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中最会逃命的将军(黄埔抗日名将被处死)
1916年,四川泸州东北方有一处行营,此地是护国战争中北洋部队的后方。
“带囚犯!”
随着监斩官毫无情感的一句话,北洋军队将先前抓获的护国军人,尽数带了上来。
看着刽子手手中的斩首刀,以及那满是鲜血的刑场,不少护国军俘虏都开始哭爹喊娘,有的甚至已经跪地求饶。
监斩官冷漠地看着这一切,他已经习惯了这无情地刑场求饶,他的脸上没有一丝同情。
这时,一名俘虏突然大声问道:
“可以留遗言吗?”
这让北洋监斩官感觉有些新奇,毕竟他来此地作战半年,还从未见过面对生死竟如此无畏的军人。
监斩官缓缓来到俘虏身旁,朝他点了点头,示意俘虏可以留下遗言。
俘虏闻言也没有拖泥带水,他洋洋洒洒地七步赋诗一首,随即便闭上了眼睛,准备好奔赴死亡。
不承想,俘虏的这首诗却意外打动了监斩官,这位北洋的监斩官拍了拍他的肩膀,并命左右为其解了绑,还让他趁夜色逃走。
这究竟是怎样的奇事,这名“俘虏”究竟是谁?他又作了怎样的一首诗,引得监斩官为他如此?
一切还要从十九世纪的贵州说起。
十九世纪末,也就是1897年时,贵州毕节的一户教师人家喜得一子,家里男主人是村镇小学的校长,其名叫糜子刚。
他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又回首了旧中国的腐朽,毅然为孩子取名糜藕池。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如莲藕一般,虽身在淤泥与黑暗中,却依然能够结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由此不难看出,糜子刚对这个孩子所抱有的期望。
而糜藕池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自幼就饱读诗书的他,崇尚岳飞精忠报国的情怀,也仰敬文天祥那般的无畏生死,更崇敬眼下敢于赴死救国的革命人士。
当时正值二十世纪初,旧中国处于一片动荡之中,辛亥革命的兴起让腐朽的清政府走向垮台,但随之而来的北洋政府,却也不是什么善茬。
尤其是北洋首领袁世凯,他一方面假意充当说客,另一方面又拿着清政府的资助来威吓革命党,是民主发展的一大阻碍。
然而,偏偏就是袁世凯这样的左右逢源,却让他当上了大总统。这让糜藕池内心十分震撼,他开始担忧其旧中国的未来。
果不其然,袁世凯上位后,就开始筹谋复辟帝制的计划,他一方面打压革命党人,取消革命党议员资格和强制解散国会。此举让举国上下无不为之震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
而这其中就包括蔡锷,他用赴日治病迷惑袁世凯,然后借机直奔云南,与唐继尧合谋共同组建起了护国滇军,并通电宣布云南独立,与帝制不共戴天。
此举获得了贵州省人民的支持,在1916年时,贵州护军使刘显世也宣布贵州独立,当即派遣贵军协同护国军作战。
贵州向腐朽北洋大举进军的举动,也让糜藕池看到了报国的希望,那时的他恰逢十九岁,他不与父母商量,便直接跑去参加了护国军。
参加护国军的糜藕池英勇非凡,从最初的“新兵”,一转眼就晋升到了班长一职,而且常常被军中委以重任。
当时护国军和北洋军在四川境内大战,北洋军仗着人多势众且装备精良,一直跟护国军正面决战。
护国军军官合影
虽说护国军一方作战英勇,但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损失亦是不小,各个部队在多次大战后折损情况都很大。
但作为军都督的唐继尧,竟然还在后方玩起了手段,借各种借口不给前线护国军输送粮饷,这让前线作战的将士身心俱疲。
好在北洋军本身也没有斗志,他们就好像是开赴到此地“上班”一样,并不急于进攻,甚至还有些敷衍。
如此“敷衍”,在蔡锷看来就是战机,他立刻派出军中精锐对敌后进行侦查,力图摸清北洋军后方布置,准备一战定乾坤。
而这些精锐中就包括着糜藕池,在蔡锷的一声令下,糜藕池带着侦查队友,向泸州后方摸去。
可糜藕池毕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贵州人,面对初到不久的四川泸州,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尽管他已经保持十二分警惕,最终还是被北洋后方部队逮了个正着。
袁世凯
由于当时袁世凯为护国军所定的罪名是叛国,故糜藕池被抓到时就直接被宣判叛国,并于翌日直接押赴刑场行刑。
这也便有了文首的桥段,糜藕池看着刑场的血腥,内心再次涌现出岳飞和文天祥的身影,他认为为国捐躯是光荣的,所以立于刑场时,自己没有一丝畏惧。
但仔细想来,列强仍在觊觎华夏大地,但华夏部队却在自相残杀,他不禁有几分不甘,尤其是自己还是死在同胞手上,这让他内心十分不能接受。
因此,他大声问道:
“可以留遗言吗?”
