满岁月的痕迹的论坛,老哥们的誓言也被互联网记录下来,现在看来依然刻骨铭心,字部分老哥又辗转到以戒赌的谐音为名的「借读吧」。直到 2021 年 3 月,借读吧也被删帖整改,留下的,只有那些真正想要咨询“借读相关”的学生和帖子。
经过一番努力,我在「湘女多情吧」找到了最后 5 万位真老哥。他们隐姓埋名,低调行事,藏匿在互联网的最角落。只不过这些真老哥里,混杂了多少博彩网站的狗代(代理)和网贷公司的水军,又是后话了。
贴吧的头像依然是老哥的精神领袖——窃·格瓦拉
01
据网友的回忆,几年前「戒赌吧」的风气和现在截然不同,
“它是赌徒们互相劝诫、报团取暖的基地,每当生活过不下去了,就来戒赌吧里看看,和大家聊聊天。我在吧里认识一个老哥,可励志了,刚开始博彩欠了 20 多个(万),后来下定决心戒赌了,在厂里上班,每个月挣 1 万多,就花几百块,剩下的全用来还债。还经常在吧里分享自己的事儿,我看得特别感动,又想到自己的家人...决定要跟他一起戒赌上岸。哎,但我挺不争气的,后来又复赌,赌到被洗白(亏完)了,老哥还给我团过饭(凑钱吃饭),真挺感谢的。偶尔和同城的老哥来个三五瓶(吧友聚会),聊个通宵,我们多么希望债务随着黑夜一起消失,银行卡上的积蓄又跟着白天一起到来。”
当然,还有一些热心的老哥,在贴吧里分享适合大家“回头”的职业,用网友的话说:“找点事情做,手也没那么痒了。”
给老哥推荐的职业:美团众包外卖员、流动车型水果摆摊、医药代理不过,戒赌吧里最缺的不是浪子回头感天动地的故事,而是那些输钱如流水却依然执迷不悟的赌徒的故事。
卖车还债
用家人的血汗钱继续赌博少的欠了几个,多的欠了上百个。在戒赌吧里,老哥们统一把“万”称作“个”,这样听上去,就算是几百万的债务也只像赌场里几百个筹码,翻盘是轻而易举的事。这种处事不惊的心态和强大的抗压能力,的确是“杀红了眼”的赌徒才拥有的。
02
戒赌吧的爆火,将戒赌吧往日的积极向上氛围一并带走,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黑色的诱赌产业链。毕竟,戒赌吧里,最多的就是赌徒,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也是他们。对博彩网站的狗代(代理)和贷款公司的水军而言,这里汇聚着成千上万待宰的羊肉,他们不用去大街小巷发小广告,也不用去各大门户网站投放弹窗小广告。只需坐在电脑前,编出一段诱人的故事,伪装成执迷不悟的赌徒或拯救赌徒的“圣人”,然后,静静等待鱼儿上钩。
各式各样的“热心”经验帖再比如这个标题看上去像是戒赌的帖子「对生活有希望的老哥来」,点进去后发现是一个诱赌、收代理费的骗子。对狗代来说,只要利用好赌徒反复横跳、渴望一夜暴富或一夜回本的心理,每一个点进帖子的人,都有可能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除此之外,还有一群单纯想要托别人下水的赌友,他们没有直接发帖劝赌,而是以一种“祝好运”的口吻,在评论区暗戳戳拱火......
