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催 北京话「今儿咱们聊聊北京话碎催和催巴儿的来历」

时间:2022-08-17 20:07:16阅读:4150
“碎催”这个词早就有,老舍先生的小说里就没少用这个词!催巴儿和碎催是一个意思,是指跟包儿的、跑腿办事儿的人,也就是“使唤丫头拿钥匙——当家做不了主”听喝儿的意思。别管是碎催还是催巴儿,为什么都跟“催”…

“碎催”这个词早就有,老舍先生的小说里就没少用这个词!催巴儿和碎催是一个意思,是指跟包儿的、跑腿办事儿的人,也就是“使唤丫头拿钥匙——当家做不了主”听喝儿的意思。

别管是碎催还是催巴儿,为什么都跟“催”字联系到一块儿了呐?这跟清朝满人的编制、管理有关系。 牛录是八旗的基本单位。管理牛录的官叫“牛录章京”,汉译叫“佐领”。左领下设“领催”。 “领催”是汉语,满语叫“拨什库”,是“催促人”的意思,属于清朝八旗军下级军官。满、蒙、汉八旗都有设置,由军人或闲散人员中识字的优秀者任职,每左领下五人,专管登记档案及支领俸饷等杂事。顺治元年(1644年),定满、蒙八旗每左领下设六人,汉军八旗每左领下设四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满、蒙左领下裁一人。

碎催和催巴儿的“催”字就是由“领催”转化而来!碎催的“碎”是说管得事儿琐碎;催巴儿的“巴儿”,是个虚字,跟“小力巴儿”的“巴儿”是一个意思,也可以说是个助词,加重小的程度。 由此看来,一开始被称为碎催或催巴儿的,在社会上还是有点儿地位管点儿事,有点儿小权利的!后来这俩词扩展到适用于各个领域,不管你是当官的还是做民的,任何人都能被说成碎催或催巴儿!即使是皇上,若是听了手下大臣的,做的事不合您的意,您也能说皇上成了那几位手下大臣的碎催!傀儡皇上就更别提了,您要是说他整个就是权臣的碎催或催巴儿那绝对没毛病!

碎催或催巴儿有时也是个谦词,用于自嘲,也用于推辞。比方说,呦~您又高升啦!您这手里的权利不小啊!这事您说了算,您给做个主!咳~我就是个碎催(或催巴儿),听喝儿的!

有人当了碎催或催巴儿挺自豪;有人当了碎催或催巴儿挺沮丧;有人当了碎催或催巴儿遭人嫉恨;有人当了碎催或催巴儿让人嘲笑。这就要看给谁当碎催或催巴儿,为什么当碎催或催巴儿? 有些人骂别人碎催或催巴儿是真的嘲讽、看不起,有些人是真的愤恨、无奈;可还有些人要是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当了官,狠狠地来一句“碎催(或催巴儿)”!就难免夹杂着些许的嫉妒了。

其实北京人骂人碎催,不光是指这人是跑腿听喝儿的,有时也指这人品质,跟狗似的,不分对错,叫干什么干什么。

(转自微信公众平台:京哥讲故事)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你喜欢老婆叫你:老公,先生,丈夫,郎君,夫君,哪个称呼?

我不喜欢老婆叫我先生,因为那太严肃,叫丈夫又太俗套,叫郎君,夫君又太陈腐!那叫什么好呢?

我认为夫妻双方,无论是谁称呼谁以及如何称呼?都应遵循:得体,互认,而带有区别的原则。

具体地说,在家庭内部,当子女不在场时,一般就直呼直名(不带姓的),这样显得亲切。子女在场时,就称呼你爸你妈的,这样子女也乐意。而夜晚进卧室了,就可以放开了,直接称老公,老婆的了…

但在正规场合,特别是双方原单位的人在场时,那就要讲究一点了,应按当事人的原职务相称为宜,如x老师,老x长什么样的?这既给了配偶的颜面,更显示出你对原单位同事的尊重!

大家说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