糜藕池希望用这种方式,将自己内心的不甘发泄出来,同时也让后世能够知道他糜藕池今日所想。
而监斩官虽然是北洋军,但其内心已是相当厌战,听闻有俘虏竟想留有遗言,他也是十分有兴趣,当即同意了糜藕池的请求。
糜藕池看了看天,叹了一口气后,七步吟诵道:
沉没神州事可伤,立身报国志豪强。
而今未了生平愿,不死沙场死杀场。
唇齿滇黔与益州,何堪同室动吴钩。
诸君须报澄清志,处患频临事可忧。
竹篱茅舍自安闲,诗酒生涯不羡仙。
回首乡关无限乐,魂归风雨响檐前。
锦里愁云暗淡风,满叶秋霜尽愁容。
今朝因有伤心泪,不平身凶平国凶。
黄花岗畔众男儿,血染黄花无几时。
今日黄花仍吐艳,九泉共咏黄花诗。
这首诗的前半段,不仅囊括了糜藕池的报国志气,更感慨了同室操戈的无奈,尤其是那句:“诸君须报澄清志,处患频临事可忧”
可谓是对当时的国人和军人最好的告诫,可看得出他的忧国忧民。
不过该诗的后半句,则开始涌现了他似岳飞与文天祥那般,无畏、洒脱的情绪,一句“不平身凶平国凶”,更是道尽了一位爱国志士的满腔热血。
而后的“黄花岗畔众男儿,血染黄花无几时。今日黄花仍吐艳,九泉共咏黄花诗”,更是表达出对革命的认可,以及为革命赴死的无畏。
须知,黄花岗就是埋葬广州革命义士的地方,糜藕池内心无惧身死,他所向往的是与革命先辈同在黄泉吟诵革命的局面。
糜藕池说完后,就闭上了双眼,等待着行刑,就好像一位等待与先辈会合的队员,这种情怀实在动人心魄。
甚至连冷漠的监斩官也愣住,他似乎也想起自己参军时,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位报国青年,但终究是被血与黄沙埋没了满腔热情。
监斩官回味了很久,才缓缓问道:
“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吗?”
糜藕池微微睁开眼,点了点头:
“嗯....有感而发。”
监斩官听罢,让左右随从过来为糜藕池松了绑,并让他趁着夜色回去,不要再被北洋军逮到了。
糜藕池有些发愣,可眼见又能为家国效力,他没有太多犹豫,随即向护国军方向跑去。
监斩官看着他消失的身影,内心可谓是五味杂陈,他们二人此后便再没有见面了。
糜藕池回到护国军中,正逢蔡锷下令发动总攻,护国军兵分三路反攻纳溪。由于先前侦察部队已经掌握了完整的敌后架构,包括北洋军防御部署,以及低落的士气等。
因此,护国军全线突破了北洋军阵地,北洋军元气大伤,彻底失去了抗衡的能力,这也宣告着四川战役的胜利。
后又随着“湘西之战”和“滇桂边之战”的胜利,袁世凯不得不搁置称帝计划,并在怨愤中病逝,护国战争宣告成功。
不过,袁世凯病逝的五月后,蔡锷也因喉癌最终病逝异国,引人悲叹,也让糜藕池悲痛万分。
蔡锷逝世后,西南又一次开始有军阀动荡的意味,这让糜藕池内心极为不满。恰逢此刻,黄埔军校开始招生,不想再留西南的糜藕池第一个报了名。
或许是先前突出的表现,糜藕池在报名后,还得到了军中的举荐,这使他成为黄埔第二期步兵科的一名学员。
1925年,来到黄埔校门前的糜藕池,看着校门的对联:
“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这句霸气的“门联”,让糜藕池意识到,自己这次是来对地方了,尤其校门的横批还是“革命者来”,这就更加符合糜藕池的理想了。
“是谁在抽烟?”