以上的骗术似乎都有点小儿科, 随着老哥们防范意识的加强,它们已经骗不了多少人了。但接下来的骗术,着实令人震惊。不夸张的说,连从不赌博的我都有点心动了。有些人自称是知名网络公司顶尖的程序员,可以用技术“黑了”博彩网站,然后把钱重新划回老哥的账号。如今骗子的骗术也已迭代升级,他们会将“熟练使用 C ”这类的技能话术,一并写在了主楼里。
主楼介绍的精细程度不亚于招聘网站的页面,这么详细的介绍,瞬间提高了身份的可信度。他的逻辑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问题,博彩网站也是由程序员编写的,账户上还剩多少钱都是由总系统控制,只要再找一个程序员进入系统,改写数据,那么输掉的钱又可以找回来了,总比一味地充钱进去赌博划算吧。但我仔细思考了一下,不对劲啊,这种好事怎么会留给素不相识的网友呢?既然有这技术,程序员干嘛还来找你?钱自己一个人赚了不更好?面对这样符合第一层逻辑的骗局,屏幕前的我都有那么一丝丝的犹豫,要不是没有博彩网站的账号,我都想去私信他了......可想而知,着急回本、“杀”红了眼的赌徒怎么可能不受骗?骗子只要在言语上多加诱导,赌徒眼睛都不眨,马上就把账户密码告诉对方了。
原帖已经被管理员删掉了,电脑里只留下了这一串浏览记录......戒赌吧里,真心想要戒赌的刻骨铭心的故事永远只是冰山一角。藏在海平面以下深不可测的冰山诱赌骗局,或许才是支撑这个论坛运作的根本逻辑。
03
根据贴吧老哥的指引,我顺着摸到了几个戒赌的公众号。公众号发布的内容真的在劝告大家戒赌,不是狗代也不是水军,都是一些真情流露的文字和故事——可能这几个公众号才是整片互联网唯一的戒赌净土吧。但是,戒赌自媒体人九叔的自述,却戳破了「戒赌公众号」虚幻的泡沫:戒赌的黑色产业链,也将魔爪伸向了自媒体流量池。只要支付 888 元的学费,就能获得一套戒赌自媒体的运作教学。
“其实说是教学,只不过给你发了一个教学视频,教你怎么申请账号,怎么发文章、加粉、刷广告(这些都需要额外付费)。现在想起来,这 888 元更像是智商税。”
最令人唏嘘的是,不少赌徒一边花着钱向“戒赌大师”咨询戒赌的妙招,一边又忍不住充钱复赌;而屏幕另一端的“戒赌大师”收到钱后,正迫不及待地将咨询费转入自己的博彩账号,准备开启新的赌局。而那笔咨询费用,兜兜转转,流转了好几家银行,最后又进入了博彩公司的钱包。到底是谁在为谁打工,我不说你应该也明白了。
04
赌徒的心态,无非是一种享受挣快钱的刺激感,赢了,感觉自己是赌神;输了,想连本带利挣回来。在戒赌吧里,他们一边求老哥团饭,一边回帖“不可能不赌”;上一秒在帖子里写着“再赌就是狗”,下一秒登录博彩网站念叨着“这是最后一次”。大多数来到戒赌吧的老哥,并不是真正想要戒赌,只是为了寻求一丝丝安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正饱受着赌博和债务的困扰,也为自己薄弱的意志力而烦恼。无论你是上市企业的老板,还是电子厂的员工,无论你拥有的是几千万的资产,还是一两百块的日结工资,只要染上了“赌”,结局都只有一种。赌博像一个恶魔,如蛆附骨,无孔不入,侵入每个赌徒的心中。但相比赌博,赌徒的侥幸心理,或许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
你见过的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是怎样的 ?
最黑暗的一面如下:
在这个社会上,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可派御贺以允许一个陌生人发迹,却不能允许身边的人成功。有些人,盼望别人倒霉,比盼望自己发财都要开心。
看别人失败,比看到自己成功都要高兴。很多人对于其他人的成就无动于衷,但是对自己身边的人取得一点成绩,就会心怀恨意,嫉妒不已。更有甚者还会在背后做一些造谣诋毁的事情,让别人名誉扫地。
善良与邪恶
嫉妒之心人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凸显的格外明显。越是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嫉妒心就越强,恨人有,笑人无,仿佛只有看到自己拆烂失败,才能凸显出自己的成功。其实越是见不得自己好的人,越是平庸之辈,越是没有什么本事的人。
越是身处底层,越会发现,身边尘派的斗争越激烈。很多人之所以允许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是因为同一层次存在着对比和利益冲突,而陌生人不存在。
陀思妥耶夫斯基带你揭露人性黑暗的一面!
俄国作家,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局郑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代表作有:
《穷人》,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读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再次翻阅的时候,同时也想起,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四个字“望尘莫及”。
像这样的世界名著,每读上一遍都会有一番新的感觉,也就会领悟到更深的意义。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从最初的晦涩难懂到后来的酣畅淋漓。
陀翁的悲天悯人,自我反省与救赎,像一面镜子照到了人性的丑恶和深渊,也照亮了人性的真,善,美。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一座高峰,一部以刑事案件为主线的小说,通过塑造内心极为矛盾的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角色,来揭露当时俄国的黑暗,也是一部带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
小说的男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是一个赋有天赋,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活所迫,也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行凶杀人。
他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
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最终被判流放西伯利亚。
拉斯科尔尼科夫认为她是社会的毒瘤,铲除她也是理所当然,情理之中。
客观上又无意识中,杀死无辜的丽莎维塔,这一点一环扣一环,就好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套中套,既是逻辑的圈套,也是生活的圈套,同时也是作家的圈套。
就在后来。他和友人的对话中说:
“我不过杀了一只虱子。索尼雅,杀了一只不中用的、讨厌的、有害的虱子。”这种动机的形成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崇拜强者文化,甚至把自己想象成拿破仑,他在想,如果是拿破仑,他会怎么做?
