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你会选择哪一个「诗和远方与接受现实怎么选电影空中之城告诉你」
有人说电影《空中之城》是一部散文式的文艺片,是讲述寻找“诗和远方”的电影。而我却看到了中年人的现状与责任,因为影片道尽了当今中年人的现状,述说起了中年人的欲望和责任、现实与无奈。
都说要在有生之年去一次拉萨,寻找心灵的净土。正如我这样的中年人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一般。刘涛饰演的白融,丈夫是大老板,住大房开好车,衣食无忧,却在风华绝代35岁的年纪突然闭经了,莫名焦虑狂躁不安。看到同为小提琴手闺蜜,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事业取得成功,又得知初恋在拉萨之角,加上婚姻平淡与琐碎,在偶然结识少年小杰后,萌发了想去拉萨寻找诗和远方想法,与小杰约定结伴前往拉萨,来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特别是人到中年这个尴尬阶层,不可能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的,更不可能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医院做完手术后,看见丈夫座在自己病床边上,孩子在旁边时,白融清醒了。纵然没有了当初时恋情,但婚姻还在,责任还在,丈夫和儿子活活生的陪伴在自己的身边,诗和远方还远不及生活的来真实。激情退去,头脑变得清醒,冷静过后,回归理智,回到现实,拾起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身份,自觉去办理移民手续,碰到小杰后,果决地违背了约定,义正严词发拒绝了小杰,并对小杰大谈幼稚,教育小杰接受现实。
电影中张嘉益饰演的老陆更是典型的中年男人形像,不仅穷而且挺惨。有个神经病的老婆。女儿长期不在家不说,还一意孤行嫁给了自己极力反对的老外还辞了工作。儿子小杰更不省心,辍学在家,小小年纪只能打零工。而自己也没有什么本事,只是个酒吧的调酒师,后来还被开了,真是跌到了人生谷底。本想爬到顶楼纵身一跳,望着霓虹的城市和高楼大夏却不敢跳,继续苦逼的活着。不过话又说回来,人生大多数都是如此,正如人们常说的那句“只要不死,生活就要继续”。当发廊女老板要与老陆好时,神经病老婆唱的康定情歌突然在老路耳边响起,其实那不是歌声,而是一个中年男人心中的责任。老陆的夺门而出,或许有后怕之嫌,但也道出了老陆这样底层中年男人的真实与责任担当,应该说离开的那一刻老陆履行了丈夫的责任,守住婚姻的底线,其实也是对女老板的一种爱护。电影的如此表现,才更好地道出了老陆这样中年男人的担当与魅力。
剧中发廊女老板更象老陆心中欲望的代表,只是电影具像化了,突出电影的表达与叙事。而儿子小杰其实是白融心中的欲望表象或者说是欲望替代品,也是电影的具象化,更充当了串起电影三个故事的工具人角色,还隐喻着两个中年人的逝去青春。后来小杰在厂里拧螺丝,就寓意着下一个老陆的出现一般,极具残忍性和现实性。
故事尾声时,小杰P了一张自己在雪山脚下的照片发给老陆,表示自己在拉萨;白融看着那红色气球始终未能飞出顶棚;老陆拉上窗帘后,镜头里下起了雪;最后一个镜头浮现出赫尔曼-黑塞《悉达多》中那句“你的内心总有一处净土,你可以随时退避其中并在那里成为你自己”。这一切是不是都在表现电影中的角色们与“诗和远方”作告别呢?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电影本身的反问呢?因为白融看到气球怎么也飞不出顶棚时轻蔑地微微的笑了,这种表情是不是告诉我们,无论如何也飞不出生活的现实。正如孙悟空飞不出如来的手掌心那般好笑呢。当老陆关上窗帘,是不是他也在与过去作了结,就算在心里的净土可以做回自己,那起码现在老陆关闭了它。所以影片最终还是告诉大家,生活中会有一系列不如意和“莫名其妙的苍蝇”,但仍需坚守最后的底线,扛起自己的责任,继续前行,直到它变好为止,或者是结束为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