深知闯祸的糜藕池并没有逃避,他将自己的名字说出,可糜藕池说话有着浓厚的贵州口音,所以在蒋介石听来就是“没有吃”。
这让蒋介石愤怒异常,他也由此记下了糜藕池,这让糜藕池其后在黄埔军校的日子并不好过。
不过,糜藕池的成绩实在太好,最后还是如期毕了业。
北伐誓师大会
毕业后的糜藕池,被分配参加了北伐战争,由于是黄埔毕业生,糜藕池入军中就当上了排长。
但糜藕池虽然身居军职,却不改身先士卒的性格。他带兵作战时,自己一直都是冲在第一位,这让糜藕池在军职位,得到不断地升迁。
从最初的排长,走到了教导第三师的中校副团长,后又升任85师253旅506团上校团长,成功指挥起了一个团的兵力,这让糜藕池的报国心有了更大地发挥空间。
1937年10月,抗日战争彻底爆发,日军夺得淞沪会战胜利后,便向着我国腹地开进。
糜藕池所在的85师,被划入卫立煌的第十四军,开赴山西阻击日军精锐的深入。他所率领的506团,奉命在左翼拱卫整个兵团作战。
但令糜藕池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左翼部队,正好遇到日方大名鼎鼎的坂垣师团。
该师团是日军的甲种部队,也是日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有着“钢军”的威名。此师团在开赴山西前,就已经歼灭我国近三十个师,可见该部队的强大战力。
可糜藕池面对如此精锐,并没有怯敌,他组织部队积极整修工事。
糜藕池的状态,感染了506团全团将士,战士们都迅速进入到战斗位置,决定与团长一同死守水油沟阵地。
坂垣师团初进山西,对此地地形不了解,听闻自己面对的是从前贵军的85师,内心不免有些轻敌,须知糜藕池所在的85师装备相当落后。
因此,日军直接对糜藕池的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意图以这种攻势让506团胆寒,逼迫其撤出阵地。
可506团在糜藕池的动员下,全团都抱着死守的决心,他们依照先前的战略部署,与日军先锋展开了激烈的交火,并致使日军一连数次失利。
这也让日军渐渐失去了耐心,他们开始动用装备优势,命炮兵和空军对糜藕池的阵地进行多轮轰击,其中甚至还包括燃烧弹,这让506团损失惨重。
糜藕池决意死守,在日军轰炸过后,他带头与冲上来的日军拼刺刀,以此阻止日军新的轰击。
如此的数次进攻后,日军竟都没有拿下这个糜藕池的左翼阵地,不过,糜藕池守住了阵地,并不代表全线国军都能守住。
因为整个战场的中心已被日军突破,日本全军开始向着这个突破口运动,至于506团的这个左翼阵地,日军已经失去信心和兴趣。
这也使得糜藕池在这一战中得以存活。
但日军撤退时,整个85师的伤亡已经达到三分之二,糜藕池所指挥的506团也从最初的2000人,变成了晋升300人的编制,可见战况之激烈。
经历过忻口会战后,国民党高层对糜藕池的能力十分认可,于是将他提拔成了255旅的少将旅长,506团仍在他的指挥序列之内。
之后,糜藕池指挥255旅参与到“冬日攻势”中,这也便是历史上的“百师大战”。
“百师大战”
糜藕池在此战中英勇杀敌,因战功卓著,糜藕池又得到提拔,成功升任94师中将副师长。
不过,此时已值1940年,国民党“老毛病”又犯了,这种即将同室操戈的氛围,让糜藕池极为不悦。
就在这种当口下,朱怀冰率国名单第97军对我八路军总部发起了进攻,好在担当护卫任务的129师战斗力强悍,将进犯的97军击溃,这才保住了我军总部的安全。
而被击溃的国民党第97军残部,则被全部编入了糜藕池的第94师中,被列入了国民党第十四军的战斗序列。
面对这些对兄弟部队下手的属下,糜藕池的内心萌生出一种厌恶,尽管糜藕池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批评,但这在国民党一些人眼中,他已经构成了威胁。