在他的世界里,他这样认为,只要是强者,只要有一个恰当的理由,就可以把一件丑陋的,甚至有罪的事情,说得冠冕堂皇,从而去迷惑大众。
他天真的认为,只要把这颗社会的毒瘤铲除,他就能获得幸福,但是他却惶惶不可终日。
犯下杀人的罪行,他害怕暴露与惩罚,这就让本来并不安稳的生活,变得无比煎熬,让他忍无可忍,这时候,他该如何摆脱这梦魇般的生活呢?
这深度的灵魂拷问,也让他陷入沉思。
这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给出了答案:主动承认并接受惩罚。只有如此才能完成灵魂的救赎,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然而主动承认,也是一种惩罚,是人性,在清醒之下的惩罚,这是一种比被别人发现后去坐牢的痛苦,也是更为深入骨髓的孤独。
所以,当他母亲寄来钱的时候,他就全部用于安葬醉鬼,他便觉得自己的灵魂,在此刻,得到了救赎。
他匍匐在这个醉鬼女儿索尼娅的脚下,亲吻着她的脚,以祈求得到理解的时候,他也觉得,灵魂得到了救赎。
面对自己母亲和妹妹,他知道自己的罪恶,他并不能够坦然的面对生活,他陷在自己的泥沼之中,陷在自己良心的谴责当中,他又选择了疏远冷落,选择孤独面对一切,来惩罚自己。
关于索尼雅,因为不幸的家庭,她被迫成为妓女,低贱的身份却怀着世间上最纯净的善良。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圣洁与救赎,索尼娅是人类苦难的象征。
当拉斯科利尼科夫坦白自己就是杀人凶手时,索尼娅并没有厌恶他,恐惧他。
而是鼓励他去自首,还说会为他日日夜夜祈福,并陪伴他流放西伯利亚。
他病了,她见不到他,就静静地站在医院外等待。所以,他们的爱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也燃起了一丝丝温情。
何为人性?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何为道德?如何生存?
小说的创作背景是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
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等等。用当时的背景,生动形象描绘了那个时期,底层人民黑暗,洞链贫穷纳腊孙,绝望与污浊的悲惨生活!
所以,在罪恶下,人们难以逃脱自己犯下的罪,也无处遁形,更难以逃脱道德和良心上的谴责,最后用世俗坐牢的方法去赎罪。
在世俗的坐牢中,也只能拯救人一部分的灵魂,另一部分,则是需要另一个灵魂去陪伴拯救的。
小说里,是索尼娅帮助拉斯科尔尼科夫完成了这场救赎之旅,让他心中产生了一种力量感。
“我唯一担心的是我们明天的生活能否配得上今天所承受的苦难。”《罪与罚》 中的这句名言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
拉斯科尔尼科夫承受住了痛苦,并且也看到了明日的美好生活曙光。
同时,陀翁在刻画心理细节时,也是往往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有一段梦境的描写,仔细读来不禁让人不寒而栗。
纵欲者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生性放荡,毫无羞耻,一天晚上他做了好几个梦。先是梦到一个曾经被他凌辱过的14岁少女,接着又梦到一个5岁的女孩试图勾引他。
梦里这样描述:
她咧开嘴微笑了;两边嘴角在颤动,仿佛还忍住着。可是现在她再也忍不住了;这是露齿的笑,毫不掩藏的笑;在那张毫无孩子气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无耻的、撩人的东西;这是淫荡,这是风流女子的脸,这是法国妓女的无耻的脸。瞧,那双小眼睛睁开来了:向他丢了一个火样热的无耻的眼色,在喊他,在笑……
是的,人性带有原罪,但也有良心存在。
不过,在白天能够释怀的某些东西,在漫长的黑夜中,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噩梦惊醒了!
读陀翁的小说,自带阅读上的快感,就仿佛是,在沙滩上被烈日晒着,睁不开眼睛,但却有清凉的海水,从背后突然漫过脚背的感觉!
陀翁在剖析一个个小人物的过程中,却透视了整个人性,他写了人人都知道,但是人人却不敢说的人性的阴暗面!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也说:我描绘人内心的全部深度。
从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窥见人性中,隐藏在灵魂深处交织的善与恶,正如我们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人一样,一样的偶尔发光,却也是一样的,偶尔溅了一身泥。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