于是在1941年时,战功卓越的糜藕池被调回了贵州,担任贵州军官区编练处处长,这让糜藕池渐渐看清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
之后,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开始寻军中干部,接任一些主要城市的管理工作。
由此1946年,身怀军功的糜藕池又被调到南京,任首都警卫厅西郊警察局局长。1947年11月27日,他晋任陆军少将。
可掌握了主要城市后,国民党内部的斗争和腐败也愈演愈烈,一直保持不“站边”的糜藕池,变成派系斗争的弃子。
他们为了能够扶持己方势力成长,开始将糜藕池架空,使得他在南京城内无职可行,这让糜藕池十分苦恼。
最终,烦闷的糜藕池不得不重新回到贵州,国民党征性地给予糜藕池一个职位——贞丰县县长。
国军中将,最终“落魄”成县长,这在当时几乎成为了笑话。
可糜藕池还是选择走马上任,他也借此能够远离国民党的纷争,过着“陶渊明”般的隐世生活。
解放贵州
但解放战争的失利,让国军高层又想到了糜藕池,他们赶忙任命糜藕池为贵州独立第1师师长,希望他能够发挥最后的余热,为高层的逃跑赢得时间。
可糜藕池本身就反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因此他在领到委任状后,直接选择率部起义。
要知道,糜藕池在贵军中的地位,那可是举足轻重的,凡是从贵州参军的人几乎都认识糜藕池,大家对糜藕池都深感佩服,认为此人是贵州的骄傲。
所以,在糜藕池选择起义之后,国民党内的许多贵州兵士都纷纷选择效仿。
事实也证明,糜藕池确实带领他们走上光明坦途,他们在另一位抗日元老谭本良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了起义。
当时一次性起义的正规军部队,达到了六个师之多,除此之外,还有四个绥靖区部队及其保安队,可以说是贵州最大的一次起义活动。
在此期间,他还救下了不少共产党员,比如后来的贵阳市市长秦天真。
秦天真
他让贵州的解放,最大可能地向着“和平方向”发展,以此保住了贵州各大城市的设施,也让当地老百姓免遭战火蹂躏。
而一应起义部队,也受到了我军的优待,可谓是两全其美的结局。
不过遗憾的是,在1951年,以前身为国民党中将的糜藕池遭到了波及,并被直接逮捕。
据传,当时有人要求糜藕池,出面剿杀贵州土匪曹绍华,但正如前文所述,糜藕池本身已经厌倦了战争,也不想再对同室操戈。
这主要是因为,曹绍华在落草为寇前,曾是贵州国民党中统人员,他与糜藕池还有几分交集。若论资历的话,他甚至还算是糜藕池晚辈。
因此,糜藕池拒绝了这个提议,并表示他不愿意干涉别人的“起义选择”。可也正是这一“拒绝”,让糜藕池最终被再次压往了刑场。
期间,他曾救下的秦天真,与贵州省副省长周素园都不断向上反映,他们罗列糜藕池并非反派,甚至还述说了他的抗日功勋,以此表明糜藕池的身份。
至于糜藕池拒绝出战的事情,他们也认为糜藕池是因病缠身,实在无力再为剿匪出力了。
然而,还未等二人的报告上交,糜藕池就在贵州被处决了,倒在了他深爱的贵州大地上,后糜藕池在湖北的养子辛昌辅,为他收了尸并埋葬,令无数人悲惋。
直到1985年时,曾在忻口会战中为糜藕池长官的陈弦秋,提到了糜藕池这件事,为其平反。
此举得到无数贵州人的支持,大家四处搜集当年糜藕池抗日及起义的证据,并统一制作成文件向上呈交。
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下,1987年时,一代爱国将军糜藕池,终于被重新确定为“起义将领”。
这也让糜藕池,能够以一名爱国将军的名义流传于世,一如他当年在刑场时所吟唱的:
“回首乡关无限乐,魂归风雨响檐前。”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